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广东 > 深圳市 > 深圳中考数学和广州中考数学,深圳中考数学评分标准步骤分

深圳中考数学和广州中考数学,深圳中考数学评分标准步骤分

来源:整理 时间:2023-09-02 13:07:17 编辑:深圳生活 手机版

本文目录一览

1,深圳中考数学评分标准步骤分

原始分100分,标准分看有多少人原始分满分,只有你一个人就是900(最高分)。还有别人就会下降一些。
尊敬的xx: 有步骤答案对给全分,全都对答案错少给分,只有答案给几分。

深圳中考数学评分标准步骤分

2,中考总分多少

考试地方不同,所考科数不同,总分也不一样。语文,数学,英语都是有点,有些地方每门120分,有些地方每门150分,视不同省份而定。在临近中考期间,大家应适量做些体育活动,锻炼身体,放松心情。各地中考总分如下:深圳中考分数语文120,数学、外语各100分、物理70分、化学50分、历史70分、道德与法治50分、体育与健康50分,总分满分为610分。广州中考分数语文120,数学120,外语120分、物理100分、化学100分、历史90分、道德与法治90分、体育与健康70分,总分满分为810分。常熟中考分数语文130分、物理100分、数学130分、历史50分、道法50分(开卷)、英语130分、化学100分,文化课总分690分。沈阳中考分数语文、数学、外语(笔试100分,听力口语考试20分)各120分、物理85分、化学65分、历史60分、道德与法治40分、生物学50分、地理40分、体育与健康60分,总分满分为760分。中考是知识的考试,是能力的考试,也是心理的测试,大家一定要调节自己的心态。

中考总分多少

3,广东深圳中考是怎样换算的

真是不好意思,是不能换算的。因为深圳中考考得科目和广州不一样。广州有语文150数学150英语135+15(口语)、政物化100、 体育60。而且使用的是原始分,也就是加起来。而深圳是六科,语数英(口语15分)100+科学100+历史60%+体育20%使用的是标准分,也就是按照每一科在全市排名给予分数再总的算出每一个人中考的分数。(标准分的具体算法很复杂的)所以无法换算,无法比较。但是你可以拿你在广州排到的名次或分数看看你在广州什么水平。再拿来深圳比较下嘛。
a(100-95) b(94-90) c(89-85) d(84=80) e(79=75) f(74-70) ....... 语数外:a=13,b=12,c=10,d=9,e=8....... 物化史政:a=10,b=9,c-8,d=7....... 加上体育三分=82,满分82+14颗星
嘛,有公式的。大概的意思就是“平均分加(标准差乘以一百)”,因为采用的是标准分,所以一般的平均分大概就是500分上下。举个例子,这一年语文全市最高分是95,那么这个分数换成标准分就是900分,往下的就可以用标准差的公式来算出标准差,一般高于平均分(全市原始)的,标准差是正数,反之就是负数。然后就是六科加起来算平均分咯。一般而言,在你平时成绩(原始分)上加150到170左右就是你的标准分了,上下浮动30分左右是正常的。嘛,再不懂就上招考网瞄瞄吧。

广东深圳中考是怎样换算的

4,深圳近几年中考数学满分人数

中考数学110很好上,但要满分当然难了,每个省应该有20个左右吧
buzhidao
深圳中考是有一套独特的计算方式的,叫做标准分。原来卷面上的分数成为原始分,以此为基础来计算出标准分。一共总分是900分
深圳市一般都会有200个人这样满分中考前10天数学冲刺:拿下能拿的分中考前10天,如何做到胸有成竹、满怀信心地走进考场,取得超常规的发展,我们要做到有信心、有恒心、有耐心、更要有细心!  一、保持高度自信和旺盛斗志。  在保证充足休息的同时,重点背记认为可能会考的内容,也可以模拟中考考卷进行训练,以增强应考自信心。一定要回归考试说明,回归课本要求,回归近几年的中考试题。考试说明是命题专家编的,通过它找到中等、难题的感觉。近期要特别注意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注意近几年中考的主干知识,在最后阶段还要特别注意数学知识网络的梳理和完善,不要做难题、偏题,要把握正确的初中数学学业要求。同时可以再一次检查还有什么公式、定理、概念没有复习或遗忘了。对中考数学“考什么”、“怎样考”有一个全面了解。  二、有选择地做题,从数学思想上进行总结。  现在,已没有必要拿到题就做,可选择三类题认真做。第一类是初看还没有解题思路的;第二类是最近做错的;最后一类是以前做得比较慢的。做完后,还要从数学思想方法上进行总结,比如它的解法中用到了初中数学中的哪些数学思想?一道题的解法中蕴含的数学思想,往往为这道题的解题思路指明了方向。通过挖掘数学思想,我们就会形成一类问题的解题理念,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三、充分利用平时坚持使用的“病例卡”。  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会做的题做错的现象,特别是基础题。究其原因,有属于知识方面的,也有属于方法方面的。因此,要加强对以往错题的研究,找错误的原因,对易错的知识点进行列举、易误用的方法进行归纳。同学们可几个人一起互提互问,在争论和研讨中矫正,使犯过的错误不再发生,会做的题目不再做错。比如哪些是会做但做错了,哪些是会做做不到底的,要非常清晰地把原因整理出来。曾经犯错误的地方往往是薄弱的地方,仅有当时的订正是不够的,还要适当地进行强化训练。  四、要训练各种考试能力。  有的学生平时成绩很好,但考试时发挥不出来,这个问题可通过加强训练来解决。用与中考试卷结构相同的试卷进行模拟训练,并对每次训练结果进行分析比较,既可发现问题、查漏补缺,又可提高适应考试的能力。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要有正确的战略战术。上了考场后,在接到考卷和允许答题之间,一般会有几分钟的空档,考生应该很快地把题目浏览一遍,找题目最薄弱的环节下手,寻找突破口。首先是认真审题,要一字一句地“读题”,而不是“看题”,读懂题意后再着手解。其次在解题时思想要高度集中。运算时不妨一边计算一边默读,从草稿纸上抄到试卷时也这样做。  慎做容易题,保证全部对;稳做中档题,一分不浪费;巧做较难题,力争得满分。也就是把该拿下的分数全部拿下来。因此,建议在做选择题时要用直接法、间接法、形数结合、特殊值排除或者验证等各种方法并用。对于填空题,主要是以课本上的基本公式、基本定理、基本性质、基本图形来命题,考生要做到思路清晰、计算正确、注意细节,应该先把能上手的题拿下来。解答题仍然是从易到难的梯度。从考试角度来讲,充分发挥水平,把会做的题目全做出来,能够拿到的分数都拿下来,就是胜利。如果某个题目是自己知识的盲点,或者难度超过了自己的水平,要果断地暂停答此题,不要把时间耽搁了,马上把后面的题目答好、把该拿到的分数都拿到,然后回过头来解答此题,可能心情放松了,盲点变成了亮点,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我们要处理好四个关系掌握应试技巧:1、审题和解题的关系:克服对审题重视不够,匆匆一看急于下笔的不严谨做法,要吃透题目的条件与要求,更要挖掘题目中隐含条件,达到启发解题思路。只有耐心仔细地审题,准确地把握题目中的关键词才能从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才能迅速找准解题方向。

5,深圳中考数学选择主要用于考察什么数学能力

主要是计算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他的如逻辑思维能力、应用能力等等。
对中考数学卷,压轴题是考生最怕的,以为它一定很难,不敢碰它。其实,对历年中考的压轴题作一番分析,就会发现,其实也不是很难。这样,就能减轻做“压轴题”的心理压力,从中找到应对的办法。 压轴题难度有约定 历年中考,压轴题一般都由3个小题组成。第(1)题容易上手,得分率在0.8以上;第(2)题稍难,一般还是属于常规题型,得分率在0.6与0.7之间,第(3)题较难,能力要求较高,但得分率也大多在0.3与0.4之间。近十年来,最后小题的得分率在0.3以下的情况,只是偶尔发生,但一旦发生,就会引起各方关注。控制压轴题的难度已成为各届命题组的共识,“起点低,坡度缓,尾巴略翘”已成为上海数学试卷设计的一大特色,以往上海卷的压轴题大多不偏不怪,得分率稳定在0.5与0.6之间,即考生的平均得分在7分或8分。由此可见,压轴题也并不可怕。 决不靠猜题和押题 压轴题一般都是代数与几何的综合题,很多年来都是以函数和几何图形的综合作为主要方式,用到三角形、四边形、相似形和圆的有关知识。如果以为这是构造压轴题的唯一方式那就错了。方程与图形的综合的几何问题也是常见的综合方式,如去年中考的第25(3)题,就是根据已知的几何条件列出代数方程而得解的,这类问题在外省市近年的中考试卷中也不乏其例。动态几何问题中有一种新题型,如北京市去年的压轴题,在图形的变换过程中,探究图形中某些不变的因素,它把操作、观察、探求、计算和证明融合在一起。在这类动态几何问题中,锐角三角比作为几何计算的一种工具,它的重要作用有可能在压轴题中初露头角。总之,压轴题有多种综合的方式,不要老是盯着某种方式,应对压轴题,决不能靠猜题、押题。 分析结构理清关系 解压轴题,要注意它的逻辑结构,搞清楚它的各个小题之间的关系是“平列”的,还是“递进”的,这一点非常重要。如去年第25题的(1)、(2)、(3)三个小题是平列关系,它们分别以大题的已知为条件进行解题,(1)的结论与(2)的解题无关,(2)的结论与(3)的解题无关,整个大题由这三个小题“拼装”而成。又如2007年第25题,(1)、(2)两个小题是“递进关系”,(1)的结论由大题的已知条件证得,除已知外,(1)的结论又是解(2)所必要的条件之一。但(3)与(1)、(2)却是“平列关系”,(1)中,动点p在射线an上,而(3)根据已知,动点p在射线an上。它除了可能在射线an上,还可能在an的反向延长线上,或与点a重合。因此需要“分类讨论”。如果将(1)、(2)的结论作为条件解(3),将会使你坠入“陷阱”,不能自拔。 应对策略必须抓牢 学生害怕“压轴题”,恐怕与“题海战术”有关。中考前,盲目地多做难题是有害的。从外省市中考卷或从前几年各区模拟考卷中选题时,特别要留意它是否超出今年中考的考查范围。有关部门已明确,拓展ii的教学内容不属于今年中考的范围,如代数中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用两根式和顶点式来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二次函数的应用”等,几何中“圆的切线的判定和性质”、“四点共圆的性质和判定”等,因此这些内容不可能作为构造压轴题的“作料”。为了应对中考压轴题,教师可以根据实际,为学生精选一二十道,但不必强求一律,对有的学生可以只要求他做其中的第(1)题或第(2)题。盲目追“新”求“难”,忽视基础,用大量的复习时间去应付只占整卷10%的压轴题,结果必然是得不偿失。事实证明: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压轴题的失分,并不是没有解题思路,而是错在非常基本的概念和简单的计算上,或是输在“审题”上,因此在最后总复习阶段,还是应当把功夫花在夯实基础、总结归纳上,老师要帮助学生打通思路,掌握方法,指导他们灵活运用知识。有经验的老师常常把压轴题分解为若干个“小综合题”,并进行剪裁与组合,或把外省市的某些较难的“填空题”,升格为“简答题”,把“熟题”变式为“陌生题”,让学生练习,花的时间虽不多,但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我认为:综合题的解题能力不能靠一时一日的“拔苗助长”而要靠日积月累的培养和训练。在总复习阶段,对大部分学生而言,放弃一些难题和大题,多做一些中档的变式题和小题,反而能使他们得益。 不要太受区考影响 说实在,现在流行的“压轴题”真是难为我们的学生了。从今年各区的统考试卷看,有的压轴题的综合度太大,以致命题者自己在“参考答案”中表达解题过程都要用去a4纸一页还多。为了应付中考压轴题,有的题拔高了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要求,如有道题,(2)、(3)两题都要分好几种情况进行“分类讨论”,初中阶段只要求学生初步领会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因此在中考中也只能在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中有所渗透和体现而已,希望命题者手下留情,不要再打“擦边球”,搞“深挖洞”了。更希望今年中考数学卷能够控制住最后两题的难度,不要再“双压轴”了。 对一些在区统考时,“压轴题”面前打了“败仗”的同学,我劝你们振奋起精神来,不要因为这次统考,压轴题不会做或得分过低而垂头丧气,提高信心和勇气是第一位的。你们要发挥自己的优势,更加重视基础,努力做到把会做的题,做对做好,以此尽力挽回压轴题的失分,你一定会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的,预祝你中考成功!
文章TAG:深圳深圳中考中考中考数学深圳中考数学和广州中考数学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