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广东 > 东莞市 > 2001年的东莞老照片,东莞当年火爆到什么程度

2001年的东莞老照片,东莞当年火爆到什么程度

来源:整理 时间:2022-12-11 08:47:46 编辑:东莞生活 手机版

1,东莞当年火爆到什么程度

东莞最繁华的时候应该是在2005年到2014年这十年。东莞作为世界的工厂,是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一个缩影。我们说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从广东开始,东莞地处广州和深圳之间,有30多个镇区,是个传统意义上贫困落后的地区,文革时候很多东莞人外逃到香港谋生,这里土地并不肥沃,人民能维持温饱就已经不错。但是风水轮流转,当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时候,东莞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成就了她的辉煌,这就是你到东莞每个镇区都可以看到鳞次栉比多如牛毛的各式各样的工厂。每个镇区也有自己的特色产业,比如长安的电子和磨具,虎门的服装,大岭山的家具,厚街的制鞋,大朗的毛衫等等。那时候的东莞吸引力大批外资企业特别是港资台资企业来建厂,内地数以万计的农民寻去发展来的东莞,就像杨钰莹唱的《外来妹》那样,一点都不夸张。那个时候街上人头涌动,穿着统一工作服的年轻外来打工者在这里生根落地,谱写了一段段值得回忆的青春岁月。东莞的繁荣不仅仅限于机器轰鸣和这些辛苦建设的外来工人,东莞也是一个拥有独特本地文化特色的城市。由于拥有众多的外来人口,那么东莞人对于物质生活以外的精神生活的追求也是独具特色,一些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产业从萌芽到成熟甚至辉煌,华灯初上,霓虹闪耀,那些白天忙碌一天的人们开始了对身心的放松和朋友的欢聚,东莞开启了不夜城模式,你白天看到的和夜晚看到的一定是不一样的两座城市,对,我们不一样!虽然东莞饱受争议甚至还有人给东莞贴上了很多吸引眼球的标签,但是东莞是个包容的城市,她知道每个人对于幸福的理解是不一样的,每个人都有追去幸福的权利,不论你怎样说,喜欢也罢讨厌也罢,那些年就是

东莞当年火爆到什么程度

2,走在生死边缘的挣扎

文/狐涂 从学校出来闯荡,眨眼三年就过去了。这三年我没有回家,一心扑在事业上,但闲暇之余依旧写了一沓子信,不过一封也没有寄进百炼青铜。 这一次回家,从镇里直接下了车,没有包个车回家,而是沿着山路步行十公里,想回忆一下曾经走过的路,且又怀着近乡情怯的心情,独自悠然而行。 三年了,我终究还是腆着老脸回家了。当初的誓言“不成功,不回家”已经不那么响亮了,而且父母压根就没把这句话当作一回事儿。 这次回家,我给了自己很多理由:一方面,创业失败;另一方面,逝水不停,行孝不等;还有,我觉得我病了,而且病得很重,我认为自己随时可能死掉,再不回家就见不到二老了。 一个人情绪低落而压抑,最容易得病,而且也最容易有轻生的念头。如果是三年前你告诉我这一点,我绝对不会信服你。可现在,我信了。 耗时一个小时,我终于走到了家门口,母亲从茶园采茶刚回来,推着电瓶车准备出门卖茶叶。 “妈,我回来了。”我跑过去,一把抱住她,痛哭起来。我说,我终于知道自己错了。 “回来就好。”我妈也被我感染,泣不成声。 这样一个燥热的夏夜,我辗转反侧怎么努力也睡不着,孤独的夜里最容易多想,有时的念头会把自己惊出一身冷汗,比如生无可恋。以为一切病痛回到家里都会彻底好起来,可我到了夜里,还是突然感到身体哪里都疼,夜晚都发作,甚至在晦暗的夜里,我发现自己尿出了血。我觉得自己死定了。死神已经在招手,恍惚间,我看到了黑白无常。 怀着惴惴不安的心跳,我翻开三年来写给自己的信,既然时间不多了,那就让最后的一段走得慢一点吧。我突然像个孩子似的,花费数小时从南瓜藤蔓上捉了上百只萤火虫,然后从储藏室找来老旧煤油灯以及灯罩,自制的灯火还真是比白炽灯有情调多了,借着微弱的萤光,我从头到尾、一字不落的把一沓子信读了一遍。若有所思了一会,我立马整理了一下,打着手电筒带着铁锹,摸黑去山里老宅。 走在长满茅草的山路,我感觉自己脚步带风,甚至几条蛇从脚下滑过,我既没惊叫,也没后退半步,我一直阔步前进,很快来到山里的墨绿的竹林里,月光下,气氛竟是有些诡异。找到了老宅后的那棵桂花树。我用铁锹“沙”“沙”“沙”从土里挖出了尘封三年的一个木匣——百炼青铜。 然后抱着木匣,我靠着桂花树坐下,靠在那里,我把这三年写的信,一封一封小心翼翼地塞了进去。百炼青铜又重见天光,我决心好好活下去,明天就去看医生,也决心好好跟自己谈谈心。 这时感觉到右腿肌肉忽然抖动了一下,我委实吓了一跳,用手一按,原来是手机震动。我自嘲的笑了笑,口口声声说生无可恋,可说到底我还是胆小的要命,简直是现代版的叶公好龙。我从口袋翻来手机,惊讶地发现,这是“大长腿”发来的一张老照片。照片的光线昏暗,2012年的手机像素也没现在好,那是在广东东莞博物馆拍摄的,画面中有三个人,均是摆出很二很幼稚的剪刀手,但笑得是那么纯真无邪,不像朋友圈里那些假模假式的自拍以及装饰出的笑靥。 中间的一个女孩我们叫她“大长腿”,她本名叫琴,是我以前的同事,可以靠脸吃饭,可她现在落魄到深圳打拼了。因为个子高,腿又细又长,保准你见到她本人,视线也会情不自禁地自下往上漂移。站在琴左边是杨,也是我们同事,以前只要我出去见客户,他总跟在我后边,跟屁虫似的甩也甩不开,索性就让他给我打配合。虽然他有时显得不务正业,但我一点不讨厌他,因为他很招人喜欢,做事麻利机灵、有眼力劲儿,一个人总能有些闪光点,我们应该学会去发现美。站在最右边的是我自己,当时的自己“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我想想……嗯,完全可以这么形容,总之那时还没有过多的烦恼缠身。 已经凌晨两点了,大长腿还在给我发信息,或许她也失眠了。 她说,过去的二十年在学校,经历的不是社会,过去这三年在长沙在海川,经历的大社会和海川这个领导人打着爱的旗号所发展的销售团队,也是小社会,虽然他们各有心思,但是我们这群人却是真的建立了感情,也付出了感情。 看到这句话,我心情复杂,眼眶红润,好象有水漫了出来,长大后我不是个爱哭的人,因为那不是血气方刚男人该有的宣泄方式,但此刻我的心情跟她一样。 过去的三年,毫不夸张的说,比之前的二十多年经历的感受的还要多,我们将海川领导人的言传身教奉为圭臬,当作纶音佛语,我们视合作伙伴为兄弟姐妹,一起哭一起笑,一起为了海川梦,而一往直前。 可梦终究在三年后猛然破灭。谁都不曾料到。何况我又是那类总想什么事都能做的完美的人,但往往力有未逮时,心里又感慨万端,痛惜的不得了。 琴的这张照片突然又引爆了我对过去三年的种种回忆。那些人,那些事,一幕幕即将模糊的画面,又次浮出水面,又一帧一帧在脑海放映。 我正是读了一封封写给自己的信,才决定好好活下去,因为我突然恍然,我失去的同时,仿佛也得到了很多用金钱买不到的东西。这就是青春啊。 一个心理学名词叫“契可尼效应”。西方心理学家契可尼做了许多有趣的试验,发现一般人对已完成了的、已有结果的事情极易忘怀,而对中断了的、未完成的、未达目标的事情却总是记忆犹新。 我把它叫作青春不散场。

走在生死边缘的挣扎

3,高分求以前的东莞现在的东莞

东莞现辖32个镇区 莞城区 东城区 南城区 万江区 石龙镇 虎门镇 中堂镇 望牛墩 麻涌镇 石碣镇 高埗镇 洪梅镇 道滘镇 厚街镇 沙田镇 长安镇 寮步镇 大岭山 大朗镇 黄江镇 樟木头 凤岗镇 塘厦镇 谢岗镇 清溪镇 常平镇 桥头镇 横沥镇 东坑镇 企石镇 石排镇 茶山镇 附:东垸概况 东莞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东北部,北距广州50公里,南离深圳90公里,水路至香港47海里,至澳门48海里,处于穗港经济走廊中间,是广州与香港之间水陆交通的必经之地。 东莞市行政区域简图 东莞历史源远流长。据历史记载:新石器时代,其境内东江沿岸已有原始人群聚居。公元前20世纪的夏代,东莞属南交址。春秋战国时,东莞属"百粤地"。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中国,东莞属南海郡番禺县地。东汉顺帝时,分番禺立增城,东莞属增城。公元222-228年中,分增城立东官郡。进入晋代,废东官郡,东莞分属番禺、增城。 东晋咸和六年(公元331年),东莞立县,名为宝安。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改名为东莞。以东莞作县名由此始,相传因境内盛产水草(莞草)而得名。 东莞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150多年前,林则徐在东莞虎门销烟,写下中国近代史的光辉篇章,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篇之地。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是东江人民抗日根据地,万千东莞儿女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而英勇战斗,浴血捐躯。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光荣的革命传统,使东莞成为南粤历史文化名城。 解放初期,东莞属东江行政区管辖。1952年,又属粤中行政区。1956年,属惠阳专区。 1985年,东莞经国务院批准列为珠江三角洲经济开发区,同年9月撤县建市;1988年1月升格为地级市,直属广东省辖。 东莞现辖32个镇区,546个村委会,132个居委会。全市陆地面积2465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56.19万,常住人口640多万,此外,还有港澳台同胞70多万人,海外侨胞20多万人,是著名的侨乡。 东莞属珠江、东江冲积平原,土地肥沃,有丰富的土地、森林资源。东莞濒临南海,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这里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23.3摄氏度,年均降水量2042.6毫米。地势自东往西倾斜,大部分为丘陵台地和冲积平原,依山傍海,海岸线115.98公里(含内航道);既宜于发展粮食生产,又有利于发展经济作物。东莞是我国传统的农业高产区盛产水稻及香蕉、荔枝、龙眼、菠萝、橙、柑、桔等岭南佳果,水产资源也十分丰富。 东莞选择白玉兰为东莞市市花,象征着一种开路先锋、奋发向上的精神。 改革开放二十年来,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东莞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充分发挥地理人文优势,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以科技推动经济发展。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社会不断进步,人民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东莞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大力吸引外资,发展外向型经济。二十年来,东莞的经济以平均每年22%的增长率蓬勃发展,是中国综合经济实力30强城市之一,外贸总量连续七年名列全国大中城市第三,居全国地级市之首,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东莞市有六项经济指标增幅居全国首位,形成了以制造业为主,以电子资讯产业为支柱的外向型经济结构,是国际性的加工制造业基地和中国重要的外贸出口基地。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672.27亿元,比上年增长18.4%,工业总产值1601.67亿元,同比增长25.9%,各项存款余额1790.18亿元,比年初净增331.53亿元。到2002年度累计,实际利用外资(不含对外借款)154.2亿美元。2002年,全市海关进出口总额442.4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8.4%。其中出口总额237.3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5%。 在农村工业化的进程中,东莞1992年 超前的眼光果断地放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路,提出按"现代化城市格局建设东莞"的战略构想。 今天的东莞已成为一个冉冉升起的国际制造业名城,是广东省的中心城市之一。东莞形成了以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食品饮料加工制造业、电力蒸汽热水生产和供应业为支柱的现代化的制造业体系。改革开放以来,东莞累计引进外资154.2 亿美元。投资者主要来自香港、台湾、日本、韩国、新加坡、美国、英国、德国、法国、瑞士、荷兰、芬兰、澳大利亚. 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东莞有优良的配套齐全的产业结构,世界上大多工业产品都可以在东莞企业群体的"工业生物链"中找到其相配套的行业和产品。世界上95%IT产品都可以在这里配齐,"东莞塞车、世界缺货"成为誉满全球的"东莞制造"的最好注解. 京九、广梅汕、广九准高速铁路的汇点-东莞火车站 东莞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显著成就。全市已建成了包括公路、铁路、内河、海上等多种运输方式的交通网络和现代通信、电力网络,等级公路密度达每百平方公里103.21公里,是我国公路密度最大的城市。电话普及率达每百人143.9部,因特网用户39.34万户,2002年,全市邮电业务总量181.7亿元,平均每天 邮电业务量近5000万元。2002年供电量258.55亿千瓦时,电力供应充足,全市日供水量达到282万立方米,市大部分地区已饮上了洁净的自来水。 东莞人在改革开放以来,逐渐走上了共同富裕的道路。据抽样调查资料显示,2002东莞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5157元,其中,食品支出4840元;农村居民 人均生活费支出6842元,其中, 食品支出2969元。城镇和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1.2%和37.5%(全国系数分别是37.9%和47.7%);2001年末人均居住面积达到41.84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55平方米;城镇居民家庭每百户拥有摩托车172辆,家用汽车24辆,每百户人家有汽车数量居全国大中城市之首。东莞人民生活水平已经进入了宽裕的小康阶段。 东莞向来有尊师重教的传统。今日东莞,全市拥有各类学校650所,其中普通高等学校1所,电视大学1所,普通中学91所,中专、中师、技校及职业中学22所,小学563所,另有幼儿园480所,各类学校(含幼儿园)专任教师20268人,基本建立起从幼儿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到成人终身教育的比较完整协调的教育体系。在1995年,全市已普及了高中教育。 2002年幼儿入园率达93.5%,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小学毕业升初中升学率达99.8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91.05%。每万常住人口中,职业高中、普通高中在校生分别达到111.1人和183.5人;当年普通高考升大学36.7人,在校大学生231.6人,位居全省前列。同龄人口高等教育入学率为26.2%,提前10年实现省和国家的奋斗目标. 东莞具备了相当数量的高素质人才,2001年,全市有专业管理人才和科技人员6.42万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2971人,中级职称15971人,初级职称45297人。市建立了科学馆、科技发展基金、科技人员协公以及各专业协组织. 东莞文化生活丰富,市有电视台、广播电台,各镇有电视站、文化站。全市有公共图书馆24个,博物馆3个,电影放映单位162个,其中影剧院81家。 东莞卫生、体育事业发展迅猛:全市现有医院53家,卫生技术人员9011人。同时,实行计划生育,优生优育,大力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人的素质和健康水平不断提高。改革开放以来,东莞体育健儿破世界纪录82次,破全国纪录161次,获国际比赛金牌177枚,全国比赛金牌485枚。 由于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东莞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良风美俗进一步弘扬,近年来,连续三次被评为全科教兴市先进城市,连续四次被评为全国双拥模范城,还被评为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市、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禁毒先进单位、全国两基教育先进市、全国卫生城市、全国体育先进市、广东省创建文明城市选进单位. 进入新世纪,东莞市委、市政府根据省委领导同志的指示精神,结合本身发展实际,提出了把东莞建成以现代制造业名城为特色的现代化中心城市的战略目标,确立了"一网两区三张牌"的工作思路。即构筑以水、气、路、电为主的高标准基础设施网,提高城市承载能力,为城市经济提供新的发展平台;大力推进以东莞大道为纵向轴线的城市新区和规划控制面积达72平方公里的松山湖科技产业园的建设,从整体上提高东莞的聚集力和竞争力;要突出打造城市牌、外资牌、民营牌,加大科技兴市 工作力度,营造新的增长动力和发展优势。争取用5至10年的时间,把东莞建成IT产业发达、综合实力雄厚、创新功能突出、城市环境优美的现代化中心城市。

高分求以前的东莞现在的东莞

文章TAG:2001年的东莞老照片2001年东莞老照片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