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宅元年(公元684年)九月,武则天改东都洛阳为神都。我们不要孤立地看一个【洛阳被改名为神都】,还要看到武则天的其他【改名举措】,进而从整体上把握武则天为什么会在【名号】上有这么多的创新之举,并进一步理解为何武则天会称呼武周的首都为神都,洛阳被称为神都,与中国古代的唯一女皇帝武则天有关。
1、女皇武则天称洛阳为神都,她死后为什么不埋在洛阳?
武则天是非常喜欢洛阳的,因为长安是李唐的大本营,政治中心由长安改到洛阳,有着重要的意义。武则天在洛阳建造了龙门石窟中的卢舍那大佛,建造了天堂、明堂和万象神宫,据记载,当时的明堂高80多米,比现在故宫太和殿的两部还多,要知道当年唐代的建筑比后世恢宏壮阔多了,现存世界上最大的传统木建筑是日本奈良的东大寺金堂,是当时仿照唐朝的缩微山寨版,但已经比明清时代的皇宫大不少,而正版的唐代宫室,可知而知,是多么美轮美奂,富丽堂皇。
武则天把洛阳称为神都,打造成了一个非常繁荣昌盛的国际大都市,一时间,长安城冷落了不少,但是当年唐高宗病重时,留下遗言要回长安安葬。武则天也犹豫不定,于是唐高宗的棺椁在洛阳放了五个多月,都没有下葬,这时,新科进士陈子昂刚当上官,迎合武则天的意思,上了一个奏折,打破唐朝皇帝在长安埋葬的先例,建议把唐高宗改葬洛阳,这就是著名的《谏灵驾入京书》。
武则天看了,虽然对陈子昂印象分有所加成,但是考虑到当时病危的高宗曾经说过:“得还长安,死亦无恨”这样的话,还是把高宗葬在了长安,这就是至今没有被发掘过的乾陵,其实,武则天的归宿,也就在这一刻决定了。虽然她化唐为周,但政权最终还是交到了李唐的手中,到了晚年,神龙宫变之后,武则天缠绵病榻之上,已经处于软禁的状态,
她根本不可能再自己做决定了。好在继位者是她的亲儿子李显,从道德上来讲,儿子不能处治母亲,换其他的关系,政变后的君主,早就有更悲惨的下场了,但武则天已经无法发号施令,她死后,也只能以皇帝母亲的身份和唐高宗合葬。于是她也葬入了乾陵,这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皇帝合葬墓,说实话,她就算不想葬在长安,此时也由不得她了,只能由她的儿子,从传统规矩出发。
2、武则天为什么要改洛阳为神都?
我们不要孤立地看一个【洛阳被改名为神都】,还要看到武则天的其他【改名举措】,进而从整体上把握武则天为什么会在【名号】上有这么多的创新之举,并进一步理解为何武则天会称呼武周的首都为神都,武则天将【帝都】【上都】【京兆】【京师】之类古代政权对于【首都】的称呼改为【神都】(公元684年),这首先当然是武则天抬高洛阳地位,从而与定都长安的李唐政权相区别的定都之举,从而为她以女皇建立武周王朝(690年登基建立)造势,并逐渐与李唐王朝产生区别。
与此相应的,武则天还将自己老家文水县所归属的太原府升格为【北都】(690年),以此来尊隆自身的地位,再结合武则天的其他【改名举措】,诸如:改中书省为凤台改门下省为鸾阁改尚书省为文昌台改尚书省六部为天、地、春、夏、秋、冬六官为自己起名为“曌”并且改造了大量帝王常用汉字(下图为洛阳明堂遗址公园里展出的武则天造字)由此可见,武则天采取了大量【改名】举措改变了传统皇权模式下的一些重要名称,是武则天希望与李唐区别,从而突出自身革故鼎新的新朝姿态所致。
另外,我们从武则天的新名字【武曌】(日月当空照),以及武则天的新尊号【圣神皇帝】,以及武则天为了宣扬自己是应了佛经预言而称帝女主而大力宣扬《大云经》等举措来看,武则天存在神化自身的动机,她希望通过名字、尊号、佛经来神化自己,从而增加自身的统治合法性,抵消传统男权社会的反对力量,既然武则天自己的尊号改为【圣神皇帝】了,那么【圣神皇帝】的都城当然就会配套成【神都】咯。
综上,以【神都】为代表的一系列【改名】举措,都是武则天为了强化自身女帝统治合法性而展开的一系列政治宣传工作,与龙门石窟卢舍那大佛按照武则天面容塑造一样,都是为了神化武则天的皇权所产生的,如果您觉得本文对您确有帮助的话,一定要点赞支持哦如果您有独到的见解,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哦如果您喜欢寒鲲的文字,欢迎动动手指赏个关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