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河南南阳邓州的,与湖北接壤,我们这里也称媳妇叫袖子。河南邓州市的农村新人结婚的风俗习惯,谢谢邀请;我的老家就是南阳宛城区的,刚好这几天我就在南阳,对婚姻嫁娶方面的事,做了一些了解,在男女婚配的事上,男方给女方彩礼的这一关是必不可少,可以说给彩礼高的便成了家庭的重灾区。
1、河南南阳彩礼多少钱?
谢谢邀请;我的老家就是南阳宛城区的,刚好这几天我就在南阳,对婚姻嫁娶方面的事,做了一些了解,在男女婚配的事上,男方给女方彩礼的这一关是必不可少,可以说给彩礼高的便成了家庭的重灾区。南阳可以说是500里小平原,人口众多,男多女少的现象十分严重,嫁姑娘要彩礼的现象从古一直延续到今,彩礼的金额可以说是节节高升,就如同成了一条不成文的规矩,
南阳有好多个县,县与县要的彩礼不同,市区与县城要的彩礼也不同,乡村与县城要的彩礼又不同,有高有低,可以说就没个准。年前我姑的孙子结婚,是属于南阳市的,给了女方八万元彩礼,去年我有一个在唐河农村的朋友的小儿子结婚,花了20万元彩礼。就是这两天我与当地的好友聊天,在谈到彩礼的这个问题时,他们说,少的不低于六万元,多的可以给出三,五十万元,这要看贫富而定了,
也有人告诉我全看老丈人和和岳姆娘是不是个通情达理的人,彩礼要多少,全看女方家庭贫富而定。我在瓦店街上有一位朋友,去年女儿出嫁,问男方要了十万彩礼,贴进去五万,一共15万作为女儿的嫁妆,我称赞朋友说他思想境界高。但我的朋友却告诉我,像他这种倒贴的陪嫁,在庄户人家中大有人在,由此可见,要彩礼高的有,走走形式不要彩礼的人也有,我估计一般都在十万左右吧!。
2、河南省南阳驻马店方言中把自己的媳妇叫袖子,有历史根源吗?
谢邀,我是河南南阳邓州的,与湖北接壤,我们这里也称媳妇叫袖子。小时候,那一家有迎娶新娘的,全村的大人,小孩,都要去凑热闹,俗称看“新袖子”,公公,婆婆,称儿媳为“儿袖子”。爷爷,奶奶,称孙媳为“孙娃袖子”,你看,全是用“袖子”,这有什么历史根源呢?很有可能是“囚子”的意思。古代,妇女的地位很低,尤其刚过门的媳妇,有点地位的人家,基本不允许媳妇出门,
美其名曰,男主外,女主内。媳妇被关在家里就如“囚”字一样,后来,把囚子的音念串了,就成了袖子。其次,还有可能就是指衣服的“袖子”,看过古装戏的都知道,古代妇女的衣服都有很长的水袖,这里可能代指新衣服。即用局部代替整体,封建社会,生产力地下,农民一年到头,很难穿一件新衣服,只有新媳妇才穿的漂漂亮亮,在村庄卓然不群。
所以,人们就干脆用新袖子,来代替新媳妇,再加上,封建社会有一句口头禅,“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所以称媳妇为袖子,嘿嘿,言外之意吗?是说,你可要听话,因为“袖子”是可以换的。结束语:我们这里的很多方言,还是很有文化底蕴的,你真骚,可不是你真坏,而是你很牛,能读懂屈原的《离骚》了,你恁戆,意思是你太直爽了,不会委婉一点。
3、河南南阳农村结婚有什么习俗?
河南邓州市的农村新人结婚的风俗习惯,在农村,年轻男女通过媒人介绍认识,如果双方都没有什么意见,那么第一个需要走程序“看家”,这一天,女方到男方家里,随行的有女方的母亲,嫂子,婶子等亲属。男方要备下宴席,热情招待,吃过饭,男方要把定婚的见面礼给女方,现在都流行是万里挑一,就是一万零一元,另外随行的大人小孩都要给红包,每个人一百到五百不等,
一般来说,“看家”后离谈婚论嫁就不远了,首先男方要订住结婚的具体时间,然后派人去女方家“送日子”,就是告诉女方家里哪一天结婚,同时也要把礼金送去,家里有新房子的,可能要少一点,几万元,没有房子的,需要二三十万元。女方在结婚前一天宴请自家的亲朋好友,第二天上午男方的迎亲车队就来了,要给女方家里带“四色礼”,有猪肉,酒,粉条,羊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