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庆 > 长寿区 > 物态变化思维导图,物理物态变化

物态变化思维导图,物理物态变化

来源:整理 时间:2023-04-13 15:42:08 编辑:好学习 手机版

1,物理物态变化

气化,周围的空气很热很膨胀,一时间热空气接触到冰棍,温度下降,所以就出现白气

物理物态变化

2,八年级上物理第二章物态变化

一、 (1)实验步骤:在玻璃板上滴两滴水,将其中的一滴摊开,使其表面积大于另一滴,观察哪滴水先干。 (2)观察现象,得出结论:若(摊开的先干),则(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 二、 夏季出现在外侧,冬季出现在内侧。 因为温度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玻璃才会放热液化形成水珠。而夏季空调使室内温度低于室外,冬季又使室内温度高于室外,所以,就会出现这种情况。

八年级上物理第二章物态变化

3,初3物理知识物态变化

雪是固态升温变为液态,在加热变为气态
从固态逐渐变成液态就做熔化 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做升华 从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 从气态变成液态就做液化
液化 汽化
物态变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2、摄氏温度(符号:t 单位:摄氏度<℃>) 瑞典的摄尔修斯规定:①把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②把1标准大气压下纯水沸腾时的温度规定为100℃③把0到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就是一℃ 3、温度计 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构造:玻璃壳、毛细管、玻璃泡、刻度及液体 使用:使用温度计以前,要注意观察量程和认清分度值 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时做到以下三点: ①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物体中;②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③读数时,不要从液体中取出温度计,视线要与液面上表面相平, 4、体温计,实验温度计,寒暑表的主要区别 构造 量程 分度值 用法 体温计 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35—42℃ 0.1℃ 离开人体读数,用前需甩 实验温度计 无 —20—100℃ 1℃ 不能离开被测物读数,也不能甩 寒暑表 无 —30 —50℃ 1℃ 同上 5、熔化和凝固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熔化要吸热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凝固要放热 6、熔点和凝固点 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类 熔点: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 凝固点:晶体者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凝固点;非晶体没有凝固点 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跟它的熔点相同 晶体熔化的条件:①达到熔点温度 ②继续从外界吸热 液体凝固成晶体的条件:①达到凝固点温度 ②继续向外界放热
6种物态变化(固态 熔化 升华 汽化 液化 凝华)
冰箱结构:主要是利用一种极易汽化的液体在管状结构中流动,在冰箱内吸热汽化,搬到外面放热液化. 雪 是凝华

初3物理知识物态变化

4,物态变化的知识梳理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物态变化(注意:第一节 地球上水的物态变化、 第四节 物态变化与我们的世界 知识合并在一起的)一、地球上水的物态变化 物态变化与我们的世界⑴物态变化:①定义:物质由一种形态变为另一种形态的过程②物质三态:固态、液态、气态;物体三态:固体、液体、气体③种类:a.熔化:物质由固态变到液态的过程b.凝固:物质由液态变到固态的过程c.汽化:物质由液态变到气态的过程d.液化:物质由气态变到液态的过程e.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到气态的过程f.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到固态的过程(简记为“三态六变”)。⑵水循环:①雪、雨、水蒸气是水的三态;雨、雪、雹统称降水②水循环过程:海水汽化→水蒸气遇冷液化(或汽化→凝华→熔化)③地球的三大生态系统:湿地、森林、海洋。⑶物态种类:固态、液态、气态、等离子体(气体被加热至上万℃时,将成为正负带电粒子组成的集合体)、超固态(白矮星、中子星、黑洞)、软物质(液晶、聚合物、胶体、膜、泡沫、颗粒物质、生命物质)【液晶:a.定义:在特定条件下具有晶体结构的液体b.特点:用极其微小的电流就能控制和改变其分子排列c.应用:液晶电视机、液晶电脑、移动电话电子地图】补充:(在新物态的研究中作出卓越贡献的物理学家:朗缪尔发现等离子体,热纳发现软物质)⑷物态变化的利用:①热管:a.构造:一根密封的真空金属管,管内衬有一层叫吸液芯的多孔材料,里面装有酒精或其他液体; b.工作原理:热端受热,液体吸收热量汽化,蒸汽在管子里跑到冷端,在管壁遇冷液化,放出热量,冷凝后回到热端,循环往复;c.优点:把高温部分的热迅速传递到低温部分,使物体各部分温度基本均匀。先汽化吸热,再液化放热)③人类文明进展:蒸汽机时代→电气化时代→信息时代④水污染物: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工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⑤水污染会造成赤潮和水华等灾害。 ⑴温度:①定义: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微观上来讲是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②用来量度物体温度数值的标尺叫温标。它规定了温度的读数起点(零点)和测量温度的基本单位,有华氏温标(°F)、摄氏温标(°C)、热力学温标(K)和国际实用温标③单位换算:T(表示热力学温标)=273.15+t(表示摄氏温度),T(表示华氏温度)=1.8t(同上)+32④温度是大量分子热运动的集体表现,含有统计意义。对于个别分子来说,温度是没有意义的⑤温度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人的正常体温为37°C或310K。无论人类如何改进低温技术,0K的温度都是达不到的,因此0K的温度又称为“绝对零度”或“绝对度”。⑵温度计:①定义:能够快速准确测量出物体温度的仪器②工作原理:a.常用温度计(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是根据液体(如e68a84e8a2ade799bee5baa631333361303030汞、水银、酒精、煤油)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 b.数字式温度计是根据物体的导电性与温度的关系制成的c.彩色温度表:根据物体在高温条件下所发的光的颜色来估测温度③注意:a.一切物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水在4℃以上会热胀冷缩而在4℃以下会冷胀热缩。这意味着,冰将会浮在水面b.汞(又称水银)是唯一一种在常温下呈液态的金属物质④常用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一般温度计量程-20℃—100℃,分度值1℃寒暑表量程-20℃—60℃,分度值2℃体温计量程35℃—42℃,分度值0.1℃。人体的正常温度为36.3℃—37.3℃⑤使用方法:a.观察其量程、分度值、零刻度线b.要使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且不能碰到容器的底部和侧壁c.要待其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凸液面最高处相平,且要注意示数是在零刻度线的上部还是下部(用负数读数)d.记数由数字和单位构成⑥体温计特点:玻璃泡上端有缩口,使体温计离开人体后温度稳定不变(第二次测量时只需轻轻甩动使温度降至正常温度即可)【除体温计外,其他温度计不可以甩动】⑦错误操作:a.用温度计直接测量燃烧的酒精灯的温度;b.用寒暑表测量沸水的温度;c.用水银温度计测量南北两极的温度;d.使用时碰到容器的底部和侧壁等。【拓展:(摄氏温度的由来)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始终为0℃,在常温常压下,水的沸点为100℃,在0℃~100℃之间由100个分度值划分,每个分度值表示1℃】 ⑴固体的分类:①晶体:a.定义:有规则结构的固体;(有熔点叫晶体)b.实例:雪花、钻石、食盐、糖、海波、许多矿石和所有金属; ②非晶体:a.定义:无规则结构的固体;b.实例:玻璃、松香、蜂蜡、沥青、塑料、橡胶等。【注意:晶体分为单晶体和多晶体,非晶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成晶体,可见,晶体和非晶体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⑵固体的熔化特点:①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从外界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温度持续上升②晶体在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不同的晶体有不同的熔点,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③晶体在熔化时是固液共存态;而非晶体是由硬变软,然后逐渐变成液态④晶体熔化条件:温度达到熔点,继续吸热(二者缺一不可)⑶液体的凝固特点:①晶体在凝固过程中,不断放出热量,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不断放出热量,温度不断下降。相同使劲吸收相同的热量②晶体在凝固时的温度叫凝固点。晶体有一定的凝固点,而非晶体没有③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有固液共存态,而非晶体没有④凝固是熔化的逆过程,同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⑤液体凝固的条件:温度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缺一不可)⑷补充:a.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始终为0℃b.晶体的熔点跟气压的大小有关,熔化时体积变大的物体,在气压增大时熔点升高c.晶体中含有杂质时,其熔点会发生变化(当冰中含有酸碱盐糖时,其熔点会降低)⑸火山喷发与太空材料(如砷化镓)的制造过程:先熔化后凝固。 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过程叫汽化。Ⅰ、汽化:⑴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⑵蒸发:①定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均可发生,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a.液体的温度;b.液体上方空气流动速度;c.液体的表面积d.液体的种类③特点:蒸发吸热,有制冷作用⑶沸腾:①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②液体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此时的温度叫做沸点,不同物质的沸点不同③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继续从外界吸热(缺一不可)④影响沸点的因素:液体的沸点与气压的大小有关,气压减小,沸点降低,气压增大,沸点升高。Ⅱ、液化: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态。①两种方式:降低温度或压缩体积;(不可将“压缩体积”简称为“加压”)②液化要放热③降低温度适用于所有气体,而压缩体积只适用于部分气体④补充:水蒸气是看不见的,我们看得见的“白汽”“白雾”都不是水蒸气,都是液态的小水珠,是水蒸气遇冷后液化形成的。 Ⅰ、升华(吸热),凝华(放热)Ⅱ、判断物态变化是不是升华或凝华,要看变化中间是否经历了液态,若经历了液态,则不是升华或凝华现象;若没有经历液态,则一定是升华或凝华现象。Ⅲ、生活中常见的升华现象:①灯丝(或钨丝)变细②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晾干了③衣箱中的樟脑丸(或卫生球)渐渐变小④高温加热碘,碘的体积变小⑤寒冷的冬天,堆的雪人变小了⑥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升华用来打造绝妙的舞台效果,也可用来人工降雨Ⅳ、生活中常见的凝华现象: ①冬天,玻璃窗内表面上结的冰花②北方冬天的树挂③霜的形成④南方雪灾中见到的雾淞⑤灯泡(或钨丝)发黑⑥雪糕纸中发现的“白粉”。
物理总结 一. 温度 1. 温度 ⑴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⑵常见的温度计原理: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 ⑶规定:把大气压为1.01×10^5时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到100度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称为1摄氏度,表示为1℃。 ⑷温度计的测量范围:35℃——42℃。 ⑸温度的国际单位是:开尔文(k),单位是摄氏度(℃)。 2.熔化 ⑴熔化:物质用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⑵熔化的过程中吸热。 ⑶常见的晶体是:海波、冰、食盐和各种金属。 ⑷常见的非晶体是:蜂蜡、松青、沥青、玻璃。 ⑸晶体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⑹同一晶体,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⑺熔化现象: ① 医生有时要对发高烧的病人做“冷敷”治疗,用胶袋装着质量相等的0℃的水或0℃的冰对病人进行冷敷,哪一种效果好些?为什么? 答:用0℃的冰效果好,因为0℃的冰在熔化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比0℃的水多一个吸热的过程,可吸收更多的热量。
文章TAG:物态变化思维导图物态变化变化思维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