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广东 > 广州市 > 广州百年家族文化发展,广州的发展历史是什么

广州百年家族文化发展,广州的发展历史是什么

来源:整理 时间:2023-02-21 22:24:14 编辑:广州生活 手机版

1,广州的发展历史是什么

http://local.xinhuanet.com/misc/2006-07/20/content_1448.htm

广州的发展历史是什么

2,近代广州社会生活较早走向近代化的原因

广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之一,使其具有开放兼容的文化特征;清代闭关锁国后,广州是惟一对外贸易的港口,深受外来文化的影响;鸦片战争后,是第一批开放的口岸之一,最早受到西方文化冲击;近代生产方式产生较早,带动了社会生活方式的变化,毗邻港澳,易受西方风尚的影响。

近代广州社会生活较早走向近代化的原因

3,广州为什么叫广州不叫其他名

广州是一座有22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早在公元前九世纪的周代,这里的“百越”人和长江中游的楚国人已有来往,建有“楚庭”,这是广州最早的名称。秦始皇33年(公元前214年)统一岭南后建南海郡(郡治设在“番禺”,即今天的广州)。公元226年,孙权为便于统治,将交州分为交州和广州两部分,“广州”由此得名。直到1921年成立市政厅,特指广州这座城市。

广州为什么叫广州不叫其他名

4,最早的广州城是

在客村会很多人转3线,要等10分钟左右,那么你可以这样 东站6:40分,是经过大学城北最早的地铁 去广州火车站的话,6元 东站5元 火车站:大学城北--到万胜围--转2号线--广州火车站(约45分钟) 东站:大学城北--到万胜围--转2号线--客村--转3号线--到体育西路--转1线--到火车东站(约40分钟,不计等车时间) 如果是早上的话
一座有22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自秦汉以来,广州就是岭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始建公元前214年,最早建城时的叫任嚣城。公元前九世纪的周代的周夷王八年,“百越”(《史记》中称“南越”,《汉书》称“南粤”)和长江中游的楚国人已有来往,建有“楚庭”,这是广州最早的名称。226年,孙权将交州分为交州和广州,“广州”由此得名。古代广州曾是三朝古都。宋代广州就有八大“卫星城”,广州的文物古迹众多,现有国家、省、市三级文物保护单位共219个,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1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59个。中山四路一带先后发现了秦汉造船遗址和南越国宫署遗址,其中南越国宫署遗址两次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目前,南越国宫署遗址、南越王墓、南越国水闸遗址等三处南越国史迹正联合申报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

5,广州为什么叫做羊城呢问问精华知识告诉您

根据“五羊”的传说广州不盛产羊。所谓羊城与一个五羊降福的古老传说有关,在广州越秀公园有一座五羊雕像,也是描述这段传说的。 广州,又名「羊城」,有着两千两百一十多年的历史。它和世界上许多古老的城市一样,有着一个美丽的传说。 公元前9世纪,周朝的楚国在如今的广州建造了一个城邑,名叫楚庭。有一年,楚庭因连年灾害,田地荒芜,农业失收,百姓饥荒。有一天,南海的天空出现五朵祥云,上有五位仙人,身穿红橙黄绿紫五色彩衣,分别骑着五只仙羊,仙羊口衔一棵一茎六穗的稻子,徐徐降落在这座城市。仙人把稻穗赠予百姓,把五只羊留下,祝愿这里永无饥荒,然后腾空而去。 从此,广州成了岭南最富庶的地方;也开始有了「羊城」、「五羊城」、「穗城」之称。广州的百姓还在惠福西路修建了「五仙观」,纪念五位造福的仙人。你若不信,可到五仙观的东侧看看,那里还有一块巨大的红砂石脚印状的凹穴,那就是「仙人拇迹」。你还不信,可到越秀山麓,那里存有一块「古之楚庭」的石碑,它告诉我们,广州最古老的名字叫「楚庭」。 这个五羊的传说是一则广州的「史前拓殖故事」,通过「五羊衔谷,萃於楚庭」,反映出西周末年,由於诸侯崛起,民不聊生,中原百姓纷纷携带家畜、农作物向南迁徙的事实,表达了古代的广州先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然而,历史眞实的广州是这样产生的。 广州这块土地面临南海,地处珠江三角洲腹地,气候温和,日照时间长,雨量充沛。早在新石器时代,即约五千年前,先民们就在这里从速渔猎和原始农业活动。在广州的龙眼洞、飞鹅岭等地发现的远古文化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石斧、石凿、石磨和陶器等生产工具,说明已经有流动的渔猎部落在珠江三角洲的广州地区定居,并逐步发展成为广州的原始聚落。 后来,人们的耕作和捕猎技术提高了,学会了各种手工艺技术,生产的粮食和打的鱼也多了,便开始用剩余的粮食和鱼,去换取别的部落的剩余产品,交换有用的工具。在物产富饶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出现了各行各业的工匠,他们不必从速耕种,也不需要住在分散的乡村,而是集中居住。这样,广州一带的各个定居地之间的交往密切起来,变得谁也离不开谁了,慢慢地形成了一个经济社会,从而奠定了广州城的基础。那时候,世界上许多名城,还是猎人弯弓搭箭的森林,或者是渔夫撒网的河泽呢。 广州为什么又称“羊城”、“穗城”呢?这里面有一个非常美丽的传说。 相传,有一年,楚庭因连年灾害,田地荒芜.农业失收,百姓饥荒。有一天.天空出现五朵祥云,上有五位仙人 身穿红橙黄绿紫五色彩衣,分别骑着五只不同颜色的仙羊,仙羊各口衔一棵一茎六穗的稻子,徐徐降落在这座城市。仙人把稻子赠予百姓、把五只羊留下,祝愿这里永无饥荒,然后腾空而去。 从此,广州成了岭南最富庶的地方,也开始有了“羊城”。“五羊城”、“穗城”之称。后来广州的百姓还在惠福西路修建“五仙观”来纪念这五位造福广州的仙人。你们若不信,可到五仙观的东侧看看,至今那里还有一块巨大的红砂岩脚印状的凹穴,那就是“仙人拇迹”。你们还不信,可再到越秀山麓.那里存立有一座“古之楚庭”的名牌坊,它告诉人们,广州最古老的名字叫“楚庭”。 喜欢动脑筋、善于思考的人可能会想:在这个神话传说中,仙人们为什么骑的是羊而不是别的什么动物?为什么五位仙人衣是五色,羊亦五色?这里面是不是有什么神秘? 不错,在这个神话传说背后,还包含着十分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思想内涵。也就是说,仙人骑着羊而来,仙人五数、衣五色、羊亦五色都不是偶然的。先说为什么是羊,这里我告诉大家一个基本事实,畜牧学家已经证明,广东的羊来自北方,这就说明五羊神话是一则史前拓殖神话,中原人早在公元前9世纪的周朝就开始南迁,并给岭南人带来了北方的文化和文明,同时也证明了广州很早就是一个移民城市。也许有人还会问,移居羊城的先民,也可以把狗。猪什么的带来呀,为什么单单是把羊带来呢?这可能是由于路途遥远。猪的行动缓慢、成批驱赶不便,再加上在古代传说中,猪的形象不好。而狗,在古代是许多民族的图腾和始祖神,很少作为一种具有经济价值的家畜来饲养。相对于狗和猪来说,羊的繁殖力强,适应力强,还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至今广东仍有“种姜养羊,本少利长”和“羊不离胎”之说。加上它行动快速,便于驱赶。可见,五羊神话中的仙人骑羊,除象征其从北方而来之外,还有心理、道德和经济上的考虑。羊成为当日南迁的先民携带的理想家畜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 在今天.五羊巳成为广州的城徽标志。细心的游客会发现,“羊城“这一别称,已渗透到广州生活的各方面:书有《羊城古钞》,刊有《羊城古今》,报有《羊城晚报》,是有“羊城八景”;乃至许多楼字商标、公司社团、名胜古迹均以“羊城”命名;“五仙观”如今尚存,“仙人拇迹”依然可见;仙湖街、仙邻巷、五仙门等都还粘有一点“仙”气——“五羊仙”的神话,可谓影响深远
因为养了很多羊所以叫羊城

6,广州的骑楼

广州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老城市,她的许多建筑在全国颇有名气,其中就包含了骑楼。 骑楼是一种楼房与楼房之间,跨人行道而建的近代典型的商业建筑。它是西方古代建筑与中国南方传统文化相结合演变而成的建筑形式。这种建筑适应南方天气潮湿多雨,商业楼宇密集等情况。 骑楼是东南沿海城镇的一种极有特色的建筑物之一,一般分楼顶、楼身和骑楼底三部分,在每座骑楼的楼顶,都可以看到山花和女儿墙,骑楼建筑的山花是楼顶的重点装饰部分。山花两边的矮墙,便是女儿墙,出现在天台边缘以及檐口以上的位置,图案十分简单,强调实用性。 骑楼底则是一些高达数米的方形柱支撑,一系列连续的骑楼底空间,组成人行道,在交通噪音越来越严重的今天,这些粗大的方柱对隔开马路高频噪音起一定作用,加上柱列的视线遮挡,使走在骑楼底的行人忘记了马路上来回奔驰的车辆,让行人诳街时,感到十分安全,十分舒适。 按建筑风格,广州的骑楼又可以分为西关骑楼和东山骑楼两种风格。 西关骑楼是早期骑楼的代表。它外观主要采用巴洛克风格的装饰,山花和楼身的设计大多数是直接具有古罗马的装饰特征,如罗马柱、卷曲花纹等,也融入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元素,如墙身多数是中式清水砖材料,顶部的山花挑檐也做成中国特色的拱形顶。 东山骑楼形成年代比西关骑楼略晚,更趋于现代化,也更加简洁,例如:罗马柱变为简单的方柱、圆柱、细石米墙代替了清水砖墙,几何图案增多等等。 广州骑楼建筑艺术最高,各种中西结合的装饰风格百花齐放,每间骑楼建筑的石雕、砖雕、彩画……都不相同,使广州丰富多彩。 但是,这种拥有传统文化的广州建筑,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由于旧城区的建设改造,遭到了拆迁的厄运。六二三路、中山路和人民路的许多骑楼建筑都被拆除破坏。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保护骑楼的呼声开始响起,政府采取保护措施才使到骑楼得以保存。广州骑楼,作为中外文化的融合体,作为岭南建筑的奇葩,展现着时代性、文化性和地域性,已成为广州一道独具魅力的风景。
骑楼 骑楼建筑是20世纪初广州和岭南地区 的临街商业楼房的一种建筑形式。针 对南方潮湿多雨、炎热高温的气候特 征,便在马路两旁搭建起两三层的砖 木混合结构的骑楼式楼房,就连现代 化的建筑南方大厦、新大新公司等, 也采用了这种骑楼式的建筑结构,一 时风靡全城,形成了广州街景的主格 局。它最早盛行于南欧、地中海一带 。20世纪初,广州开辟马路时,将西 方古典建筑中的券廊等形式与广州传 统的形式相结合,演变成广州特有的 “骑楼”建筑。2至4层的楼高的骑楼 在当时是有钱人家才有能力建起的, 所以今天看起来,虽骑楼不高大,却 透着一股精巧华贵。在荔湾区的上下 九、第十甫、六二三、人民南路、龙 津西(正修建);越秀区的长堤大马 路、中山四路、中山五路、北京路、 大德路、海珠南路;海珠区的南华路 ;东山区:东华路都可以看到这种特 色的骑楼建筑 骑楼一般分楼顶、楼身、楼底三部分 。有的楼顶是尖顶塔形,有的在正面 墙挑出拱形雨篷,造型丰富。墙面装 饰也多种多样,有浮雕图案、窗洞形 式、线脚、阳台铸铁栏杆等,有的融 合了西方巴洛克或罗可可建筑装饰风 格, 有的是岭南特色的佳果与吉祥纹饰以 及具有中国古典卷草图案。有的还把 满洲窗运用在骑楼上 广州的上下九 街,就像北京的王府井、上海的城隍 庙和南京的夫子庙那样,是广州最有 影响的传统商业街,除了繁华之外, 这条 街还有另一个特色,那就是他与众不 同的建筑----骑楼。,广州的骑 楼建筑。 为了骑楼的整体平衡,楼房伸出两条 腿来支撑,两条腿就叫作柱廊。从柱 廊向上依次为楼层,山花,外墙上的 装饰材料丰富多彩,窗台下的墙面往 往有各种花纹或浅浮雕。玻璃及木格 组成窗花的满洲窗,最具有中式建筑 的特色,楼顶的山花和女儿墙,是西 方古建筑特有的元素。骑楼的整体风 格被中西合璧成仿哥特式,南洋式, 古罗马券廊式,仿巴洛克式和中国传 统式。   在广州上下九、龙津西、人民路 等地 地骑楼,发现广州的骑楼建筑 多数为2到4层:底层前部为骑楼柱廊 ,后部为店铺,两层以上是住宅,临 街立面是西式造型或中西结合,彼此 间连绵不断,形成柱廊。为什么会这 么整齐呢?原来,每栋骑楼都是按照 柱距4米,进深4米,净高五六米由屋 主自行建筑设计,因此在保存较好的 街区可明显看到不同的装饰风格。   如今,广州最出名的骑楼街区非 上下九莫属,此街区骑楼在1923年开 始形成。至上世纪30年代,骑楼在广 州风行一时,主要商业街道几乎都采 用这种建筑形式,荔湾区辖内,骑楼 总长度就达8公里。由于骑楼街的独 特优势,这里有很多的人流和客源, 所以在骑楼街做生意当然是许多商人 所向往的,事实上,广州的许多老字 号早年都是从骑楼街崛起,然后名扬 全国,甚至海内外。   

7,广东广州的客家文化

目前广州地区的客家人数有户籍在册的不少于200万。一部分分布在广州周边的增城区、花都区、从化区,尤以增城、花都更为集中。增城的客家人最多,大概有40多万,花都大概有30多万。另外一部分是在广州近郊,广州近郊客家人数量最为集中的区域是白云区太和镇、天河区凤凰街以及越秀区洪桥街一带,尤其是天河区凤凰街的柯木塱村和渔沙坦村,更是广州近郊最纯正的客家村落,居民和村民98%以上是客家人。一、这些客家人主要集中居住地,现在还保存着客家围龙屋这种典型的建筑吗?1、广州近郊的白云区太和镇、天河区凤凰街以及越秀区洪桥街一带,几乎看不到什么围龙屋了。但白云区那应该还有一些,不过,都是夹杂在水泥房屋里了,也看不出什么围龙屋的味道了。而有30多万客家人居住的花都区,也没有什么纯粹的围龙屋。到现在还依然保存着客家围龙屋这种典型建筑的,增城市最为明显。比如,邓村石屋村、岗埔村、旧刘村、新围村等村里就有保存完好的客家围屋建筑群。邓村石屋村、新围村的客家围屋是四方形,又叫四角楼;岗埔村、旧刘村的是围龙屋。这里要提一提的是客家民居建筑风格和形式经历了不断的发展和进化,出现了圆寨、围龙屋,走马楼、四角楼等民居建筑,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围龙屋。2、邓村石屋村位于增城市派潭镇,是特色鲜明的岭南客家围屋建筑古村。村里的村民多姓石,开村祖先在乾隆年间迁来这里,村子距今已有240多年的历史。村前为半月形池塘、围墙、禾坪晒场,村前空地有三排平铺麻石路,村的左右侧各有高两层的门楼,村屋正面开着三扇趟拢门。四周建有如围墙般高的砖木结构的围屋,屋上都开有枪眼。堂屋与祠堂之间有屋檐和檐廊相连,下雨时可在围屋之间行走而不被雨淋。村内还建有一座6层碉堡楼。3、增城市中新镇坳头岗埔村的客家围龙屋建于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目前已被广州市列为内控文物保护单位。据村史记载,其家族由陈如蓝率领自兴梅焦岭迁至此地,建屋而居,前后320年有余。该围龙屋平面呈半月形,围垄四周外墙有椿墙。整座围龙屋的中间部分为二进深的祠堂。祠堂外边,是20多间扇形环屋带。围龙屋外平地前面是一个与围龙屋同一大小的半月形池塘。这是一个有点袖珍的小围龙屋经典建筑。二、客家人广府人,同祖共村习俗相融 1、在增城这些围龙屋里,还有客家人在居住吗?而居住在这里的人全部是客家人吗? 还有不少人居住在围龙屋与四角楼里,不过,不一定全部是客家人。增城的客家居住群落有很明显不一样的特点。客家人最初进入增城居住时,大致有三种情况:一是村落之残破者葺而居之;二是“杂处”在本地村;三是另辟村场,筑而居之。据增城地方志办公室1991年的调查统计,全县398个行政村当中,纯粤语村134个,纯客家村90个,粤客杂居村74个。也因此,增城形成了很独特的客家人与广府人“同祖共村共祠”的独特现象。 2、位于增城市正果镇岳村的旧刘村,是广州最大的围龙屋建筑,也是现在原住居民最多的围龙屋,据说村子里还住着有几百人,村民大多姓刘。这个村本是广府人石滩麻车刘姓于明万年历间迁来此地开居,是广州的传统居民,但在咸丰二年(1852)发了一场洪水,村场全被洪水淹毁,于是,村民特请有兄弟关系而又有财力有威望的正果客家刘姓兄弟刘瑞堂来重建村场。咸丰三年建成之后,分一半给本地人居住,并以抽签方式决定所占方向和位置。结果本地刘抽到东厢,客家刘抽到西厢,本地刘客家刘还同在一个祠堂同祭一个祖宗牌位,双方和睦,共同居住,至今,本地刘与客家刘均按兄弟相称。3、还有增城市中新镇五联行政村高车自然村本地赵与客家赵。全村600多人,客家人占三分之一。客家“炳先赵宗祠”坐东向西,另一分祠坐西向东;本地赵“登云赵宗祠”向北。据当地老人回忆,两祠建筑时间相同,约有300年历史。本地赵由中新荷佛岭迁来,客家赵由紫金迁来。相传本地赵十一世祖赵登云到紫金请风水先生(一说到广州考试),认识了客家堪舆师赵炳先,按族谱追溯到赵匡胤时代本是兄弟,炳先属二房,登云属三房。两人随即到高车建祠开居,本地赵客家赵数百年来也一直以兄弟相称。 三、客家人与本地广府人数百年来和睦相处,客家人的建筑有没受到广府人的影响?而客家人与广府人的风俗,也会互相渗透吗?1、客家人的建筑当然有受广府人建筑影响的。我印象最深的一点是,锅耳封火山墙作边墙是广府建筑的特色,但在客家围龙屋也能见到这样的锅耳封火山墙建筑。比如说,旧刘村的瑞堂家塾的墙就用了锅耳封火山墙。 2、至于风俗上,客家人入增城后,入乡随俗,不少习俗也跟随广府人,因此,信仰习俗方面有许多相同相融之处。如信仰何仙姑、牛仔佛(正果佛爷)、洪圣王(南海广利洪圣王)等。岁时节日也基本相同,春节期间的“灯庆”(客家称“吊灯”)、烧炮头(也说抢炮头)、烧烟花等,客家人与广府人也是大致相同的,只是时间不尽相同,规模有大有小而已。另外,客家村落还有一种打醮消灾的活动。有的是客家人单独打醮,有的是客家人与广府村人联合一起打醮,有五年一醮期或十年一醮期。不过,现在这种打醮活动已经见不到了。四、随着时代的变化,客家人还有什么传统习俗至今依然流传的?----至今依然流传的传统习俗,最典型的应该是舞春牛、唱客家山歌了。 1、舞春牛由土牛和农人表演,象征性地向人们展示春耕节令的到来,催劝农桑,是一种节令性的喜庆活动,内容包括有进出牛、鞭春牛、争春牛、买丅春牛、造春牛、送春牛、评春牛、绘春牛、贴春牛画等等,预示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丰衣足食、六畜兴旺等美好的意愿。宋后南迁的增城客家人,包括程乡客家语系的永和、中新、荔城、增江、正果客家人和长宁客家语系的派潭、小楼客家人,还保留了中原迎春舞春牛的习俗,演变到今天,从围绕春牛跳舞,到唱春牛调表演舞春牛。每年的舞春牛一般都在春节或开耕时节进行。2、舞春牛在广州增城客家居住地区非常流行,一般在每年的春节或开耕时节进行,人们满怀深情地赞颂辛勤劳作、默默相伴的耕牛,扮春牛和鞭春牛的人跳起了春牛舞,并借助牛、牛耕、鞭牛、吃草等道具和情景,或互相逗乐,或抒发爱情,演员和观众同声欢呼,气氛浓烈融洽,表现了对未来生活的祈求、农家的欢乐、爱情的祝福。3、据广东省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系列丛书《广东民间故事全书·广州·增城卷》记载介绍:增城的舞春牛节目里,“春牛”一般由男演员扮舞,小可以如宠物般在手上舞,大可以象真牛由人穿戴躲入牛肚操舞。出场时,先说几句打诨搞笑的话,逗引发笑,调动气氛。如鞭牛对唱“手拿红鞭红彤彤,红过红包挂角中。你场春牛唱得好,不过牛背有只窿。”“春牛”答:“锣鼓一打闹镲镲,亚妹讲得也唔差。哎既牛仔纸扎介,背脊有窿正好拿。” 4、牛的动作简练,只是随着鞭牛人的唱颂或戏弄,摇头摆尾,作状接受称赞和打趣。鞭牛人的动作比较多,一边唱,一边拍春牛,每拍一回,都有唱调,一边做骑牛、赶牛、牵牛、鞭牛犁地、驶牛耕田等动作,有的手持犁耙等农具,有的徒手,但动作都要十分逼真,稍有破绽,围观的观众可唱歌发问:“牛眼人眼眼望望,犁田亚妹唔在行。丁丁圆圆团团转,样般中间唔开行?”表演者即接过话头,有问必答:“锣鼓打来闹洋洋,亚哥讲得也在行。耕田还要水来旺,留下中间做鱼塘。” 5、有意思的是,增城派潭、新塘永和圩的舞春牛,还一生一旦,表现地主女爱上了驶牛哥,情妹情哥情意长,边舞边唱,敲一阵锣鼓,对一回唱,作为一种山歌调演唱,以牛喻人,别有情调。6、唱客家山歌,在广州近郊的客家群居村落一直非常流行。比如,天河区凤凰街和越秀区洪桥街一带,都成立了客家山歌协会,而且每月都组织斗山歌集会:每月12日,越秀公园四方炮台便形成了热热闹闹的客家“山歌墟”;每月的28号,凤凰街斗歌场银排岭最为热闹,挤满了唱山歌的街坊。客家山歌墟是广州客家人这一文化群落在情感、趣味和生活方式上相互认同的一种独特空间。据说,也有不少不会讲客家话的广州人或外省人,因为被动听的客家山歌所感染,也加入了客家山歌协会。我想,客家人与广府人,甚至与各外地人的互相融合,这也可以作为见证广州变迁的另一张面孔吧。五、客家山歌墟 1、在二十世纪40年代,越秀山脚洪桥街一带陆续有广东兴宁的客家人到此开布厂或作坊,从事染织业的生产。私人老板雇用的工人多是来自家乡的客家人。当这些工人在此立足后,又陆续吸引了乡里乡亲前来投亲靠友,这里客家人群体不断壮大,成为这一带的主要居民。 2、广州市越秀区洪桥街文化站站长、广州市洪桥客家山歌协会会长侯焯对记者说:当时,洪桥这一代有两个很出名的染织厂,一个是三染厂,一个是八染厂。厂里的工人大部分都是客家人,工人们下班后,就经常相约到洪桥旁边越秀山四方炮台所在山丘,聊聊天,吹吹牛,唱唱山歌,既消遣,也可驱散疲劳,同时,聆听熟悉的乡音歌谣,也可一解他们的思乡之情。山丘高低不齐,后来,一些客家人还把这个山丘上的一些杂草割掉,整理出了一小块平地。于是,每晚上这块平地闲聊的人越来越多,而每晚唱山歌的歌声也越来越嘹亮。因为客家人常在越秀山四方炮台山丘上唱山歌,所以,此处便被市民称为了“客家山”。3、不过,虽然每晚上客家山唱歌的人不少,但最多人上客家山唱歌的日子却是每月的12日。侯焯说,当时洪桥街以及其他周边工厂“出粮”(发工资)的日子,大概都是每月的12号。工人们在发工资的这天,便不约而同地来到客家山上相聚,心情喜悦,山歌唱得此起彼伏。久而久之,每月12日便形成了最多客家人聚集的日子,伴随着他们的就是那历久不衰的客家山歌。于是,每月12日,越秀公园四方炮台便形成了热热闹闹的客家“山歌墟”。后来因为扩建马路、征地等各方面原因,两个染织厂都没有了,很多客家人还搬到了别的地方去居住。虽然,昔日朝见口晚见面的同乡好友因为居住分散难得一聚,但客家人的乡情却紧紧相连。每月的12日,更成为了客家人聚会的重大节日,客家工友们出了粮,就会到越秀山聚会、唱歌,交流来自家乡的信息。现在,广州市内包括番禺、增城、花都等地的客家山歌“歌友”们都会慕名前来,在四方炮台山岗对唱山歌。场面非常壮观,经常有上千人参与。六、客家山歌擂台赛 1、天河区的凤凰街是一个非常纯正的客家村落,居民和村民98%以上都是客家人。由于村民都是客家人,凤凰街的山歌也都成为了村民自发的原生态娱乐方式。2、凤凰街的客家山歌已经有近三百年的历史,凡是村民比较集中的地点往往都有专门的“歌墟”活动场所,现在形成规模的就有“渔沙坦市场”、“柯木塱公园”、“银排岭公园”等固定的歌墟点。山歌墟一般在早晨7点左右开始,持续到中午1点左右。歌墟日分别在每月的8号、18号、28号举行。8号是在银排岭举行,18号在柯木塱公园举行,28号在渔沙坦市场举行。不单如此,现在还有很多中年人,每天早上或傍晚,分别在渔沙坦文化广场以及柯木塱火炉山公园北门放声高唱客家山歌。后来,由于在歌墟上唱唱山歌已经满足不了凤凰街坊对山歌的热情了,所以,从2005年到2010年,凤凰街每年在春节前后都要举办“客家山歌擂台赛”,擂台赛吸引了来自花都、箩岗、越秀、甚至是梅县、五华等地的山歌爱好者,场面非常热闹,比赛年年都打造出了凤凰本土的“歌王” 和“歌后”。
白云区新市萧岗市场内有个百老泉散装酒专卖店里有卖,2斤瓶装的23元/瓶.
文章TAG:广州百年家族文化发展广州百年家族

最近更新

  • 驾校一点通科目四,驾校考试一点通科目四

    驾校考试一点通科目四真是汗啊,我的帖子好少啊,都学了吗?谢谢分享了!,谁知道呀,2分一题,合计50题100分···2,驾校一点通科目一和科目四有什么区别考试内容不一样。科目一,又称 ......

    广州市 日期:2023-05-06

  • 实习实践报告,实习报告要怎么写啊

    实习报告要怎么写啊实习报告其实很简单,认真去留意下。把每天自己面队顾客的经验,困难,还有顾客的喜欢的风格,对你们服装上有什么不满意,还是价格上的价差,这些都可以写如实习报告中。是老 ......

    广州市 日期:2023-05-06

  • 养鱼有什么讲究,养鱼有什么讲究

    养鱼有什么讲究你指的是哪方面讲究:关于风水的东西你可以查查麦玲玲风水研究,说的很详细,相对比较靠谱。如果是说单纯的养鱼,那注意的方面很多,需要你在养殖过程中嬉戏琢磨,养鱼首先要养水 ......

    广州市 日期:2023-05-06

  • 中期报告,中期finance报告至少要编制法定内容

    是中期Finance报告至少要编制法定内容,如果你写中期时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也可以在中期报告中列出,供指导老师查阅解决,中期是指报告的期间,短于一个完整的财政年度,中期Fina ......

    广州市 日期:2023-05-06

  • 石斛粉的功效与作用,石斛有些什么功效

    石斛有些什么功效2,石斛的功效与作用3,感冒时能服石斛粉吗4,石斛的功效和作用有哪些想请教各位1,石斛有些什么功效石斛性味甘,淡,微咸,寒。入肺、胃、肾经。既能养胃阴、生津液、清虚 ......

    广州市 日期:2023-05-06

  • 东至吃什么,冬至节吃什么

    冬至节吃什么2,冬至吃什么1,冬至节吃什么北方吃水饺,南方吃牛羊肉2,冬至吃什么圆子,一立立白白的那种.想吃什么就吃什么,要吃自己喜欢吃的!冬至日为了...大家都要吃饺子!!传说冬 ......

    广州市 日期:2023-05-06

  • 带血的成语,一针见血的牛车水和牛

    běXudāNXīn:忠诚、勇敢、童心:别有用心、心怀叵测、背信弃义:联合作风;作谓语和宾语;描述为正义事业而死的烈士:庄子外物:“长虹死于蜀,藏血,三年化为青,出处:毛泽东《反对 ......

    广州市 日期:2023-05-06

  • 赞扬老师的诗,赞美老师的诗句

    赞美老师的诗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仰止弥高,钻之弥坚。桃礼不言,下自成蹊一日为师,终生为父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 ......

    广州市 日期:2023-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