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自收自支事业编区别于全额和差额拨款编制最大的不同之处。所有事业单位人员档案工资的构成是完全一样的,都包括岗位工资、薪级工资、基础性绩效工资和奖励性绩效工资,在同一地区,所有事业人员的档案工资都执行同样的标准,别看有的单位奖励绩效工资高,比如医院系统,奖励绩效工资比其他普通事业单位工资高很多,但是他们档案工资里边体现的奖励绩效工资和其他单位人员是完全一样的。
1、养老保险一年8000,事业单位,自收自支编制,工资应该是多少,按8000算,为什么?
通过题主提供的数据,我们可以试着通过养老保险反推一下工资。首先,我们需要明确题主提供的养老保险一年8000元的金额,是指一年由单位和个人共同缴纳的金额,还是单独由个人缴纳的金额,这两者的差别是很大的,因为按照我国的法律规定,养老保险是由公司和个人共同缴交的,以前单位缴纳的比例是20%,个人是8%,但是19年5月开始,单位的比例下调为16%,而个人还是承担8%。
那么如果这8000元是由单位和个人共同缴纳的,将8000元除以24%的缴费比例,得到的缴费金额是33333元,这个就是年薪,再除以12就是月薪,每个月就是2778元,这个工资水平是比较低的,而如果这8000元是个人缴纳的,那么将8000元除以8%的缴费比例,得到的金额是100000元,月薪就是8333元,这个工资收入在三线城市里还是不错的。
但是,如果单纯按照养老保险来计算每年的总收入的话,还是有可能有差距的,一些事业单位年终的时候会发放一些奖金,比如精神文明奖、平安奖等,但是这部分奖金是没有计入养老保险的缴费基数的,那么按照这种方式计算出来的收入就会比实际收入更低一些。同时对于一些企业来说,他们很有可能并不按照实际的工资水平来进行缴费,而是为了节约人工成本,按照较低的缴费基数缴纳养老保险,那么通过养老保险计算出的收入也会比实际工资水平更低,
2、自支自收事业编,档案工资6千多,单位就发2千多合理吗?
当然合理,自收自支单位人员工资待遇由单位决定,就算给你发1000也合理!根据财政是否承担单位人员工资待遇,事业单位可分为全额、差额和自收自支三种单位!事业单位按经费来源可以分为全额拨款、差额拨款和自收自支三种性质的单位,其中,全额拨款单位人员工资待遇完全由财政负担,比如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政府信息中心、人才交流中心等单位;差额拨款单位人员工资待遇部分由财政负担、部分由单位负担,比如基层医疗机构、招待所等有一定收入的事业单位;自收自支单位人员工资完全由单位负担,而同级财政完全不负责,比如县医院、妇幼院等单位以及粮食局、物价局等以前有收入的单位等。
不论哪种性质的单位,人员档案工资是完全一样的,但实际发放工资千差万别!所有事业单位人员档案工资的构成是完全一样的,都包括岗位工资、薪级工资、基础性绩效工资和奖励性绩效工资,在同一地区,所有事业人员的档案工资都执行同样的标准,别看有的单位奖励绩效工资高,比如医院系统,奖励绩效工资比其他普通事业单位工资高很多,但是他们档案工资里边体现的奖励绩效工资和其他单位人员是完全一样的,
但就实际发放到手的工资而言,全额事业人员是完全按档案工资发放的,也就是档案工资扣除五险一金以后的数额。而差额单位和自收自支单位就不一定了,有的单位会出现比全额单位工资高的情况,但绝大多数单位肯定没有全额单位工资高,比如,县粮食局、物价局机构改革后都成了自收自支的股级事业单位,他们的档案工资和普通事业单位人员是一样的,但实际发放标准有可能只是档案工资的70%,并且还不能及时发放。
我有个朋友就在物价局工作,物价局以前是热门单位,收入比较高,但近几年随着机构改革和社会发展,物价局可以说已经没有了收入,他们从2019年底到现在已经半年多没有发工资了!所以说,自收自支单位人员工资待遇是由单位自己决定的,单位有收入就可以给你多发工资,单位没有收入人们工资就发不了,像题主就是这样的情况,虽然你档案工资有6000多,但那只是用来往档案里放的入档表,其实真正发放工资并没有这么高,别说发2000元了,就是发1000多,甚至发放不了你也没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