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方言倾向于四川方言,听起来很亲切。行政规划上的陕西方言分区先看上图,这是陕西省的方言分布图,以做参考(图自中国方言图集)在陕西省的地方天气预报,把陕西基本上分三个区域,陕南,陕北,关中,历史渊源在历史的长河中,汉中是属于陕西的管辖范围的,汉中处在陕西南部,正好链接了汉中平原和四川平原,如果关中的政权拥有了汉中,将进一步南下进入四川,如果四川的政权拥有了汉中,将进一步扩大到关中地区,刘邦建立大汉王朝就意识到这个问题,所以非常的看重汉中,三国鼎立,刘备和曹操争夺汉中也是这个原因,在东汉时期,汉中就属于四川的管辖范围内,一直延续了1000多年,最后元朝统一天下,有官员提议四川总是发生割据政权,最后才把汉中还给了陕西管理。
1、汉中方言是受四川话影响最多,你认为说的对吗,为什么?
很高心为您回答,汉中方言受四川话影响最多,我认为这个观点有一定的道理。1、历史渊源在历史的长河中,汉中是属于陕西的管辖范围的,汉中处在陕西南部,正好链接了汉中平原和四川平原,如果关中的政权拥有了汉中,将进一步南下进入四川,如果四川的政权拥有了汉中,将进一步扩大到关中地区,刘邦建立大汉王朝就意识到这个问题,所以非常的看重汉中,三国鼎立,刘备和曹操争夺汉中也是这个原因,在东汉时期,汉中就属于四川的管辖范围内,一直延续了1000多年,最后元朝统一天下,有官员提议四川总是发生割据政权,最后才把汉中还给了陕西管理,
所以汉中和四川是有历史渊源的。2、地域特色大家有没有发现,我们汉中地区人们的口音和四川口音非常的相似,但是和关中地区比起来就截然不同,因为汉中和四川本来就是交接处,自然有很多的相似之处,比如我们汉中的饮食习惯和四川相似,都喜欢吃辣,喜欢吃米饭,而关中地区喜欢吃面,汉中和四川同风土人情,同生活习惯,同地形地貌,这些都是我们的相似之处。
2、给外地人教一句汉中方言,你会选哪句?
汉中方言倾向于四川方言,听起来很亲切,吃饭的时候,我会经常对我的孩子说,娃儿,快点来吃馍馍,快来吃嘎嘎了。喊你老子来吃饭了,洗衣服的时候,我就会说,娃儿,把你的孩子拿来洗了,把腰裤儿拿来洗了。洗澡的时候,我就会说,娃儿,快点来把甲甲搓了,小孩写作业的时候,不会写的时候,我就会说,瓜娃子,你脑壳长到哪儿去了嘛。
3、有人说从方言的角度看,陕西和四川文化系出同脉,您认同这个说法吗?为什么?
我国的行政区划也多以天然山,水分割划分,而深处秦岭巴山之间的汉中盆地就是相对特殊的一个存在,本人就来自这里,陕西南部地区汉中人,在这里居住多年。就我而言,从方言的角度来说,不认同题主,行政规划上的陕西方言分区先看上图,这是陕西省的方言分布图,以做参考(图自中国方言图集)在陕西省的地方天气预报,把陕西基本上分三个区域,陕南,陕北,关中。
天气如此,实际上陕西方言大致也就可以按这三个大区分类了,基本上大的分类为中原官话,西南官话,以及晋语三个方言语系,对应也正是关中、陕南、三个行政区域。而在陕南片区,从图上就可以看出,基本属于西南官话方言片区,而我所居住的汉中也是在其内的。而相邻的四川,更是以西南官话为主的方言片区,汉中的历史归属及人口来源。
北宋真宗咸平四年,置益州、利州、梓州、夔州四路,合称“川峡四路”,简称四川路,这也是四川的最初来历,而后其中,兴元府(汉中)就是利州路的治所。元朝,行政规划又设‘’四川行中书省”,简称“四川行省”,为便于掣肘牵制,将兴元路(今陕西汉中)这一战略要地改属陕西行中书省,这也是汉中隶属陕西之始,因为特殊的地理环境,汉中地处秦岭巴山相夹,气候类似四川,适于生存。
因为战乱的原因,汉中也经历了几次大的人口迁移,几次朝代更替时,春秋战国譬如东汉末三国时期、明末清初时期,都有大的人口流动。譬如汉中的曾用名,南郑,便为古籍中说的郑人南奔,而得名,幽王为犬戎所灭,郑桓公死之,郑人南奔居此,故曰南郑。高祖都之,---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卷第二十二。最近的一次大移民,而除了有名的湖广填四川,也有顺治年间开始的湖广填陕南,大量的外住民涌入汉中,
各种资料统计,至道光年间,在陕南片区各地客民占总人口的比例大致在百分之八十以上,其中以湖广地区居多。汉中城固也有以湖广营为命名的村庄(没有有关村史来源,个人猜测)汉中饮食风俗文化更偏重巴蜀文化正因为以上的原因,虽然说汉中行政归属陕西,但其方言实则为西南官话区域,而日常的饮食偏接近四川麻辣、人情风俗更是接近巴蜀地区多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