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空港产业园
该区是西北最大的航空货运集散地,是我省重点规划建设的三大物流园区之一。以临空产业为主导,重点发展航空物流、大型飞机改装及维修、航空服务和运输等产业,到2020年生产总值将达到100亿元,人口达到20万人,建成西部最大的临空产业园区和国际知名的航空产业城。
●五陵塬历史文化聚集区
坚持保护优先,着力打造精品景点景区,重点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休闲娱乐、生态田园观光等产业,建成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的秦汉历史文化集聚区和生态宜居新区。力争到2020年旅游总收入达到70亿元。
——现代产业集聚区。按照循环经济发展理念,积极发展机械加工、能源化工装备制造等现代制造产业,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加工等生态产业,适度发展风力发电设备、太阳能发电设备等新兴产业。力争到2020年生产总值达到300亿元。
渭河景观带
构建百里生态长廊
以渭河为轴线,西起涝渭交汇口,东至泾渭交汇口,南北两岸延伸800~1000米,规划面积108平方公里。该区是西咸都市圈重要的生态景观带。将以河堤建设、河道治理、生态绿化、景观打造为重点,积极开发渭河沿岸的历史文化资源,提升城市品位,改善人居环境,构建横贯东西的百里滨河生态长廊。
涉及两市人口51万
本报讯《西咸新区规划建设方案》明确了西咸新区规划控制范围560平方公里,在2016~2020年的全面提升阶段,生产总值将达到1500亿元左右。
西咸新区的规划范围为,以渭河为中轴线,西起规划中的西咸环线,东至泾渭交汇口,北至西咸北环线,南至310国道西宝线,东西约50公里,涉及西咸两市6个县(区)、22个乡镇(街道办),总人口51万人。规划控制范围560平方公里。
按照方案中提到的西咸新区发展目标,2010~2015年为启动实施阶段,重点推进核心功能区建设,构建相对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网络,增强对要素资源的吸纳能力,形成初具规模的产业体系,“两区一带”基本建成,实现生产总值比2009年翻两番,达到600亿元左右。
2016~2020年为全面提升阶段,开发建设重心由核心功能区逐步向其他区域延伸,建设成为基础设施完善、服务功能健全、产业优势突出、环境优美宜人的西咸都市圈最佳人居区和重要经济增长极,成为关中-天水经济区重要的生物产业集聚区和生产性服务业集中区,实现生产总值比2015年再翻一番,达到1500亿元左右。
接受省市双重领导
本报讯记者昨日获悉,我省将在省级层面成立西咸新区建设工作委员会,工作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负责整体规划、统筹对外招商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
在成立西咸新区建设工作委员会的同时,设立沣渭新区和泾渭新区两个管委会。沣渭新区管委会受西咸新区建设工作委员会和西安市政府双重领导,管理以西安市政府为主,西安市政府为建设责任主体;泾渭新区管委会受西咸新区建设工作委员会和咸阳市政府双重领导,管理以咸阳市政府为主,咸阳市政府为建设责任主体;两个新区均享受省级开发区政策。
目前,沣渭新区管委会已先行设立了规划建设、综合行政等4个工作小组开展各项筹建工作。
支持组建投资开发公司
●财政金融
设立西咸新区建设专项资金,并争取各金融机构的配套,专项用于西咸新区重大或标志性基础设施、渭河生态景观打造和公共服务项目建设。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省级其他专项资金也给予适当倾斜。支持两个新区管委会分别组建投资开发公司,争取发行10~30亿元企业债券和银行贷款支持。
●土地
西咸新区建设用地指标纳入省级土地调控计划,由SZF统一进行调剂。充分运用城乡统筹建设的先行先试权,积极开展土地流转制度改革,探索有效的土地流转方式和补偿机制。
●投资
优先布局东部产业转移项目,大规模进行招商引资。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适宜在关中布局的产业项目,优先在新区内安排。凡能够在新区建设的项目,原则上不在其他区域布点。
●法律保障
方案中提到,我省将做好《西咸新区建设条例》制订的准备工作,并选择适当时机提请省大人常委会审议。
西咸新区今年启动建设
2002年,西咸一体化开始试水。
2006年,两地电话并网。随后,西咸大道等路网建设,成就两地交通动脉畅通。
2009年6月25日,国务院批复颁布了《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使地处亚欧大陆桥中心,处于承东启西、连接南北战略要地的西安,一跃成为与上海、北京并肩,由国家布局打造的国际化大都市。
2009年11月,省发改委主任向省人大常委会作了关于《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和西咸一体化有关情况的报告。
从2010年开始,西咸新区建设将进入启动实施阶段。
2014年1月6日,国务院发布国函〔2014〕2号文件,正式批复陕西设立西咸新区。至此,西咸新区正式成为国家级新区,是中国的第七个国家级新区。
11. 两江新区领导班子级别
江北区是重庆主城区之一。是重庆市规划的信息、金融、文化艺术中心,是涉外领事馆区和交通枢纽。东南、西分别与巴南、南岸、渝中、沙坪坝等区隔江相望,北与渝北区接壤。
两江新区是重庆市下辖的副省级新区、国家级新区,这也是中国内陆第一个国家级别的开放新区,也是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后,由国务院直接批复的第三个国家级开发开放新区。
北部新区位于重庆渝北区,开放型经济示范区,高新技术产业研发、制造及现代服务业聚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