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作为古都,有牡丹文化,有山水文化,更有古典文化。龙门石窟洛阳白马寺洛阳美食主要有,《洛阳牡丹记》、《洛阳伽蓝记》更是以洛阳命名成书,历史上多少部鸿篇巨著都在洛阳完本,洛阳出现在诗词歌赋中更是多不胜数,喝汤,绝对算得上是洛阳的一个地方文化。
1、洛阳有什么文化历史?
洛阳地处天下不之中,挟崤,渑之阻,当秦陇之噤喉。通汇南北东西,史历九朝,古往今来名人走集,大家荟翠,中华文华大支脉,河洛文化始兴盛处,人类文明发祥地,洛阳历史悠久,文华繁盛,千头万绪,实难详说。周公制礼作乐于洛阳,孔子问礼老子在洛阳,易:系辞“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太昊伏羲氏据其“画八卦,走书契”。
2、洛阳有什么地方文化?
洛阳城四面环山,雨量少,故民间饮食多汤类,不论是早上、中午还是晚上,洛阳人都爱喝汤。喝汤,绝对算得上是洛阳的一个地方文化,每天早晨,洛阳城大大小小的汤馆内人头攒动,其中不少汤馆门前排起长龙。大家喝的汤主要分为荤汤和素汤,荤汤有牛肉汤、羊肉汤、驴肉汤,素汤有豆腐汤、丸子汤,汤里,要泡饼丝或烧饼。喝了汤,吃了汤泡饼,充满活力的一天就开始了,
不论是牛头汤、羊肉汤还是驴肉汤,都是久熬而成的骨头汤,汤中加肉、杂碎、血、大葱和辣椒油。喝的时候,先品汤,再泡馍,有功力的“老汤客”们讲究喝甜汤,也就是不放盐的汤。因此,不少汤馆卖的汤不放盐,客人根据口味自己加盐,豆腐汤、丸子汤等素汤在洛阳同样受欢迎。这两种汤的做法不麻烦:豆腐汤是将嫩豆腐与油炸豆腐同煮,配上各种佐料,再浇上高汤;丸子汤则将汤内的豆腐换成炸素丸子,
老洛阳人喝汤喜欢到街边熟识的汤馆,所以很多汤馆将桌椅板凳放到店门外。“老汤客”们喝汤时与众不同:第一,非要蹲着喝才过瘾;第二,喝汤要用粗瓷大碗,这才有感觉,一般来说,洛阳汤馆的规矩是“添肉加钱,添汤随便”。男人们早上喝汤,一般都要再添一碗,在洛阳,千万不要用装修的豪华程度去判断一家饭店食物的美味程度和食客的身份。
3、出自洛阳的成语有多少?都是什么?
前段时间孩子们做题,正好搜集了几个和洛阳有关的成语典故,存在我的头条号里,现在拿出来,可以了解一下,洛阳纸贵人们常说:自古洛阳出才子。西晋时著名的文学家左思,他的《三都赋》问世后,受到朝野各界热烈赞颂,一时风行洛阳,豪贵之家争相传抄,洛阳市场上的纸价也因而昂贵起来,以后,“洛阳纸贵”便成了著名典故,常用来称誉某些作品迅速而广泛地传播流行。
程门立雪北宋的大学问家杨时,为了求得一个正确答案,就去老师家请教,当时大雪纷飞,天寒地冻,适逢先生程颐坐在炉旁打坐养神。杨时不敢惊动老师,就恭恭敬敬立在门外,等候先生醒来,过了良久,程颐一觉醒来,从窗口发现侍立在风雪中的杨时,只见他脚下的积雪已一尺多厚了,赶忙起身请他进屋。此后,“程门立雪”的故事就成为尊师重道的千古美谈,
挑肥拣瘦有一年腊月三十,刘秀下诏,赏赐太学里的教学博士们每人一只羊,可当羊赶到太学大院后,却出现了问题。原来每只羊大小不等、肥瘦不一,如何分配才合理呢?教学博士们七嘴八舌,半天也没有商量出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好办法,这时,甄宇站起来说道:“我们都是教学博士,为人师表,不能斤斤计较,挑肥拣瘦!”说罢,他便从羊群中挑出那只最小最瘦的,径直牵了回去。
这下,大家不再争论,而是你谦我让,很快就分完了这群羊,各自高高兴兴的回家去了,这段让羊的佳话传了出去,洛阳城里的人无不赞扬甄宇,还给他起了个带有敬意的别号“瘦羊博士”。从此,“挑肥拣瘦”这个成语也就传开来了,前倨后恭战国时期,苏秦曾游说秦惠王,但是遭到冷遇,他的钱也花光了,于是就穿着破旧的袍子,形容枯槁,面有愧色地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