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广东 > 深圳市 > 台湾民俗,台湾有哪些传统文化或民情风俗能保留浓郁的闽南和客家传统特色

台湾民俗,台湾有哪些传统文化或民情风俗能保留浓郁的闽南和客家传统特色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9-04 02:48:03 编辑:深圳本地生活 手机版

本文目录一览

1,台湾有哪些传统文化或民情风俗能保留浓郁的闽南和客家传统特色

以下供参考台湾的庙会活动及信奉妈祖等民情风俗。最能体现闽南传统特色。
你好!台湾有很多传统的文化,还有阿里山的姑娘。仅代表个人观点,不喜勿喷,谢谢。

台湾有哪些传统文化或民情风俗能保留浓郁的闽南和客家传统特色

2,台湾人有什么传统习俗

台湾民间习俗与中国大陆特别是南方地区基本一致。最重要的节日依次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送灶、除夕等。过节形式也和大陆相仿,如春节有走亲访友的拜年习俗,元宵节吃汤圆、赛花灯、猜灯谜,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中秋节赏月、吃月饼,重阳节登高远足,除夕阖家团圆等。其中,台南市盐水区的“盐水蜂炮”、新北市平溪区十分老街的“放天灯”和澎湖县的“乞龟”等较为知名。台湾还有不少本地特有的节庆活动,如正月初六祭“清水祖师”(主庙在台北市万华区艋舺清水岩。这一天台湾有盛大隆重的庆典仪式)、3月23日前后规模盛大的“妈祖祭”和7月整月的“盂兰盆会”(全省各地轮流做普渡)等。烧王船祭典台湾西南沿海着名的民俗祭典之一,原始用意为送瘟神出海,如今已演变成祈安降福的活动。每三年举行一次,东港烧王船约在农历9月份于屏东县东港镇东隆宫举行,西港烧王船在农历4月中旬于台南县西港乡庆安宫举行。其中东港烧王船场面最为热闹盛大,闻名全台,除庙会活动外,最后一天的烧王船仪式更是整个祭典的高潮。原住民祭典台湾原住民分为阿美、泰雅、卑南、布农、排湾、达悟、鲁凯、邹族、赛夏、邵族、噶玛兰族、太鲁阁族及撒奇莱雅等13大族群,们常常藉由祭典、仪式、歌舞、竞技等来表达对天地鬼神的崇敬。如阿美族的丰年祭、赛夏族的矮灵祭、布农族的打耳祭、卑南族年祭、达悟族飞鱼祭等,都极富特色,很具观光价值。妈祖遶境台湾各地共有870余间妈祖庙,每逢农历3月妈祖诞辰。全台各地如台中县大甲镇澜宫、彰化县鹿港天后宫、云林县北港朝天宫、嘉义县新港奉天宫、台南市大天后宫等庙宇都会扩大举办祭祀、进香、遶境等活动,其中尤以台中县大甲镇澜宫的妈祖遶境,历史最久且规模最盛大。扩展资料:台湾和祖国大陆各地一样,春节,也叫过年,是民间最为热闹。时间最长的节日。一般从农历十二月十六日的“尾牙”开始,到正月十五日元宵节(上无节)过完,才算全部结束,历时整整1个月。尾牙。每年月的初一、十五或者初二、十六,是台湾商人祭拜土地公神的日子,称为“做牙”。二月二日为最初的做牙,叫做“头牙”;十二月十六日的做牙是最后一个做牙,所以叫“尾牙”。尾牙是商家一年活动的“尾声”,也是普通百姓春节活动的“先声”。这一天,台湾一般平民百姓家要烧土地公金以祭福德正神(即土地公),还要在门前设长凳,供上五味碗,烧经衣、银纸,以祭拜地基主(对房屋地基的崇拜)。各商家行号也要在今天大肆宴请员工,以犒赏过去一年的辛劳。以前,如果老板在来年不准备续聘的员工,便在筵席中以鸡头对准他,暗示解聘之意。不过,这种风俗已绝迹。除了近年来日益盛行的尾牙聚餐外,按传统习俗,全家人都围聚在一起“食尾牙”。主要的食物是润饼和刈包。润饼系以润饼皮卷包豆芽菜、笋丝、豆于、蒜头、蛋燥、虎苔、花生粉、香茄酱等多种食料。刈包里包的食物则是三层肉、咸菜、笋干、香菜、花生粉等,都是美味可口的乡土食品。送神。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是送神日,家家户户举行祭灶活动,欢送灶神及其他诸神上天。灶神俗称“灶君”,也有叫“司命真君”、“灶君公”、“护宅天尊”。“灶王”等。其全称是“东厨司命九灵元王定福神君”,因此也有人称为“九天东厨烟主”。早期台湾民间,每家厨房都有一个相当大的“灶”。相传灶有灶神,于每年的一月四日被玉皇大帝派来监视每一家的言行,直到十二月二十四日,回天庭向玉皇大帝述职,报告各家的善恶功过。灶神并无神位,平日只是在灶门上贴一张灶神神妈。送灶时,将神妈揭下焚化,并另外焚烧一个用竹蔑扎的纸糊马儿,做为灶神回天的坐骑,还要准备一点黄豆、于草、做为灶神长途跋涉所需的干粮、草料。然后焚香、叩首并在灶炕里抓几把稻草灰,平撒在灶前地面上,并哺哺叮咛:“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然后点烧爆竹,欢送灶神起驾升天。人们再返回灶前,看看地上的灰是否留有灶神的临别赠言。送灶的供品多用汤圆、麦牙糖、猪血糕等又甜又粘的东西,无非是要封住灶神爷的嘴,少说坏话。清屯(大扫除)。送完神后,家家户户就开始举行“大扫除”。台湾人相信,平时家里的器物都有神灵司掌,神案、神位、香炉都不得擅自移动,只有等诸神返回天界后,才能彻府大扫除。大扫除当然有除旧迎新之意,在台湾还有句俚谚:“清后才会富”,即只有清扫房屋才有发展。如果家里在此年中因为有人丧亡,就不能大扫除,据说灰尘会进入死人的眼睛。做年粿,大扫除完后,就要准备做年粿,而且必须在二十八日前做好。年棵有“甜粿”、“发粿”、“咸粿”、“菜包”等。台湾有一首年粿歌,生动地概括了年粿的含义:“甜粿过年,发粿发钱,菜包包金,萝卜粿(菜头粿)吃点心。”甜粿是过年最主要的年粿。发粿则要发得好才会发财。菜包因内有包馅,所以能包金。萝卜粿(菜头粿),是取其“好彩头——好兆头”之意,可当点心之用。丧家是不能隆重过年的,不能做甜粿。由亲戚送,受赠者大都以橘子当作回礼。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网_台湾的过年习俗

台湾人有什么传统习俗

3,台湾少数民族的习俗

台湾的文字是使用繁体中文..大部分都是汉文化..只是早期都是福建闽南一带移居的多..所以闽南习俗在台湾都可以看的到...也有部分的客家习俗跟少数民族的文化..虽受到日本统治50年的时间..反而日本的习俗在台湾看不到...

台湾少数民族的习俗

4,台湾的民风民俗

  台湾自从明末清初福建、广东人民大规模移居开垦,才逐步被开发。日本殖民者虽然挖空心思实行民族同化,但遭到台湾同胞的顽强抵制。国民党迁台又有大批大陆人员来到台湾,所以台湾汉族同胞的生活习惯和社会风俗许多与大陆基本相同,一般保持着闽、粤地区的特征。  (一)衣食住行  1、衣饰。以往乡村男女多穿汉服。中年以上的妇女喜着长衫,或短衣短裤;老年人喜着青黑色衣衫或香云纱;日本统治时期西装革履开始流传到乡村,几十年来已相当普及。城市妇女有的穿旗袍等民族服装。目前,青年人多穿西装或港衫西裤。乡村男女则常戴斗笠或裹毛巾,以蔽风日。  2、饮食。台湾居民一日三餐以大米为主食。节日喜庆时,多用鸡鸭等丰盛酒菜宴请客人。台湾居民都嗜酒,祭祀神明,宴请客人,必备良酒。春夏之交,秋冬之际,多以中药炖煮动物性食品以提神补身。菜肴多用味精、砂糖等调味。酒楼饭店经营川粤、京、津、苏、浙、湘、闽等地风味饭菜。高山族同胞目前生活水平还较低,有些仍以芋头、甘薯为主食。  3、居住。台湾的房屋造型,大体可分为中、西、日式三种。中式为平房,多是闽南式样,有一条龙、辘轳把、三合院、四合院等。以浊水溪为界,农村村落,北部为散居型,南部为聚居型,大多建在山凹近水处,以避风沙。西式多是楼房,从前都是砖造,近年来大多改为钢筋水泥。日式则在平房内铺以“榻榻米”。市镇房屋多属西式,随着近年来工商业的发展,新式公寓住宅迅速增加,高楼大厦,鳞次栉比。但由于人口增长过快,住房问题尚未根本解决,仍有许多人居住在简陋斗室。  4、行走。目前,台湾最普及的交通工具是自行车、摩托车。近些年来汽车、飞机、轮船、火车的数量增加,比较方便,私人汽车大量增多。出租汽车普遍于市镇。有不少的客车备有冷气。但大部分农村地区仍交通不便,河流多的地方尚需帆船、舢板,山区无路可走,只能沿山路登攀跋涉。  (二)婚丧喜庆  1、婚嫁。从前,台湾的婚礼规矩较多,同姓不婚,婚嫁有大娶(明媒正娶)和小娶(招婿或半招嫁)之别。一般需经议婚、订婚、完聘、迎亲四个阶段。结婚年龄,一般男不超过30岁,女不超过25岁。目前已由媒人介绍改为自由恋爱,花轿改为汽车,到法院公证结婚。但是台湾婚礼的铺张浪费现象十分严重,使许多青年人背上沉重的包袱。在农村,有部分人乐于集体结婚。高山族婚姻实行一夫一妻制,多是幼年时由父母做主,所以婚后常有离婚现象。  2、丧葬。葬礼同大陆相近,父母死后,当夜要由儿女守灵,全家举哀,供饭一碗,焚纸钱,并为死者赶制寿衣,同时走亲告友,购进棺木,然后祭祀。祭罢,子女扶尸就殓,仃柩室内,早饭供奉“孝饭”并轮流啼哭,然后择日出殡,出葬队列如长龙,亲朋送至近郊,孝男叩谢辞行。然后用货车运棺木至墓地埋葬。目前,火葬已相当普遍。台湾一些地方设有殡仪馆、火葬场及公墓,有的佛教寺、塔也奉存骨灰。  3、生育。妇女生了孩子,必须告诉亲友,名为“报喜”。满月时,则以红蛋分赠亲友、邻居,以示吉利。孕妇分娩至满月,称“做月子”,一月以内多以麻油猪肝为副食。外祖父母在满月、四月、周岁时,必须送衣服礼物给婴儿。台湾重男轻女比较严重。生男不论弥月、周岁、16岁,都举行隆重的仪式,而生女则大为简化甚至不举行仪式。近30年来,台湾当局推行“家庭节育计划”,提出的口号是“两个孩子恰恰好”、“女孩男孩一样好”。  4、寿庆。台胞喜欢过生日。男女成人后,每逢诞辰,都由家人准备素面、香烛等举行简单庆祝仪式。一般从50岁时起开始称寿。60岁为下寿,70岁为中寿,80岁为上寿,90岁为耆寿,百岁为期颐。每逢寿期,由子孙发起庆祝,邀请亲朋,颇为隆重。  (三)礼赠禁忌  1、禁以手巾赠人。从前,台湾民间丧家在办完丧事后送毛巾给吊丧者,用意在于让吊丧者与死者断绝来往。所以,台湾有“送巾,断根”之说,因此,在一般情况下,若赠人手巾,即不禁令人想起不吉利的丧事与断绝、永别之意。  2、禁以扇子赠人。扇子价廉易碎,用于夏季扇凉,一到秋深天凉,即有“秋扇见掮”,意即太绝情,用完后就被甩掉,狠心抛弃。台湾民间有俗语:“送扇,无期见”,即基于此种心理。恋爱的青年男女赠送扇子表示快冷的意思,说明心不诚,因此,千万不要以扇子当礼物赠人。  3、禁以剪刀赠人。剪刀属伤人的利器,其含有“一刀两断”、“一剪两断”的意思。赠剪刀会使人有不怀好意之感。所以,切勿以剪刀赠人。  4、禁以雨伞赠人。台语“伞”与“散”同音,若拿伞来赠人,犹表送“散”给对方之意,且台语“雨”与“给”同意。“雨伞”与“给散”同音,难免会引起对方误解。  5、禁以镜子送人。因为镜子容易打碎,“破镜难圆”。还有好象嫌人丑陋,让人家照镜子好好看看自己的意思。  6、禁以钟送人。因为“钟”与“终”同音。送钟会使人想到“送终”,易引起友人的反感。  7、禁以甜果送人。甜果即年糕,是台湾民间过年祭拜神明祖宗时的必备之物,但在丧家守孝时严禁蒸食。因此,如以甜果赠人,会使受赠者联想家里发生了丧事。自然要忌讳。  8、禁以粽子赠人。台湾民间丧家习惯上既不蒸甜果,也不赠粽子。如以粽子送人,会被误解为把对方当丧家,故此也在忌讳之列。  9、禁以鸭子赠人作“月肉”。“月肉”是指分娩一个月以内的妇女吃的肉。她们吃的“月肉”通常是是麻油鸭、猪腰仔、猪肝等“热性”食物。鸭子属“冷性”,她们不宜吃用。并且台湾有“死鸭硬嘴闭”、“七月半鸭仔,不知死期”等俗语,若以鸭子作为贺喜礼物,会使人联想到不祥的兆头。

5,求解台湾人文风俗和传统食物

人文风俗:大概就跟节气有关吧,大陆应该叫做阴历?像是除夕、新年、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元、中秋、冬至等等。信仰方面则主要是佛、道教合一,当然也有不少基督体系的。除夕吃团圆饭,新年发红包(压岁钱),元宵灯展,清明扫墓......传统食物:佛跳墙、挂包、蚵仔煎、肉圆、棺材板、猪血糕、土魠鱼羹、蚵仔面线,很多很多。
哈哈,这还是挺多的恩

6,台湾有哪些风俗习惯

台湾自从明末清初福建、广东人民大规模移居开垦,才逐步被开发。日本殖民者虽然挖空心思实行民族同化,但遭到台湾同胞的顽强抵制。国民党迁台又有大批大陆人员来到台湾,所以台湾汉族同胞的生活习惯和社会风俗许多与大陆基本相同,一般保持着闽、粤地区的特征。台湾人社交习俗总的特点可以用这样几句话来概括:  祖国领土台湾岛, 隔海同胞相见少:  亲人相互盼统一, 团聚期望尽量早;  台胞多为闽粤根,习俗基本随父老;  开朗大方重谦虚, 诚恳忠厚待人好;  热情和蔼讲文明, 注重礼节和礼貌。  (一)衣食住行  1、衣饰。以往乡村男女多穿汉服。中年以上的妇女喜着长衫,或短衣短裤;老年人喜着青黑色衣衫或香云纱;日本统治时期西装革履开始流传到乡村,几十年来已相当普及。城市妇女有的穿旗袍等民族服装。目前,青年人多穿西装或港衫西裤。乡村男女则常戴斗笠或裹毛巾,以蔽风日。  2、饮食。台湾居民一日三餐以大米为主食。节日喜庆时,多用鸡鸭等丰盛酒菜宴请客人。台湾居民都嗜酒,祭祀神明,宴请客人,必备良酒。春夏之交,秋冬之际,多以中药炖煮动物性食品以提神补身。菜肴多用味精、砂糖等调味。酒楼饭店经营川粤、京、津、苏、浙、湘、闽等地风味饭菜。高山族同胞目前生活水平还较低,有些仍以芋头、甘薯为主食。  3、居住。台湾的房屋造型,大体可分为中、西、日式三种。中式为平房,多是闽南式样,有一条龙、辘轳把、三合院、四合院等。以浊水溪为界,农村村落,北部为散居型,南部为聚居型,大多建在山凹近水处,以避风沙。西式多是楼房,从前都是砖造,近年来大多改为钢筋水泥。日式则在平房内铺以“榻榻米”。市镇房屋多属西式,随着近年来工商业的发展,新式公寓住宅迅速增加,高楼大厦,鳞次栉比。但由于人口增长过快,住房问题尚未根本解决,仍有许多人居住在简陋斗室。  4、行走。目前,台湾最普及的交通工具是自行车、摩托车。近些年来汽车、飞机、轮船、火车的数量增加,比较方便,私人汽车大量增多。出租汽车普遍于市镇。有不少的客车备有冷气。但大部分农村地区仍交通不便,河流多的地方尚需帆船、舢板,山区无路可走,只能沿山路登攀跋涉。  (二)婚丧喜庆  1、婚嫁。从前,台湾的婚礼规矩较多,同姓不婚,婚嫁有大娶(明媒正娶)和小娶(招婿或半招嫁)之别。一般需经议婚、订婚、完聘、迎亲四个阶段。结婚年龄,一般男不超过30岁,女不超过25岁。目前已由媒人介绍改为自由恋爱,花轿改为汽车,到法院公证结婚。但是台湾婚礼的铺张浪费现象十分严重,使许多青年人背上沉重的包袱。在农村,有部分人乐于集体结婚。高山族婚姻实行一夫一妻制,多是幼年时由父母做主,所以婚后常有离婚现象。  2、丧葬。葬礼同大陆相近,父母死后,当夜要由儿女守灵,全家举哀,供饭一碗,焚纸钱,并为死者赶制寿衣,同时走亲告友,购进棺木,然后祭祀。祭罢,子女扶尸就殓,仃柩室内,早饭供奉“孝饭”并轮流啼哭,然后择日出殡,出葬队列如长龙,亲朋送至近郊,孝男叩谢辞行。然后用货车运棺木至墓地埋葬。目前,火葬已相当普遍。台湾一些地方设有殡仪馆、火葬场及公墓,有的佛教寺、塔也奉存骨灰。  3、生育。妇女生了孩子,必须告诉亲友,名为“报喜”。满月时,则以红蛋分赠亲友、邻居,以示吉利。孕妇分娩至满月,称“做月子”,一月以内多以麻油猪肝为副食。外祖父母在满月、四月、周岁时,必须送衣服礼物给婴儿。台湾重男轻女比较严重。生男不论弥月、周岁、16岁,都举行隆重的仪式,而生女则大为简化甚至不举行仪式。近30年来,台湾当局推行“家庭节育计划”,提出的口号是“两个孩子恰恰好”、“女孩男孩一样好”。  4、寿庆。台胞喜欢过生日。男女成人后,每逢诞辰,都由家人准备素面、香烛等举行简单庆祝仪式。一般从50岁时起开始称寿。60岁为下寿,70岁为中寿,80岁为上寿,90岁为耆寿,百岁为期颐。每逢寿期,由子孙发起庆祝,邀请亲朋,颇为隆重。  (三)礼赠禁忌  1、禁以手巾赠人。从前,台湾民间丧家在办完丧事后送毛巾给吊丧者,用意在于让吊丧者与死者断绝来往。所以,台湾有“送巾,断根”之说,因此,在一般情况下,若赠人手巾,即不禁令人想起不吉利的丧事与断绝、永别之意。  2、禁以扇子赠人。扇子价廉易碎,用于夏季扇凉,一到秋深天凉,即有“秋扇见掮”,意即太绝情,用完后就被甩掉,狠心抛弃。台湾民间有俗语:“送扇,无期见”,即基于此种心理。恋爱的青年男女赠送扇子表示快冷的意思,说明心不诚,因此,千万不要以扇子当礼物赠人。  3、禁以剪刀赠人。剪刀属伤人的利器,其含有“一刀两断”、“一剪两断”的意思。赠剪刀会使人有不怀好意之感。所以,切勿以剪刀赠人。  4、禁以雨伞赠人。台语“伞”与“散”同音,若拿伞来赠人,犹表送“散”给对方之意,且台语“雨”与“给”同意。“雨伞”与“给散”同音,难免会引起对方误解。  5、禁以镜子送人。因为镜子容易打碎,“破镜难圆”。还有好象嫌人丑陋,让人家照镜子好好看看自己的意思。  6、禁以钟送人。因为“钟”与“终”同音。送钟会使人想到“送终”,易引起友人的反感。  7、禁以甜果送人。甜果即年糕,是台湾民间过年祭拜神明祖宗时的必备之物,但在丧家守孝时严禁蒸食。因此,如以甜果赠人,会使受赠者联想家里发生了丧事。自然要忌讳。  8、禁以粽子赠人。台湾民间丧家习惯上既不蒸甜果,也不赠粽子。如以粽子送人,会被误解为把对方当丧家,故此也在忌讳之列。  9、禁以鸭子赠人作“月肉”。“月肉”是指分娩一个月以内的妇女吃的肉。她们吃的“月肉”通常是是麻油鸭、猪腰仔、猪肝等“热性”食物。鸭子属“冷性”,她们不宜吃用。并且台湾有“死鸭硬嘴闭”、“七月半鸭仔,不知死期”等俗语,若以鸭子作为贺喜礼物,会使人联想到不祥的兆头。台湾商务习俗台湾人是很注重文明的,人们都很讲究社交礼貌。无论见面、会友,还是交际、拜访,在举止言行方面,他们特别注意尊重他人。台湾的高山族同胞,素以敬老互助成风而闻名于世。他们待人热情、感情真挚诚恳。在道德观念方面,他们最厌恶虚伪和狡诈的作风。办起事来持别喜欢一言为定。台湾人目前仍保持着闽、粤一带的生活习惯和风俗。一般老年人依然对青黑色的香纹衫感兴趣,妇女大都喜欢佩带金银首饰。但由于社会的变革,受欧美风气影响越来越大。青年人在穿着方面也开始向新潮流追赶。台湾的高山族人,不论男女大都喜欢穿着手织的窄幅麻布裁制的无油胴衣,长到膝头的叫"鲁靠斯",短到肚脐的叫"拉当"。高山族人一般还都喜欢赤足,爱佩带几种多彩多姿的头饰、耳饰、手镯、脚环、颈链等。他们偏爱红色。民间一般都以红色为吉祥的象征。投亲访友他们总习惯把礼物用红纸包起来送人。他们很喜欢"6"数,有"六六顺"之说。又因"6"与"禄"同音、又是有钱财、有福气的吉祥表示。因此,人们都愿借"6"数为吉祥。礼节礼仪  台湾人在社交场合与客人见面时.一般都以握手为礼。在亲朋好友间的相见时,也惯以拥抱为礼,或吻面颊的亲吻礼。台湾的高山族雅美人在迎客时,一般惯施吻鼻礼(即用自己的鼻子轻轻地擦吻来宾的鼻尖),以示最崇高的敬意。台湾信奉佛教的人社交礼节为双手合十礼。一般礼仪  按照美国人的标准来看,要台湾商人作出一项决定往往要花费很长时间,所以谈生意时要有耐心。  在某些住家内不穿鞋子,改穿拖鞋。要客从主便。称谓与问候  与熟人或亲密朋友见面时,习惯上握一下手。初次见面时只须点头打招呼。微微弯腰鞠躬是表示敬意,但不要做得过分。饮食风俗有:吃复明糕,传说当年清军进攻闽南,在势单力薄的情况下,郑成功放弃金、厦两岛,退守台湾,而当时由郑成功军中流传下来的。古早节庆传统美食,各式特色糕点、台湾苦仔嗲(苦仔嗲是一种香而不腻的米豆面煎炸食品)、棺材板(因其形状酷似棺材,所以得此怪名)、台湾薏面等。

7,台湾有哪些节日习俗和我们大陆一样

如春节有走亲访友的拜年习俗,元宵节吃元宵、赛花灯、猜灯谜;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中秋节赏月、吃月饼;重阳节登高远足;除夕阖家团圆等。其中,台湾民俗中最知名的景观为台南盐水镇的“蜂炮”、平溪十分村的“放天炮”和澎湖的“乞龟”等。
基本相同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台湾的节日习俗与福建闽南地区大致一样的!只是,我知道的就是台湾人在过中秋时有烤肉的习俗,而大陆则是中秋月饼,还有台湾人忌讳在过端午节时送人粽子!

8,谁知道台湾有什么有意思的民俗民风

农历正月十五要提灯笼,有的地方会放天灯(北县平溪),有的地方会放蜂炮。三月二十三是妈祖生日,有很多迎神赛会的活动,台中大甲的妈祖要出巡。各地都有大拜拜。七月十五中元普渡,各家各户都要大拜拜,公司行号也要拜,连麦当劳的店也要拜,我亲眼看到的,当然,供品都是汉堡、可乐等自家产品。基隆的中元祭更是远近驰名。十二月十六是尾牙,老板都要犒请员工。以前都要吃鸡,鸡头对到谁谁就要卷铺盖。
大阪方言 o ki ni~ 谢谢 ma yi do~ 欢迎光临 yi读成e a ho wu 是ba ga 的意思
少数民族的风俗很多但不很了解,我接触下来的经验,一般的台湾人也没什么不一样的。不过,我觉得很有意思的是,台湾人结婚之前是一定要有订婚仪式的,即使没办过,也要在结婚当天的上午办订婚。还有赠送的西饼都由男方购买,赠送给女方的亲人

9,台湾民间的过节习俗

  元宵节去盐水观赏蜂炮,是最惊险刺激的元宵庆典活动。   相传清末时,当地爆发了一场严重的瘟疫,由於当时医药不发达,人们只能将希寄托於神灵,藉神明的力量除灾避邪。武庙奉祀的关圣帝君是当地人最崇敬的神只,於是镇民就在正月十三日关圣帝君诞辰当天,迎请圣君的神轿绕境驱邪,并设计了蜂仔炮,希望能把瘟神吓走。神轿所到之处,鼓乐震天,炮声不断,一直持续到正月十六日凌晨。果然,瘟疫奇迹似的被控制住了。   中 元 节   七月是鬼月,七月初一「开鬼门」,七月最后一日或八月初一关鬼门,相传孤魂野鬼在这段时间里,可以出来接受「施食」。   七月十五是道教地官大帝赦罪的日子,佛教也有地藏王普施的习俗,称为「盂兰盆节」,和传统祭厉鬼的风俗结合,就是庆赞中元,普度孤魂的日子   盐水镇民为了感谢神明的赐福及祈求世世平安,就在每年的元宵夜燃放鞭炮、烟火,代代相传,从未间断。   蜂炮是由数以万计的冲天炮搭配各式各样的烟火制成,将密密麻麻的冲天炮及五彩烟火固定在炮城上,点燃引信之后,万炮齐发,美丽火光瞬间划破夜空,犹如上万只倾巢而出的蜜蜂,还夹著咻咻声声,所以叫做「蜂仔炮」。蜂仔炮的炮城型式花样很多,从圆形、房屋到城堡……应有尽有。

10,台湾的风土人情

台湾的风土人情台湾本岛是一个多山的海岛。岛的中部和东半部大部分是海拔一千米至三千米的高山,面积约占全岛的三分之一,一千米以下、一百米以上的低山、丘陵、台地及一百米以下的海岸平原也大约各占三分之一。在东半部高山地带,海拔三千米以上的山峰达六十二座,其中三千五百米以上的就有二十二座。在这样一个面积不太大的海岛上集中有这么多的高山,在世界上是罕见的。从太空俯瞰地球,你会发现在祖国大陆东南浩瀚的海面上,镶嵌着许多晶莹的宝石般的岛屿,其中有一个状若芭蕉叶片的狭长开岛屿,这就是美丽富饶、迷人多姿的台湾岛。公元1544年(明嘉靖二十三年),一支葡萄牙船队驶入台湾近海时惊异地发现,在晨曦之中、碧波尽处浮现出林木葱茏、飞瀑若练的一列青山,红日和彩霞将其映照得碧海流金、峰峦苍翠,他们由衷地赞叹“Ilhas!Formosa!”(意思是美丽的岛)。这是西方国家首次发现台湾。在台湾,日月潭地区原住居民的婚姻,虽由媒妁的撮合,但颇为自由,感情不睦便可离婚,男家亦不阻挡。不过结婚的方式却近掠夺式的婚姻。最有趣的是两家亲戚相殴打,殴得越凶,亲戚关系越为密切。
很有意思
台湾是中国的第一大岛,它东邻太平洋,西与福建相望,是一个总面积为三千六百零六万平方米的大岛;台湾共有两千两百多万人口,平均每平方米就有610人,它是全中国人口密度最大的省份之一;民族以汉为主,约占全省的68%。他们的祖先大多是从福建或者广东迁移过去,一共分为10个少数民族,分别是:阿美族、泰雅族、排湾族、布农族、卑南族、高山族、鲁凯族、曹族、雅美族,还有赛夏族。湾之所以被誉为天然植物园,是因为它的地理位置是个非常有利的条件,而且它还获得樟脑王国的美称。台湾有五种木很出名,它们是:红桧、扁柏、香杉、排湾杉;还有肖楠、白猴被台湾人民称为活国宝,代表着吉祥如意的意思;台湾还是珊瑚王国:珊瑚量高达80%;而且还拥有优良的渔场,更是优质海盐的制造地。台湾的地下资源十分丰富。在台湾的北部火山区,有丰富的天然硫磺;台湾山脉是金、铜的重要产地;台湾的煤是位居东南沿海首位;当然也少不了石油、天然气等资源。
地震次数比大陆多一点
从前,有一个小女孩被一个神秘男人给杀死了,当你看到这条信息是他会在一个星期之后来到你家,并多去你家里最重要的一个人的性命。唯一的解咒方法就是看到此信息后立即发给三个人。嘻嘻我也是迫不得已的 对不起怕怕呜呜呜哇呜呜呜可怜!
夏末秋初是台风季,大风大雨非常可怕,很多地方会停止上班上课,台风前家家会去超市抢日用品。这时,菜价会飙高。
文章TAG:台湾民俗台湾民俗哪些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