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笼络关东的文人学士,唐王朝在东都洛阳设考场,举行全国规模的科举考试。商汤开国定鼎洛阳;东周一直都于洛阳;西汉高祖刘帮开国于洛阳,东汉光武帝刘秀亦都于洛阳;魏文帝曹丕都于洛阳;晋武帝司马炎都于洛阳;隋文帝杨坚也是都于洛阳的;西周经周公卜洛后周成王时代即已迁都于洛阳,而不是陪都。
1、洛阳作为多朝古都,为何在五胡乱华时,很少成为胡族政权的都城?
五胡乱华时,洛阳作为当时西晋的都城,早已被胡人当成了屠宰场,这些胡人无恶不作,用杀光、抢光和烧光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有唐诗为证:洛阳三月飞胡沙,洛阳城中人怨嗟。天津流水波赤血,白骨相撑如乱麻,(《李白·扶风豪士歌》),当时的场面唐朝诗人张籍在《永嘉行》中也有所描述:黄头鲜卑入洛阳,胡儿执戟升明堂。晋家天子作降虏,公卿奔走如牛羊,
妇人出门随乱兵,夫死眼前不敢哭。九州诸侯自顾土,无人领兵来护主,后来,以洛阳为都城建立的胡人政权有九个,分别是陆浑国(犬戎)、北魏(鲜卑)、东魏(鲜卑)、后晋(沙陀人)、后唐突厥)、前燕(鲜卑、大燕(突厥)、北齐(鲜卑)、后赵(羯族),所以洛阳自古就号称“九戎之都”。在洛阳真正建都的汉人政权只有两个,一个是刘秀建立的东汉政权,再一个就是由司马炎建立的西晋政权,
2、盛唐的国都在洛阳还是西安?
首先,唐朝拥有天下,李家的关陇军事集团主要依靠的是关东(今天的晋冀鲁豫一带)的豪强武力,如瓦岗军之类,而关东的士人、民众的政治信仰在洛阳,因为自东汉起,魏晋皆建都洛阳,经历五胡乱华,由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实现了北方的一统,人心所向在于“天下之中”的洛阳城。从南方讲,南渡的士人多是司马氏西晋朝的达官后裔,他们的政治信仰也在洛阳,
其次,经济上,西安的农耕条件次于洛阳,而且洛阳是大运河的中心,商贸繁华也非西安偏处关西所能比拟的。唐朝天子常常因为漕运不济和关中歉收,而将整个政府机构迁到洛阳,名曰“就食东都”,人称“逐食天子”,再次,文化上洛阳的地位极其崇高。从语言上看,唐诗的用韵依照《切韵》,而《切韵》正是依据洛阳语音为标准制定的,而不是关西的方言,
为了笼络关东的文人学士,唐王朝在东都洛阳设考场,举行全国规模的科举考试。总的来讲,洛阳在唐代的地位比今天的上海有过之而无不及,具体的过程是,唐太宗李世民下令修葺洛阳城,号称洛阳宫。曾三次来洛阳处理政务及外事,在洛阳宫居住二年之久,天授元年(公元690年)九月九日,武则天自立为帝,尊号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以洛阳为都城,将东都改为神都,历时15年。
3、洛阳为九朝古都,除了首都之外,还有哪些朝代将洛阳作为陪都?
洛阳严格说起做首都的时间很短如果只算统一王朝就更短,作为陪都时间很长,先后有13个王朝将洛阳作为陪都,分别是商,西周,西汉/新莽,东汉(末年),北周,隋/唐,后梁,后晋,后唐,后周,北宋,金的陪都。西周时期洛阳在周平王迁都之前一直是陪都,设立陪都洛邑的目的就是为了震慑商朝遗孽作为军城,周天子还摆出杀手锏铸鼎震慑天下(老子有钱有装备,铜在当时不止是贵金属还是制作武器的战略物资,说白了就是显摆)东汉末年为啥是陪都呢?这要问问董卓了,我想是个中国人都知道三国这段历史,董卓临走还把洛阳城一把火烧了,为啥呢?我断了你的念想!别想着复辟了!在隋时短暂的被提为东京,原因是隋炀帝想迁都洛阳,但这一想法并未成为事实,隋炀帝在公元605年三月下令营建东京(三月,丁未,诏杨素与纳言杨达、将作大匠宇文恺营建东京,每月役丁二百万人,徙洛州郭内居民及诸州富商大贾数万户以实之,
废二崤道,开菱册道。)同年五月下令在大兴成兴建西苑(五月,筑西苑,周二百里;其内为海,周十馀里;为方丈、蓬莱、瀛洲诸山,高出水百馀尺,台观宫殿,罗络山上,向背如神,北有龙鳞渠,萦纡注海内,缘渠作十六院,门皆临渠,每院以四品夫人主之,堂殿楼观,穷极华丽,宫树秋冬凋落,则剪彩为华叶,缀于枝条,色渝则易以新者,常如阳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