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看来,定都开封还是有它政治上的现时需求。开封有“宋城路”、“魏都路”、“大梁路”、“汉兴街”,还有“金明路”、“晋安路”、“周天路”,随着开封夏朝首都“老丘”(建都220年)的发现,开封又有了“华夏大道”,尽管长安、洛阳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但开封也同样有致命的弱点。
1、有哪些朝代在开封定都?
开封历史上是:夏、魏、后梁、后晋、后汉、后周、辽、北宋、齐、金、韩宋十一朝古都。开封又称七朝古都:夏、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北宋、金,开封建都史积年长达592年,具体如下:夏:前1847-前1622年帝杼至帝扃,计225年战国魏:前364-前225年计139年后梁:907-909年913-923年计12年后晋:937-947年计10年后汉:947-951年计4年后周:951-960年计9年北宋:960-1127年计167年大齐:1232-1237年计5年金:1161年,1214-1234年计20年韩宋:1358-1359年计1年。
2、北宋为何定都无险可守的开封城?
赵匡胤黄袍加身,取后周而得现成的江山,都城原在开封,赵匡胤基于现时的统治需要,仍以开封为都城,号令全国。开封从地置位置而言,不如长安和洛阳,处于四战之地,无险可守,那为什么北宋定都于此?这完全取决于赵匡胤的人生格局。心有多大,版图有多大,可以说,从赵匡胤开始,有宋一代的皇帝己经失去了秦皇汉武开疆拓土的雄风。
虽然赵匡胤统一了华夏,但版图相比汉唐缩小了很多,而且北方的燕云十六州仍在契丹人的控制之下,未能收复,其实也没必要苛责他。一个人的力量只能搬100斤重物,非要让他搬300斤重物,显然是做不到的,这就好比赵匡胤收复北方失地一样,所以说,以赵匡胤的本士能把现有的国土看住,并且使江山传承下去就己经很不简单了,
因此,这样看来,定都开封还是有它政治上的现时需求。在选择都城的时候,赵匡胤也曾在长安、洛阳、开封三处纠结过的,但他最后选择了开封,其原因就在于“经济”二字,这也是整个北宋的国策基础所在,开封地势平坦,有汴河、金水河、五丈河、蔡河等,水网密布,相互属连。地处黄河南岸,抵近隋唐大运河,水运交通发达,方便东南部的漕粮,货物运输,
而且其陆路交通发达,北通大名府,西通洛阳,长安。南通应天府,以汴梁为中心辐射全国,作为水陆交通的枢纽,掌控天下,通达九州,占据交通优势。另外一个重要因素,北宋收复燕云或防范异族入侵时,定都于此能够在物资,尤其是粮草上得到保证,一旦国家有难,调动军队更迅速便捷。赵匡胤及后面的三个皇帝都是从民本出发,鼓励耕织丶发展生产丶致力于国富民乐的务实之君,
当年在迁都问题上,其弟赵光义坚决反对,他说“在德不在险”!也就是统治者江山稳定是靠德行仁政拥有天下,而不是靠首都固若金汤就不灭亡。赵匡胤觉得此话在理,也就放弃了迁都的打算,赵光义的话没错,保有天下靠的是德政而不是天然险阻。但是有一点赵光义没有想到,那就是地形虽不能决定战争的胜负,但它却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一个重要因素,
尽管长安、洛阳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但开封也同样有致命的弱点。所以在腐败的宋徽宗时期,女真人在突破黄河防线后,一日内便兵临城下,导致靖康之耻,其实,话又说回来,以北宋后期统治者的无能,你就是把城都定在有险可守的长安,其亡国的命运就能避免吗?问题还是出在统治者身上,从赵匡胤始,甘为守成之君。宋代是文化气最浓的王朝,
3、开封是哪八个朝代的都城?为什么开封可以做到这一点?
谢谢邀请:我是河南开封人,我的历史学的不好,记忆力减退,要我按着顺序说出来开封是哪八个朝代,我可能一下子还说不出来,但我会根据开封的街道名称给溜出来。开封有“宋城路”、“魏都路”、“大梁路”、“汉兴街”,还有“金明路”、“晋安路”、“周天路”,随着开封夏朝首都“老丘”(建都220年)的发现,开封又有了“华夏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