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话里,“中”就是有表肯定的——可以,同意之意。我这是夸呢,但是貌似,这么还真没感觉出来哪里是夸赞,只能我说这话本身逻辑就有问题,我错了,以后不这么说了,过去很多人说河南话太土,那是无知,岂不知,很多土语里包含了古语,是老百姓口传心授下来的古代语言,也叫…雅音。
1、河南话中有什么有意思的方言吗?为什么说相声的都爱用河南话当梗?
过去很多人说河南话太土,那是无知,岂不知,很多土语里包含了古语,是老百姓口传心授下来的古代语言,也叫…雅音。相声表演需要铺垫,三铺一响是他们都懂的技巧,侯宝林大师先用外地的啰嗦铺垫,后用洛阳话的简约炸响非常符合人们的欣赏思维也符合相声的技巧运用。我近几年在收集洛阳土语,已经发现了流传下来的雅音,河南话不简单,洛阳话很雅致,古代都城,文人墨客聚集之地,来自全国各地的高人,带来了不一样的文化,不一样的土语,洛阳的包容,融合,留下来了不一样的土语雅音,
不懂才会讥讽嘲笑,研究了才深感奥妙,无知的人才会笑他人,这个道理大家都懂,可无人关注深层次的文化。河南的文化,河南的语言绝不是“土”那么简单,最简单的生活用语:夹菜,在洛阳,在河南,在山东就是㧅菜,㧅字不土,反而很雅,来自古语。“地坑院”在洛阳叫“天井窑院”,大家对比一下,那个土,那个雅?天井在南方庭院建筑体现,是不是南方的文化人来洛阳后巧妙的给洛阳地坑院起了…雅号?,
2、为什么有些河南人喜欢说“中”?“中”在河南方言中有哪些意思?
谢谢邀请!欢迎打开历史宝藏,一起来读河南那些事儿。(约600字,阅读需时2分)河南人爱说“中”,这个大家都知道,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得长风帖里的“中”字这个流行于中原大地的“中”字,有三层的内涵。一、天下之中河南自古就是天下之中,最早出土的的关于“中国”这个词,就是说洛阳的,洛阳这个地方,在周代,号称“天下之中”,
宅兹中国铭文之后的漫长历史里,以今天河南政区为核心的区域,就是“中原”所指代的区域。虽然河南位居天下之中,无险可守而致历史上屡次“逐鹿中原”饮马黄河,但是中原之“中”的地理空间意义是无法改变的,红色所示为历史上“中原”概念之核心区因此河南人爱说的“中”,其实首先是一种地域方面的意义。二、中庸之道《论语·庸也》有言:“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在传统时期,孔子的儒家思想对中国影响至深。而儒家思想重要的一个思想就是“中庸”,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中正平和。是为中庸,中庸思想,也使得“中”这个字,具有一种特殊的文化内涵。三、质朴豪爽上文所言之特殊文化内涵,就是指“中”有“好”的意思,在河南话里,“中”就是有表肯定的——可以,同意之意。还有表示“好”“善”“美”的意思,
3、河南说话忌讳什么?
我是河北人,在河南待了三十多年了,我了解到的,有几个词是河南比较忌讳的。1、“不要脸”我以前有个口头语“不要脸”,这里的意思不是骂人,而是开玩笑的时候说的那种,就是笑骂谁谁“脸皮厚”的意思,刚来河南那会儿,和朋友们一起玩闹,有时候就会说出来这三个字儿,其他人还没什么反应,但是我发现豫东的朋友面露不愉之色,我女朋友(现在的老婆)就给我说,不能这么说,开玩笑也不行,这是骂人的!从那以后我就尽可能地不这么开玩笑了,真的忍不住的时候,用“脸皮厚”、“不要鼻子”来代替,就是不能说“不要脸”。
2、“师傅”以前到外地问个路、打听个事儿都喜欢用尊称,但是早些年不兴叫“先生”、“女士”、小哥哥、小姐姐这样的称呼,貌似全国最通用的,就是“师傅”,但我刚到郑州那会儿,每次称呼人家师傅,人家都有点不高兴,爱答不理的。原来河南把“师傅”称之为“老师儿”,还是带儿化音的,这仨字最好用河南腔来叫,很好学,其他的直接转换成普通话或者别人能听得懂的就行,这才是在河南的通用称呼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