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广东 > 东莞市 > 天府之国是哪里,天府之国是指哪里

天府之国是哪里,天府之国是指哪里

来源:整理 时间:2022-10-24 03:38:38 编辑:东莞本地生活 手机版

1,天府之国是指哪里

土地肥沃、物产富饶的地方。天府之国最早指秦朝统治的区域,尤其是关中平原,后指成都。关中被古人誉为“金池汤城,沃野千里,天府之国”。天府之国,四川的美誉,汉语成语,形容土壤肥沃物质富饶的土地。“天府”一词,今存文献首见于《战国策秦策一》中,当时的“天府”是用来形容秦都咸阳所在的“关中盆地”。

天府之国是指哪里

2,天府之国指什么地方 天府之国是哪里

  “天府之国”指四川,其名称由来已久。这是由于它所处的独特地理位置和优越的自然环境所决定的 。  四川盆地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特别是秦朝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之后 ,成都平原成了“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土” 。因而,成都平原成了中国历史上农业和手工业都十分发达的地区,成了中央王朝的主要粮食供给基地和赋税的主要来源,故称“天府” 。历史上许多有眼光的战略家,如张良、诸葛亮等都把四川当做可以立国的根基之地 。唐朝中期和晚期,关中发生战乱时,唐玄宗和唐僖宗都是选四川成都避乱 。当时的成都,在他们眼里正是一片笙歌宴舞之地,因此被称为“天府之国” 。

天府之国指什么地方 天府之国是哪里

3,天府之国是我国哪座城市

天府之国是我国的成都市。介绍成都是全国十大古都和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古蜀文明发祥地。境内金沙遗址有3000年历史,周太王以“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故名成都;蜀汉、成汉、前蜀、后蜀等政权先后在此建都;一直是各朝代的州郡治所;汉为全国五大都会之一;唐为中国最发达工商业城市之一,史称“扬一益二”;北宋是汴京外第二大都会,发明世界上第一种纸币交子。拥有都江堰、武侯祠、杜甫草堂等名胜古迹,是中国最佳旅游城市。美食一提起成都这座城市,就会使我们联想到这座城市中的各色美食,成都这座城市的美食主要是以"川菜"为主,川菜的做法也是各式各样的,主要也是以麻辣为主口味清鲜并且味道浓重,这种与众不同的做法和浓郁的地方风情也使吃货们十分向往。之前成都还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了"世界美食之都的称号",成都当地生产的郫县豆瓣还曾被誉为"川菜之魂",同样这也是做川菜时必不可少的东西,成都不少的美食小吃也是由此做出来的。

天府之国是我国哪座城市

4,天府之国指的是什么地方啥意思

天府之国最早指秦朝统治的区域,尤其是关中平原,后指成都。关中被古人誉为“金池汤城,沃野千里,天府之国”。后来在都江堰水利工程建好后,成都平原风调雨顺,粮食产量大增,成都因此就取代了关中成为“天府之国”。 天府之国是指哪里 1、民众眼里的“天府之国”—— 天府之国就是四川盆地尤其成都平原 。 秦朝时蜀李冰及子二郎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之后,有了成都平原的富庶,随着历史发展,“天府之国”一词专门指代四川盆地尤其成都平原,并成为了共识和常识沿用至今,约定俗成。 2、历史发展的“天府之国”—— 中国历史上曾有七个地区被称为“天府”或“天府之国 天府:天生的仓库;国:地区。原指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的地区。天府之国,古称“天府之国”乃是因为天府原是一个官职,主要掌管人间珍宝。“天府”的本意是天然府库,指地势平坦,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的地方,后也用来形容京师或天子的府库,并非四川的“专用名词”。 四川为什么被称为天府之国 第一,水源充足。有水的地方就有人,有人的地方就有水。成都平原虽然地处西南地区,但是成都平原的海拔却比较低。 成都平原地处四川盆地,四面都是山地,中间地势比较低洼,容易积水。自然水源比较充足,适合人类居住。 第二,土壤肥沃。在古代,衡量一个地方环境好于不好,粮食产量是一个很关键的因素。而成都平原上的土地非常肥沃,因为非常多的河流在此穿过,一到洪水期改道便留下来肥沃的土壤,久而久之,成都平原上的土壤变得很肥沃,并且带有一些紫色,因此四川盆地也被称为“紫色盆地”。 第三,安全。虽然近些年大家看新闻,四川挺多自然灾害的,但是在古代人祸比天灾还要可怕,动不动就打仗,而四川周边都是山,进入四川很不方便,诗仙李白的《蜀道难》便很好地说明了这点。所以古代的四川很“安全”。

5,天府之国是我国哪座城市

成都(简称:蓉),是四川省省会、副省级市、特大城市、成都都市圈核心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商贸物流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亦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古蜀文明发祥地,中国十大古都之一。公元前四世纪,开明王朝九世以“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故名成都;先后有7个割据政权在此建都。成都拥有都江堰、武侯祠、杜甫草堂、金沙遗址等名胜古迹,是中国最佳旅游城市。成都因地处川西盆地,河网纵横、物产丰富,自古享有“天府之国”的美誉。2021年4月16日,成都获评十佳数字阅读城市。[1]4月23日,成都上榜十大“大美之城”。据史书记载,大约在公元前5世纪中叶的古蜀国开明王朝九世时(公元前367年)将都城从广都樊乡(双流)迁往成都,构筑城池,截至2018年,已有2385年历史;但依据现实挖掘的金沙遗址看来,成都建城史可以追溯到距今3200年前。早期为百濮地,据《华阳国志》载: "越嶲郡会无为濮人居地,有濮人冢",《史记 · 楚世家》说:“(楚武王)于是始开濮地面有之,建宁郡南有濮夷,濮夷无君长总统,各以邑落自聚,故称百濮也”。关于成都一名的来历,据《太平寰宇记》记载,是借用西周建都的历史经过,取周王迁岐,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而得名蜀都。蜀语成都二字的读音就是蜀都。成者毕也、终也,成都的含义就是蜀国终了的都邑,或者说最后的都邑。[7]公元前316年,秦国先后兼并蜀国、巴国,并设置蜀郡于成都。秦张仪、司马错筑太城(府南城),次年,张仪在太城以西筑少城(府西城)。公元前256年,蜀郡太守李冰,吸取前人的治水经验,率领当地人民,主持修建了沿用至今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并造石人作测量都江堰水则,是中国最早水尺。公元前141年,蜀郡太守文翁在成都建立了中国最早的地方官办学堂“文翁石室”。秦末、汉初,成都取代关中而称“天府”。西汉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分天下为十三州,置益州。王莽改益州为庸部,蜀郡为导江,治临邛。新朝地皇五年(24年),公孙述称帝,定成都为“成家”。又改益州为司隶,蜀郡为成都尹。东汉时仍为蜀郡。东汉末年,刘焉做“益州牧”,从原广汉郡雒县移治于成都,用成都作为州、郡、县治地。西汉时期,成都的织锦业已十分发达,设有“锦官”,故有“锦官城”即“锦城”之称;秦汉成都的商业发达,秦时成都即已成为全国大都市,西汉时成都人口达到7.6万户,近40万人。汉代成都是世界漆器工艺的中心和中国茶文化的诞生地。成都在三国时期为蜀汉国都,东汉末年、天下扰乱、群雄逐鹿,汉室宗亲刘备在军阀混战中崛起。延康元年(220年),曹操之子曹丕篡汉,次年(221年),刘备以汉室宗亲的身份在蜀地蜀都称帝,延续了汉朝大统。蜀汉始于昭烈帝刘备,终于汉怀帝刘禅,历二帝,共四十三年,鼎盛时期占据荆州、益州,国力强盛,但是经过关羽失荆州、刘备败夷陵后元气大伤,后来诸葛亮治国,恢复生产,使得能与魏、吴抗衡。[7]晋武帝改蜀郡为成都国,不久恢复称呼。公元304年,李雄在成都建国“大成”,史称“成汉”。公元347年,成汉被东晋桓温所灭,历5主,共43年。
文章TAG:天府之国是哪里天府之国哪里是指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