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对于刘备与荀彧对于曹操的关系是相类似的,所以刘备这次是没有派兵增援关羽,导致关羽丢了荆州,败走麦城而亡。关羽失掉荆州,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再来看看当初刘备将荆州交予关羽时同样问他,关羽回答,失荆州,是不是完全是关羽的错,0年,孙权派吕蒙、陆逊攻打荆州,关羽被潘璋部将马忠所杀,荆州被东吴占领。
1、如果荆州不丢,关羽不死,最后谁能统一天下?
那当然是刘备统一天下了。如果荆州不失,那么刘备的实力将非常强大。仅次于曹魏,如果荆州不失,刘备将完全占据益州(包括汉中)和荆州西部。总兵力在15万左右,完全可以以一己之力与曹魏抗衡。如果荆州不失,刘备将在战略态势上占据主动,荆州的战略地位太重要了。向东可以沿长江顺流而下,直捣建康,向北,威胁襄阳、樊城,使曹魏都城洛阳时刻处在危险之中。
不得不部署重兵进行防御,那么,关中、陇右必然空虚。刘备趁机从汉中进攻凉州、关中,必然一战成功,总而言之,荆州对蜀汉来说太重要了。它是东进的前进基地,是北伐的战略支撑,有荆州在,大汉中兴指日可待。荆州一失,偏安一隅已经是难能可贵了,至于关羽,如果关羽还在,张飞或许就不会死。夷陵之战,刘备也许就赢了,诸葛亮北伐,也许一战就能成功。
2、关羽大意丢荆州,如果是魏延镇守就不会了吗,为什么?
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一句话:执行力的强弱,是决定事情成败的关键,对于后期的关羽来说,其执行力非常之弱,这一点和后期的魏延是没法相比的。所以,如果魏征镇守荆州,要比关羽靠谱许多,一、关羽的执行力弱在哪里公元207年(建安十二年),刘备三顾茅庐请到诸葛亮之后,其核心团队制定了一项发展扩张的基本政策,具体内容就是:占据荆、益二州。
安抚益州西北诸戎、南部夷越,整顿内政,外与孙权结好,等候北方有变,荆州军攻洛阳、南阳,主力益州军出秦川一带,人心附归,天下可以渐定。之后,刘备团队上下一心,坚决执行这一策略,袭取荆州以立足,为了不和江东孙权闹僵,以暂借荆州立足安家为借口,将荆州据为己有。接着,以荆州为根据地,进入益州迫使刘璋投降,后又打败曹操夺得汉中,
可以说,这一连串的胜利,是刘备集团坚决执行初始战略的结果,也是刘备成就西蜀霸业的根本国策。但是,在关羽镇守荆州的后期,其执行“外与孙权结好”的战略上,执行力就非常之弱了,俗话说:一步错,步步错。期间,江东孙权曾派吕范出使荆州,为儿子求娶关羽之女为妻,欲与关羽结成儿女亲家,以图两国亲上加亲,友好往来,
然而,令人非常遗憾的是,这时的关羽已将当初的“联吴抗曹”的国策完全弃之脑后,以“犬子焉能配虎女”回复了孙权一句,这不明显将孙权辱骂为狗吗,这一下差点没将孙权气死。从此后,孙权便深深恨上了关羽,时刻谋划着报复关羽,公元219年(建安二十四年),正当关羽踌躇满志擒于禁、败庞德、围樊城一路高奏凯歌,惊得曹操打算迁都,暂避其锋芒的当口,孙权的报复便迅速降临,吕子明白衣渡江,成功袭取荆州,最终造成关羽军心不稳,为曹魏大将徐晃所败,直到“败走麦城”后为孙权擒杀。
正所谓:福无双至,祸不单行,由于关羽之败,造成伤心过度的张飞因酒醉鞭挞士卒,被护卫范江、张达所杀。之后,刘备起举国之兵欲伐东吴孙权报仇(这时,老板也将曾经的国策弃之脑后),结果刘备主力大军,被陆逊一把大火烧的几乎全军覆灭,从此,蜀汉国力一落千丈。而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就是关羽执行不力造成的,也因此后世流传这样一句俗语:关公失荆州——骄兵必败。
二、魏延执行力强在哪里据《三国志》记载:“汉中府北瞰关中,南蔽巴蜀,东达襄邓,西控秦陇,形势最重,”同时,蜀中杨洪也曾言及:“汉中则益中咽喉,存亡之机会,若无汉中则无蜀矣,此家门之祸也。”由此可见,魏延镇守的汉中之地同关羽镇守的荆州之地同等重要,但是,魏延镇守的汉中十年来固若金汤,而关羽镇守的荆州八年不到便失,由此可高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