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你去干嘛”用方言说“你克搞么的”,“有好吃的没有”用方言说“有好气的没得”,“衬衣”用方言说“挂儿”,“姑娘”用方言说“丫头”,“螃蟹”用方言说“螃嘎”,“乌鸦”用方言说“老哇的”,“白鲢”用方言说“雪脑壳”,“理发”用方言说“剃头”,“短裤”用方言说“裆裆小衣”,“皮带”用方言说“皮嘛带”等等。
1、“我”用你们家乡方言怎么说?
看到这些关于方言的题,我就特别想去答,为什么呢?因为我答了就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这边的方言和民俗!我们这边“我”用方言说“个人”,但是说到“我们”的时候,用方言说“完安!“我们一起去玩”用方言说“完安一起克玩克”!“小腿肚子”用方言说“连羽包”,“膝盖”用方言说“膝脑壳”,“老婆”用方言说“堂客”,“客厅”用方言说“堂屋”,“鞋子”用方言说“孩子”,“厕所”用方言说“茅斯或灰屋”,“十”用方言说“炮”!还有,“你去干嘛”用方言说“你克搞么的”,“有好吃的没有”用方言说“有好气的没得”,“衬衣”用方言说“挂儿”,“姑娘”用方言说“丫头”,“螃蟹”用方言说“螃嘎”,“乌鸦”用方言说“老哇的”,“白鲢”用方言说“雪脑壳”,“理发”用方言说“剃头”,“短裤”用方言说“裆裆小衣”,“皮带”用方言说“皮嘛带”等等!这些是代表着我们常德地域方言,和别的地方肯定是不一样的,千百年来就这样口口相传,一直到现在!。
2、你觉得河南方言里,最传神的一个词汇是什么?
至少有两个原因,让你千万不要随便去说河南话很土,其一,开封是包括宋朝在内的8个朝代的古都;洛阳是包括东汉、隋朝在内的13个王朝的古都。也就是说,在那些个朝代,河南话才是正宗的官话、京话;其他省的方言到河南,都可以被称作是“很土”,其二,如果你说河南话很土,立马就能证明你的古文功底很不怎么样。千万不要因为德云社河南籍的岳云鹏那一句“妮儿,弄啥嘞”,觉得这就代表了河南话,
也不要因为大家都喜欢学一句“真得劲儿”、或者是一句“我勒乖乖来”的河南话,就觉得河南话很土。那样的话,河南人搞不好会说你是“老扎皮”!不知道啥意思了吧?“老扎皮”就是“土老帽”的意思,为什么说觉得河南话听上去很土的人,古文功底不怎么样呢?是因为他既不懂多少古文,也不知道方言中有诸多古音的存在!比如说河南人说小房间,会这么说:glo儿。
听上去很土?其实是“阁”字的古文变音,有没有瞬间觉得很文雅的感觉?比如说河南人说人不在家里,而是上街了,会这么说:mer上。听上去觉得土?其实是“陌上”——汉乐府诗有一首《陌上桑》的“陌上”,寻常巷陌的那个“陌”。比如说去那边了,去这边了,河南人会这么说:去这厢了,去那厢了,听上去觉得土?其实是“这厢有礼”的“这厢”。
这就跟武汉人说“造业”一样,也是一个异化的读音,其实是造孽,这个意思不仅仅指可怜,很辛苦,很受罪;还有佛教所言“造孽”的意思,因为在古代“业”通“孽”。我们现在说普通话,才把河南话降格成了方言,其实河南话作为中国历史上的“普通话”,持续的时间很长久——自唐代以来,历朝文人墨客均把天地之中“洛阳”一带的方言,当做通行全国的通用语。
你要是不服气的话,我们有请唐朝的李涪,李涪说:“凡中华音切,莫过东都,盖居天地之中,禀气特正”。你要是还不服气的话,我们有请南宋爱国诗人陆游,陆游说过:“中原惟洛阳得天下之中,语音最正”。还不服气的话,我们有请陕西人寇准,寇准说过:“惟西洛人得天下之中,语音最正”。类似这样的说法,你可以一直请到明朝、清朝,
作为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普通话”,河南话里面的很多意思,都会和唐诗宋词有关。举个例子:河南人习惯把船桨说成是“zhao板”,听上去很土?你要是好好读过苏东坡的《赤壁赋》,就不会这么想了,里面有一句“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这个“棹”字才是正解啊!所以,元好问绝对不会觉得河南话土,比如说他的《浣溪沙》里有一句“一片青天棹过”,也是这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