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卫在明朝全国各地都有分支机构,他们可以直达皇帝,不受地方官节制。明朝以后以上地域才划归广东管理,有人会问,今天的上思县有土司存在的地方,在当时明朝是否完全属于广东管辖?这个严格来还得要更细致的考证,不同于上面任命下派有任期的“流官”而言。
1、明朝的时候广东有土司吗?分布在哪里?
必须要讲明,明朝的广东与现在的广东管理范围是有所不同的。在明朝的广东管辖范围有土司管理的存在,但在今天的广东省所辖的相对应的范围,在历史上没有土司管理的存在,明朝以前,海南、钦州、防城港及雷州半岛均属于广西管辖。明朝以后以上地域才划归广东管理,广西与云南、四川、贵州在历史上都实行过土司管理制度。土司制度是过去历代王朝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立的一种管理制度,
“土司”又称“土官”,是中央王朝任命的世袭的少数民族为主的土官,土地为土司所有,对治下的农奴有很大的管治权。不同于上面任命下派有任期的“流官”而言,明确有记载的,广西今天的防城港的下辖县上思县,从唐朝就开始施行土司制,一直到明朝弘治十八年即公元1505年,这里才改土归流。期间,一共实行了800多年的土司管理,
在宋朝,黄氏土司管治在这一带延袭了200多年。当然,有人会问,今天的上思县有土司存在的地方,在当时明朝是否完全属于广东管辖?这个严格来说,还得要更细致的考证,但是,上思有些地方属于当时的广东,是从反映历史资料的地图上看得到的。而在琼州,即今天的海南,是实行过黎族土司管理的,明朝沈德符写的《野获编补造》记载:“土官之设,惟云、贵、川、湖及广西,而广东琼州府亦间有抚黎之土县佐成化间,广东琼州府感恩县有土官知县姜鉴。
2、请问明朝时真的有4亿人吗?
谢邀!明朝应该没有4亿人,但人口突破2亿大关是毫无疑义的,关于明朝人口问题,学术界绝大多数专家赞成何炳棣的观点,即明朝峰值人口估计约为1.5亿。但以葛剑雄、曹树基为代表的少数专家,在此基础上又综合各种因素加以仔细考究,认为何炳棣等或受清朝”人口爆炸“前提影响,仍低估了明朝实际人口,作出了2.05亿人口的估算,
经本人详读各专家的研究史料后,偏向于后者,即明朝峰值人口(以1600年,即万历二十八年为基准)是突破2亿,甚至还要多些!避开线性陷阱,明初人口至少有7300万首先,探讨这个话题,很容易掉落一个陷阱。那就是以线性思维看问题,以现有的人口作为最高峰值,历史上都是线性增长,其实不然,历史发展并不是线性增长,而是一个波动过程。
所以,明朝人口峰值不能受到清朝”人口爆炸“这个前提影响,再去倒推,得出明朝人口要大幅度低于清初人口的结论,若是如此,明朝人口估算定然被有意压减,实际上应该采取科学的研究方式去论证,才能得出接近历史真相的结果。葛剑雄、曹树基通过《明实录》、地方志等大量史料考究认定隐漏户问题,修正了洪武年间的人口基数,从其所著《对明代人口总数的新估计》来看,明初民、军户两项合计为7124万。
此外,明初还有其他不列入民户统计的对象,如僧道户、乐户、匠户、灶户等,但这些户的数量不会很大,所以估计明初的实际人口(不含其疆域之外及疆域之内始终未列入统计的少数民族人口)至少有7300万,年平均增长率5‰,预估峰值人口破2亿有了比较准确的人口基数,才有可能对明代后期即十六世纪末的实际人口总数作出新的估计,首先要确定的是自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至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间人口的增长率。
葛剑雄、曹树基采取了三个考究方法,第一是中国历史上其他阶段比较可靠的长期人口年平均增长率,第二是台湾学者刘翠溶利用族谱对明清时期家族人口的研究成果。第三是明朝人对当时人口现象的大量描述,无不说明当时当地的人口已经大大超过了历史上的最高点,尤其是第三点,不仅是明朝人有很多记录,外国传教士也留下了不少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