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烩面应该数郑州烩面比较有名了,河南烩面(郑州烩面)汤用的是羊骨羊肉熬汤,面拉的是宽的。人们常说的“河南烩面”多指的是郑州的“羊肉烩面”,但其实在河南的18个地级市中,还有很多城市的烩面都非常好吃,如,在河南的各种烩面流派中,还是比较喜欢方城烩面,尉氏烩面,以及洛阳的烩面。
1、河南烩面是哪里流传过来的?
关于河南烩面的发源,有一个传说是和唐太宗李世民相关,但这类传说太多了(比如最著名的“珍珠翡翠白玉汤”),最后都被证明是假的。目前已经很难考证,因为相关历史文献中并无记载,但我们从河南最著名的两个烩面发源地却能找到相关一些资料,一个是郑州,一个是方城。从郑州来讲,最著名的非合记、萧记莫属,其中,在萧记烩面的记载上,创始人萧洪河原是郑州国营长春饭店做伊府面的师傅,是从自己拿手的伊府面中找到了灵感,将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的海参、鱿鱼加入羊肉烩面中,称之为三鲜烩面。
而合记烩面则讲述了其传奇色彩,据说是合记老板在抗日战争时期开店,一天八路军来面馆吃面,恰逢日军飞机来轰炸,在躲避轰炸过后,面就凉了,老板灵机一动,将凉面投入沸滚的羊肉汤里面稍煮片刻,盛起,吃之令抗日将士大悦。老板始知,用羊肉汤来烩面,其境甚佳,于是,合记烩面就诞生了。因此河南烩面还有一个名称叫抗日面,
从上面两个记载来看,烩面应该是近代的做法,特别是郑州作为一个新兴城市,在设立省会之前在全国基本是没有什么名气的。而下面方城烩面的来源则能从侧面证实一下烩面的由来,它也是讲述了日本人侵华期间,一饭店的俩年轻人被炸掉的房屋掩面,其中一个醒来后饿的不行,正好他们被炸的地方是饭店厨房,高汤、羊肉、粉条、木耳、金针还有鹌鹑蛋都有,于是就着没炸掉的锅台做了一顿饭充饥。
而当地文献也记载了方城在上世纪39年至40年被日军轰炸的历史,民国三十四年秋八月,日本投降。在方城县全城欢庆的烟花里,在孔庙的旧街上碗香居的原处,一家饭铺隆重开业,红绸绕边的黑底金字匾额上赫然写着四个大字:方城烩面!大门上一幅对联写得好,上联是:一碗饭馍菜汤齐全;下联是:全国人老中青喜欢;横批:日本滚蛋!综合来看,由于河南没有知名的菜系,加上与其说是河南烩面,倒不如说是郑州或者方城烩面更恰当些,因此这道面应该是一种以前底层生活居民的用餐,从其配料来看更像是过节时改善生活时吃的,因此起源已经很难探究,倒是两个关于抗日的传说给这道面增添了不少传奇色彩,
2、河南烩面的面坯制作方法是什么?
桃妹来解答。如果觉得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请点赞 关注我,桃妹还另有豪礼相送,谢谢!其实烩面的面坯有点像我们东北的扯面,都是先和面成面团,然后醒发之后做成面片让它静置醒发后就可以扯了。烩面里因为有盐,所以特别的劲道还带咸味,桃妹每次去河南都要去吃,但是烩面太实惠了,当地朋友说的一大嗝喽,桃妹是绝对吃不完的,一般吃个小碗就撑得要死。
在河南的各种烩面流派中,还是比较喜欢方城烩面,尉氏烩面,以及洛阳的烩面,这其中还是方城烩面吃的最爽。烩面的面坯其实做法不复杂,面粉好一点,醒发的时间到位,基本就没什么问题了,下面就来说说具体咋个做法,我自己在家要放鸡蛋的,这样500克面粉就放6克盐,180克水。如果你不放鸡蛋的话就500克面粉配6克盐,再加200克水就行了,
另外,水在冬天最好用30度左右的温水,这样可以促进面粉内的蛋白质拉筋,出来的烩面会劲道些。下面说做法,500克面粉放入盆中,加入盐,一个鸡蛋,然后把180水慢慢倒入,边倒边搅,直到把所有面粉都搅成絮状。然后就揉呗,揉成面团,要做的三光,手光,盆光,面光才行。盖上塑料布醒发个10-15分钟,然后再次揉一遍,继续醒发,
3、烩面的发源地是哪,哪些地方的烩面让人回味无穷?
记得最早吃过的烩面是1976年郑州二七纪念塔附近,临街长形大屋,很多人在店外板凳上吃,应该是合记烩面吧,味道咋样早忘了,只记得宽面条吃着筋道过瘾,汤味好。长垣市最早烩面是东街那家,1979年开店,没有招牌店名,临街两口大锅,放满羊肉,突突冒热气,烩面直接下煮肉锅里,那时羊肉便宜,8毛一碗烩面,能盛几大块羊肉,那羊汤也是浓香,鲜美,现在是想起真的是回味无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