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庆 > 长寿区 > 不抱怨的世界读后感,求不抱怨的世界原创 观后感

不抱怨的世界读后感,求不抱怨的世界原创 观后感

来源:整理 时间:2023-01-12 02:01:11 编辑:好学习 手机版

1,求不抱怨的世界原创 观后感

违规人员还要让他

求不抱怨的世界原创 观后感

2,看了不抱怨的世界才明白心情总是差的原因

是的,你说得太对了!这本书现在还在我的床头,事实说明,不抱怨的世界,人和人的关系真的会好很多!

看了不抱怨的世界才明白心情总是差的原因

3,求 不抱怨的世界 读后感希望是自己写的

  几乎没有什么不能是我们的抱怨对象。我们喜欢躲在喋喋不休的抱怨后面,从中获得一种自我膨胀的优越感。我们难以且不情愿意识到,所厌恶的种种问题,譬如身边人无休止的抱怨,同样存在于自己身上。   威尔·鲍温在《不抱怨的世界》一书中不留情面地指出,“我们抱怨,是为了获取同情心和注意力,以及避免去做我们不敢做的事。”   许多时候,我们并非意识不到这一点,但就是不愿意直面,并且积极做出改变,有时候,随着心理的惯性,也不知道如何改变。不过,改变不如意的现状,也是人类的本性,抱怨带来的消极作用,人们意识到了之后,还是会有改变的欲望自然升起。当改变之光随着情绪上的抵触被带进了生活,就由“有意识的无能”踏入了“有意识的有能”。   我们开始留意自己的言语措辞,以沉默代替抱怨。这实在不是一个能轻易胜任的挑战,尽管抱怨和评断如口臭般污染着自己的生活环境,但习惯性的东西总是会带来安全感,即使是替代式的。我们常常在努力维持不抱怨与落回现状之间挣扎,改变自我的勇气、不懈地自我觉察,共同打造了一把神奇的钥匙--这把钥匙,让我们长久以来封闭着的意识缓缓敞开。   对旧有习性的挑战必然带来生活层面上的某些变更,鲍温温和而又坚定地指出:在这场把生命导向光明、积极的内在改变中,如果其他东西的确是阻碍,工作,或者朋友都应该考虑放弃。   放下抱怨,这并不等于在困境面前不作为,或者放弃对社会不公正的言说权。带有负面情绪的抱怨,恰恰才是不具建设性的消极。而源于生命的热爱,并由此生发的感恩、宽容和同理心,也不容任何机构以任何名义窃取盗用。   《不抱怨的世界》并非是一部阐释观念或解析心理的作品,而是一场“不抱怨运动”的发起、描述、记录与召唤。正是那些已经改变了全球数百万生命的事例,展示了抱怨的普遍性,以及相似的蜕变流程。   所有的描述至多只是路标,真正的开始总是握在你自己手中——如果践行,如果坚持,已经足够造成改变的敞开,穿透我们杂乱无章、充满问题而又缺乏审视的生活。   “不抱怨”只是一把钥匙而已。在我们忙忙碌碌的生活中,借助这把钥匙,我们会自然延伸和深入到生活的诸多层面,唤醒我们渴望已久的改变。

求 不抱怨的世界 读后感希望是自己写的

4,不要抱怨请努力工作的读后感只要300字急急急

看完《不要抱怨请努力工作》,第一感觉就是这本书写得非常好,黄明涛先生首先分析了抱怨对工作的坏处,然后指出,应该把抱怨工作转化为热爱工作,多一些责任意识和感恩意识,真正去解决问题,最后,还谈到了解除抱怨的方法。从这本书,我觉得学到了许多道理,也有了不少感悟,下面就和大家一同分享下。 抱怨对工作没有好处,只有坏处。人们在工作中常常抱怨,抱怨工资太少、付出太多,抱怨考核制度不公平,抱怨领导独断专横,抱怨管理混乱,抱怨某某某难以相处……各种各样的抱怨不绝于耳。但这样的抱怨对工作没有任何意义,反而会产生不良的后果。当人们把大量时间花在抱怨的时候,人们也就变得懒散起来,对工作渐渐变得毫无激情,每天上班只是应付而已,这样就不会好好工作,从而使工作无法取得更好地发展。 与其抱怨工作不如热爱工作。抱怨不能解决实际问题,抱怨不能使你摆脱现状,不会使你的工作越来越好。因此,与其抱怨,不如改变心态,努力工作。我们应该端正心态,去热爱自己的工作,只有当你产生对工作的热爱时,你才会发现工作的乐趣和它带来的好处,你才会乐于去做与工作相关的任何事情,然后你自然会想方设法地去做好工作,从而使工作得到完美完成。与此同时,你的能力得到意想不到的提高,可以胜任更高要求的工作,自然升职的机会就会多起来。要想改变自己的命运,首先就是要停止抱怨。只有不抱怨的人,才是最快乐的人,只有不抱怨的世界,才是令人向往的世界。 对工作多一点责任意识。当一件事情出现差错时,负起责任来,多从自己身上找问题。在这里,负不负责任,既不是法律问题,也不是道德问题,而是心态问题。负责任是扩大自己能力的一个入口。你愿意负责任的事越多,你的能力就越大。一个人有多重要,通常与他所负责任的多少成正比。当你愿意负责,并且对那些你认为和你有关的事去负责的时候,你就会变得重要起来。对工作多一点感恩意识。如果你极度不喜欢现在的工作,你尽可不要做了;但若你找不到更好的工作或不愿离开当前的工作的话,就感谢此刻的工作,让你有活干、养活自己,要知道当前经济形势比较严峻,有一份工作已经不容易了,保住自己的工作就是首要任务。应该少些抱怨,多些感恩,感激领导的知遇之恩,感谢你的职位之恩,对工作充满感激之情,用感恩的心去对待工作,做一个不抱怨懂感恩的员工。 要抱怨,多一点实际行动,只要我们努力工作,就一定可以改变现状。所有困难,不过是锻炼我们能力的一场场考验而已。当我们不再抱怨的时候,就是我们成长之时。让我们停止抱怨,努力工作吧,勤奋的人,一定可以创造美好的未来!

5,求 不抱怨的世界 读后感 不要重复啊 谢谢谢谢

拒绝抱怨,努力工作 美国史上最著名的心灵导师之一威尔-鲍温,发起了一项"不抱怨"运动,邀请每位参加者戴上一个特制的紫手环,只要一察觉自己抱怨,就将手环换到另一只手上,以此类推,直到这个手环能持续戴在同一只手上21天为止。不到一年,全世界就有80个国家、600万人热烈参与了这项运动,学习为自己创造美好的生活,让这个世界充满平静喜乐、活力四射的正面能量。而你也可以成为其中的一份子,戴上紫手环,接受21天的挑战,为自己创造心想事成的无怨人生! 这是偶尔在《不抱怨的世界》这本书中看到的,刚看到书名时很不解,我们生存的世界充满抱怨,但我们也讨厌抱怨,“不抱怨的世界”是什么,从来都离我们很遥远。抱怨是最消耗能量的无益举动。有时候,我们的抱怨不仅会针对人、也会针对不同的生活情境,表示我们的不满。而且如果找不到人倾听我们的抱怨,我们会在脑海里抱怨给自己听。《不抱怨的世界》作者提出的神奇“不抱怨”运动,来的恰是时候,它正是我们现代人最需要的。看完这本书,我觉得天下只有三种事:我的事,他的事,老天的事。抱怨自己的人,应该试着学习接纳自己;抱怨他人的人,应该试着把抱怨转成请求;抱怨老天的人,请试着用祈祷的方式来诉求你的愿望。这样一来,你的生活会有想象不到的大转变,你的人生也会更加地美好、圆满。 之前我从没想过关于生活中的抱怨的问题,没有仔细思考或想过原因、过程,因为抱怨已成为自己和他人生活中理所当然会出现的现象,没有人从不抱怨。鲍温认为,我们之所以会抱怨,就和我们做任何事情的理由一样:我们察觉到抱怨会带来好处。许多抱怨涉及了从他人身上诱发涉及了从他人身上诱发特定的人际互动反应,例如同情或认可。比如说,人们可能会抱怨自己的身体健康,却不是因为真的觉得生病,而是病人的角色能让他们取得附带的好处,例如他人的同情,或是可以避开反感的事件。 后来看完了才知道抱怨他人的原因之一,是要让自己在互相较之下,显得更为优秀。当我指出你的缺点时,就是在暗示我没有这样的缺点,所以我比你优秀。说得很有道理啊,抱怨的背后是自夸和吹牛,而没有安全感、质疑自己的重要性、不确定自我价值的人,才会吹牛和抱怨。我们自觉不配得到想要的东西,缺乏自我肯定,便藉由抱怨把自己想要的东西推开。在我们的抱怨中,我们也对世界传递出自己是受害者的讯息,而这么做,也将会为自己引来更多的加害者。 来到齐鲁已经一年有余了,这段工作阅历确实让我学到了很多在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也锻炼了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与人交往的时候也确实遇到了一些喜欢抱怨的人,弄得大家都没有工作情绪了,成天就是抱怨,毫无益处。也许大家都应该多看看这本书,尽量拒绝抱怨,因为拒绝抱怨,才能有健康的沟通,问题才能得到解决。 从现在起,做一个积极的人,谈论自己想要的事物、而不是抱怨不要的东西。这样大家都想和你共事或为你工作,而你会缔造更高的成就、得到更多的收获,远胜过自己梦想所及。给它一点时间,同时仔细观察,这一切就会发生。

6,还有我想写佐贺的超级阿麽或者是不抱怨的世界你认为

一是要介绍原作的篇名内容和特点,是说明的部分; 二是根据自己的认识对原作的内容和特点进行分析和评价,也就是概括地谈谈对作品的总体印象,是要有根据评价作品的部分; 三是读后的感想和体会,是有感而发,重点在“感”字上。 首要的一点是“读”。“读”是感的基础,“感”是由“读”而生。只有认真的读书,弄懂难点疑点,理清文章的思路,透彻的掌握文章的内容和要点,深刻地领会原文精神所在,结合历史的经验、当前的形势和个人的实际,才能真有所“感”。所以,要写读后感,首先要弄懂原作。 其次要认真思考。读后感的主体是“感”。要写实感,还要在读懂原作的基础上作出自己的分析和评价。分析和评价是有所“感”的酝酿、集中和演化的过程,有了这个分析和评价,才有可能使“感”紧扣原作的主要思想和主要观点,避免脱离原作,东拉西扯,离开中心太远。所以,写读后感就必须要边读边思考,结合历史的经验,当前的形势和自己的实际展开联想,从书中的人和事联系到自己和自己所见的人和事,那些与书中相近、相似,那些与书中相反、相对,自己赞成书中的什么,反对些什么,从而把自己的感想激发出来,并把它条理化,系统化,理论化。总之,想的深入,才能写的深刻感人。 第三,要抓住重点。读完一篇(部)作品,会有很多感想和体会,但不能把他们都写出来。读后感是写感受最深的一点,不是书评,不能全面地介绍和评价作品。因此,要认真地选择对现实生活有一定意义的、有针对性的感想,就可以避免泛泛而谈,文章散乱,漫无中心和不与事例挂钩等弊病。怎样才能抓住重点呢? 我们读完一部作品或一篇文章后,自然会受到感动,产生许多感想,但这许多感想是零碎的,有些是模糊的,一闪而失。要写读后感,就要善于抓住这些零碎、甚至是模糊的感想,反复想,反复作比较,找出两个比较突出的对现实有针对性的,再集中凝神的想下去,在深思的基础上加以整理。也只有这样,才能抓住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写出真实、深刻、用于解决人们在学习上、思想上和实践上存在问题的有价值的感想来。 第四,要真实自然。就是要写自己的真情实感。自己是怎样受到感动和怎样想的,就怎样写。把自己的想法写的越具体、越真实,文章就会情真意切,生动活泼,使人受到启发。从表现手法上看,读后感多用夹叙夹议,必要时借助抒情的方法。叙述是联系实际摆事实。议论是谈感想,讲道理。抒情是表达读后的激情。叙述的语言要概括简洁,议论要准确,抒情要集中。三者要交融一体,切忌空话、大话套话、口号。 从表现形式上看,也有两种:一种是联系实际说明道理的。这是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和具体生动的事例,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阐明一个道理的正确性,把理论具体化、形象化,使之有血有肉,有事有理,以事明理,生动活泼。另一种是从研究理论的角度出发,阐发意义。根据自己的研究和理解,阐明一个较难理解的思想观点,或估价一部作品的思想意义。它的作用是从理论上帮助读者加深对原文的理解。这一种读后感的重点仍在“感”字上,但它的理论性较强,一定要注意关照议论文论点鲜明、论据典型、中心明确突出等特点。 读XXX有感 XXXXXX --------读XXX有感 都可以,还可以是 XXXXXX读后感

7,企业的人事 道格拉斯读后感

不抱怨的世界(读后感)我看完威尔·鲍温的这本《不抱怨的世界》后,想起我以前看过的几个故事.第一个故事是这样的.苏轼是个大才子,佛印是个高僧,两人经常一起参禅、打坐.佛印老实,老被苏轼欺负.苏轼有时候占了便宜很高兴,回家就喜欢跟他那个才女妹妹苏小妹说.一天,两人又在一起打坐.苏轼问:你看看我像什么啊?佛印说:我看你像尊佛.苏轼听后大笑,对佛印说:你知道我看你坐在那儿像什么?就活像一摊牛粪.这一次,佛印又吃了哑巴亏.苏轼回家就在苏小妹面前炫耀这件事.苏小妹却对哥哥说:“参禅的人最讲究的是见心见性,你心中有什么,眼中就有什么.他心中有佛,自然看你像佛,而你心中是牛粪,自然看他像牛粪.” 《不抱怨的世界》整本书的思想是让我们不要做一个爱抱怨的人,让这个世界成为一个没有抱怨的美好世界.我觉得苏小妹一句话就道出了那些爱抱怨的人的心态,“你心中有什么,眼里就有什么”.如果一个人心里对什么都不满意,觉得什么都不好,自然看什么都不顺眼.心中不满多了,自然需要发泄出来,向人抱怨首当其冲成为发泄的方式.如果一个人热爱生活,觉得生活很幸福,世界很美好,他还会成为一个爱抱怨的人吗?第二个故事是一个心理学实验.说的是一个心理学家把一个人难过生气时呼出的气体收集起来,结果45分钟呼出的气体就毒死了2只小老鼠!可见一个人情绪不好时对自己的身体伤害有多大.当我们对别人不满,当我们在向别人抱怨时,也许我们会逞了一时口舌之快,抱怨之后心里也许也会舒坦一些,但是在我们抱怨的同时,我相信没有几个人是高兴的,它所带给我们的只会是负面的情绪.这种伤心又伤身的事,我们又何必要去自讨苦吃呢.世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也没有两个人的思想是一模一样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难免会对有些人看不顺眼或者有些事有意见.要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对一切事物都能坦然处之的是要有智慧的人,可是现实生活中聪明者十中有一,而智慧者百中无一,做到有智慧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生活中平凡的我们总会对一些事物不满,当我们心中有不满时,我们就应该要发泄出来,闷在心里更糟糕,但是抱怨绝对不是一种理智的发泄方式.如果我们一不小心把抱怨当作惯用的发泄方式,那么很可能我们就会陷进抱怨的恶性循环中.试想谁会愿意和一个“怨妇”待在一起,听她成天的在那报怨这抱怨那?当我们心中不满时,我们应该寻找正确的发泄方式,例如运动、找个没人的地方大喊两声等等.等我们发泄完了,我们就应该把它忘了,因为更重要的是将来,发泄并不能让已经发生的事情有所改变,只有继续努力才会让我们更有信心面对未来.这里我想说说我想到的第三个故事,故事是这样的.有一次上课时,苏格拉底布置了一道作业,让他的弟子们做一件事,每天把手甩一百下,过一个星期后,他问有多少人现在还坚持做了的,百份之九十的人都坚持做了.一个月后,他又问了,现在只有一半的人了.一年后,他再问了,现在只有一个人坚持下来了,那个人就是柏拉图.也许很多时候我们所做的事情都不被人理解,也许我们现在所做的事遇到了很多的困难,但是如果它是对的,是有意义的,我们就应该要坚持下来.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同样,成功的秘诀不在于一蹴而就,而在于你是否能够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去.往往只要我们多坚持一下,转过那个拐角,我们就走出了死胡同,看见了新希望,看见成功在向我们招手.我们都要相信我们每个人最终都会死的.这不是一种悲观的思想,相反,他恰恰是一种很积极的想法.我们每个人最终都会面对死亡,死亡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件可怕的事,但是最后每个人都会接受这个事实.那么,既然死我们都不怕了,生活中还会有什么困难是我们不能面对的,还会有什么事情是我们不能接受的,又何必要去报怨这抱怨那,让自己感觉自己是不幸的,感觉这个世界是不美好的呢?幸福它就是一种感觉,你心中有幸福,你看这个世界就是幸福的,就像苏小妹说的“心里有什么,眼里就有什么”.如果我们以后再有什么不满,想向别人抱怨时,就告诉自己“我们每个人最终都会离开的,还有什么好抱怨的”.
不抱怨的世界(读后感)我看完威尔·鲍温的这本《不抱怨的世界》后,想起我以前看过的几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是这样的。苏轼是个大才子,佛印是个高僧,两人经常一起参禅、打坐。佛印老实,老被苏轼欺负。苏轼有时候占了便宜很高兴,回家就喜欢跟他那个才女妹妹苏小妹说。一天, 两人又在一起打坐。苏轼问:你看看我像什么啊? 佛印说:我看你像尊佛。苏轼听后大笑,对佛印说:你知道我看你坐在那儿像什么?就活像一摊牛粪。 这一次,佛印又吃了哑巴亏。苏轼回家就在苏小妹面前炫耀这件事。苏小妹却对哥哥说:“参禅的人最讲究的是见心见性,你心中有什么,眼中就有什么。他心中有佛,自然看你像佛,而你心中是牛粪,自然看他像牛粪。” 《不抱怨的世界》整本书的思想是让我们不要做一个爱抱怨的人,让这个世界成为一个没有抱怨的美好世界。我觉得苏小妹一句话就道出了那些爱抱怨的人的心态,“你心中有什么,眼里就有什么”。如果一个人心里对什么都不满意,觉得什么都不好,自然看什么都不顺眼。心中不满多了,自然需要发泄出来,向人抱怨首当其冲成为发泄的方式。如果一个人热爱生活,觉得生活很幸福,世界很美好,他还会成为一个爱抱怨的人吗?自然不会!第二个故事是一个心理学实验。说的是一个心理学家把一个人难过生气时呼出的气体收集起来,结果45分钟呼出的气体就毒死了2只小老鼠!可见一个人情绪不好时对自己的身体伤害有多大。当我们对别人不满,当我们在向别人抱怨时,也许我们会逞了一时口舌之快,抱怨之后心里也许也会舒坦一些,但是在我们抱怨的同时,我相信没有几个人是高兴的,它所带给我们的只会是负面的情绪。这种伤心又伤身的事,我们又何必要去自讨苦吃呢。 世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也没有两个人的思想是一模一样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难免会对有些人看不顺眼或者有些事有意见。要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对一切事物都能坦然处之的是要有智慧的人,可是现实生活中聪明者十中有一,而智慧者百中无一,做到有智慧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生活中平凡的我们总会对一些事物不满,当我们心中有不满时,我们就应该要发泄出来,闷在心里更糟糕,但是抱怨绝对不是一种理智的发泄方式。如果我们一不小心把抱怨当作惯用的发泄方式,那么很可能我们就会陷进抱怨的恶性循环中。试想谁会愿意和一个“怨妇”待在一起,听她成天的在那报怨这抱怨那?当我们心中不满时,我们应该寻找正确的发泄方式,例如运动、找个没人的地方大喊两声等等。 等我们发泄完了,我们就应该把它忘了,因为更重要的是将来,发泄并不能让已经发生的事情有所改变,只有继续努力才会让我们更有信心面对未来。这里我想说说我想到的第三个故事,故事是这样的。有一次上课时,苏格拉底布置了一道作业,让他的弟子们做一件事,每天把手甩一百下,过一个星期后,他问有多少人现在还坚持做了的,百份之九十的人都坚持做了。一个月后,他又问了,现在只有一半的人了。一年后,他再问了,现在只有一个人坚持下来了,那个人就是柏拉图。 也许很多时候我们所做的事情都不被人理解,也许我们现在所做的事遇到了很多的困难,但是如果它是对的,是有意义的,我们就应该要坚持下来。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同样,成功的秘诀不在于一蹴而就,而在于你是否能够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去。往往只要我们多坚持一下,转过那个拐角,我们就走出了死胡同,看见了新希望,看见成功在向我们招手。 我们都要相信我们每个人最终都会死的。这不是一种悲观的思想,相反,他恰恰是一种很积极的想法。我们每个人最终都会面对死亡,死亡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件可怕的事,但是最后每个人都会接受这个事实。那么,既然死我们都不怕了,生活中还会有什么困难是我们不能面对的,还会有什么事情是我们不能接受的,又何必要去报怨这抱怨那,让自己感觉自己是不幸的,感觉这个世界是不美好的呢?幸福它就是一种感觉,你心中有幸福,你看这个世界就是幸福的,就像苏小妹说的“心里有什么,眼里就有什么”。如果我们以后再有什么不满,想向别人抱怨时,就告诉自己“我们每个人最终都会离开的,还有什么好抱怨的”。
文章TAG:不抱怨的世界读后感不抱怨不抱怨的世界抱怨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