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广东 > 深圳市 > 台北国父纪念馆,要去台北故宫101诚品书店中正纪念堂等请帮忙设计路线

台北国父纪念馆,要去台北故宫101诚品书店中正纪念堂等请帮忙设计路线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9-09 09:01:22 编辑:深圳本地生活 手机版

本文目录一览

1,要去台北故宫101诚品书店中正纪念堂等请帮忙设计路线

中正纪念堂、国父纪念馆09:00~18:00,台北故宫:08:30~18:30(每周五、周六延长至21:00),这三馆星期一都不休馆,诚品书店敦南店24小时营业,中山捷运站到士林站, 1号出口搭公车255或红30到台北故宫, 再回士林站搭捷运依序到中正纪念堂-国父纪念馆-101-诚品书局敦南店(捷运忠孝敦化站6号出口), 时间来得及中正纪念堂後先去101再去国父纪念馆-诚品书局敦南店比较顺, 不过没差很多周五和周六可以这样走, 中正纪念堂-101-国父纪念馆-诚品书局敦南店-捷运士林站-故宫-士林捷运站-中山捷运站

要去台北故宫101诚品书店中正纪念堂等请帮忙设计路线

2,搜集关于台湾的资料著名景点及特点

台湾现有9个“国家公园”以及13处“国家宝岛台湾风光美景 (80张) 风景区”,壮丽的海洋、高耸的山岳、多样的自然生态与独特的人文风情,构成了独一无二的美丽台湾。台湾境内的阿里山、日月潭、太鲁阁峡谷、玉山、垦丁、阳明山等都是著名的自然旅游景点。新北市瑞芳区九份老街、台北市北投区、彰化县鹿港镇、新北市莺歌区等观光小镇地方风情浓厚,是寻幽访古的旅游胜地。境内有不少特色温泉,温泉文化别具一格。[399] 位于城市的著名景点有2004年至2010年间为世台北故宫博物院典藏精品文物 界第一高楼的台北101、台北故宫博物院、中正纪念堂、国父纪念馆、高雄爱河、各处夜市和各大商圈等。 坐落于台北市士林区外双溪的台北故宫博物院是中国著名的历史与文化艺术史博物馆,所拥有的69.6万余件册文物为世界上最负盛名的古代中国艺术品珍藏。[402-403] 中正纪念堂是台北市中正区一座为纪念蒋中正而兴建的建筑,园区广场南北侧建有“国家戏剧院”和“国家音乐厅”,除了供民众休憩外,常是大型艺文活动的场地。国父纪念馆是为纪念孙中山百年诞辰而兴建的综合性文化设施,是户外运动、休闲、艺文与知性活动的综合性休憩公园。[404] 遍布全台的夜市各具特色,小吃美食琳琅满目。台湾购物环境优越,台北市的信义商圈、忠孝东路商圈、西门町商圈等是著名的购物商圈。

搜集关于台湾的资料著名景点及特点

3,台北国父纪念馆换岗仪式是几点

换岗仪式每天9:00-17:00整点庄严隆重举行,可于铜像大厅观看。国父纪念馆位于台北市中心,是孙中山先生纪念馆。开馆初期,主要展出孙中山革命史迹相关文物,时至今日,多用于文艺表演或颁奖典礼,是台湾大型表演场地。国父纪念馆分为五大区,包括纪念堂、翠湖、中山公园、中山碑林和中山公园广场,建筑楼高三层,每层有其独立的功能。一楼北面是个大会堂,设有演讲厅、中山讲堂、逸仙书坊;二楼是中山画廊和孙逸仙博士图书馆,画廊经常邀请知名的艺术家在此展出;三楼设有逸仙艺廊、德明艺廊和逸仙放映室;地下一楼有翠亨艺廊、载之轩、翠溪艺廊、书报阅览室、视听中心,是台北市民室内艺文、知性活动的多元化地点。纪念馆一楼南面设有孙中山先生的铜像,铜像两边各站了一名卫兵,由台湾陆海空三军仪队轮派担任。每日整点换岗仪式,会由一位士官带领两位换岗卫兵,迈着高抬腿的正步从大厅左侧迈入大厅,到正面向国父行军礼。站岗卫兵走下哨位,与接岗的卫兵并列成一行,共同完成验枪等一系列动作,向孙中山先生的塑像敬礼后,接岗的卫兵走向自己的哨位,整个过程约15分钟,动作整齐划一。特别提示1、看换岗仪式的拍摄位置是铜像正前方,这里可以直观看到卫兵一整套动作。2、每天来此观看换岗仪式的游客非常多,建议提前15-20分钟抵达大厅占据有利位置。3、纪念堂前的广场是与纪念堂合影的理想位置,也是拍摄对面台北101大厦的好位置。4、士兵交接仪式后,1楼的国父史绩展览东室有孙中山先生生平事迹简介播放,片长6分钟。10:00和14:00有孙中山先生在台相关史绩巡礼影片播放,片长28分钟。扩展资料每年孙中山诞辰纪念日前后,“国父纪念馆”都要举办各种活动供台湾民众追思凭吊。比如“童谣滚滚嘉年华”,比如“建筑之美——王大闳与国父纪念馆”展览,比如“全球征联活动”,再有就是推出《孙中山与翠亨村》、《孙中山与广东》、《孙中山与上海》特展等。此外,还有一个重要活动,那就是一年一度的“海峡两岸孙中山思想之研究与实践学术研讨会”,这个研讨会自1999年首办以来,每年举办一次,除2003年因非典缘故停办外。每次研讨会都有不同的主题,比如“孙中山的和平思想”、“孙中山思想的实践”。从这个意义上说,“国父纪念馆”又已然成为两岸交流的桥梁。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走进台湾国父纪念馆

台北国父纪念馆换岗仪式是几点

4,潘越云的演艺经历

1980年10月31日正式出道 ;同年参与发行滚石唱片创业之作《三人展》,潘越云在其中以一首《我的思念》崛起乐坛 。1981年12月,发行第一张个人专辑《再见离别》,其中专辑同名曲受到大学生们的喜爱 。1982年8月,发行了结合音乐与文学的国语专辑《天天天蓝》,创下十万余张的销售记录,潘越云凭借此专辑在台湾走红并于次年9月获得金鼎奖最佳演唱人奖,1994年台湾乐坛评选十年(1975~1993)台湾百佳专辑时,《天天天蓝》入选并位列第4位 。1983年1月,在电影《野雀高飞》中客串演出并参与发行同名电影原声带(黑胶唱片),收录单曲《野百合也有春天》、《野雀高飞》于其中,其中《野百合也有春天》被后来的很多歌手翻唱,成为20世纪80年代滚石初创时期的一大标签 ;7月发行专辑《胭脂北投》,潘越云在其中首次演唱台语歌曲 ,这张专辑在华语乐坛是第一张采用概念专辑的手法制作的唱片(有意识的用一张唱片来反映一个大的命题,并且运用曲目之间的相互呼应,来制造出一种首尾相应的和谐效果),填补了一个华语乐坛的空白,以“胭脂北投组合”这个概念,让流行音乐承担更多的社会内容,像摇滚乐那样用音乐来针砭时事,但是很快被台湾新闻局否定,以至于在该专辑已经上市的情况下被紧急叫停,并在监督“加工”后,才以修订版的面目重新上市 ,专辑在1994年台湾乐坛评选十年(1975~1993)台湾百佳专辑时入选并位列第52位;12月,发行专辑《无言的歌》,该专辑获得流行歌曲畅销排行榜首季金榜第一名 。1984年7月,发行与李建复合唱的单曲《寂寞的雪》,并收录于李建复的专辑《夸父追日》中。1985年1月,发行专辑《世间女子》,从民歌的文艺路线,彻底转型到流行 ;8月发行专辑《相思已是不曾闲》;11月,与齐豫合作发表三毛个人传记式作品专辑《三毛作品第十五号─回声》并与齐豫远赴尼泊尔拍摄电视专辑《回声》,这是滚石第一张、同时也是台湾流行音乐史上的第一张镭射CD唱片,该专辑在1994年台湾乐坛评选十年(1975~1993)台湾百佳专辑时入选并位列第11位 ;12月,参加滚石歌手“消失的一九八五”跨年演唱会。1986年1月,滚石首批CD产品问世,其中就有潘越云精选辑《潘越云精选辑一》及《潘越云精选辑二》 ;2月,发行精选辑《新曲与精选》,其中收录的歌曲《几度夕阳红》成为潘越云的代表作之一;10月,发行专辑《旧爱新欢》,这是潘越云也是台湾歌坛第一次前往美国录音的中文专辑,该专辑在1994年台湾乐坛评选十年(1975~1993)台湾百佳专辑时入选并位列第31位 ,潘越云亦凭借其中收录的歌曲《谢谢你曾经爱我》在同年11月获得第8届金嗓奖优良演唱奖;12月,参加滚石歌手“快乐天堂”跨年演唱会。1987年1月,参与发行合辑《快乐天堂》,潘越云在其中演唱了单曲《大地旋律》与《快乐天堂》;与文章合唱单曲《似曾相识》,收录于文章《清晨》专辑;5月,与陈冠宇一起发行个人第一张钢琴演奏专辑《陈冠宇与潘越云的钢琴之爱》,潘越云并为专辑封面拍照;7月,与周华健、郑华娟等人合唱单曲《因为我在乎》,收录于周华健的专辑《心的方向》;9月,发行单曲《桂花巷》,收录于《桂花巷:电影原声带》,潘越云凭借此曲获得金鼎奖优良唱片奖和第24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电影插曲 ;12月,发行专辑《纱的吻》及精选辑《潘越云精选辑三》、《潘越云精选辑四》 ;年底参加滚石歌手“亲热关系”跨年演唱会。1988年3月,发行个人第一首英文单曲《Make No Mistake, Hes Mine》(与齐豫合唱),收录于齐豫专辑《Whoever Finds This Love You》;4月,发行单曲《浮生梦》、《京华烟云》(与李建复合唱),收录于《中国经典名著电影音乐系列─京华烟云》电视原声带;5月,发行个人首张台语专辑《情字这条路》,专辑在1994年台湾乐坛评选十年(1975~1993)台湾百佳专辑时入选并位列第29位 ;7月,发行个人第一支音乐录像带专辑出版《世间女子的爱怨情愁》;9月,发行滚石第一张也是台湾第一张以男女对唱为主的专辑《男欢女爱》 ;12月,参加滚石歌手“闹热滚滚”跨年演唱会。1989年4月,与高培华合作单曲《爱你一星期》,收录于高培华《爱你一星期》萨克斯风演奏专辑;9月,发行专辑《我是不是你最疼爱的人》,其中同名主题曲在中国大陆走红,凭借此专辑在次年的第二届台湾金曲奖入围最佳女演唱人奖并获得最佳演唱专辑奖 ;10月,潘越云以《我是不是你最疼爱的人》成为第一个在《金曲龙虎榜》“畅销歌曲排行榜”(统计全台销售成绩最好的前十张唱片)单元内抡冠的歌手。1990年3月,发行台语单曲《盼你、念你、望安》与国语单曲《你的手是暖暖的爱意》,同时收录于《与海拔河人-无卵头家》电影原声带;10月,发行阿潘十年纪念专辑《对你的十个疑问》 ;10月25日,赴南非拍摄的音乐录像带《飞越南非》在台视播出。1991年3月,发行专辑《春潮》,专辑远赴澳洲录制;4月,在电视台举办第一场个人小型演唱会;5月,参与单曲《东方之珠》的发行(与李宗盛、赵传、陈淑桦、娃娃金智娟、周华健合唱),收录于《东方之珠》合辑。1992年2月发行精选辑《十年情歌收藏盒》及《十年原声剧情片》;3月,正式加盟飞碟唱片公司并自组音乐工作室(越石音乐),潘越云开始学习制作唱片的知识;8月,发行个人第二张台语专辑《纯情青春梦》(也是在滚石的最后一张专辑) ;11月,发行专辑《心的诱惑》并于政大举办个人单场校园演唱会。1993年6月,发行专辑《痴情》 ,凭借此专辑在次年3月入围第6届台湾金曲奖最佳国语女演唱人奖,其中收录的歌曲《痴情不是一种罪过》成为琼瑶电视剧《梅花烙》片尾曲。1994年2月,发行个人第三张台语专辑《孤单》,这也是潘越云自己参与制作的第一张专辑;3月,发行个人第一支单曲音乐录像带《为爱拖磨一世人》;10月,发行单曲《七重门》,收录于《两个永恒电视主题曲全辑》合辑;11月,发行专辑《秋天》,这也是越石音乐的最后一张作品 。1995年5月,为怀念邓丽君的离开,潘越云与张学友、艾敬、齐秦等歌手合唱单曲《星愿》,收录在《再见、我的爱人》合辑;五月录制《星愿全新版本》,收录于《星愿》合辑;11月,与飞碟旗下歌手合唱单曲《相亲相爱》,收录于《相亲相爱》合辑。1996年12月,出版个人首本乐谱《滚石情歌经典乐谱第四册天天天蓝》。1997年1月,发行专辑《该醒了》,出版第二本乐谱《滚石情歌经典乐谱第五册纯情青春梦》。1999年3月,,正式加盟原动力唱片公司;同时潘越云第一张EP专辑《秘密情歌》结合书籍《布达拉宫的秘密》发行;4月,发行专辑《拍拍屁股去恋爱》 ;11月,发行精选辑《唯一潘越云》;12月,发行个人第一张VCD专辑《疼爱潘越云》。2000年3月,实验性作品风格的“温柔潘越云”网站成立。2001年5月,受邀参加金曲奖颁奖典礼,并与各众歌手在现场演唱单曲《明天要更好》(未发行);8月,举行个人首次PUB演唱会《A-Pan in live》;11月,发行专辑《真情女人》 ;12月,为容祖儿《谢谢你爱我》专辑跨刀献声。2003年4月,参与发行合辑《简单情歌二男人真幸福》,与陈升、阿B合唱单曲《把悲伤留给自己》 ;4月,参与合辑《大爱剧场三音乐精选》的发行,在其中演唱单曲《问心》;11月,CD、XRCD、SACD、K2CD、LP同步发行专辑《旧情人》 ,该专辑获得台湾经济部2004年商业创意设计竞赛《专业组商品应用类佳作》。2004年1月10日,在台北国父纪念馆举办出道以来第一场售票演唱会“行云20演唱会”;2月9日至15日,与黄安携手举行怀旧演唱会 ;11月,发行个人首张Unplugged专辑《情歌》,专辑CD、XRCD、SACD、K2CD、LP同步发行 。2005年5月,获得广州南方都市报主办的第五届华语音乐传媒大奖华语乐坛特别贡献奖 ;10月15日至16日,在台北国父纪念馆举办售票演唱会“潘越云2005演唱会”,在演唱会上发表单曲《玺儿宝贝》 。2006年,作为唯一一位台湾评委参加了CCTV第12届青年歌手大奖赛 ;6月,发行单曲《落花》,收录于《神雕侠侣》电视原声带;8月,发行个人第一本图文书《淡水情歌》;同年,在马来西亚云顶举办演唱会 。2007年1月,在网络公开单曲《遗憾》(与邰肇玫合唱);8月,发行发烧唱片《潘越云》,整张专辑十首歌曲不经剪接、现场同步录音一路到底 。2008年11月16日,在台北西门河岸留言举行潘越云赏听会 ;12月31日,和文章在上海联合举行“越章”演唱会 。2009年加入大国唱片,发行单曲《面朝海子》 ;同年9月11日开始,和赵咏华、堂娜、万芳(后期改为齐豫、黄小琥、万芳)一起举行的“POWERWOMAN珍爱女人”世界巡回演唱会从台北国际会议中心起跑,巡回马来西亚、新加坡、中国内地 。2010年1月22日,在北京北展剧场举办个人演唱会 ;3月23日,领取“现代传播颁奖盛典”颁发的“绿色逐梦奖” ;11月,参加为了纪念滚石唱片成立30周年在台北举行的“快乐天堂 滚石30”演唱会 。2011年,参加“滚石30”巡回演唱会 。2012年10月,签约大陆音乐品牌熊焱国际演艺经纪(北京)有限公司 ;10月24日,携手在姜育恒在山西太原合办“有空来坐坐”演唱会 。2013年6月开始,和齐豫、辛晓琪、温岚合办“天籁之音”巡回演唱会从佛山岭南明珠体育馆起跑 ;11月,参加央视音乐公益节目《梦想星搭档》 。2014年8月,加盟齐秦的“美梦成真”音乐公司 。2015年1月17日,在广州中央车站展演中心举行“潘越云 野百合也有春天2015广州演唱会:演唱会 ;3月,发行单曲《心经》 。

5,星云法师人涅槃之后的境界怎么样

时间:公元一九八三年十一月四日 地点:台北国父纪念馆 对象:法师、护法信徒(弟子依空记) 一.涅槃的种类和意义 二.涅槃之后安住在那里三.涅槃的体验与求证 四.涅槃之后的境界怎么说? 各位法师、各位护法信徒: 今天是这次佛学讲座的最后一天,我所要讲的题目是“人涅槃之后的境界怎么样?” 涅槃是我们学佛的人千辛万苦所希望求得的,一个美好圆满幸福的境界,是人生理想的归宿。但是一般人由于不了解涅槃的意义,对涅槃生出种种的误解。例如我们常常看到挽联上写着“得大涅槃”,或者听人家说:“气得一佛出世,二佛涅槃”,把涅槃当作是死亡的意思。如果涅槃是死亡的话,那么我们辛苦学道,求证涅槃,只不过为了追求死亡,岂不是太荒谬可笑了吗?因此涅槃不是死亡,而是与死亡截然不同的超脱境界。 有一些小乘外道把消灭、消失、虚无当作涅槃。例如六师外道的苦行派说:“身尽福尽,名为涅槃。”小乘的经量部说:“诸受阴尽,如打火灭,种种风止,名为涅槃。”毘世论师:“无和合者即离散,离散即涅槃。”认为五阴幻灭、形骸坏异就是涅槃。其实把涅槃当做死亡、消灭、消失、虚无都是错鋘的见解,不但不了解涅槃的真谛,也曲解了佛教精深的教义。 当初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金刚座上,夜睹明星证悟宇宙人生真理,成正等正觉,这种正等正觉就是涅槃,也就是泯除人我关系的对立,超越时空的障碍,而证悟了生命永恒无限的境界。为什么要追寻涅槃呢?因为人的生命在时间上只不过短短几十年岁,白云苍狗,无非梦境,在空间上也不过是七尺肉身之躯,“大厦千间,夜眠不过八尺;良田万顷,日食不过几斛”,面对着这样有限的生命,如果我们能证悟涅槃,就等于突破时空的藩篱,将生命遍布于一切空间,“竖穷三际,横遍十方”,充满于一切时间,“亘古今而不变,历万劫而常新”,这样的生命无所不在、无处不有,就可以超越死亡和无常的恐惧,在无限辽阔的时空中生生不息了。 所以,在涅槃的境界里,“心包太虚,量周沙界”,物我相应,人我一如,无须嫉妒计较,更没有瞋恨分别的存在。用最简单的话来说:涅槃就是泯除了人我关系、时空障碍和物量对待的一种无上光明境界,涅槃就是我们大家清净的本性,真实的自我! 现在我分成四个重点,从涅槃的释名、种类开始谈起,来和各位说明涅槃以后究竟是怎么样的境界。 一.涅槃的种类和意义 “涅槃”,就是佛教四圣谛“苦集灭道”中的“灭谛”。“灭”并不是一般观念里消灭、幻灭的“灭”;涅槃的“灭”,应该包括动词的灭和名词的灭。动词的灭是指灭除了烦恼、痛苦、人我、是非、差别、障碍等种种无明;灭除之后的灭,就是名词的灭,代表寂灭无染的世界,那便是充满快乐、光明、物我合一、自由自在的世界。对于“涅槃”的解释,我们又可以从四方面来说它: (一)从涅槃同义异名的诠释来解说 1.从否定意义来诠释涅槃-像《法蕴足论》对涅槃的解释就有“无为、无边、无漏、无生、无住、无作、无灭、无起、无染……”等四十三种说法;《四谛论》则有“无坏、无失、无等、无碍、无求、无上、无量、无忧……”等六十六种解释,这些都是从否定层面的观点来诠释涅槃的意蕴。 2.从肯定意义来诠释涅槃-《法蕴足论》有“真实、彼岸、微妙、寂静、恒在、安稳、胜义、至善、稀有……”等五十种解释;《四谛论》则有“解脱、超绝、唯一、圆满、清净、最上、真谛、真如、态度……”等四十六种解法,这些都是从肯定的观点直接对涅槃作广义的诠释。 3.各种经典的说法-则各具经义上的不同风貌: 《大涅槃经》说:“佛性”就是涅槃。 《华严经》上讲:一切诸法的自性就是涅槃。 《法华经》里面说:最上的一乘道就是涅槃。 在《般若经》里,“理无所知、无所不知”的“般若”就是涅槃。 《楞严经》则说:证显了“理绝动静”即是涅槃。 《维摩经》中的“十地不二法门”就是涅槃。 《胜鬘经》里说“如来藏”、“自性清净心”也是涅槃。 另外,禅宗的证得“本来面目”就是涅槃。 各家经典对于涅槃的诠释,虽然名义各异,可是理实无二,都是指这个“清净自性、真实本体”。我们学佛法,主要的是要净化自己,找回自己真实的涅槃。在座的各位有没有找到自己真实的涅槃呢?我且提出四个题目来考考大家,从《杂阿含经》中对涅槃的四个定义,来看看自己印证了多少涅槃: 第一:贪欲的心扫除净尽就是涅槃。 第二:瞋恨的心清除涤尽就是涅槃。 第三:愚痴、无明、邪见之心去除荡尽即是涅槃。 第四:烦恼、是非之心破除泯尽即是涅槃。 四题一百分,请问大家得了多少?及不及格呢?如果对涅槃的境界把握得还不够,那就要多多努力加紧修持了。 (二)从涅槃本身的意义来解说 《杂阿含经》中说:“贪欲永尽,瞋恚永尽,愚痴永尽,一切烦恼永尽。”可见涅槃首在破除贪瞋痴,断灭一切烦恼。 《大毘婆娑论》说涅槃的意义是“烦恼灭,三火息;三相寂,离诸趣。”因此,一切烦恼灭尽,贪瞋痴三毒火止息;解脱相、离相、灭相三相寂然,也就是无生死相、无涅槃相,无相亦无无相;并且远离五趣六道轮回受生之苦,这种灾患永尽的境地就是涅槃的境地。 玄奘大师将涅槃译为“圆寂”。圆,指圆满,应有的一切功德都具足了;寂,指泯寂,一切污染的习气、烦恼都泯除了,这便是涅槃的真谛。 我们常说“人生无常”,可是,在这个无常里面有一个恒常的涅槃。人生是苦,而涅槃却是绝对的快乐。人生无我,因为这个“我”不究竟,而涅槃有我,因为涅槃里的“我”是真我;人生很污秽、烦恼,而涅槃是我们最究竟、最清净的本性乐土。 我们用最平易的话来说明: 涅槃是佛教最高的理想。 涅槃是佛陀追求真理的目的。 涅槃是人类思想最深究的探讨。 涅槃是最真实,最有价值的人生。 涅槃是人生最究竟的归宿。 涅槃是快乐之境、幸福之地。 涅槃是宇宙之源、万物之本。 涅槃是常乐我净最美满的境界。 (三)从涅槃的特性来解说 我们知道涅槃是什么之后,再从各种的经典中,选取证悟涅槃的圣者对涅槃的描绘,来说明涅槃的特性。从前人的圣言量里,我们知道涅槃有十大特性: 1.涅槃如莲花-莲花在佛教里被视为最洁净的花朵,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最足以代表君子的特质,不能离开淤泥而生长,但是却不被淤泥所染。涅槃也和莲花一般,不为一切烦恼所污染,涅槃不能远离生死而证得。 2.涅槃如水-涅槃具有水的清凉性,能熄灭一切烦恼热苦;涅槃更具有水的止渴性,犹如雨浇旱土,能解除我们对爱慾的渴望。 3.涅槃如解毒药-涅槃是一切被烦恼毒物所苦的众生安养生息之处,犹如袪除百病的甘露灵药,能灭除世间一切苦恼病症。 4.涅槃如大海-大海对于一切尸骸没有爱憎之念,涅槃也是一样的远离烦恼形骸,无所罣碍,这就是涅槃的“无爱憎”;大海浩瀚无际,没有此岸彼岸之分,容纳百川而不溢,涅槃广大无边,也能包容众生而不壅塞。 大海澄清,是芸芸众生的生长之地;涅槃无垢,能灭尽烦恼染污,也是证得大自在、拥有大神力的大阿罗汉的安住处。 大海无法斗量,泛起朵朵浪花;涅槃也无法计度,丛丛绽生妙华,盛开出种种广大、清净、智能的解脱之花。 5.涅槃如食物-食物能维持我们的生命,使身体强壮康健;能证得涅槃的人也没有老死,能享无量寿,使生命的光辉臻于永恒。 涵摄食物能增加体力,证得涅槃者,亦能增长神通力。 食物可以养颜滋容,使我们容光焕发,涅槃则能美化我们的道德容颜。 食物能解除饥饿衰弱,涅槃也能去除一切痛苦的饥饿、衰弱,镇静众生的烦恼和忧虑。 6.涅槃如虚空-涅槃就像虚空,不生、不死、不老、不去,不被征服也不为盗贼所夺,更不被任何东西挂碍。所以涅槃的境界无边无际,不住一处而遍于一切处,不依一物而为一切物所依,足以让圣者自由自在行于其中的。 7.涅槃如摩尼宝珠-涅槃就像摩尼宝珠,能放出美丽的光辉,使人人欢喜,满足众人的一切欲求。 8.涅槃如赤栴檀-赤栴檀是最希有难得的奇树,涅槃也如赤栴檀,拥有无与伦比的芬芳,能让圣者也为之赞叹。 9.涅槃如醍醐-涅槃的味道如何呢?它就像醍醐灌顶,具有道德的美丽光彩,有戒行的芬芳香气,还有美味可口的滋味。 10.涅槃如山峰顶-涅槃又像高高耸立的山峰顶,在风雨飘摇之中也一样卓然不动,任何的烦恼恶贼都难以攀登。峰顶上土质坚实,所有烦恼、痛苦的种子都不能生长,是完全脱离一切有漏污染的境界。 (四)从涅槃的种类和层次来解说 在佛经里面,涅槃是有层次等级之分的,如同教育有小学、中学、大学等不同的阶段,每个学习阶段的境界也都各不相同。我现在就把涅槃的种类,按照深浅的层次一一向各位说明: 1.庸俗的涅槃-印度有一位外道,吃饱饭后,就志得意满的拍拍自己的肚子说:这就是涅槃!,生病的人病好了之后享受安乐,就说他涅槃了;穷苦的人捡到七宝财物,生活舒适起来,也说进入涅槃境了;胆小的人本来畏惧外缘,后来有所皈依而不怕了,也说是证得涅槃。像这种偏重饱食、健康、财富、依靠之类的涅槃,都是以满足物欲享乐为主,谈不上精神的不朽,是世俗境界的涅槃。世俗的涅槃因为建立在变化不定的外缘上,所以随时会消失,会有反效果,享有的时间也很短暂,以前面提到的涅槃十大特性来看,勉强只具备十分之一二而已,这种庸俗的涅槃,不是真正的涅槃。 2.有余依涅槃-庸俗的涅槃只是小学程度,有余依涅槃就是中学水平的涅槃。在有余依涅槃的境界里,虽然还有肉体存在,仍有饥寒苦乐,可是,心性能断尽一切烦恼,不受饥寒苦乐的影响,平静安然面对人生世事,这就是有余依涅槃。有余依涅槃虽已破除我执、断尽烦恼,但还不能真正进入无苦的天地,因为还有一个身体在,饿了要吃、冷了要穿,会疲劳、会辛苦,易老、易病,还不是完全究竟的涅槃。但是能证入有余依境界,就不会因身苦而引起忧愁烦恼等心苦,在证入法性时,也能即身体验到不生不灭的法味。在世界各地,包括西藏甚至我们台湾,证得有余依涅槃的人还是有的。我现在举出两位已证得涅槃的人介绍给大家:一个是佛陀的首座弟子大迦叶尊者,他虽是二千五百年前的人物,但身体还活在这个世界上。大迦叶尊者奉了佛陀的慈命,捧着佛陀的袈裟衣钵,要等到六十七亿年以后,弥勒菩萨降生成佛,龙华三会时,把释迦牟尼佛的衣钵传交给弥勒菩萨;几十年前,法国的柏克森博士在印度的鸡足山大迦叶尊者涅槃的地方还见过尊者,并且皈依在他的座下。 另外一位是十八罗汉中的长眉罗汉,也就是阿弥陀经中的宾卢颇罗堕尊者,他奉了佛陀慈命,要在末法时期度化痴迷众生;我在中国的佛教高僧历史里,曾经三次翻到有关长眉罗汉的记载,如东晋时候的道安法师就曾经与长眉罗汉对答过,这两位尊者至今还住世接引大众,真是希有微妙的事。 3.无余依涅槃-这种涅槃的境界是大学的阶段了,这时候,业报已尽,身体亦无,身与心的组合都离散了,不再引发新的身体、新的苦果,而能将自己的真如本性流露于造化之间,与万事万物合而为一,无迹可寻,所谓“十世古今始终不离于当念,无边刹土自他不隔于毫端”,就是说明这种通天人、合内外的无余依涅槃。 在《增一阿含经》中,曾经记载通天梵志尊者证得神通,能一眼看出各人的宿命和造化,如果有人指着一堆死人的骸骨请他辨认,他只稍略看一眼,就立刻可以断知这是某人某人的,死于某年某月,丝毫没有差错。有一次,佛陀指着一堆骷髅要他辨认,梵志凝神看了很久,天上地下三世十方都辨认过了,就是看不出是谁,也不知死因及往生处所,佛陀才开示他:这是已经证悟涅槃的人,他的精神已经提升到无始无终、无内无外的光明世界,能够无生无死,契理契机,横遍十方,贯通法界;所以,你无法从他遗留下来的骨灰中辨识出来,因为他就是东方世界普香山的南优陀延比丘!可见证得无余依涅槃的阿罗汉,是无法从肉身灭处来指认的,因为他早就业尽报息,完全不受凡身牵系挂碍了。 4.大涅槃-就是我们通常说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也就是如来的法身。胜鬘经中说;“法身即如来大般涅槃的体”,大涅槃是诸佛的法界,是诸佛甚深的禅定,也就是常乐我净的境界。《法华经》里面也有一段阐释解说:“惟如来证大菩提,究竟圆满一切智能,是名大涅槃。” 说过了上面四种涅槃的层次后,我还要顺带讲说一下唯识家所讲说的四种涅槃。这四种涅槃是: 1.自性清净涅槃-一切的法相真如,虽然会受外在的影响而有污染的情形,但是法身自性是清净不变的,具有无数无量的微妙功德,可以无声无灭,澄明虚空,一览无遗。这个真如本性是一切有情万物众生平等共有的,与一切法不一不异,任何人都可以不假外求的证得这个清净自性。 2.有余依涅槃-与前面所说的有余依涅槃相同,这时真如已脱离烦恼障,虽然还有微苦所依未灭,但是种种烦恼都已经了断,不再受众苦交迫了。 3.无余依涅槃-能出离生死轮回苦海,烦恼既断,余依亦灭,所有微苦皆已离尽,和前面讲的“无余依涅槃”相同。 4.无住涅槃-如前面的“大涅槃”一般,此时真如已出所知障,以大悲大智而应化世间,圆融无碍。因为有真正的慈悲心胸,所以不会贪着于涅槃境界的安乐,而能观照众生疾苦,倒驾慈航,常为众生的依怙。有了真实的般若智能,必然不会沾滞于生死轮回的空假,而能觉知诸法的虚妄,引导迷津,常为众生的明灯。经上说:“因智能故,不住生死;因慈悲故,不住涅槃。”能够证悟无住涅槃,就能悲智双运、染净俱超。好比“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的“天”一样,包容一切而不自以为包容,拥有一切而不自以为拥有,这种用而常寂的境界,就是菩萨不住一法而善运一切法的涅槃妙境。 从以上各种涅槃的层次,可以了解涅槃的境界并不一定等到死亡才能证得,如释迦牟尼佛三十岁在菩提树下金刚座上早已证悟了涅槃,只是还有身体的依报在,为有余依涅槃;八十岁在娑罗双树下寂灭证入的是无余依涅槃;而佛陀五十年间行化各地、接应群机,过的是无着无染的无住涅槃生活,这种住而不住、应化自在的生活,才是真正的大涅槃。 我们讲完了涅槃的种类和层次以后,为了使各位能更深一层的了脱尘劳、求断瞋恚,我接下来还要讲“涅槃之后安住在哪里里?” 二.涅槃之后安住在哪里里? 大家都知道:我们众生住在世间,住在五欲六尘的烦恼里,住在夜眠八尺的房子里,可是大家知道涅槃之后的菩萨、罗汉住在哪里里吗?佛经里面说:“菩萨清凉月,常游毕竟空;众生心垢净,菩提月现前。”就是说涅槃的菩萨是在虚空之中。 各位一听到住在虚空之中,心里也许立刻就会想到“什么都没有了、什么都消失了”的那种虚空,心里会感到害怕?不要怕!因为对证悟涅槃的菩萨来说,这个虚空是无所不在的空,无处不有的空,无相无不相的空,是“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那种千古亘在常存的空,住世时是一种清净满月的人格,出世时是一种自在明星的天慧;你如果懂得涅槃,那么,虚空宇宙之间,无处不为你的法身自性所遍满,毕竟空的境界,就是“处处无家处处家”的安住之所。 佛经上曾经记载了这样一段典故:有一次,唐顺宗问佛光如满禅师佛涅槃后的情形说: 佛从何方来?灭向何方去?既言常无住,佛今在何处? 禅师就回答他: 佛从无为来,灭向无为去;法身满虚空,常住无心处。 有念归无念,有住归无住;来为众生来,去为众生去。 清净真如海,湛然体常住;智者善思惟,更勿生疑虑。 意思就是说:佛的法身遍满虚空,理体常住于清净真如海里,是无为而为,无住而住的,不可以一般识见忖度。而唐顺宗不了解“无住而住”的涅槃境界,就继续问禅师: 佛向王宫生,佛向双林灭;住世四十九,又言无法说。 山河及大海,天地及日月;时至皆皈尽,谁言不生灭? 疑情犹若斯,智者善分别。 因为顺宗只从一般世俗的色身生灭去体会佛陀的存在问题,不能了悟佛陀的法身理体是无所不在的,因此佛光如满禅师又再一次开示他说: 佛体本无为,迷情妄分别;法身等虚空,未曾有生灭。 有缘佛出世,无缘佛入灭;处处化众生,犹如水中月。 非常亦非断,非生亦非灭;生亦未曾生,灭亦未曾灭。 了见无生处,自然无法说。 佛陀的法身等然虚空,没有生灭缺漏,只是我们一般人用世俗肤浅的眼光去分别,起了迷妄之情,以为佛陀也有生老病死的生灭现象,反而不能体悟这个等然虚空的真如佛性是不生不灭的。事实上佛为了救度众生的一大事因缘,从真如而来应化于世;因缘既尽则灭向真如而去,而法身“如来”、“如去”,不增不灭,佛陀这种不住一法的涅槃境界,纵然是禅定功夫深厚的大菩萨,如果还有一丝不毫的迷情贪住,也无法到达涅槃的清净世界,金碧峰禅师爱钵几乎失却慧命的公案,就是一个佐证: 他虽然成道证悟了,能够放下对其它诸缘的贪爱,唯独对于这个吃饭用的玉钵爱不释手,每次要入定之前,一定要先仔细地把玉钵收好,然后才安心地进入禅定的境界里。 有一次,阎罗王因为他的世寿终了,便差几个小鬼要来捉拿金碧峰禅师,金碧峰预知时至,就进入甚深禅定的境界里,几个小鬼左等右等,等了一天又一天,都捉拿不得;眼看没有办法向阎王交差,就去请教土地公,请他帮忙想个计谋,使金碧峰禅师出定。土地公想想说:这个金碧峰,最喜欢他的玉钵,假如你们能够想办法拿到他的玉钵,他心里挂念,就会出定了!小鬼们一听,就赶快找到金碧峰的玉钵,拼命地摇动它;金碧峰一听到他的玉钵被摇得澎澎地响,心一急,赶忙出定来抢救,小鬼见他出来了,就拍手笑道: 好啦!现在请你跟我们去见阎王吧! 金碧峰禅师刹那间大彻大悟,了知一时的贪爱几乎毁了他的千古慧命,立刻把玉钵打碎,再次入定,并且留下一首千古名偈: “若人欲拿金碧峰,除非铁链锁虚空; 虚空若能锁得住,再来拿我金碧峰。” 当下进入了无住涅槃的境界。 所以要进入涅槃的虚空境界,必须不染一丝迷情妄念,如此进入涅槃空境,则凡情不能扰,世道不足虑,就能无处不安住了。 涅槃虽然是远离世俗而安住虚空之中,可是这个澄明空境却并非脱离现实生活而证得,那么这个离俗而又住世的涅槃生活,又是什么样的内容呢?下面我就和各位谈谈涅槃之后的实际生活面貌。 住世的涅槃生活,至少要能随遇而安、随缘而住、随心自在、随机应化: 1.随遇而安的生活-像六祖慧能大师悟真法之后,为了避开四处争夺衣钵的人,在猎人队中藏身了十五年之久。每天虽然也随着猎人们到深山打猎,可是只要一看到有什么小动物误入陷阱,总会设法开网放生,又常常在休息的时候对猎人们宣说佛法慈悲大意。逢到猎人们把打来的野兽升火煮食的时候,慧能大师就到荒山野谷找些可以吃的树叶、野菜回来,寄在锅里煮;人家笑他有肉不吃,他就说:我只吃肉边菜!这样刻苦艰难的群居生活,慧能过了十五年犹不以为苦,因为他早已体证涅槃常乐的妙谛,所以能随所遇而逍遥自在,安住于不说法而随时说法,不持戒而处处持戒的境界。 2.随缘而住的生活-涅槃之后的生活,是一种随缘而住的生活。像释迦牟尼佛,他虽然证得了有余依涅槃,可是依照金刚经的记载,我们还是可以看到他随缘而住的六度生活: “尔时世尊,食时,着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这一段穿衣、托钵、乞食、用饭、洗脚、打坐的生活,表面上看起来是最庸俗平常的生活,可是在佛法上,佛陀却完整的显现了涅槃境界的随缘生活:着衣,是身上放光;托钵,是手中放光;入舍卫城依次行乞,是足底放光;吃饭,是口中放光;敷座而坐,是通身皆放般若智能光。像佛陀这样证悟涅槃的人,也一样要吃饭、睡觉,一样有行住坐卧,并不排斥世间生活,可是一粥一饭之中,早已泯除世间的贪爱痴迷,涵蕴着随缘而化的般若光芒,心月孤明,光吞万象,是与平常人的吃饭睡觉不一样的。 3.随心自在的生活-证得涅槃的人,既然已经住于毕竟空境,对于眼前身旁的烦恼障碍,能够观照它的无常性空,自然不执取一法而生起爱憎心;心平行直,无处不自在,就是火宅慾海也变成了清凉安乐的国土。像《维摩经》里的维摩诘居士:“虽处居家,不着三界;示有妻子,常修梵行。”过的便是这种住于红尘而不染一尘、自在洒脱的生活。焦芽败种的小乘行者,不能了知诸法空性,怕是姹紫嫣红,唯有大乘根基的大菩萨,才能“百花丛里过,片叶不沾身”! 4.随机应化的生活-真正的涅槃生活不是只求自己完成,能够随遇而安、随缘而住、随心自在,对境不起迷惑而已,还要积极的投入世间,以无上的智能方便随机度化众生、成就有情。我们看观世音菩萨千处祈求千处应,手持杨枝遍洒清凉,以甘露法水止熄众生热恼渴爱的火宅,这就是随机应化的涅槃生活。 社会上有一种先入为主的观念,以为我们信仰佛教应该离群索居、遗世独立,众生也不管,社会也不管,国家也不管,每日茹素持斋、歛眉静坐就是佛教了,这种想法与佛陀随机应化的精神大相违背。佛陀证悟之后,并没有耽住于涅槃的快乐境界之中,五十年间风尘仆仆地往来恒河两岸,踏着滚滚黄沙,走进众生的家中,把佛法的甘霖也带入众生干涸的心田。今日我们佛教徒要秉持佛陀度众的大悲愿,走出山林投入社会,随机应化,回馈众生,使我们的社会更祥和利乐,充满幸福。 涅槃之后的应化生活,可以说是儒家“任重道远,死而后已”的精神,也是地藏王菩藏“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大悲心;随机而应化的普济众生、绍隆佛法,这才是涅槃的真正生活。 三.涅槃的体验与求证 讲到这里,各位一听涅槃之后的生活是这样安然自在、自由逍遥的生活,一定也很希望证得涅槃,了脱生死苦海。我现在就从怎样知道有涅槃开始说起,来跟各位谈谈求证涅槃的方法和实例。 我们如何才能知道有涅槃的呢?这个问题很难具体答复,就好像有人问你:大海的水有多少?海里的鱼虾生物有多少?让人觉得有无从答起之苦,因为这问题浩瀚得超出了我们认识的领域,已经不是纯知识的问题了。同样地如果有人问:涅槃的形态怎么样?位置怎么样?年数怎么样?这些问题也没有办法用譬喻、数目来表示,因为涅槃不是依靠俗世的任何事物形成的。非已生、非未生、非当生、非过去、非现在、非未来;非前五根所能识别,涅槃超越有漏世间的一切对待,涅槃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不能用语言文字来直接描绘的。 但是,经由对佛法层层渐进的证悟,我们还是可以体验到涅槃的存在。就像我们不能用手捕捉风,可是我们确知有风存在;同样地,我们虽然不能以色彩、形状来表示涅槃,却可以经由种种实证来体悟涅槃的存在。涅槃如虚空无法把捉,不能限定,超越我们感官的经验世界,涅槃就是佛的境界,“若人欲识佛境界,当净其意如虚空”,在这个清净的大智心里面,我们可以真真实实地体验到涅槃的存在。 涅槃虽然不能经由经验世界的见闻觉知而获得,但是我们也无法否认它的存在性,譬如我们看不见微尘细菌,但是不能否定虚空中到处充塞着微尘细菌的事实。我们虽然无法马上体证涅槃,可是从一些已经证得涅槃境界的圣者教示中,可以确信涅槃是真实存在的。好比我们身体完好、四肢健全,但是当我们见到有人手脚被切除,痛苦得一声声凄惨哀号呻吟不绝时,便感同身受,觉得痛苦无比。涅槃就像火一样,不住在东西南北上下,可是两木摩擦时火苗即生,我们的清净自性涅槃也一样;当我们显发般若大智,以无限的慈悲之心,去感同众生的苦厄,解除众生的疑难时,我们的涅槃自性也能像火苗般熊熊烧起,遍满十方宇宙,无所不在。因此从常存亘在的大悲心、大智心处,都可以印证有涅槃存在。 那么,我们又如何求证涅槃呢?对于这个问题,我从以下三点来跟各位说明求证涅槃的方法: 1.依于戒行-弥兰陀王问经里面有一段话,大意是:求道者若安住于戒行,精进修行,无论住于何处,皆可实证涅槃。如人有眼睛,立于何处,皆可看见虚空,涅槃以戒行为住所。因此只要我们以戒为师,精进修持,假以时日,就可以证得涅槃。 2.依三法印修-我们要想求成佛道,必须遵循佛陀的教诲,谛观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的教理,了解诸法的空幻,对于一切万有现象,心中不起丝毫贪恋畏惧之念,止灭一切尘沙般的烦恼,不执不取、能所俱亡,能够如此,便能到达诸法静寂、爱执坏灭的涅槃境界。 3.依三学、四摄、六度而学-欲修涅槃境,便要以“戒、定、慧”安止我们的身心,用“慈颜、爱语、利行、同事”四摄法作为应化度众的方便法门,并且从日常行住坐卧生活的平易处,精进修持六度生活,日日摄心守正,时时转迷成悟,成就无量清净功德、无边殊胜力量,圆满了大般若智能,具足种种利生弘法的妙用,同于大乘涅槃所行。 尽管求证涅槃的方法各自不同,但古德先贤证得涅槃的实例却是真实不虚的。大家听到这里,也许会这样想:那些都是道行高深的大德圣贤,我们凡夫俗子怎么能及得上他们呢?如果各位有这种想法,那就好像认为大龙眼树结的果实像橘子大,小龙眼树结的果比葡萄小一样,是一种妄执的错觉。在佛教里,人人可成佛;涅槃也是一样,人人能修证;我们从古德先贤证得涅槃的实例中,可以证明这一点: 1.证悟涅槃与年龄无关-佛经里面记载,须跋陀罗到一百二十岁才证得涅槃,而舍利弗的弟子均头沙弥,七岁的时候就证得了涅槃,可见证悟涅槃的关键,在于心智是否成熟,和世间的年龄没有太大的关系。 2.证悟涅槃与智愚无关-一个人能不能证悟涅槃,只看你能不能将自己的真如自性找出来,与我们所谓的智能、愚痴、聪明、笨拙世智辩聪是没有关系的。所以最聪明的舍利弗能证得
文章TAG:台北国父纪念馆台北台北国父纪念馆国父纪念馆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