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庆 > 长寿区 > 重庆市第三届优秀社会科学成果,给重庆社会科学投稿是直接寄纸质稿还是先发邮件等回复后再

重庆市第三届优秀社会科学成果,给重庆社会科学投稿是直接寄纸质稿还是先发邮件等回复后再

来源:整理 时间:2023-02-24 01:51:46 编辑:重庆生活 手机版

1,给重庆社会科学投稿是直接寄纸质稿还是先发邮件等回复后再

直接寄纸质版,回复后再发邮件。如果只是投发邮箱,也许你的稿件就石沉大海了,一天几百份电子版,如果你不是名人,你的内容不是特别精彩,也许编辑连看都不看就删除了。

给重庆社会科学投稿是直接寄纸质稿还是先发邮件等回复后再

2,邓红梅在哪里啊

我叫王斌,老婆叫邓红梅,马上有一女儿出生,想取名王婧钰,请提宝贵意见,谢谢。 =================================================== 王茹玉
1、《女性词史》,2002年获教育部第三届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乱世流萍——杜甫传》,2000年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3、《朱淑真事迹新考》,1995年获山东省高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邓红梅在哪里啊

3,王利的简介

男,吉林省人。 1982 年 1 月吉林大学毕业。 1999 年晋升为教授, 2001 年 4 月任济南大学管理学院院长。中国建材工业经济研究会理事,山东省市场营销学会常务理事, 山东经营管理研究会第三届理事会 人力资源委员会副主任。 主要研究方向: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金融与投资管理。科研成果及奖励:参与和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山东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三项,济南市社科规划项目一项,获教育厅优秀科研成果奖一项。其他企业委托项目两项。目前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现代公司制度与管理体系》,企业委托项目。
没看懂什么意思?

王利的简介

4,有没有人投过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版面费一般都在600左右吧,具有可以投投试试,如果可以发,他们会告知你版面费的,交了钱财会给你登文章的
您查询的是: 范围: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年版) - 包含: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 对不起,未找到任何期刊。
我投过《环境工x程》,这个h杂志的版面费很贵的,8400字要3000,对于o这个s杂志差不v多。如果没有经济上o的问题,可以8投。如果有经济上p的考虑,建议投别的杂志,如《水5处理技术》等杂志,价格便宜,还是核心7期刊3且录用后还会给稿酬。v鼎┬j

5,重庆工商大学学报是核心期刊吗

是普通的省级期刊,不是核心期刊。核心期刊你最好以单位认定的为准。
不是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和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都不是核心期刊,任何核心期刊都不是的。都是最最普通的省级期刊。
不是,我这有一份08年的核心期刊目录,你要我可以发给你。
核心期刊一般分为北大核心,南大核心,双核心和统计源核心。北大核心是指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即北京大学图书馆与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联合编辑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南大核心是指南京大学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双核心就是被南大和北大同时收录的期刊;统计源核心是指是指由ISTIC依据文献计量学方法评价和推选出的能较客观反映和展示科学研究最新成果和前沿水平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如果你想在核心期刊上发表文章一般就比较困难的,一是这些期刊要求稿件的质量比较高一些,审稿也比较严格一些,我知道一个网站,叫润勉论文网,有位袁老师也许可以帮你的忙,你可以去咨询一下!

6,重庆师范大学在什么地方属于重点院校吗

重庆师范大学创办于195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最早成立的高等师范学校之一。学校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首批学士学位授权单位和1986年批准的第三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是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在西部设立的首个“华文教育基地”、教育部在重庆设立的唯一“全国职业师资培训重点建设基地”,学校还是教育部“信息技术及应用远程教育基地”。经过5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学校现已成为一所以教师教育为特色、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协调发展的多科性高等师范大学。一个集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职业技术教育、特殊教育和海外华文教育师资培养培训为一体的较为完备的教师教育体系已经形成。  学校现占地总面积2800余亩,有沙坪坝校区、大学城校区、北碚校区三个校区。学校是重庆市政府命名的“园林式单位”。 纸质图书总量216.9万册,中外文期刊16281种(含电子期刊),中外文数据库18个,特藏文献8万余册。高速宽带校园网覆盖全校。  学校现有23个学院,有42个全日制本科专业,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5个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及中职教师硕士学位授权,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农学等10大学科门类。拥有11个市级重点学科、4个市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6个市级重点实验室、2个市级创新团队、1个市级工程研究中心、2个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现有全日制本专科生20672人,硕士研究生1710人。  学校现有教职工1800余人,有专任教师1177人,其中正高职称152人、副高职称381人、博士155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教师占70%,博士生导师10人,硕士生导师233人。学校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获得者3人,国家级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2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获得者、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入选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和重庆市“巴渝学者”特聘教授等19人,“全国优秀教师”4人,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25人及后备人选15人。重庆市沙坪坝区天陈路12号,属于教育系统重点院校。

7,分析重庆市的能源消费结构特及其可能对大气环境产生哪些不利影响

煤烟型污染是重庆市大气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之一,改变能源结构对改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分析重庆市能源结构和环境空气现状,预测重庆市能源结构变化对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并提出建议。
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能源的开发利用极大地推进了世界经济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同时,随着人类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多,能源对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和对资源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 重庆直辖以来,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己步入工业化发展中期。这一轮发展周期正处于高耗能阶段,能源需求猛增, “拉闸限电”、“油荒”、“煤荒”频繁出现,能源资源紧缺已成为重庆市社会经济发展的一大瓶颈。为深入贯彻“314”总体部署和“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的目标,尽快全面掌握重庆市能源消费状况,为全市节能降耗工作提供科学、有效的统计数据支撑,本文以科学发展观、“五个统筹”为统领思想,以环境经济学、资源经济学等为理论基础,通过搜集、分析大量的数据、资料,运用数学模型,科学分析重庆市能源消费现状,为制订节能降耗措施和对策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 一、近年来重庆能源消费的特征 近年来,随着全市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能源消费需求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能源消费的结构、能源消费的重心以及能源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根据十年来的能源消费统计资料分析,重庆市能源消费的总体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经济拉动能源消费快速增长,能源弹性系数出现上下波动。直辖以来,重庆经济迅猛发展,生产总值从1997年的1360.24亿元增加至2007年的4111.82亿元,增长了3.02倍,年均增长率超过11.7%;尤其是从2004起,年增长率超过13%。经济的快速发展,拉动了能源消费的快速上扬。从1997年的2030.13万吨标煤增加至2007年的4705.21万吨标煤,增长了2.32倍,年均增长率超过8.5%;尤其2005年能源消费增长率达到22.5%,年净增消费量710万吨标准煤。 重庆市2003年以前,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始终小于1,经济增长速度超过能源消费增长速度,但2004和2005年,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均大于1,分别为1.29和1.96。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大于1,意味着这两年单位产出能耗在逐年攀升。2004年以前,能源强度呈缓慢下降的趋势,2005年由于能源消费的增速超过经济增长速度,能源强度出现反弹,万元gdp能耗达到1.42吨标煤,高于国家平均水平0.2吨标煤。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1)由于投资高速增长导致电力热力生产、水泥、电解铝等高耗能产业迅速扩张,从而造成能源消费快速增长。2004和2005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增长28.6%和23.5%。在投资高速增长的拉动下,高耗能产品增长迅速。2004、2005年水泥产量年均增长10.3%,铝材产量年均增长35%。高耗能产品的迅速增长必然带动能源消费的快速增长。(2)产业结构变化导致能源消费增长加快。2005年,第二产业比重为41.0%,比2001年上升了2.0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比重为33.3%,比2001上升了1.6个百分点;而第三产业比重为42.8%,比2001年下降了1.5个百分点。由于工业单位产出能耗要远大于第三产业,工业比重上升和第三产业比重下降意味着全社会能源消费上升。(3)居民生活能源消费的快速增长导致全社会能源消费增长加快。2004-2005年,大量私人小汽车、计算机进入居民家庭,家用电器销售快速增长,再加上煤气和天然气在居民家庭中的广泛使用,带动了整个能源消费的快速增长。汽车、家用电器等大量进入居民家庭,是带动能源消费增长加快的重要原因。从2006年起,重庆市根据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相继颁布实施了《重庆市节约能源条例》、《重庆市建筑节能管理条例》、《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等一系列法律法规,成立了重庆市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加强了对节能工作的领导和重视,提出了若干推动节能降耗的措施,确立了一系列有利于促进节能降耗的工作制度,通过淘汰落后生产力,加大结构调整,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全市节能降耗工作取得了一定实效,2006年和2007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下降到0.74和0.71;能源强度也下降为1.39和1.33吨标煤/万元。虽然重庆市的能源弹性系数和能强度都有一定的下降,但比全国平均水平,仍有不小的差距,反映出当前重庆市能源效率的低下。 表1 重庆市1997~2007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及能源强度 年份 能源消费 生产总值比 能源消费 能源强度 比上年增长% 上年增长% 弹性系数(吨标煤/万元) 1997 8.5 11 0.77 1998 4.4 8.4 0.52 1999 7.5 7.6 0.98 2000 2.3 8.5 0.27 1.77 2001 5.7 9 0.63 1.69 2002 4 10.3 0.38 1.55 2003 6.8 11.5 0.59 1.43 2004 15.7 12.2 1.29 1.36 2005 22.5 11.5 1.96 1.42 2006 9.1 12.2 0.74 1.39 2007 11.1 15.6 0.71 1.33 随着全市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经济总量的不断增长,重庆市能源消费总量在较长时期内,仍将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能源弹性系数仍将在“1”附近上下波动,能源强度会随着产业结构调整、能源效率的提高而逐渐下降。 (二)能源消费品种平稳增长,油料消费增幅最快。重庆市终端能源消费中,煤炭、电力、天然气等各种能源消费品种都保持平稳快速的增长,年增长率与重庆市能源消费增长率基本保持一致。其中油料消费增速最快,由1997年的145.47万吨标煤增加至2007年的549.12万吨标煤,增长了3.77倍,年均增长率超过14.1%;尤其是从2004年以来,油料消费明显出现突跃,这主要是直辖以后,经济快速发展,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相应带动第三产业尤其是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所致。2004年货物周转量达到518亿吨公里,比2003年增长40.7%,2006年是2003年的2.23倍。同时也与汽车、摩托车大量进入家庭有关,2004年民用车辆达到84万辆,2006年达到130万辆。由于重庆市缺乏石油资源,油料消费全靠外省调入,油料的供需矛盾将进一步加大。 (三)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仍将持续。重庆市能源消费结构中,一直以煤炭为主,煤炭所占比重基本维持在65%左右,与全国相似但略优于全国水平。重庆市煤炭消费从1997年起比重逐年缓慢降低,但从2003年起有所反弹,这主要是经济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的能源,而能源工业的发展相对滞后,能源供给量相对不足,重新促使煤炭工业加快发展。2007年重庆市煤炭比重为64.3%,石油、天然气和电力等优质能源仅占35.7%左右,而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比重仅为30%左右。因此,重庆市能源消费结构与当今世界平均结构相差甚远,当然这也是由重庆市能源资源结构所决定的。重庆市一次能源资源主要是煤炭、天然气和水电为主,没有石油资源。因此,重庆市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仍将持续,所占比重也将维持在65%左右。 (四)能源消费向高耗能行业集中。城市的终端能源消费主要是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其中又以生产消费为主;在生产消费结构内部,以第二产业消费为主。重庆市1997年第二产业能源消费占消费总量的比重达到86.0%,逐年缓慢下降到2007的76.7%。第三产业能源消费占生产用能比重不断提高,从1997年的5.8%上升至2007年的16.9%,年均提高1.1个百分点。 望采纳
文章TAG:重庆市第三届优秀社会科学成果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