“尾”与“美”谐音,人们便渐渐地把“汕美”称为“汕尾”,汕尾由此而得名。汕尾原名叫“汕美”,汕尾素以滨海鱼港著称,有美丽的滨海风光,故得“汕美”之名,至于汕尾商人加入潮汕商会的问题,这并不能说明汕尾属于哪个地区,这当中更有利益因素的考量,但这四点并不足以说明汕尾属于潮汕地区。
1、汕尾市一共有多少个方言?
汕尾市(海陆丰地区)的方言最复杂,广东省三大语系在汕尾都有存在,其中之最当然是海陆丰方言福佬话,福佬话又名河洛话,属闽南语系漳州片区语种,它和潮州话有很多相似之处,福佬话是汕尾市的主要语言,受众应该有七成以上。汕尾还有众多的客家话地区,其中陆河县是纯客家县,还有海丰和陆丰的很多山区乡镇也是客家人聚居地,部分客家人还同时会讲福佬和客家两种方言,客家话占汕尾市两到三成左右,
汕尾和海丰的沿海地区还有小部分人讲白话(粤语),随着粵港澳的交流日益频繁,白话在汕尾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因为粤语电视节目和粵语歌曲的盛行,几乎所有汕尾人都会简单的几句白话。在陆丰的三甲地区(甲子、甲东和甲西)由于传统上接近潮汕话区域,三甲的主要语言就是潮汕话,陆丰还有一种非常特殊的小语种“军话”,它是历史上碣石卫(建于明朝洪武)驻军的专用语言,其中包含有大量当时军队的暗语,可以说是世界上最独特的语言,估计比电影《风语者》的语言还要机密。
2、汕尾为什么叫汕尾?
我们先来理解一下什么是“汕”,汕指海滨泥沙积聚而成的沙脊,由于韩江泥沙在海滨地带的不断冲积,并在潮汐风浪的作用下,在今汕头和汕尾一带形成一条自然的沙堤,这种沙堤就叫做“汕”。汕尾原名叫“汕美”,汕尾素以滨海鱼港著称,有美丽的滨海风光,故得“汕美”之名,由于汕尾地处广东省南部未端,旧时曾俗称“尾省”。“尾”与“美”谐音,人们便渐渐地把“汕美”称为“汕尾”,汕尾由此而得名,
要看一座城市的未来,首先要了解这座城市的历史。汕尾市又被称为海陆丰地区,从明代到近代的大部分时间归惠州府管辖,新中国成立后,曾被汕头地区管辖过二十多年(1959年到1983年),但在建市前的一小段时间(1983年到1988年)里又重归惠阳地区管辖,直到1988年才被国务院批准成立地级市,由于海陆丰地区数百年来的大部分时间归惠州府管辖,所以大部分海陆丰人对其更有认同感。
那么,为什么现在很多外地人认为汕尾属于潮汕地区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组成目前汕尾市的旧海丰县和旧陆丰县曾由汕头地区短暂管辖过;汕尾和汕头都包含有“汕”字,而且一“头”一“尾”,普通人会自然而然地将两地联系起来;陆丰的三甲地区与潮汕地区相近,两地人员交流密切,因此有部分本地人认同自己的潮汕人身份;潮汕人在外做生意的人员众多,汕尾人为了抱团,会加入当地潮汕商会来抱团生存,
但这四点并不足以说明汕尾属于潮汕地区:虽然旧海丰、旧陆丰两县曾被汕头地区管辖过,但大部分时间是属于惠州府管辖,不同于潮汕三市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同属一体;汕尾市中的“汕尾”二字其实与“汕头”关系不大,汕尾市在建市之前都称为海丰或陆丰,没有汕尾的称呼,而只是因为在1988年建市时,选择了当时海丰县下的一个沿海小镇为市中心,以镇名来取市名,并不是所谓的头尾关系;与潮汕三市接壤的陆丰东部地区,其受到潮汕文化的影响是正常的,这只能说明汕尾拥有潮汕文化,但汕尾的主体文化是河洛(闽南)文化,所以这也不能说明汕尾就是潮汕地区。
至于汕尾商人加入潮汕商会的问题,这并不能说明汕尾属于哪个地区,这当中更有利益因素的考量,所以个人认为,汕尾并不属于潮汕地区,但汕尾是河洛(闽南)、潮汕、客家和广府等文化的汇集地,它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海陆丰文化。上面提到了是以汕尾镇为基础建市的,汕尾镇是当时海丰县的沿海重镇,选择在此建市也是选择“港口立市”的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