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河南中南部降水是少了一些,但不是气候异常。河南的洛阳、开封、安阳、商丘、南阳、郑州、浚县都是历史文化名城,河南中南部大致包括郑州、南阳、周口、信阳等一带,年初时雨雪还偏多,今年春天到现在雨水是少了一些,河南中南部地理位置比较特殊,恰处于秦岭~淮河线上,这么一狭长的区域降水变率很大,有时涝,有时旱,气候表现并不太稳定,这主要与这个地带气候形成有关。
1、为什么现在河南夏季干旱雨水少?
我说几句,可能有的人不爱听,自打公路闸着要过路费,水闸门关着要水费以来旱情逐年严重,90年代前大小渠道经常有水,河道小溪坑塘常年有水因此雨水均匀风调雨顺,后来水库里的水变成商品是拿来卖钱的,渠道常年没水,水渠全部扒完,河道,池塘常年是干的没有一点水蒸汽咋能形成云变成雨,有人说水库里也没水了,常年不下雨水库里咋能存着水,就是水库里有水它也是用来卖钱的而不是用来浇地的,为什么南方雨多什么叫雨行旧路就是这个道理,。
2、为什么感觉今春至今河南中南部雨水这么少?
河南中南部大致包括郑州、南阳、周口、信阳等一带,年初时雨雪还偏多,今年春天到现在雨水是少了一些,河南中南部地理位置比较特殊,恰处于秦岭~淮河线上,这么一狭长的区域降水变率很大,有时涝,有时旱,气候表现并不太稳定,这主要与这个地带气候形成有关,上图可以看出,秦岭~淮河地带恰处于青藏高原东部的南北支气流交汇区,由于南北两支气流属性不同,北支气流来自高原北,寒冷干燥,南支气流来自孟加拉湾,温暖湿润,冷暖气流相遇产生降水,秦岭淮河南降水多,秦岭淮河北干燥降水少。
由于春秋两支气流比较稳定,时间较长,就形成了一条秦岭~淮河这条南北地理分界线,实际上是由气候的差异而导致的,冬季,受西伯利亚冷高压影响,冬季风强势爆发,北支气流迭加在冬季风之上,势力加强,会越过秦岭~淮河线,给我国长江流域和江南,最远到华南地区带来降雪天气,南下程度取决于寒流爆发强度。同样道理,7~8月夏季风把雨带推到秦岭~淮河以北的华北平原和东北平原地区,这个季节南支急流减弱并北移,
今年中纬度西风环流振荡加剧,春末夏初陕西、华北地区有了两次不错的降水,而相应的秦岭~淮河一线,由于西风环流的强势减弱了南支气流的北上,同时厄尔尼诺年,夏季风减弱,雨带停留在了长江以南的地区,这就形成的北有降水,南有阴雨连绵,而秦岭~淮河线上却少雨了,河南中南部、山东一带降水都偏少。当然河南中南部降水是少了一些,但不是气候异常,
3、为什么南方雨水相对较多,北方雨水少?
谢谢邀请,一个地区的气候由各种气候要素来组成,主要包括气温、降水和光照等要素。气候中的降水特征包括年降水量和降水的季节变化,从年降水量的角度来看,一般来说年降水量大于800毫米的地区为“湿润区”,年降水量介于400至800毫米之间的地区为“半湿润区”,年降水量介于200至400毫米之间的地区为“半干旱区”,而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的地区为“干旱区”,
一个地区降水量的多少及分布情况主要考虑该地区水汽的来源,我国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地区,具有显著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了明显的季风环流。我国的降水主要是由夏季的东南季风带来的太平洋水汽,所以我国年降水量的地区分布特征是“由东南往西北递减”,从南北方的角度来说,就是“南多北少”,从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来看,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年800毫米降水量的分界线,越往南方年降水量越大,降水量最多的地方位于台湾岛上的火烧寮,年最大降水量达到了惊人的8404毫米,秦岭淮河以北年降水量逐渐降低,到了内蒙古某些地区年降水量不足200毫米。
4、河南为什么7月份总是下雨?历史上有哪些自然灾害?
从历史上看,河南是多灾多难的,不过,最多的不是涝灾而是旱灾加蝗灾,像1942年的大饥荒就是旱灾加蝗灾,这次大饥荒直接导致中原300多万人死于饥饿!河南在过去被称为中原、中州、豫州,是一个综合交通枢纽和人流物流信息流中心,素有“九州腹地、十省通衢”之称。河南是中国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中国一半的历史都与河南有关,并且,在50万年前就有人类在这里生息和繁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