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广东 > 东莞市 > 虎门炮台,2022虎门炮台开放了吗

虎门炮台,2022虎门炮台开放了吗

来源:整理 时间:2022-10-19 19:24:45 编辑:东莞本地生活 手机版

本文目录一览

1,2022虎门炮台开放了吗

没有。按照虎门防疫指挥部要求,自2022年3月1日起,鸦片战争博物馆(含虎门林则徐纪念馆、海战博物馆、威远炮台旧址、沙角炮台旧址)临时闭馆。虎门炮台是鸦片战争时期爱国将领关天培坚持抗击英寇的地点。

2022虎门炮台开放了吗

2,虎门炮台要门票吗

虎门炮台不要门票,是免费的。虎门炮台位于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是鸦片战争时期爱国将领关天培坚持抗击英寇的地点。虎门炮台旧址分布在珠江两岸的大角山武山和大虎山等地。现虎门炮台上有“义勇之冢”,埋葬的就是当时抗击英军战死的部分士兵。虎门白草山西麓沙角炮台后方还有“节兵义坟”。炮台历史在扯旗山有望楼和圆形炮台与大角炮台东西斜对,形成虎门海防的第一重门户。但两台相距3600多米,当时大炮的射程仅及中泓,炮火封锁洋面不够得力。关天培就任广东水师提督后,认为沙角炮台地居要冲,形势得宜,对虎门要塞重新布防,把沙角炮台改为号令台。凡外国商船入境,必须停泊在沙角洋面以外,待我水师检查,获准后才能通过。如有不法船只企图闯入,则放空炮一响,命其停止,如违反名林则徐打炮一发以示警告,再不听从,则瞄准开炮,并知会个炮台备战。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虎门古炮台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虎门炮台

虎门炮台要门票吗

3,清朝时期虎门炮台要塞的历史地位是什么

虎门炮台要塞,是扼制珠江出海的南国锁钥,位于广州东南(距广州水路约60公里)珠江流入伶仃洋的出口处。地势十分险要,是保卫广州的主要海防要塞。早在明初洪武、永乐年间,就在今东莞境设南海卫、东莞所,并在南山岛(亦称武山岛、或亚娘鞋岛)上设置烽堠。明万历十七年(1589),又在南山岛建山前寨城,驻军防守。清康熙十九年(1680)山前塞城为海盗所毁,康熙二十五年(1686),在南山东北建虎门寨城。康熙五十六年(1717),开始构筑炮台要塞,当年在上横档岛东侧建横档炮台,在南山岛西侧建南山炮台。嘉庆六年(1801)在沙角西侧建沙角炮台,二十年(1815)在南山炮台北建镇远炮台,同时因横档炮台位置过高,在其东侧山脚下另建新横档炮台,二十二年(1817)又在大虎山岛东南侧建大虎山炮台,道光十年(1830),再在大角东侧建大角山炮台。以上6台组成虎门要塞,共有火炮151门。在加强海防、增筑炮台的同时,还于嘉庆十五年(1810)设广东水师提督,驻于虎门,统帅广东水师和虎门要塞。

清朝时期虎门炮台要塞的历史地位是什么

4,清朝时期的虎门炮台在现在的哪个地方还完整存在吗

虎门位于珠江口,是东莞的一个经济强镇,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篇地。说到虎门,就会想到历史上有名的虎门销烟,这个故事的发生地就是在虎门。1839年6月3日至25日,在林则徐的主持下,清军在虎门销毁了英国大量鸦片,后来爆发了鸦片战争,水师提督关天培与部众400余人全部壮烈牺牲。虎门炮台是鸦片战争时期关天培抗击英国侵略者的地点,虎门炮台那一尊尊锈迹斑斑的古炮,至今仍默默地向人们诉说着那段悲壮的历史。虎门炮台分布在珠江两岸的大角山武山和大虎山等地,有好几座保存完好的炮台,在虎门大桥也能看到,这些炮台成为虎门的旅游景点之一。沙角炮台位于虎门沙角山,沙角炮台与大角炮台是虎门海口的第一道防线,两台相距3600多米,沙角炮台用花岗岩石砌筑,当时配有大小炮13门,现在仅存3门。1841年1月7日英军向沙角、大角炮台进攻,守军拼死抵抗,大部分壮烈牺牲,沙角炮台北约 100米,战死的75位清军官兵葬于此。威远炮台位于虎门威远岛上,炮台炮位为堡垒状相连,为花岗石砌筑,是虎门炮台中规模最大、配炮最多的,1842年2月26日,清军在此与英军激战。整座炮台背山面海,威远炮台总共安炮40门,现在的台面上还有4个露天炮位,电影《鸦片战争》曾将威远炮台作为实景拍摄地之一。镇远炮台位于虎门亚娘鞋岛,水域为海上出入广州之咽喉,设炮位四十个,炮台的露天炮位均有暗道相通,七个炮位依山而设,雄视海口,在鸦片战争中发挥过相当重要的作用。1841年2月26日,水师提督关天培在镇远炮台指挥守军抵抗英军侵略,最后战败以身殉国。虎门这几个有名的炮台,在战争中都被英军摧毁,沙角炮台在1883年由广东总督曾国荃修复,威远炮台、镇远炮台1882年由总督张树声奏准修复。虎门炮台旧址是这段历史的最重要见证物,是当时虎门军民宁死不屈的反抗精神的体现,1982年虎门炮台旧址成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虎门镇作为东莞的经济强镇,外来人口超过60万,大多数人来这里是工作和经商,来这游玩的游客不多,很多人不把它作为旅游目的地。虎门镇有鸦片战争博物馆、海战博物馆、威远炮台、沙角炮台等名胜古迹,如果你有机会来虎门,这些地方还是要去看看,了解下这段历史。

5,清代虎门炮台要塞特点是什么

清代(鸦片战争前)炮台要塞中,最重要、最典型的是广东珠江口的虎门炮台。清代炮台要塞体系具有如下特点:(1)以打击来犯敌舰为主,全面构筑设防。在整个虎门要塞的设防中,根据守备的作战任务和地形情况,构筑了13处能充分发扬火力的炮台,即:尖沙咀炮台、官涌炮台、沙角炮台、大角炮台、威远炮台、横档炮台、镇远炮台、靖远炮台、巩固炮台、永安炮台、大虎山炮台、新涌炮台和蕉门炮台等。每处炮台都构筑在险要之地,能控扼珠江航道咽喉,能集中火力抗击从伶仃洋来犯的敌舰。在每处炮台的区域内,都构筑有十几门或几十门火炮的工事,分别配置在山脚、山腰和山顶上,达到在火力上高、中、低相结合,相互左右交叉,上下重层。每处火炮工事都有坚固的炮座供火炮向宽大射向实施射击,又能注意到隐蔽和安全。在附近还配置有弹药库和供射手休息的铺房及各设施之间供隐蔽交通的暗道。因此,炮台的构筑在实效上体现了全面的工程配套作法。(2)阻打结合,加强防阻敌舰船障碍物的构筑。为降低敌舰船的进攻速度,给火炮创造充分的射击条件,以达到迅速并大量击毁敌舰船的目的,设置了各种水上障碍。一种是以木排和铁链并用的江中防敌舰船障碍物。如在虎门要塞横档炮台所控制的江面上,此类型的就设置有两道。第一道障碍物是在饭萝排与其南山之间的江面上。第二道障碍物是在上横档与其南山之间的江面上。两道障碍物之间相距300米。铁链的设置方法是,在江两岸掏出石槽,用8000斤的废大炮嵌在石槽内,再在炮身上围上四道铁箍,将四条铁链固定在铁箍上,使两岸的铁链套扣在一起。落在水中的铁链部分,再根据情况相互加强联结,造成较大的障碍阻力。木排障碍是由大圆木制成。方法是先将大圆木截成15米长,每4根合为1小排,夹钉横木两道,再将4小排联成1大排。大排全宽5.3米,顶面和底面又夹钉横木6道,并用30个铁箍将双面横木牢牢地箍在一起,以保证整体的坚固。设置时,将木排放入江中并托起垂入水中的铁链,这样,既保护了铁链障碍,又使江面防敌舰船的障碍设施得到进一步加强。为使木排稳定,又用240副铁锚以棕缆绳将木排锚钉牢固。并在南山脚下两道排链的障碍之间,筑有靖远炮台,配置大威力火炮60门。其射程可达对岸,与对岸横档炮台构成密集交叉的火网,使防舰船的障碍物能与火力密切相结合。另一种是以木质桩砦形成的障碍物。这种桩砦的构筑和使用方法与现代抗登陆的桩砦是一致的。其设置地点选在炮台火力能有效控制的沙质岸滩上,较浅的水域可设一道,较深的水域可设两三道。设置两道以上时,前后交错成“品”字形。木桩寨的另一种形式是石堆木桩砦。这种障碍物在虎门要塞的大虎山炮台前300米处设置,其作用是防止敌舰船乘大潮时通过。设置的方法是在江滩浅水中,用大石块堆成七星形的石堆,堆高各2.3米。在石堆中砌立明木桩砦,高出石堆约0.7米,以石块将木桩挤砌牢固。根据敌舰宽度,木桩砦不少于3列,并交错配置,使敌舰船不能通过。除此之外,还在一定位置准备沉船障碍。即用船满载大石头,必要时,将船沉入江底阻挡敌舰。(3)以陆上炮台为骨干,同水上机动作战的舰船与防舰船的障碍物相结合,构成大纵深梯次守备的要塞体系。虎门要塞设防的重要特点,是以3道防线和警戒线构成了大纵深的守备筑垒。第一道防线由尖沙咀和宫涌两炮台组成,它是虎门要害体系中的警戒和前哨。这两座炮台分别设在小岛和半岛上,当敌人入侵时,首先与敌接触。因此,其迎战作用是以严密的火力打乱敌舰船的队形,挫败敌人的锋芒和锐气,将部分敌舰歼击于近海,并为虎门纵深争取更多的作战准备时间。同时,还能在水师舰船的协同下作战,将进犯之敌拖在海上,破坏和阻止敌人的进攻部署和计划。第一道防线是以沙角和大角等炮台为主构成。沙角位于虎门海口东侧的沙角山上,坐东向西。大角位于虎门海口西南的大角头山,坐西向东。均属敌舰船进犯虎门的必经之地。两座炮台虽因射程近不能以交叉火力有效地控制从伶仃洋进入珠江口的海面。但经警戒线打击之后的敌舰窜入海口后,仍能予以一定的打击。第二道防线也是虎门要塞的主防线,是以威远炮台、镇远炮台和横档炮台为主构成。这三座炮台地处纵深之内,成“品”字形互为掎角之势,能有效地控制江面航道。威远炮台在东岸,山高约150米,能俯瞰制江面和各个小岛屿,并能掩护江心的上下横档。上下横档炮台的位置较低,炮台能以低伸火力严密控制江面。镇远炮台在南山西北角,在威远炮台后方,能支援威远炮台和横档炮台。后又增建的靖远炮台,不仅更加强了防线的火力密度,而且可以控制江面的排链,防止敌人破坏。当敌舰进攻第二道防线时,这几座在纵深内的炮台能以多方向重层交叉的火力,给敌以致命打击。这一段江面上,有多道木排铁链组成的障碍物在江中阻截敌舰船。第三道防线主要以大虎山炮台、新涌炮台和蕉门炮台所构成。大虎山炮台在狮子洋外江中心,独当一面,形势险要,炮台建在大虎山脚,坐西北,向东南,正对主要航道。新涌炮台在新涌口亭涉山,坐东北,向西南,能控制内江支流。蕉门炮台在香山县蕉门黄角山,坐西向东,能控制从伶仃洋经虎门以西通狮子洋的航道。这3座炮台从翼侧和后方掩护虎门要塞的安全。虎门要塞归广东水师提督所属的中营管辖。鸦片战争开始后,平时守兵约有2000人,其中炮兵1300人,步兵600人,还有马兵若干人。
文章TAG:虎门炮台虎门虎门炮台炮台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