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武汉是湖北省省会的所在地,一直是湖北省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湖北省的开端起于清朝,官方定名为湖北布政使司,名称看起来有些别扭,却是今湖北省的大致雏形,安徽安庆但是到了近代,随着铁路交通的发展,安庆的交通地位逐渐落后,淮河沿岸的蚌埠,因为铁路的通车,迅速成为皖北的工业重镇,靠近南京的芜湖凭借着地理上的优势,以及较早的对外通商,也日益繁荣。
1、湖北的车牌号字母是怎么确定的?
湖北的车牌号字母的排序是:A武汉市、B黄石市、C十堰市、D荆州市、E宜昌市、F襄阳市、G鄂州市、H荆门市、J黄冈市、K孝感市、L咸宁市、M仙桃市、N潜江市、P神农架林区、Q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R天门市、S随州市。黄石,位于湖北省东南部,长江中游南岸,是华夏青铜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2、襄阳为什么划分到湖北省?
襄阳为什么划归到湖北省?要回答清楚这个问题,必须搞懂湖北省与襄阳的关联,个人观点,不喜勿喷,仅供参考,具体如下↓↓↓↓↓↓↓襄阳拥有3000多年的历史,西汉朝时期设置襄阳县,东汉朝时成为一省之中心,当时并没有湖北省,而这个省指的是“荆州”。众所周知,我国历史上的省是出现在元朝,此前与省平级的地方一级行政区是以州、道、路等名称为主,
即便元朝以省代替州、道、路,但此时的湖北并非现在的湖北,今天的湖北省长江以北大部分地区、长江以南部分区域都属于河南江北行省,而长江以南大部分地区和湖南等地区属于湖广行省。参考图史学上关于湖北成为省级行政区的另一种观点是源于宋朝,成为荆湖北路,但严格意义上并不能代表这是湖北省的雏形,首先,宋朝的湖北地界上还有一个省级行政区名叫京西南路,省会位于襄阳,统领今湖北北部、西部及其他省份部分地区;元朝是的湖广行省也不能代表真正意义上的湖北省,虽然疆域包含今湖北近半地区,但正式名称是湖广而非湖北。
湖北省的开端起于清朝,官方定名为湖北布政使司,名称看起来有些别扭,却是今湖北省的大致雏形,清朝是我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将湖北“上升”至省级行政区的朝代,襄阳划归到湖北布政使司则是因为沿用明朝区划制度,而明朝的襄阳属于湖广布政使司,因战略地位重要,不仅历代作为省会驻地,还是藩王驻地,能够承担起一省北防之重任。
3、湖北的省会一直都是武汉吗?你认为武汉是一座怎样的城市?
安徽、河北以及河南都是曾经更换过省会的省份,省会的变迁,一方面是新省会交通地位的上升带来的影响,一方面也是政策的变化带来的影响。河北原来的省会是保定,从1669年开始,保定一直是清代直隶总督的驻地,也就是省会所在地,民国时期,虽然军阀混战,但是保定依旧是河北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新中国建立后,河北省的省会几度变迁,先是保定,后又迁到天津,随后又迁回保定,最后于1968年,正式迁往石家庄,保定结束了近300年的省会历史。
河北保定失去省会之后的保定,应该说发展多少还是受了很大的影响,虽然靠近京津地区,但是并没有因此就享受到京、津地区的繁荣,GDP总量在河北处于中等水平,而增速则落后于全省平均水平。保定为何失去省会的地位?在很多外人看来,石家庄是一个火车拉来的城市,也是一个火车拉来的省会,诚然,石家庄能够在近代迅速发展起来,确实和铁路交通的发展有很大的关系,但是必须也要看到的是,保定在近代历史上,铁路修建并不落后于石家庄,保定的交通也是非常不错的。
所以要说石家庄为什么兴起,当然与交通有关,但是要说为什么能取代保定成为省会,单纯用交通来解释,就不那么合理了,相对于其他的省份,河北省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省份。由于地处京、津地区,河北省的行政区域相对分散,似乎省会放在任何一个位置,都难以辐射全省,保定、唐山、张家口、承德城市环绕着京津地区,如果设置省会,那么其他的地区显然是偏远了。
若设置在秦皇岛,那么更多的地方都远离省会,设置在邯郸、邢台、衡水等地,北部又远离省会,石家庄被设置成为省会,虽然也存在一些弊端,但是也是唯一相对合理的选择。对于保定来说,失去省会带来的影响确实还是不小的,不过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雄安新区的设置,必然会给保定未来的发展增添新的动力,安徽省也是一个更换过省会的省份,最早的省会(安徽布政使司)设置在江苏南京,因为当时安徽的官员赖在江宁不肯走,一赖竟然赖了近100年的时间,直到1760年,布政使司才从江宁迁往安庆府,安庆成为安徽省省会的驻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