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福建 > 福州市 > 海城高跷,海城高跷的艺术特色

海城高跷,海城高跷的艺术特色

来源:整理 时间:2022-10-02 00:03:59 编辑:福州本地百 手机版

本文目录一览

1,海城高跷的艺术特色

非文化物质遗产“海城高跷”,距今300多年历史,现场非遗大师秀! 00:00 / 01:5170% 快捷键说明 空格: 播放 / 暂停Esc: 退出全屏 ↑: 音量提高10% ↓: 音量降低10% →: 单次快进5秒 ←: 单次快退5秒按住此处可拖拽 不再出现 可在播放器设置中重新打开小窗播放快捷键说明

海城高跷的艺术特色

2,海城高跷的分类

高跷分高跷、中跷和跑跷三种,最高者一丈多。据说踩高跷这种形式,原来是古代人为了采集树上的野果为食,给自己的腿上绑两根长棍而发展起来的一种跷技活动。海城高跷又叫海城秧歌,到今天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了。当初表演者身着红绿彩衣,手执纱帕或彩扇,头上扎着花环或彩条,上了年纪的人也描眉涂红,扭起来喜气洋洋,充满朝气。由于当时表演者两足落地,所以人们称它为“地秧歌”。150多年前,海城人变地秧歌为高跷,就是在木棒中部做一个支撑点,以便放脚,然后再用绳子系于腿部。高跷的高度一般在两尺左右,表演者脚踩高跷,边扭边唱,别有一番情趣。随着时间的推移,海城的民间艺人不断探索,改进传统的高跷艺术,在表演形式上不断创新,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表演风格。

海城高跷的分类

3,鞍山有哪些非物质文化遗产

鞍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岫岩剪纸、岫岩皮影戏、岫岩玉雕、海城高跷、鞍山评书等等。1、岫岩剪纸,是岫岩满族民众在长期的社会生产实践中,逐渐形成积累的民间文化艺术。迄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长期以来,它的存在与发展与人们的民俗活动紧密相连。2、岫岩皮影戏,大约在清代同治年间传入,至今也有三百多年历史,经过“独影”、“溜口影”和“翻书影”三个阶段的发展,形成了富有岫岩地域特色的皮影雕刻与表演艺术风格。在没有电灯的时代,它曾是岫岩百姓视觉娱乐的最佳体验形式。3、岫岩玉雕,历史悠久,据县志记载,清末民初,岫岩形成了拥有300多人从业的玉石街,出现了以江保堂为首的玉雕“八大匠”和以李得纯为代表的“素活二李”。岫岩玉雕以“素活”技艺见长,以仿制秦汉以前的炉、瓶、鼎、埙等古器物为主。从选料、破料、设计、雕刻到抛光完成,需要耗时几个月甚至一年以上。4、海城高跷,又称海城秧歌,是城乡广大群众最为喜闻乐见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集舞蹈、音乐、戏剧、杂技为一体,迄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海城高跷的欢腾、奔放、热烈、火爆是其基调,优美、抒情、风趣、诙谐是其特色,二者的统一构成海城高跷秧歌的艺术特征,衍生出“扭、浪、逗、相”四大技法要素。5、鞍山评书,传承至今已有一百四十多年的历史,具有“豪”、“紧”、“动”、“热”的艺术特色。鞍山评书在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形成了“三芳争艳”的局面,刘兰芳、单田芳、张贺芳等人先后在电台、电视台录播了《岳飞传》《明英烈》《隋唐演义》等多部传统书目,为鞍山评书项目的保护和传承奠定了基础。

鞍山有哪些非物质文化遗产

4,辽宁高跷鼓的产生发源地

辽南高跷鼓与辽南高跷 可以说,没有辽南高跷,就没有辽南高跷鼓。 辽南高跷是高跷的一种,形成于清代乾隆年间。 当时,冀、鲁、豫连遭大旱,大批灾民涌入辽南,促使辽南庙会越发兴盛。庙会期间,人们娱乐的方式之一就是踩高跷。上世纪初,辽南高跷达到鼎盛,传播到东北各地,还派生出的“海城高跷”、“盖州高跷”和“营口高跷”等分支。 辽南高跷以双人对舞为主,表演内容主要分为“大场、清场、小戏”三部分。 所谓大场,通俗点说,就是先圈一个表演场地,头跷(武丑打扮,是全队的指挥)拿着马鞭,带领全队围着场边跑边亮相,并做“盖跷”(空中碰响木跷)等高难动作,其他演员在队形变换中扭逗一番。 清场,则是表演的主要部分,多为表现爱情生活,其间,“头跷”献技时,要表演牵马、掸水、刷毛等备马过程,以及骑在马上飞奔的各种动态。若是渔翁打扮的“老生”上场,所展现的一个“绝活”,就是吹一口气,把下巴上长长的白胡须吹起来,直吹到它和嘴巴呈一条直线,行话叫“嘘口功”……清场演毕,是后大场,类似“谢幕”,所有演员上场,场面欢快热烈。 值得一提的是,新中国成立后,辽南高跷“走上”舞台,演员们脱去了高跷,于是,舞台上的“辽南高跷”逐渐演变成东北大秧歌。 像许多艺术表演形式一样,辽南高跷在表演时,也需要伴奏,这种伴奏由“唢呐、大鼓、大钹、小镲”共同组成。演奏中,不同的乐器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比如,大钹,因声音嘹亮可以起烘托作用,“欢快火爆”的大鼓则起着指挥作用。久而久之,在整个演奏中随时起着指挥作用的大鼓自成一体,从而形成了辽南高跷鼓。 据了解,在全国数十种鼓艺中,辽南高跷鼓是“音阶”最多和最强的鼓种,只有在1秒中打出10下,才会音阶饱满,顿挫有力,板眼分明。 目前,辽南高跷鼓已发展出6套12路打鼓方式,有起鼓(热身备敲)、行鼓(走场溜鼓)、冷鼓(老旦用鼓)、火爆头鼓(老生用鼓)等。 表演中,随着情节变化,鼓声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比如,清场时,鼓声由慢转快,用以表达人物性格;大场时,鼓声铿锵,大有猛虎下山之势,以此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另外,鼓手在击鼓时,还要讲究“力”的组合:即腿力提供臂力,手臂推动腕力,腕力传给手指,手指再传给鼓槌。与此同时,鼓手讲究“鼓相”:既要形态自然、舒展大方,又要精气神足、自信心强…… 2011年初,辽南高跷鼓被列为鞍山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57岁的鞍钢退休工人张德纯,也成为辽南高跷鼓的市级传承人。 一代鼓王“张大鼓” 关于辽南高跷鼓,有许多著名的鼓手,其中,集大成者就是“张大鼓”。 “张大鼓”是张德纯的父亲,本名张晓峰,1918年生,海城牛庄大莫屯人。 小时候,张晓峰非常喜欢辽南高跷,进而对辽南高跷鼓产生浓厚兴趣。14岁时,有一天,张晓峰正在地里干活,听说邻近村子举办高跷秧歌会,就背着父亲扔下农活,一口气走上20多里路去观看。父亲知道后没有责怪他,反而做一面小鼓,供张晓峰练习之用。张晓峰越发痴迷辽南高跷鼓,甚至闲暇时,也会站在院墙前,拿着一个小木棍不停地敲打院墙练习“鼓点”。有一次,张晓峰正在家中砌墙,听说街上来了一支高跷队,就扔下工具,直奔街里,等到他回家时,墙上没抹完的水泥已经干了。 当时,辽南最具影响力的高跷秧歌赛会,就是牛庄高跷秧歌赛会。每逢阴历四月初八,各地数十个高跷队都会汇聚牛庄,叫鼓对阵,一比高低。1943年,张晓峰前去参赛,结识了辽南唢呐艺人赵尔岩和海城高跷名手高德振,并得以拜辽南高跷鼓代表人物张至圣为师,鼓技自此大增。 渐渐地,张晓峰打出了名气,西至阜新,北至辽阳,东到本溪,南到盖州,凡是喜欢击鼓的人,都知道海城有个张晓峰。于是,大家送给张晓峰一个绰号——“张大鼓”。 之所以如此称呼,原因有三:一是张晓峰敲的大鼓直径三尺,是所有大鼓中,鼓面最大的;二是张晓峰耐力好,可以连续敲打两个小时大鼓不用换人;三是张晓峰敲出的鼓音质量纯正,韵味十足。 一位曾亲眼见过张晓峰击鼓的人这样形容:“(张晓峰)打鼓时,鼓棒抡起,变幻莫测;从鼓心到鼓边,从鼓中到鼓面,技艺娴熟,幽默泼辣,打到激昂处口中念念有词。鼓情并茂,是他表演(击鼓)的一大绝技。” 1950年,32岁的张晓峰到鞍钢矿山公司工作。他在单位培养了一支锣鼓队,凡是重大活动——炼铁厂开工,齐大山会战,鞍钢大白楼生产报捷……都会看到张晓峰率领锣鼓队击鼓庆贺的身影。 1972年,柬埔寨国家元首西哈努克亲王访问鞍山,按着相关部门安排,亲王所经路段,每隔500米要有一个锣鼓队敲鼓欢迎。张晓峰做为“重点人物”,被安排在虹桥下表演。结果,50个锣鼓队中,惟有看他击鼓的观众最多,不少慕名前来的人都叫道:“张大鼓,打得好!再来一个!” 于是,张晓峰被载入《中国民间器乐曲集成》辽宁卷名人录,其表演的代表曲目《小翻车》、《矿山乐》等也被文化部门以录相、录音的方式保留下来。 父编鼓谱儿推广 不少专业团体纷纷找张晓峰辅导。在辅导中,张晓峰发现,没有鼓谱,难以深入辅导专业人员,于是,他萌发了编集辽南高跷鼓鼓谱的想法。 实际上,在辽南高跷鼓三百年的发展历史中,始终没有鼓谱,这使得辽南高跷鼓的传承,仅限于“口传心授”。张晓峰改变了这种状况。 张晓峰花费了近20年的时间,写下《辽南高跷鼓》一书,其中,重点编著了辽南高跷鼓的鼓谱。 在鼓谱中,他用20多个汉字来表现音阶的高低,用逗号、句号的方式表示节拍。不仅如此,他又总结了20多个辽南高跷鼓的代表性曲牌,并首次明确了“五鼓”的概念。 从前,业内人士都知道“五鼓”这一说法,但“五鼓”的具体概念,除了几句口诀,没有人能讲得清楚。张晓峰指出:在韵律上,五鼓各有特点,一鼓简短有力,二鼓连绵起伏,三鼓余音绕梁……依据表演中的不同情形,要选择不同的鼓声,演员突发亮相时要用一鼓,演员旁侧亮相时要用二鼓,演员正反亮相时要用三鼓…… 鼓谱编著后,在业内引起巨大反响,好评如潮。但是,张晓峰的儿子张德纯发现,除了专业人员,一般人难以看懂父亲的鼓谱,张德纯认为:“编著鼓谱的目的就是为了推广”,于是,他着手进行简化。 今年57岁的张德纯受父亲影响,自幼喜爱辽南高跷鼓。15岁时,开始正式学艺,苦练中,他可以连续击鼓一个小时却不疲倦。工作后,张德纯一直没有放弃对辽南高跷鼓的热爱。 采用何种办法,才能让普通百姓也能看得懂鼓谱?张德纯琢磨良久,始终不得要领。一天,他偶然在电视上看到一位老师正在教授音乐简谱,张德纯茅塞顿开,“何不向简谱靠拢,以音阶的方式进行简化?” 张德纯注意到,辽南高跷鼓的节拍大多为四分之二拍,因此,他像音乐简谱那样,采用竖线将鼓谱的各个小节分开,并用“鼓、隆、咚、呛、依”这五个汉字代替音符,同时引用简谱中的休止符,表示“此处空一拍”…… 就这样,张德纯以这种“中西结合的方式”,将复杂的辽南高跷鼓鼓谱全部排列下来,这一创新性的做法得到了相关专家的认可,被形容为“程序分明,有板有眼”。 传承之中有困惑 2011年初,当辽南高跷鼓被列为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后,张德纯的心情却不轻松,因为“要想将辽南高跷鼓传承下去,面临许多困难。” 采访中,张德纯告诉记者:“现在,在许多高跷表演团体中,会打鼓的人不少,但是,会打原汁原味辽南高跷鼓的人不多。”说罢,张德纯演示起来,他拿起一个鼓槌,手握鼓槌的位置,既不在鼓槌的中间,也不在鼓槌的顶部,而是刚好握在鼓槌的三分之一处,如此,是为了增加击鼓的韵味。与此同时,鼓声的音阶也由手指来控制——比如,大拇指控制音阶的强弱,三拇指调节音阶的高低,张德纯表示:“由于许多人不懂这些,所以,只能打出咚、呛的两个音,而打不出应有的咚古隆咚仓五个音,导致韵味不足。” 另外,高跷表演机会的有限,也使辽南高跷鼓缺少传承的舞台。 据张德纯回忆,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每年的高跷表演高达一百多场,到了八十年代,随着娱乐方式的增多特别是电视的普及,致使高跷演出越来越少。及至近几年,每年的演出不过四五场。而且,即使有演出,许多时候,演出的也是东北大秧歌而不是辽南高跷,所以,辽南高跷鼓难有用武之地。 演出机会少,还使得鲜有人乐意学辽南高跷鼓,加之,即便学会了辽南高跷鼓,也无法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对此张德纯体会颇深。他曾收过58个徒弟,而今,只有2人还能持之以恒地继续学习。就连张德纯本人,也因为演出机会有限而面临技艺荒废的危险。他不无忧虑地告诉记者:“演出少,我就不能经常击鼓,所以,有时候打起鼓来,手法还得熟悉一下,才能发挥出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种情况下,立山区采取了相应措施,据立山区文化馆馆长任庆生介绍:“近期,立山区将成立传承人培训中心,不仅设专门展厅展出立山区各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成果,还将通过搞相关讲座等措施,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让更多的人了解、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另外,传承与文化产业相结合,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服务大众、为区域经济做贡献的同时,自身产生造血功能,实现真正的传承。
文章TAG:海城高跷海城高跷艺术

最近更新

  • 毛寸头,不适合头顶的人可分为长发短发寸

    但这种不适合头顶的人,又可分为长发寸和短发寸,圆寸是指头顶整体为圆形,两边向上推至方寸,公务员留面试在毛寸头也可以,只要干净卫生就行,寸头指的是短发,平头,(图片来自网络)扩展资料 ......

    福州市 日期:2023-05-06

  • 最新的歌曲,有什么最新的歌好听

    有什么最新的歌好听heyho!超级可以吧这歌摩天轮DJburning,tellmewhy,星尘,很不错好听的一塌糊涂,伤心的无言以对···本人一一试听过的一句一伤倾我所有爱上你是个 ......

    福州市 日期:2023-05-06

  • 麻辣豆腐做法,麻辣豆腐怎么做急

    麻辣豆腐怎么做急豆腐500克辣椒酱30克花椒油30克材料就够了,然后你就可以做了。主要用料:豆腐一块,肉末(正宗做法是用牛肉),麻辣豆腐调料一包,葱少许,淀粉一大匙。葱切段,牛肉剁 ......

    福州市 日期:2023-05-06

  • 山竹果树,山竹果树长什么样子

    山竹果树长什么样子柿子树竹子一样2,山竹树是什么样子的快捷键说明空格:播放/暂停Esc:退出全屏↑:音量提高10%↓:音量降低10%→:单次快进5秒←:单次快退5秒按住此处可拖拽不 ......

    福州市 日期:2023-05-06

  • 微信人数,中国有多少人在用微信

    中国有多少人在用微信13亿人有多少人在用微信?目前已经超过4亿人在经常使用微信2,全球有多少人使用微信全球使用微信的人多了,数不胜数,百分之九十多的都在用微信。使用汉语的基本上是咱 ......

    福州市 日期:2023-05-06

  • 秋天果园,秋天的果园作文

    秋天的果园作文我爱百花齐放的春天,爱火辣辣的夏天,也爱那雪花飘扬的冬天,但我更爱绚丽多彩的秋天。星期六,妈妈带我和小伙伴们一起来到了果园。一走进果园,一阵香甜的气味向我扑来,我们来 ......

    福州市 日期:2023-05-05

  • 当幸福来敲门影评,当幸福来敲门影评

    当幸福来敲门影评电影里没有漂亮的演员没有花哨的剪辑也没有精彩的配乐……但是却有一个好故事一个足以令我坐在电脑面前看完并为之感动的好故事励志题材的故事大概都是这个模式-----窘迫的 ......

    福州市 日期:2023-05-05

  • 红岩内容简介,红岩每章概括100字

    红岩每章概括100字抗日战争2,红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江姐中美合作所越狱3,红岩主要讲的是什么简单一句话:就是说打战的!!看过,不过,老实说----不好看!!!4,红岩每章内容概括第 ......

    福州市 日期:2023-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