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段沿岸有武汉、黄冈、鄂州、九江、安庆、芜湖、南京等中大型城市,每一座都是沿江而建,拓宽200米,拆迁不敢想象。武汉在春季,经常会有细细的连绵的春雨,长江航道从武汉到南京,河床增加200米宽,防水患意义不大,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是长江当前的水患主要是指流域,而不是指干流,干流的堤坝建设已经很稳固了。
1、长江航道从武汉到南京,河床增加200米宽,能够防水患吗?
长江航道从武汉到南京,河床增加200米宽,防水患意义不大,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是长江当前的水患主要是指流域,而不是指干流,干流的堤坝建设已经很稳固了。第二是长江自身河道宽度并不统一,都增加200米还是会有“梗阻”段,且河道状态还蜿蜒曲折,以今年为例,长江中下游普遍遭遇大范围降雨,但发生洪涝灾害的不是干流,而更多是各支流流域,比如洞庭湖、鄱阳湖地区。
这两个地区的洪水与干流宽度关系不大,主要是自身降雨量高,且往北排洪不通畅形成的,反观长江干流的报道,一直是“洪峰平稳过境,这也就是说,即便干流河道增加200米,也解决不了支流的排水不及时,而且,增加200米宽度,肯定意味着要改变干流与现有支流之间的汇流角度,直线河道或许没有问题,但像岳阳城陵矶、鄱阳湖湖口这样比较重要的洪水冲击转折点,一旦破坏,很可能造成更大范围的长江水倒灌,届时流域内洪水体量更大,与解决水患背道相驰。
另外,长江航道从武汉到南京,最宽处近4000米,最窄处不足1000米,也就是说干流各段的流速、水位是不一样的,在窄的地方增加200米或许可以加快排洪速度,但增加的数值在4000米面前占比太小,江水从宽河道进入窄河道还是会收缩抬升水位,而江水从窄河道进入宽河道,水流速度放缓,照样产生泥沙淤积、洪水聚集,
而且,这一段长江干流的排水速度慢往往发生在拐弯处,因为地势落差比较平均,流水速度更多是靠上游来水压力,一旦遇到堤坝急转弯,江水受折转堤坝影响,流速会骤然变慢,这就会导致转弯区域积压的洪水越来越多,最终漫过堤坝形成洪水,即便增加200米,转弯角度也无法改变。比如黄冈、鄂州段长江,类似于荆江段的九曲回肠,历史上一直是洪水高发区,
只能说想法本身是好的,但实现起来无异于纸上谈兵,即便上面所说的水利建设问题全都能解决,现实中还涉及到拆迁问题,不但包括已经成为建成区的城镇,也包括沿岸自然山体,甚至包括十几座长江大桥。自然山体,充当着长江天然河道,轻易不可能开挖,这一段沿岸有武汉、黄冈、鄂州、九江、安庆、芜湖、南京等中大型城市,每一座都是沿江而建,拓宽200米,拆迁不敢想象。
2、武汉多雨的原因是什么?
武汉在春季,经常会有细细的连绵的春雨,从农业的角度看,这是再好不过的一种天气状况。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古怪灵精的文人,以此为谜面,制作了一个谜语:春雨连绵妻独宿,猜一字,卷帘格,形成华中地区长时间春雨连绵的原因。应该从地理学和气象学的角度去寻找分析,中国的地形是西北高,东南低,三级阶梯形式,大陆季风气候明显。
东南地区相对平坦,太平洋的暖湿气流,可以在海拔较低的地区通行无阻,可以达到黄河中下游地区,然而,西北利亚的寒流,也可以南下,到达长江中下游地区。南北暖流与寒流,在华中地区,形成拉锯战,在哪里交汇,锋面雨就下在哪里,当太阳垂直照射点向北回归线接近的时候,太平洋上空水汽量增加,暖湿气流强劲,降雨就会向北方地区推移,但雨量会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