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中原经济区的人都说河南话,这话不准确。二是中原经济区有的就不说河南话,东周定都洛邑(今河南洛阳),以洛阳话基础音形成了全国通用的雅言,洛阳话走向没落崖山之战宣告宋朝正式灭亡,从此洛阳话便不再是天下共语,可以大胆的洛阳话就是普通话的鼻祖。
1、哪些省份和地区的方言类似河南话?全国大概多少人说河南话?
此题目,在我回答地缘文化与豫剧或河南方言时,已多有涉猎,这里再补说一下。首先说,河南方言,应指以开封和郑州一带的方言(这两地也有细微区别),而豫南之信阳南部一带方言,为豫卾交叉之方言,有湖北方言味。焦作与济源话,带有山西方言味,洛阳老城区个别字的吐音,有的也难以听懂,如:馍、坡、湾、玩,发音不是常读音,
这些虽然也算是河南方言,但不能代表正宗河南方言。我在表达上述观点时,一些网友表示反对,称许昌、周口、商丘、洛阳、南阳方言才能代表,但我仍坚持“只有开封、郑州方言才可代表“的观点。理由是:一是开封是古代多个朝代的都市,在1954年以前还是河南省会,可以说,长时间是河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最有代表性。
而郑州现在是全方位的中心,离开封又很近,现在正在实行郑(州)汴(开封)一体化,二是豫剧强调用河南方言来唱,而豫剧的最早发源地是在开封。因而,开封话,在豫剧里被视为正宗、规范,其次说哪些地方说河南方言。应当说,除晋东南4地市外的中原文化圈的范围内,皆说河南方言,其包括:冀南之邯郸、邢台,鲁西(南)之菏泽、聊城(以及济宁之部分县、市),皖北亳州、宿州、淮北等4地市,苏北的徐州等3地市,鄂西北的襄樊、老河口、十堰等县、市,其方言虽与开封话有细小差别,但总体上属于中原官话的河南方言区。
这些地方都是唱豫剧的地方,有人说,中原经济区的人都说河南话,这话不准确。一是河南话里有许多方言:二是中原经济区有的就不说河南话,比如:山西运城、临汾属于中原经济区,但说的和陕西关中话差不多,唱的戏是蒲剧,有点秦腔味。就是唱豫剧的晋城、长治二地市,其语言与河南济源市方言差不多,也不属正宗河南方言,还有,开始方案为中原经济区的江苏徐州,最终因为已是环渤海经济区,国务院考虑再三而未有批准。
徐州虽然最后没有划入中原经济区,但说的与河南方言基本一样,唱的是豫剧,另外,还有陕南的商南县,因多为皖豫移民,且与河南交界,故说的是河南方言,听的是豫剧。以上相临的近二十个地市的200多个县、市,约一亿多人,加上河南本省一亿人的85%的8500万人,共计1.85亿人,除过上述相临之地,还有移民集中地的说河南话者,如:陕西的西安、宝鸡、咸阳、渭南、铜川,以及延安市黄龙县(唯一的剧团是豫剧团〉,有资料称河南移民有8000万人。
再加上兰州等陇海铁路沿线的河南移民约3000万以上,还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两三个师的好多团场,其职工也是从河南、山东等豫言地走出的。以上3个数字相加,共约2.6亿人说河南方言,这与我在头条谈豫剧观众2.5亿人,基本吻合。这里说明的是,鄱阳湖周边有好多县、市的苏浙赣移民,原多为河南信阳人,说的信阳话带鄂语味,未计算在内,
2、为什么古洛阳话被称为雅言?中原官话与洛阳话发展有何关联?
今天我们人人会讲普通话,所以即使是天南海北的两个人凑到一起也没有语言障碍。我国地大物博,方言种类繁多,各种地区土话不尽相同,数不胜数,甚至在闽南流行这“十里不同音”的说法,古代官员也是来自天南海北,觐见皇帝时如果语言不通怎么办呢?答案是古代也有普通话,也就是“官话”。一、古代“普通话”的形成严格意义上讲,古代是没有“普通话”这一概念的,
这个词语是吴汝伦访问日本时,当地学者在向其建议推广国语时提出的。在历史上它被称之为“雅言”“官音”或者“官话”,顾名思义官话,就是官方推行的普通话,一般来讲官话都是以帝都所在地的语言为标准,其他官员在述职之前需要熟练掌握此项语言,1.天下通语——洛阳话根据史料载述,在西周时期各个地方就已经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方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