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答题,昨天的端午节过的很开心。我们老家流行的习俗是,端午节的第二天回娘家,记得上小学时就读过的课文,说的是楚国大夫,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屈原投汨罗江的日子,我们这里不光是端午节的节后要回娘家,一般重要的节日后,出嫁闺女都要及时的回趟娘家。
1、你是怎么过端午节的?
谢谢邀请,题主您好。仁妙1与您交流,我来答题,昨天的端午节过的很开心。因为我们全家头一次在南方过节,都非常的快乐,昨天下了一天的雨,也没有挡住人们的脚步。看着人们三三两两的人们打着雨伞出行,看着人们脸上挂着喜悦感,我也心里非常开心。做为一个家庭主妇,最高兴的是过节团聚,受累辛苦我不怕,就看着家人和气我十分高兴。
2、你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吗?说说你那儿怎么过端午节的?
记得上小学时就读过的课文,说的是楚国大夫,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屈原投汨罗江的日子,为了纪念诗人,后人们把“端午”这天定为纪念屈原的日子,我记得很清楚,老师是用讲故事的形式为我们讲述这段课文的,说后人们为了防止水中动物伤害到屈原的遗体,就在每年五月初五这天用芦苇叶或蒲叶包的米质食品投入汨罗江中,原意是把水中动物喂饱,使其不能去侵害屈原的遗体,天长日久的传承下来形成了如今祭天,祭水的民间活动。
记得小时候每到端午节这天,我们家还在南方,家家的大人们都是包传统的粽子,然后在蒸煮粽子的锅里一起煮一些鸡蛋和咸鸭蛋,一般这一天上学的孩子们书包里都装有煮熟的鸡蛋,后来到了西北。西北的生活应该是北方的习惯,但端午这天也是吃粽子和鸡蛋,这时候我知道了历法日子还有公历农历(阴历阳历)之分,再后来我调回了胶东,与外地不同的是,每到端午这天我们这里都是吃饺子,一直到最近这几年这里也开始吃粽子了,略有区别的是端午这天早上吃粽子,中午炒几个菜,晚上包饺子,剩下的应该都一样吧。
3、端午节快来了,你们家乡有给娘家送礼的习俗吗?
我们老家流行的习俗是,端午节的第二天回娘家,过完节要回娘家的习俗,在我们这里流传很久了。小时候最盼望的日子就有跟着妈妈去姥姥家串亲戚,我们这里不光是端午节的节后要回娘家,一般重要的节日后,出嫁闺女都要及时的回趟娘家。“春节”后的初二或者初四,八月十五“中秋节”后的八月十六,正月十五“元宵节”后正月十六,都是“出门闺女”约定俗成回娘家的日子,
这个风俗习惯目的,一是把自己家里过节准备的美食给娘家父母带去,尽分孝心。另一个就是看望老人,互相报个平安,过去交通通讯不方便,国节后及时回趟娘家,就成了习惯,多数人架都坚持下来了。现在,随着通讯技术发达,手机电话,微信视频,现代技术的使用,逐渐淡化了这些传统习惯,再加上物质生活的丰富多样,人们对一些食物也不再计较,这种节后串亲戚的习俗,也逐渐谈了下来。
4、端午节有什么习俗?
端午是一盏绵长甘冽的雄黄酒“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动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唐代诗人殷尧藩的《端午日》,再现了古人在端午节这一天,挂艾枝、悬菖蒲、饮雄黄酒,祈福平安的风俗图景,端午节饮雄黄酒的习俗,因为中国汉族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白蛇传》而广为人知。清代诗人李静山诗赋市井人家的端午生活:“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古代科技文明水平和医学知识有限,门上挂桑椹,菖蒲,插艾,与饮雄黄酒的风俗,已传习至清代,都是为了杀菌驱毒、祈福迎祥,反应了古人防病健身的一种节令健康追求。而高悬黄纸帖,则是巫术活动,用于辟邪,诗的最后两句可谓诙谐幽默,李静山在诗中感叹,你把驱邪的灵符高悬于门外,账主子恐怕就不敢上门来了,读来让人忍俊不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