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广东 > 深圳市 > 北京城门,北京城一共有几个大门详细点

北京城门,北京城一共有几个大门详细点

来源:整理 时间:2022-10-07 19:15:27 编辑:深圳本地生活 手机版

本文目录一览

1,北京城一共有几个大门详细点

一共有5个大门,分别为东\南\西\北,和新建宫门.

北京城一共有几个大门详细点

2,北京内城九个城门是什么

北京内城九个城门是北面的德胜门、安定门,东面的东直门、朝阳门,南面的崇文门、正阳门、宣武门,又称前三门,西面的西直门、阜成门。北京内城又称京城、大城。东段和西段的大部分为元大都城墙,北段和南段修筑于明朝洪武、永乐年间。内城有城门九座故又名内九城。北京九门就简介朝阳门,元称齐化门,门内九仓之粮皆从此门运至,故瓮城门洞内刻有谷穗一束,逢京都填仓之节日,往来粮车络绎不绝。崇文门,元称文明门,俗称哈德门、海岱门。正阳门,元称丽正门,京人俗称前门。宣武门,元称顺承门,明永乐十七年,南拓北京南城墙时修建,沿称元顺承门之名。阜城门,元为平则门,与朝阳门东西两方遥遥相对,京西门头沟,斋堂的煤车多出入此门,故瓮城门洞内由煤栈客商募捐刻梅花一束记之。德胜门,元为健德门,为出兵征战之门,寄语于德胜二字。安定门,元称安贞门。东直门,元祟仁门,此门为京华九门中最贫之门,以郊外盆窑小贩,日用杂品占据瓮城为主,但瓮城庙中的药王雕像极为精细,市人称东直雕像。西直门,元称和义门,是东直门的姐妹门,故瓮城门洞中刻有汉白玉水纹石雕一块,京人皆知西直水纹。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北京九门

北京内城九个城门是什么

3,京城城门在哪里

有东西南北四个城门,在京城按M键调出地图就能看见了

京城城门在哪里

4,北京内城的九个城门是什么

北京内城的九个城门是:1、正阳门:正阳门,俗称前门,原名丽正门,原由瓮城墙连为一体,后因修路分割成了两个部分。但一般人们也把大栅栏那个地方叫做前门,所以说严格意义上来说,前门的概念是一个区域,范围是正阳门和它前面的珠宝市、大栅栏等区域,而正阳门是指正阳门城楼和箭楼的统称。2、崇文门:崇文门,元称文明门,俗称“哈德门”,“海岱门”。崇文门以瓮城左首镇海寺内镇海铁龟著名。此外崇文门税关之苛也使外埠客商望门生畏。3、宣武门:宣武门建于明代,初称顺城门,正统四年改称宣武。为内城南门之一。宣武门的命名上遵循了古代“左文右武”的礼制,两门一文一武对应,取“文治武安,江山永固”之意。4、东直门:东直门城楼形制同朝阳门,但规制略小,面阔五间通宽1.5米,进深三间,通进深15.3米;楼连台通高34米;瓮同西直门,四角皆为直角;东西为62米,南北为68米;南侧瓮墙辟券门,门上建闸楼。5、西直门:西直门是北京内城的九大古城门之一,自元朝开始就是京畿的重要通行关口.西直门可以算得上是一个古今闻名的地方。元代为大都城和义门所在地,明清时为京师内城九门之一,是除正阳门外规模最大的一个城门。6、朝阳门:朝阳门, 元称齐化门,门内九仓之粮皆从此门运至,故瓮城门洞内刻有谷穗一束,逢京都填仓之节日,往来粮车“朝阳 谷穗“为南粮北运的第一位喜迎神。朝阳门形制与崇文门略同,面阔五间,通宽31.35米,进深三间,通进深19.2米。7、阜成门:阜成门位于西城区中部。元代为大都城平则门所在地,明、清为京师内城九门之一。元至元四年元世祖忽必烈在金中都城东北修筑新城,至元二十二年完工,共设11座城门,西、东、南城垣各3座,城北垣2座,西城垣中间1座为平则门。8、安定门:安定门,元称安贞门。始建于明洪武元年,正统四年修建城楼。清咸丰十年,通州八里桥失守后,英法联军首先攻打安定门,并于10月13日攻陷进而控制北京城。瓮城及闸楼于1915年修环城铁路时拆除。1956年拆除箭楼。1969年拆除城楼。9、德胜门:北京德胜门,始建于明正统二年,明清北京城内城九门之一,是由城楼、箭楼、闸楼和瓮城等组成的群体军事防御建筑。元为健德门,为出兵征战之门,寄语于“德胜”二字。

5,北京打胜战回来的城门叫什么城门

出征,走德胜门,出征旗开得胜回营,走安定门,四海安定
战无不胜

6,北京城有几个城门

北京城门包括:“内九外七皇城四” 历史上的北京城,拥有众多城门,人们常说的“内九外七皇城四”,就是对内外城门的数量而言。一、内九 “内九”是指内城正南的前三门: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西面的阜成门、西直门;北面的德胜门、安定门;东面的东直门、朝阳门。封建礼制对进出城门有严格的规定,九门各有分工严明的用途,衣食住行,各得其所,所有有着“九门走九车”的说法。“内九”绝大部分城门城墙已被毁坏,仅存有德胜门、正阳门二座城门。【正阳门】走皇辇宫车。俗称“前门”,是明、清两朝北京内城的正南门。正阳门为内城城门之首,高达九丈,是皇家车轿出入之门,只有皇帝出入方可开启,行人车马都从瓮城东西两侧的闸门进出。 【阜成门】走煤车。京西煤炭多从阜成门进入京城。在瓮城门洞内刻有梅花一束,是取“煤”的谐音,故称“煤门”。 【西直门】走水车。西直门昼夜不关,为的是从西北的玉泉山取水用车马拉进城来为皇家所用。所以,称西直门为“水门”。【东直门】走砖瓦车。东直门是运送砖瓦进京城的城门。京城所用青砖多来自山东,由运粮船捎带,自运河到通州,再经通惠河、护城河抵达东直门,故称“砖瓦门”。 【朝阳门】走粮车。江南粮米漕运入京之门,漕粮到通州后,经通惠河、护城河直抵城门之下,现仍有禄米仓等地名,故朝阳门又叫“粮门”。【崇文门】走酒车。俗称“哈德门”,是清朝税收管理部门所在地,管理前三门外市场税收,故又称“税门”。因为纳税最大就是酒水之税,所以多走酒车。 【宣武门】走囚车。宣武门亦被人称为“刑门”,清代死刑犯均由此门押至菜市口行刑处死。【德胜门】走兵车。“德胜”谓道德高尚之义,因与作战“得胜”谐音,口彩好,军事出兵,必走德胜门,故称“出兵门”。【安定门】走粪车。明清时,出征的军马车队得胜班师回京时,必由安定门进城,故称“进兵门”。同时,城中垃圾、粪便要外运,均从安定门出入。二、外七 “外七”是指南城七门,分别是永定门、左安门、右安门、广渠门、广安门、东便门和西便门。“外七”绝大部分城门城墙已被毁坏,仅永定门、东便门二座城门。【永定门】——狩猎之门。永定门外南苑为皇家猎场,永定门是皇家狩猎必经之门,故称“狩猎之门”。【右安门】——南西门。右安门位于外城南垣西侧,故称“南西门”,其修建年代、过程均与左安门相同,左安门、右安门系姊妹门。 【左安门】——礓礤门。左安门位于外城的南垣东。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553年),因其箭楼外侧门洞有石砌礓礤,俗称“礓礤门”。【广渠门】——木材之门。广渠门位于外城的东垣南端,俗称“沙窝门”,皇家建城所用的木料皆由此门用车马运进城中,故又称“木材之门”。【广安门】——彰仪门。广安门在外城西南城垣上,亦称“彰仪门”。因城楼上有一石雕,呈三人背面形状,传为金代遗物而得名,称“彰仪金人”。【西便门】——西偏门。西便门是为方便居民出入京城而修建的。偏居北京城西侧,位于内外城结合部。建筑外城垣时,因财力不足,工程简便,亦称“便门”或“西偏门”。 【东便门】——东偏门。因偏居北京城东侧,位于内城和外城结合部,亦称“东偏门”。三、皇城四 “皇城四”是指紫禁城四门,分别是午门、神武门、东华门和西华门。“皇城四”保存均较好。【午门】是紫禁城的正门,位于紫禁城南北轴线。此门居中向阳,位当子午,故名午门。午门前有端门、天安门、大清门,其后有太和门。各门之内,两侧排列整齐的廊庑。这种以门庑围成广场、层层递进的布局形式是受中国古代“五门三朝”制度的影响,有利于突出皇宫建筑威严肃穆的特点。午门东西北三面城台相连,环抱一个方形广场。北面门楼,面阔九间,重檐黄瓦庑殿顶。东西城台上各有庑房十三间,从门楼两侧向南排开,形如雁翅,也称雁翅楼。在东西雁翅楼南北两端各有重檐攒尖顶阙亭一座。威严的午门,宛如三峦环抱,五峰突起,气势雄伟,故俗称五凤楼。【神武门】是紫禁城的北门,明称玄武门。神武门旧设钟、鼓,由銮仪卫负责管理,钦天监指示更点,每日由博士1员轮值。每日黄昏后鸣钟108响,钟后敲鼓起更。其后每更打钟击鼓,启明时复鸣钟报晓。皇帝住宫内时则不鸣钟。神武门作为皇宫的后门,是宫内日常出入的重要门禁,明清两代皇后行亲蚕礼即由此门出入。清代皇帝从热河或圆明园回宫时多从此门入宫。此门也是后妃及皇室人员出入皇宫的专用门。 【东华门】是紫禁城东门,靠近太子宫,是专供太子出入紫禁城的,所以东华门上只有8排门钉。同时,清朝皇帝死后梓宫由东华门出入,因送殡迎灵都由东华门出进,所以东华门俗称“鬼门”。因此门钉数用阴数,为纵九横八七十二颗,为偶数。而紫禁城的午门、西华门、神武门每扇门的门钉都是九行九列八十一颗为奇数,即阳数。【西华门】是紫禁城西门,西华门的位置不在紫禁城西侧城垣正中而偏向午门一侧,与宫城总体规划有很大关系。紫禁城分外朝和内廷两部分,武英殿、太和门、文华殿构成贯穿外朝的横轴,东、西华门分处于轴线两端。如此布局既便于外朝使用,也可减少人员出入对内廷生活的干扰。历史上的北京皇城还有六门,分别是大明门、长安左门、长安右门、东安门、西安门、厚载门(地安门)。这六门均因各种原因相继拆除,仅能从地名和老照片中找到当年的影子,颇为可惜。

7,现存的老北京城门

我有,但是贴不上来。有照片,永定门和崇文门的。还有就是现在保留的德胜门。
老北京城门只有前门,德胜门。永定门是复建的。

8,北京历代有哪几个城门

明清北京城的前身为1264年营建的元大都城。大都城设计时曾参照《周礼·考工记》中“九经九纬”、“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记载,规模宏伟,规划严整,设施完善。攻陷元大都 1368年(洪武元年)八月,明朝将军徐达攻陷元大都。由于元顺帝不战而逃,城市未受到破坏,完整地保留了下来。但是由于城池过大,不利于防守,于是徐达决定将北城墙向南移2.8公里,放弃城北的城市建设预留用地。同时用城砖将城墙外侧包砌起来,以提高其防守能力。1370年,明太祖朱元璋封四子朱棣为燕王,就藩于北平。1379年燕王府竣工,1380年朱棣之国。靖难之役 1399年朱棣发动靖难之役,于1402年夺得帝位,于1403年改北平为北京。1406年(永乐四年),开始筹划迁都北京,并在燕王府基址上营建西内。次年西内落成。1409年在昌平天寿山营建寿陵。1416年(永乐十四年)起,开始摹仿南京皇宫营建北京宫殿。1420年,建成紫禁城宫殿、太庙、太社稷、万岁山、太液池、十王府、皇太孙府、五府六部衙门、钟鼓楼,同时将南城墙南移0.8公里,以修建皇城。1421年(永乐十九年)正式迁都北京。此后又在北京南郊修建了天地坛和山川先农坛。第二次增建 1436年至1445年,明英宗又对北京城进行了第二次增建,主要工程包括:将城墙内侧用砖包砌;开挖太液池南海;建九门城楼、瓮城和箭楼;城池四角建角楼;城门外各立牌坊一座;护城河上的木桥全部改为石桥,桥下设水闸,河岸用砖石建造驳岸。整修之后的京城周长45里,形成了极其坚固的城防体系。在京城远郊建设了皇陵以及昌平城、拱极城和内长城等防御设施。城建成后 北京城建成后,曾多次面临蒙古瓦剌部的入侵,1476年(成化十二年)提出在京城外加筑外城的建议。1550年(嘉靖二十九年)开始修筑前三门外的关厢城(三座独立于城门之外的小城),但由于需要拆毁的店铺民房甚多,民情汹惧,工程不久即停止。1553年(嘉靖三十二年)又决定利用元大都土城遗址,四面环绕修筑京城外郭城。最初规划的外城长七十里,东西十七里,南北十八里,设城门十一座、敌台一百七十六座,西直门外和通惠河设置水闸两处,其他低洼地带设置水关八处。由于工期浩大,在严嵩的建议下改为先修筑南面,将正阳门外的大片繁华市区包入,得到嘉靖帝的许可。后因用兵频繁,再加上1557年紫禁城大火灾后将财力物力集中于宫殿的重建,因此外城一直没有再筑。1564年增筑外城各城门的瓮城。嘉靖初年还在四郊新建了地坛、日坛、月坛。由此形成的北京城布局此后一直延续了近400年。清代北京城 基本沿袭明朝北京城的格局,但裁撤了皇城的设置,将明代皇城内的大量内廷供奉机构改为民居,同时将内城的大量衙署、府第、仓库、草厂也改为民居。同时将内城改为八旗居住区,令汉人迁往外城居住。清朝还在北京城内修建了大量黄教寺庙、王府,并在西郊修建了三山五园等皇家园林区。改建 1911年清朝灭亡后,对北京城池进行改建,为改善交通和修筑环城铁路,先后拆除了正阳门、朝阳门、宣武门、东直门、安定门的瓮城,皇城城墙和东安门。1924年在内城城墙上新开和平门,1937年开辟启明门(建国门)和长安门(复兴门)(这两个其实是豁口)。1949年之后,对北京城池进行了大规模的拆除工作。朝鲜战争期间,为便于疏散民众,在内城城墙上增开了东四十条、小街、新街口等豁口。外城城墙、城门和角楼于1951年至1958年拆除。皇城的中华门、长安左门、长安右门、地安门于1950年代拆除。内城城门和城墙先后于1965年至1969年拆除。内城护城河的东西南三面也加盖改为暗沟,成为城市下水道系统的一部分。遗存 目前北京城池遗存的只有正阳门城楼、箭楼,德胜门箭楼,东南角楼,内城护城河北段,以及北京站和西便门两处城墙残余,另外永定门被重建。 北京城池分四重,即外城、内城、皇城、宫城。城各有门,有“内九外七皇城四”之说。内城 又称“京城”、“大城”。城墙高12至15米,底厚20米,顶厚16米,上有女墙。有城门九座,角楼四座,水门三处,敌台一百七十二座,雉堞垛口11038个。城外有宽30-60米的护城河。城有九门: 正阳门(前门) 崇文门(哈德门) 宣武门(顺治门) 阜成门(平则门) 西直门 德胜门 安定门 东直门 朝阳门(齐化门)外城 1553年(明朝嘉靖三十二年)间增筑。又称“国城”、“外郭”。城墙长28里,高7.5米至8米,底宽约12米,顶宽约9米。有七门: 永定门 左安门 右安门 广渠门(沙窝门) 广安门(彰义门) 东便门 西便门 1926年(民国十五年),北洋政府在宣武门和正阳门之间开了和平门。1937年日本占领北平后, 为了使东郊和西郊成为直线道路,又将东单牌楼东面的城墙和西单牌楼下面的城墙切开,开了复兴门和建国门。皇城 长18里,有六门: 大明门(1644年,清顺治元年改名为大清门,辛亥革命后,1912年改名为中华门。为扩建天安门广场,在前苏联专家的建议下1954年被拆除。) 长安左门 长安右门 东安门 西安门 厚载门(地安门)宫城 即紫禁城。城墙周长3.4公里,有六门: 承天之门(天安门) 端门 午门 神武门 东华门 西华门历史变迁 古代,相传黄帝曾率本部落和炎帝部落在现在北京附近的琢鹿打败九黎部落,杀死了他们的酋长蚩尤,并建立部邑。到了黄帝的第三代,额项曾到幽陵祭枢,幽陵或幽州即北京地区的总称,到帝尧时代才建立幽都,幽都即古代北京。 公元前一一二二年用武王灭商后,封帝尧后代于蓟,封周宗室召公于北燕;后来燕候吞并了蓟,就以蓟为中心,建立自己的国家。所有从西周到春秋时代,北京都一直叫蓟城。 从晋朝开始,北京改名叫幽州,现在保存的最早寺院潭拓寺就始建于晋朝。 辽陪都城简介:公元926年契丹人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在吞并燕云十六周后即改国号为“辽”,并在幽州建立了陪都,因为其陪都建立在大辽疆域的南部所以称“南京”,又叫“燕京”。这一时期皇城的城垣位于今天的广安门地区。现位于宣武区的天宁寺塔正是那个时期的建筑。 金中都城简介:金天德三年(1151年)海陵王完颜亮下诏迁都燕京,并将燕京更名为“中都”。金中都是在辽南京城的基础上扩建而成的,并参照北宋汴京城的规制,除北城垣未动之外,东、西、南三面均加以扩大,略呈正方形。中都的皇城是在辽南京(燕京)城内的子城基础上扩建而成的,金中都大安殿的遗址就位于今广安门滨河路的金中都宫殿纪念阙下。 金中都皇城简介:皇城开四门,北为振辰门,东为宣华门,南为应天门,西为玉华门。皇城中建有供皇帝游玩的西湖(现莲花池)。金中都的皇宫优美非凡,金中都皇宫建筑群“为古今冠”它将北宋汴京宫殿建筑的精华移植到北方。金中都皇城的建筑布局直接影响以后元、明、清三朝皇城的格局,如在皇城前建有“千步廊”,后来元大都、清北京城皇城前都建有“千步廊”,金中都皇城的建设实际为开辟元大都和明清皇城建设的先河,它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元大都城简介:在公元1260年元世祖忽必烈将统治中心南移到燕京,并在原金中都城址的东北侧兴建了元大都。元大都城的城市规划恪守传统儒家的的都城设计方案和《周礼·考工记》提出的面朝后市、左祖右社的原则。元大都的皇城,坐落在都城正南方偏西的位置上,以太液池为中心,东岸建有宫城和御苑。西岸建有隆福宫和兴圣宫,以及西苑等。太液池中,另有两组建筑群,一是万岁山上以广寒殿为主体宫殿,二是建在瀛洲上的仪天殿也就是今天团城的位置。皇城内,在大小宫殿之间,还建有各种储物的仓库、服务机构、办事的衙署等。 元大都皇城简介:元大都(1206——1368)皇城的建设参考了金中都的建造特点,元大都的皇城坐落在大都城南方偏西的位置上,以太液池为中心,东岸建有大明殿为主的宫城,宫城后面为御苑。西岸建有以光天殿为主体的隆福宫和以兴圣殿为主体的兴圣宫,以及西苑,在皇城内还建有仿照瑶池仙境的瀛州(今团城),在大小宫殿,还建有负责警卫的宿卫直庐,负责饮食的庖人,酒人之室,负责缝纫女红之室,以及各种储物的仓库,办事的衙门等。 明北京城简介:明北京城是在元大都的基础上建成的。从全城看来呈“凸”字形。是以一条纵贯南北,长达8公里的中轴线为依据进行布置的。外城南边正中的永定门是这条中轴线的起点,之北的钟鼓楼则是着条中轴线的终点。此时的北京城分内城、外城(皇城和紫禁城位于内城之中)。内城分为九门,正南中央为正阳门,在其左侧为崇文门,右侧为宣武门;城东两门为朝阳门、东直门;城西两门分别是阜成门、西直门;城的北面是德胜门、安定门。外城分为七个城门即:正南的永定门,及其两边的左安门、右安门,西为广宁门,东为广渠门。和两座方便进出的小城门:东便门与西便门。 明北京皇城简介:明皇城在宫城的外面,周围18里,有六门;正南为大明门(清改为大清门),大明门东转为长安左门,西转为长安右门,东为东安门,西为西安门,北为北安门(清改为地安门)。承天门内东西朝房两旁,布置了“左祖右社”的太庙和社稷坛。这样的布置改变了元朝“左祖右社”远离皇城的布局,使太庙与社程坛紧连着皇宫。承天门前有一条宽阔的御道,两旁有联榴通脊的千步廊,组成“T”字形广场。广场两侧宫墙的外面,左文右武,对称地排列着中央政府的主要官署,从而改变了元大都城内中央衙署分散的布置。这样,宫前的中央官署和“左祖右社”,宫后的御苑,宫左的皇史宬,宫右的太液池等,都围在皇城之内。 清北京城简介:清代沿用了明代的内外城和皇成及紫禁城,位置没有变动.只是外城的广宁门与清道光的名字约宁,“宁”字犯讳,所以把广宁门改为广安门. 内城分为九门,正南中央为正阳门,在其左侧为崇文门,右侧为宣武门;城东两门为朝阳门、东直门;城西两门分别是阜成门、西直门;城的北面是德胜门、安定门。外城分为七个城门即:正南的永定门,及其两边的左安门、右安门,西为广安门,东为广渠门.和域内城联接处的东便门和西便门。 清北京皇城简介:清皇城四周共七个门,除了正南面的大清门、长安左门、长安右门和天安门外,东、西、北三面各开一个门,东门叫东安门,西门叫西安门,北门叫地安门。门基为青白石座,红墙黄琉璃瓦,单檐歇山顶,面阔七间,三明间有三对金钉,东西四暗间为值班房,地安门两侧有雁翅排房。皇城内不准老百姓居住,除了南部较大的社稷坛和太庙外,其它也都是供奉宫廷生活和管理皇家日常事务的各衙门机构,如地安门内有内官监、蜡库、米盐库、织染局等,西安门内有西什库、经版库等。东安门内有明英宗住过的小南城,有御用资料库皇史宬、光禄寺和瓷器库等。

9,现在北京城门有哪些保存下来了

名字都保存下来了,大部分都被拆除了,没拆的几个,也成了残缺孤立的了,没有了城墙,孤独的城门成了四不像,傅作义投诚,就是看中我们怕炮火伤了古建筑,才动的心,真心在帮你期待采纳,

10,北京城的九个门分别是

朝阳门..宣武门..正阳门..崇文门...阜城门..德胜门..安定门..东直门..西直门 1安定门:走粪车的。。也有出兵的说法。 2德胜门:出兵的。因为得胜而归嘛~~ 3西直门:运水的。因为直通玉泉山。 4阜成门:运煤的。因为门头沟生产煤。 5宣武门:运囚车的,直通菜市口,出去么,就能见阎王了。 6正阳门(前门):皇帝专用通道。没什么可讲条件的。 7崇文门:进城经商专用通道。税务衙门就建在这里,每位商人进门就要交税。 8朝阳门:运粮食的。通往通州,紧挨运河,有很多粮仓。 9东直门:运木材的。害怕都挤到朝阳门,只好走这里了。啊,那个时候北京就容易堵车了。
九门指的是东边的东直门、朝阳门;西边的西直门和阜成门;北边的德胜门、安定门;南边的崇文门、正阳门(前门)和宣武门。

11,我想知道老北京有多少个城门

北京旧城共有“内九外七”十六座城门,它们各自有不同的名字、用途和特征。 内九是指内城上的九座城门,按顺时针方向,分别是东城墙上的东直门、朝阳门;南城墙上的崇文门、正阳门、宣武门;西城墙上有阜成门、西直门;北城墙上的德胜门和安定门。 外七是指东城墙上的七座城门,按顺时针方向,分别是东便门、广渠门;南城墙上的左安门、永定门、右安门;西城墙上的广安门和西便门。 内九门: 东直门,元代称崇仁门。镇门之宝外有铁塔,内有一座石雕的药王爷像。多走运木料的车。 朝阳门,元代称齐化门。标志是瓮城门洞上刻有一枝谷穗。它是北京的粮门,多走粮车。朝阳门也叫“杜门”,有休息的意思。通过京杭大运河运来的漕粮,都由此门入城,存放在朝阳门内的几座大仓库内,因此它多走粮车。它的瓮城内建有关帝庙,但庙里只有神牌而没有神像。北京内城的九座城门各有一庙,惟独正阳门有两座,因此留下了“九门十座庙,一庙无神道”的说法。 崇文门,元代称文明门,别称哈达门。标志是镇海的崇文铁龟,多走酒车。崇文门是“景门”,有光明、昌盛之门的含义。同时它大概是北京城各门中人流货流最繁忙的城门。在每天关门的时候,会敲钟来提醒要出入城门的人。而其他城门则敲击一种形状扁平的打击乐器,这种乐器发声如“嘡”。因此老北京有“九门八嘡一口钟”的说法,同时老北京口语里常说的“钟点”大概也来于此。当年北京南郊大兴县一带有很多酿酒的作坊,酒车常从崇文门进城,所以有“崇文门进酒车,宣武门出囚车”的说法。 正阳门,元代称丽正门,从离卦中“日月丽乎天”得名,又称前门。标志是瓮城里的金身关帝庙。北京城的城门都各有一座庙,而唯独正阳门有两座,其中金身关老爷最为灵验。正阳门是内城的正门,明朝称大明门,清朝称大清门,除了皇帝之外,任何人也不准从箭楼下边的正门出入,而只能走东西两边的旁门。因此它平时总是紧紧关闭。 宣武门,元代称顺承门。标志是报时的宣武午炮,多走囚车。宣武门是“死门”,当时北京的墓地多在北京的陶然亭一带,所以送葬的人多出宣武门,清代的刑场在菜市口,押送死囚的车也出宣武门。 阜成门,元代称平则门。标志是瓮城墙壁上刻着一朵梅花,多走煤车。阜成门也叫“惊门”,有“公正”的意思。西山门头沟出产的煤是北京城里必不可少的燃料,此门距西山最近,因此煤车都从此门进城。标志“梅”与“煤”同音,老年间有“阜成梅花报春暖”的说法。 西直门,元代称和义门。标志是瓮城上有一块刻着水纹的石头,多走水车。北京城内的水质不好,皇宫用水都取自玉泉山,每天清晨,水车皆从西直门入城。 德胜门,军队凯旋时从此门入城,多走兵车。德胜门也叫“修门”,有品德高尚之意,仁义之师要从此门出入,因此此门多出入兵车。 安定门,军队出发从此门出城,镇门之宝是真武大帝,多走粪车。安定门也叫“生门”,有“丰裕”之意,所以皇帝要从此门出去到地坛祈祷丰年。其他八座城门的瓮城内都建有关帝庙,惟独安定门瓮城内修建的是真武大帝庙,真武大帝于是成为镇门的宝物。安定门外的粪场比较多,所以粪车多从安定门出入。 外七门 广渠门,又称沙窝门。 广安门,明代叫广宁门,又叫彰仪门。 城门的组成----城楼、箭楼和瓮城
4个
内城九座,外城七座城门。 内城九门分别是正阳门,宣武门,崇文门,阜城门,朝阳门,西直门,东直门,德胜门,安定门。 外城七门分别是永定门,右安门,左安门,广安门,广渠门,西便门,东便门。 进城车辆的规定    正阳门:内城正门,进出皇车宫辇。   宣武门:清代走囚车。   阜成门:西山煤炭入城之门。   西直门:走水车。   德胜门:出兵之门。   安定门:走粪车。   东直门:木材进京之门。   朝阳门:南米漕运进京之门。   崇文门:设鱼酒纳税之所,走酒车。
老北京的城门,有内九外七之说。内九是指内城有九座城门。它们的名字是,崇 文门、正阳门、宣武门、阜成门、西直门、德胜门、安定门、东直门、朝阳门。外城有 七座城门,即广渠门、广安门、东便门、西便门、左安门、右安门、永定门。外城因是 明嘉靖年间后建的,比较荒凉,有如农村。广安门内,广渠门内,多是坟地。只有珠市 口、菜市口以北一带,商业繁盛,老北京商业中心移向前门外。
文章TAG:北京城门北京北京城北京城门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