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广东 > 东莞市 > 李花村,湖北省孝感市汉川市沉湖镇李花村邮编是什么

李花村,湖北省孝感市汉川市沉湖镇李花村邮编是什么

来源:整理 时间:2022-10-24 04:47:36 编辑:东莞本地生活 手机版

1,读者中李花村是真的嘛

然而后面的报道有点神秘色彩啊,我觉得是真的。这个世界上很多事情是不能用科学来解释的,如果从一开始就没有那些神仙是怎么突然出现在人面前的故事,那么后人想模仿编造也不会如此彼此相像

读者中李花村是真的嘛

2,湖北省孝感市汉川市沉湖镇李花村邮编是什么

湖北省孝感市汉川市沉湖镇李花村邮编是431608

湖北省孝感市汉川市沉湖镇李花村邮编是什么

3,有没有农民致富的事情事例

  咸蛋黄大王龙金平  龙金平,今年38岁,是湖南省衡东县霞流镇李花村农民。目前,他以创办的衡金优质农产品有限公司为龙头,组建了全国最大的咸蛋黄加工基地。2001年,他已向北京、广东、上海、香港等地销售咸蛋黄1980万枚,产值1600万元。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鸭业已成为衡东县的支柱产业,全县有3.1万农民因从事养鸭、鸭蛋加工、收购、销售而脱贫致富。近几年来,他多次被省、市、县有关部门评为“优秀经理”、“先进企业家”、“全省农产品营销大户”。2001年他被评为全省劳动模范。  依托本地资源 创办龙头企业  龙金平家紧靠京广铁路,邻里乡亲有传统的养鸭习惯。9岁时,他被生活所迫,每天一大早就用篮子提着20只鸭蛋去火车站,偷偷卖给列车员。每只鸭蛋净赚2分钱,以此解决自己的部分生活费用和学费。  1980年,他高中毕业后,来到衡阳市某建筑队打工。他每天将2400块红砖挑上6楼。当拿到第1个月160元工钱时,他哭了:在乡下时,父母辛苦半年也难挣到这么多钱呀!  一年的打工经历使他成熟了许多,他不相信在家乡的土地上发不了财。于是,他揣着打工挣下的一点钱回到了家乡,立志干出点名堂来。  那个时候,政策还没有放开,城里居民很难吃上农村的新鲜鸭蛋。他与爱人每人挑一担鸭蛋,乘火车到广东去卖。车到广州时,已是晚上10点多钟,他们往火车站边的大樟树下一倒,便蒙头大睡。第2天清晨,他们又提心吊胆将蛋挑到10公里外的清平市场卖。一次来回1个星期,可净赚50元。  改革开放后,他从霞流镇信用社贷款200元起家,以家乡作为大后方,在广州不断开拓销售的前沿阵地,赚的钱也越来越多。  但龙金平不满足。他发现:养鸭虽然是个传统产业,但效益不高,乡亲们主要靠出售新鲜蛋来获取微薄的利润,营销途径大多局限于农贸市场交易。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驱使着他去开拓新的事业,那就是:创办自己的蛋品加工厂,变卖原料为卖产品。当地有众多的养鸭专业户,有丰富的鸭蛋资源,有传统的盐蛋、皮蛋加工技术,这些不正是得天独厚的条件吗?  说干就干,立项、论证、筹资、建厂房、购设备,一气呵成。1997年4月,他成立了以鸭蛋收购、加工、销售为主要业务的衡金优质农产品有限责任公司。他引进先进技术对鲜蛋进行深加工,从而结束了只卖原料的历史,增加了农产品附加值,带动了蛋鸭产业的发展。  通过几年的努力,他创办的公司已发展成为内联千万农户、货畅大江南北的龙头企业。  依靠先进技术 开发名牌产品  公司办起来了,但要使它发展壮大,单靠加工普通盐蛋、皮蛋是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的,必须要有自己的名优产品,才能使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永远立于不败之地!龙金平凭自己在生意场上摸爬滚打的经验和对蛋品市场的敏锐洞察力,认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蛋黄月饼、蛋黄粽子、蛋黄糕点等食品将越来越受消费者青睐,而咸蛋黄是这类食品的基础性原料,其市场销路必定大增。他果断地作出了开发营养价值高、市场潜力大、经济效益好的咸蛋黄系列产品的决策。  1997年底,他风尘仆仆地来到广东华南食品工业研究所,花5万元请专家将鸭蛋保鲜技术研究成功。接着,他花3万元买来了盐蛋腌制配方及咸蛋黄脱水、保鲜、杀菌、烘干、包装技术,到北京花5万元请来了中国农业大学著名教授现场讲解操作要点。  经过反复试验,他终于生产出了色红、光亮、香浓、味佳的“金黄”牌红心咸蛋黄,克服了一般产品具有腥味、易霉变的弱点。该产品经全国食品协会烘焙分会鉴定为优质农产品,在1999年湖南省首届农副产品博览会上获得了银奖,2000年获得国家专利。  1999年中秋节,他生产的首批40万枚咸蛋黄被运进人民大会堂,端上了国宴餐桌。1999年国庆这天,在人民大会堂门口,国旗护卫队的卫士们抬着一个边长1.99米的正方形大月饼走向天安门广场,那月饼上面用他生产的1999个咸蛋黄组成了“天安门”、“1949-1999”和“国庆”等彩色图案,象征着中华民族的复兴、团圆和强盛。  拓展内外市场 壮大公司规模  为了拓宽销路,争取较多的市场份额,龙金平绞尽脑汁,在上海、广州、成都、北京设立了4个销售点,以便及时掌握信息,签订合同,组织生产。他常常把生产的重担交给妻子和合作伙伴,独自一个人背着行囊,带着样品走南闯北推销产品,一去就是10多天。1998年5月,他花费7万多元参加在北京举行的全国中秋月饼订货会,印发宣传资料2万多份,签订了400多万枚咸蛋黄的供销合同。目前,他已与全国30多家大型食品厂建立了稳定的供销关系,拿到了2000多万枚的销售订单。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他的产品走出国门,成为美国、马来西亚、加拿大等地华人的“抢手货”。到2001年止,他的公司拥有固定资产300多万元,厂房面积3000多平方米。公司每年可加工鲜蛋2000万枚以上,实现产值2000多万元,盈利100多万元,为国家提供税收30多万元。  李花村以衡金优质农产品有限公司为龙头,带动全村男女老少加工咸蛋,建成了全国最大的咸蛋黄生产基地。目前,全村从事咸蛋加工的有520多人。  在公司的带动下,周边地区养殖的蛋鸭由最初的10万羽发展到现在的60万羽,养鸭大户由原先的100多户发展到500多户,蛋鸭饲养户因此而增收1000万元以上。  菇业大王圆了现代农庄梦  磨砺 满身技术 身无分文  1980年,从部队退伍的农民赵启平顺理成章地回到山东诸城老家,成为乡文化站站长。从事文学创作是他多年的梦想。当时,他的工作是编写地方戏剧本,一年写一个,很清闲。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了诸城这样的历史文化古城,“万元户”成了家家羡慕的理想目标。赵启平也做起了各种各样的生意,但都不尽如意。  经过种种尝试,赵启平发现了一个可以学技术的无本生意--种蘑菇。他200元的启动资金在一堆锯末和棉花壳里开办了食用菌厂。从选场地、租大棚、做培养基到种植、养护、出售等一切工序都由他一个人承担,他不知在种植大棚里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当第一株蘑菇捧在双手上时,赵启平不禁流下了热泪。  门外汉很快成为食用菌的栽培能手。他随后应聘到江苏,成为南京食品生物研究所工程师,组建了生物技术开发部并成为中国食用菌协会员。  创业 赔了生意 赚了技术  1992年,赵启平从杏花春雨的江南转战到骏马秋风的塞北,在长白山下开始种植食用菌的二次创业。这次创业,从表面上看是完全失败了。由于决策失误,他的菇业生意赔了本。东北无霜期短,野生菌多,市场不好。但赵启平把长白山野生的榆黄菇、猴头、灵芝都引入大棚,并培植成功,成为种值食用菌的多面手。生意是赔本了,但所学到的技术是赔不掉的。  大雪冰封的东北再一次让赵启平到了走投无 路的境况。多年前,他面对过第一个妻子亡故的惨痛。这一次,和他结婚5年的第二个妻子又在他最艰难的时刻抛下一双儿女,选择了离开。赵启平看着两个未成年的孩子,临近崩溃的边缘。  北京,成了他追逐梦想的启明星。赵启平留下了儿子在东北读书,带着5岁的小女儿在一个北风萧瑟的初春季节踏上了进京的列车。  进京 抓住市场 打下根基  许多寻梦的人都在春节地后闯北京。虽说奏已经来了,但寒冷的天气加上失落的人心,总不免让人有几分凄凉。19984年,赵启平来北京的时候,手里拉着瘦小的年纪的女儿,口袋里装着100块钱,迷茫地从北京站走到天安门。  好心的交警看到他因为坐了几十个小时的火车而消瘦憔悴的面容,上前询问他是丢了钱还是不舒服。就这样几句话,赵启平至今还记得。他说,那时在他人生最低谷时期听到的最温暖的问候。  当时,一位朋友在通州租了几个大棚。但由于不懂技术种不出蘑菇,一年6万元的租金只能白白消耗。赵启平的到来无疑给朋友带来了生机。于是,赵启平又开始了自己的无本买卖产。两人你出资金、大棚,我出技术种蘑菇,一年下来,4个大棚赚了4万多元。  经过4年的努力,赵启平打下了事业的根基--占地近2000平方米的京都菇业开发中心成立。赵启平认为农业种植更多的是靠经验,靠不断实践。这位曾经想当作家的山东农民在北京种蘑菇种得越来越好,他的基地不断向北京各郊区县扩散。  责任 输出技术 助人致富  作为共产党员、退队军人的赵启平,曾给自己这个民营企业家的身份下了4点责任:一是民营企业要在经济战场上当尖兵,要有当“烈士”的准备;二是民营企业要有精神,要讲政治,在经济上讲政策策略;三是民营企业要有社会责任感,帮助政府排忧解难;四是民营企业要搞好高附加值的带动性产业,对京都菇业来说,就是要把农业产业化搞出名堂来。  有了这4点责任,对于赵启平关注失业人员的举动不不奇怪了。  许多失业人员没有本钱做生意,又不能在一夜间学到技术。于是,赵启平打出广告:“下岗待岗不用愁,租个大棚种蘑菇。”下岗职工租大棚后,从购料到销售均由京都菇业有限公司负责,他们还免费培训技术。截至2002年4月,有上百户下岗职工靠租大棚得到190万元的报酬。赵启平以成为上百户老百姓的打工仔而感到荣幸:“您当老板我打工,我就是个打工的命。”  谈起这些学技术的人,赵启平还记得有个山东寿光的女孩。“1999年9月,有个寿光的女孩看了电视上关于我的报道,她一个人用了三天的时间骑自行车到北京来学技术学了半年,她回去了,自行车还留在这里。”赵启平谈起这些来了又走,走了又来的人们,眼里渗透出一种很慈祥的东西。很多技术好的人,都是在他鼓励下回家乡的。他说:“他们技术好,适合自己创业,我当然得鼓励他们离开,自己当老板。”  圆梦 探索现代庄园经济  说起在京城寻梦的最大收获,赵启平觉得不仅仅是种出了那么多让自己和他人致富的蘑菇,而真正感知了全球化的市场,能够从发达国家的案例中去认识农业产业化,学会对术单农业、观光农业的操作。“开发旅游项目,从种蘑菇发展到种草种树,是我对现代化大农业认识的延伸。”赵启平这种想法的直接结果就是“大家地业”的成立。  他独家承包障日山大面积山地,创立”大家地业“。他的目标就是要在2003年底建成60套农家小院式的度假村,建成占地500亩,既可经营又可观赏的真菌园区。此外,还有占地5000亩左右的植物园区、动物园区、经济林区、百鸟园、鱼文化区、形成立体的观赏农业。  从京都菇业的“租个大棚种蘑菇”到障日山庄投资开发的优惠鼓励政策,赵启平都是为了吸引农科单位、民营科技企业和城乡民营资本的共同参与。  在京都菇业总部的前台有一幅画,上面的二龙戏珠图案全是用灵芝拼成的。传说中,百岁老人吃了灵芝又长出新牙,赵启平希望京都菇业成为失业人员和农民的灵芝,让他们带着技术去创造新事业。京都菇业将和他们一起走向富裕。  还有其它事例:http://www.lzny.gov.cn/info/index.asp?Curpage=1&classid=29&nclassid=72

有没有农民致富的事情事例

文章TAG:李花村李花花村湖北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