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广东 > 东莞市 > 东莞清明节习俗,东莞怎么过清明节的

东莞清明节习俗,东莞怎么过清明节的

来源:整理 时间:2023-02-24 02:27:33 编辑:东莞生活 手机版

本文目录一览

1,东莞怎么过清明节的

祭拜祖先
放鞭炮,祭拜祖先

东莞怎么过清明节的

2,广东东莞春节习俗有哪些一句话概括一个习俗

“年廿八,洗邋遢”除夕,卖懒,吃团圆饭,穿新衣,守岁
你好!请粤剧班子搭台看大戏算不算啊如有疑问,请追问。

广东东莞春节习俗有哪些一句话概括一个习俗

3,为什么东莞的重阳节要去扫墓呢

一个一个地方的习俗、
因为重阳节是去拜访老人的节日,自己的祖先也是老人,而且比活着的老人更老,去拜访一下是应该的,去拜访过身的人当然是扫墓烧香咯。

为什么东莞的重阳节要去扫墓呢

4,清明节哪里可以为亡故的亲人祈福

清明节将至,为了满足广大善信念亲感恩、追荐先祖、普济群灵之愿,广东东莞樟木头观音山观音寺于4月5日至7日,启建为期三天的清明“思亲·报恩·祈福”法会。届时观音寺将设立永久超渡牌位。祈请超拔,离苦得乐,往生净土。因缘殊胜,同种善根。望广大信众同沾法喜,共沐佛恩。阿弥陀佛!

5,1 东莞各镇区春节习俗介绍为历史小报作材料

春节,即农历新年,俗称过年,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春节历史悠久,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在春节期间,中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6,东莞的民俗风情源远流长其中卖身节尤为引人注目它是哪一个

南傣族的“泼水节”远近闻名,在东莞的东坑也有一个特别的民间传统节日,全镇的男女老少和外地客人纷纷走上街头,互相泼水、射水作乐,以祈求一年的好运,这就是当地每年农历二月初二的“卖身节”(也称“射水节”、“欢乐节”)。   东坑的“卖身节”起源于明朝万历年间该镇塘唇村出现的“卖身”现象(即出卖劳动力)。当时,一些没有自家田地的青壮年,在农历二月初二这一天纷纷到街边,头戴斗笠,身披粗布巾,以示“卖身”,等着财主前来雇请。有田地的财主也在这一天来塘唇村,挑选卖身的青壮年,一雇就是一年。   后来,人们又传说有天上的神仙在“卖身节”这一天下凡到东坑来普济众生,于是,“卖身节”便越传越开,也越传越神奇,远近客商纷纷在二月初二云集东坑,以祈神仙赐福,走时还要买件物品带回家,以示遇到仙人,因此又称“遇仙节”。   “卖身节”历经数百年而不衰,随着时代的变迁,“卖身节”渐渐失去了原有的意义,但人们依然保留了这天前往镇上赶集的传统。解放初期,人们又称“卖身节”为“翻身节”,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卖身节”演变成了“射水节”和“欢乐节”。   近年来,东坑人民把这一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文化传统保持下来,沿袭了“卖身节”这个古时的名称,并赋予新的涵义。将这一传统节日逐步发展成为“政府搭台,经贸唱戏”的大型招商和商贸活动的节日。   今年通过积极宣传,“卖身节”的名气通过当地日本工业园及三资企业传到了国外,日本、俄罗斯、南韩等外国朋友和港澳台同胞组团前来参加了今年的东坑“卖身节”,日本《读卖新闻》还派出记者前来采访。东坑镇政府为“卖身节”安排了丰富多彩的活动,编印了“卖身节”传说故事的《东坑风情录》,同时与东莞市旅游局联合推出“东坑卖身节两日游”专线等。节日当天除了“例牌”的商品展销会、歌舞茶艺表演、投资项目签约、泼水活动外,还新增加了特色巡游、书画展览、人才招聘会和歌舞狂欢夜等活动。整个东坑镇彩旗招展,人山人海,欢声笑语,人们不断泼水射水,呈现一派热烈欢快的气氛。   “卖身节”这一民间传统节日焕发了勃勃生机,传统文化活动拉动了当地经济发展,使这个传统节日增添新意,发扬光大。
东坑镇

7,东莞春节习俗知多少

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在生活节奏日渐紧张的现代生活中,东莞市民是如何过春节的?对于春节的回忆,你还有贴对联、办年货、吃年糕、吃新年饭的回忆吗?现在就让我们去回忆下东莞人过春节的风俗与习惯。传统的过年习俗,有“年廿八,洗邋遢”、贴春联、贴年画等,而年三十则是“卖懒”日。年三十是旧历一年最后的一天,在东莞风俗中,儿童会在这一日“卖懒”。(民国)(东莞县志》 曰:“卖懒,卖冷”。意为新春将到,寒冷的冬天一去不返。目前,东莞儿童卖懒,意为卖去懒惰之意。在东莞水乡,儿童卖懒要做一只小纸船,上面放红鸭蛋,插彩旗,让小船随波飘走,小孩就不再“懒惰”。卖懒的儿歌,现在还有一些地方唱:卖懒仔,卖懒儿,卖得早,卖给广西王大嫂;卖得迟,卖给广西王大姨。今日齐来卖懒,听(明)朝早过勤年。而年三十的晚上则要吃团年饭,人们一年勤肯地劳动,到除夕这一天,一家人高高兴兴地欢聚一堂。团年饭的饭桌上有三道菜不可没有,其一是鱼,以示“年年有余(鱼)”。其二是“慈菇”,以示子孙满堂。主妇做得特别多,又不切开,当然不入味,吃不完,以示子子孙孙永不断。而隔夜慈菇特别入味,东莞有谚语:“隔夜慈菇,卖田也要食。”。其三是鸡,团年饭必有鸡,家家杀鸡,故广东歇后语:年尾鸡公唔敢啼(提)。过完了年三十,就到年初一了:据(民国)《 东莞县志》 载:“元日昧爽,谒家祠。姻族邻里相贺,曰拜年。”“莞俗多食素,禁洒扫。出嫁女备年具馈母家,曰拜年或探索年。”正月初一是鸡日,传统中是日不杀鸡,家家食斋。大年初一只用斋菜和清茶。以茶祭祖在年初一,是必不可少的。虽然现在很多传统习俗都已经简化,但是保留一些祖上流传下来的节日民俗,可以让这些传统文化得以流传,也让过年过节更有“味道”。
1、卖懒“卖懒”是在广东地区流传已久的一种农历新年风俗习惯。据民国《东莞县志》载:除夕祀先祠,食蚬。小儿持熟鸭卵行,且呼曰“卖冷”。其实“卖懒”原作“卖冷”,但与广东方言“冷”“懒”同音,又是通借字,故莞俗曰:“卖懒”,取卖去懒惰之意。在东莞,每当年三十的时候,小孩子就要出去卖懒,把懒虫丢掉,祈求在新的一年里面亲亲纷纷,不断进取。2、春节登黄旗山据《唐书·十道地理图志》载:“邑人九日登高于此。”可见东莞人登黄旗山览胜,已经有超过1000年的历史。后来,由重阳登山逐渐演变成春节登山。主要内容为从每年农历腊月三十的晚上开始到春节期间,以家庭为单位进行攀登黄旗山的民俗活动。其中包括拜观音古寺、拜游蛇墓和在廉泉汲水等多个程序。始于北宋徽宗年间,从清末民初以来兴盛,至今已发展到每年春节期间上百万人次的登山奇观。
习俗错了请改正
文章TAG:东莞清明节习俗东莞清明清明节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