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庆 > 璧山区 > 重庆市中国文学读后感,重庆市616安全知识晚会读后感怎样写

重庆市中国文学读后感,重庆市616安全知识晚会读后感怎样写

来源:整理 时间:2022-11-25 13:04:12 编辑:重庆生活 手机版

1,重庆市616安全知识晚会读后感怎样写

安全知识观后感关爱生命安全第一,安全教育至关重要,人人关爱保护生命。爸爸平时给我讲了很多关于安全的知识,我也略知道一些有关地震、游泳、火灾、交通等方面安全防范措施。比如在发生地震时,我们要躲在桌子底下或狭小空间的墙角处。游泳时要做到四不要,当其他小朋友溺水时,要呼喊大人救护或拨打110报警。遇到火灾时要及时发求救信号,再用湿毛巾捂住嘴巴和鼻子,尽量贴近地面逃离火灾现场。我们在放学上学的路上要遵守交通规则,过马路时要走人行横道,不在马路上追逐嬉戏。在上下楼梯时不要拥挤打闹等。看完了这次中小学生安全知识后,我加深了对安全方面的理解,学会了一些逃生和自救的小常识,这样我们在遇到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时,使自己和他人能避免或减少受到的伤害,我们才能健康快乐的成长。因为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重庆市616安全知识晚会读后感怎样写

2,蒲公英中国文学名学撞见怪老头的读后感

开学后我读了一本名叫《怪老头儿》的书,书里的主人公赵新新,外号“铁头”,认识了一位很痩很矮又很古怪的老头,成为了好朋友,他们之间发生了许多有趣的事,常常把我逗得哈哈大笑。怪老头有许多怪招儿:能让小鸟在赵新新的肚子里吃虫子,治好了他的肚子疼;自己生病时一吃炸糕,病就好了;能把自己和赵新新变成老鼠,去耗子城转一圈;能变出一模一样的赵新新;能把房子叠巴叠巴装在口袋里带走……我要是有一位这样的朋友,我的生活一定会非常多姿多彩。我生病的时候不用打针吃药了;国庆到杭州旅游的时候,在西湖边上抖开房子就可以舒舒服服地住下,会吸引无数羡慕的眼神;如果我能把耳朵、鼻子拿下来,我就可以把一只耳朵放在教室认认真真听课,自己还可以做喜欢的事,不用担心老走神了……小朋友们,你们也喜欢这本书吗?赶快也读一读吧!
期待看到有用的回答!

蒲公英中国文学名学撞见怪老头的读后感

3,老重庆巴山夜雨读后感急

张恨水的《巴山夜雨》看完了,看过后觉得很没劲。《巴山夜雨》写于1946年,同年4月4日载于创刊的北平《新民报》副刊《北海》,1948年12月6日载完,全书有50多万字。同时在重庆《新民报》、南京《新民报》转载。这部小说以主人公李南泉为轴心,向我们徐徐展现了一幅蜀中山村众生图。读起来亲切感人,自然隽永,毫无矫揉造作之感。小说中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传神阿堵,形态各异,入木三分,使人如睹旧友,呼之欲出。可我个人不知道是觉得书写的不好,还是觉得故事内容挺单调。 故事发生在抗战时期重庆遭轰炸的一些事情,全卷通过李南泉感官作为视角,演绎与阐释着一批穷教授们在小村庄的茅草房周围的喜怒哀乐。文章通过这群人间接的反映出抗战时期人民的疾苦。苦中作乐是这个文章的主题,普通的对话折射出战时这批人复杂的心情。文章的不足之处就在于有些衔接处处理得不是很好,给读者以单调和贫乏之感,个人认为这是这篇文章的最主要的缺陷。全文的中心思想主要体现在两句诗中——君见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老重庆巴山夜雨读后感急

4,作文题谈谈学习中国文学欣赏后的心得体会 自拟题目400字左右

母爱永恒 在叶倾城的《母亲的心》这篇文章中,我突然感受到了母爱是永恒的。 这篇文章的大意是,作者的朋友的外婆患了老年痴呆症。这位外婆谁都不认识了,除了她的女儿——毛毛。外婆每天都问:“毛毛怎么还不放学啊?”其实,连毛毛的女儿都快大学毕业了。有一次家里来客人吃饭,外婆等菜全部上来之后,就偷偷地夹上一大筷子菜,大大方方地放进口袋里。等她女儿做好了饭,外婆就把女儿拉到门外,把自己刚刚藏好的菜拿出来塞给毛毛,一边塞,一边说:“毛毛,这是我特意留给你吃的。”毛毛双手捧着这堆被压得不成形的菜,看看母亲的笑脸,一瞬间泪水打湿了眼眶,哭了。 外婆的举动在外人看来是多么荒唐、可笑,但这体现了身为人母的一种本能。疾病也许会带走外婆的记忆,却带不走那一颗母亲的心。 我听说爸爸的奶奶也曾做过这样的事情。90多岁了,有一次她和大家坐在一起吃晚饭的时候,老是向四面窥探,鬼鬼祟祟地,仿佛是一个准备偷糖的小孩。等到终于判定没有人注意她时,就在众目睽睽之下,她夹了一大把菜,然后放进自己的口袋里。虽然大家惊呆了,却又彼此装作没看见。那时大家都不知道她在干什么,也不去问个究竟。如果那时我在,我肯定要问她为什么这么做。现在读了这篇文章后,我想,爸爸的奶奶可能是把这些菜留给她的女儿或儿子吃吧。可听妈妈说,那时,爸爸的奶奶早就没有女儿没有儿子了。她的灵魂已经在疾病的侵蚀下慢慢地死去,然而永不肯死去的,是那颗母亲的心。 母爱是永恒的,它展现的是永恒的火焰与不灭的光辉,世界的存在,就以它为养料。

5,中国文学大奖精灵鸭读后感

本书讲述了一只不起眼的小鸭子——史贝德,用它的智慧、真诚、乐观、爱心感染着周围的人。孩子们遇到困难和苦恼时,他就会出现,对每个人慷慨相助,却毫无私心。他和孩子们共患难、同欢乐,指出孩子们的缺点错误,却从不教训人。他平凡而又神奇,淘气而又可爱,博学多能却永远年轻。他以超凡的聪明才智,发明了许多奇奇怪怪的东西,好玩儿、有趣又很实用,使人们惊叹不已。 尤其让我喜爱的莫过于史贝德那神奇的七彩橡皮泥了。它能变成很多东西,而且坚不可摧。有一次,元元想买地铁旁的棉花糖吃,可是身边一分钱也没有,于是元元拿了一些史贝德给他的七彩橡皮泥给那个卖棉花糖的大叔。正当那位大叔以为元元是在糊弄他,搅他的生意而气愤时,元元用嘴一吹,七彩橡皮泥让一只泥捏的小鸟变成了一只大鸟。后来,这七彩橡皮泥又变成了一个个美丽的花园。我看了不禁拍手叫好。听大人们说,现在的房价越来越高,很多人都买不起房子。我想,要是真的有这块七彩橡皮泥,那我们每个人不都能住上漂亮的花园小别墅了吗? 书中,史贝德还给元元介绍了自己家乡的白云,那可是富有爱心的白云。当烈日当空的时候,白云主动为元元遮阳避暑;当天气转凉的时候,白云又成为了元元脖子上漂亮、暖和的白围巾;当别人认为不需要而嫌弃白云的时候,白云却一点都不生气,还安慰元元。从白云身上我看到了她乐于助人的心灵和善解人意的博大胸怀。平时的我也很喜欢帮助别人,可也会常常因为别人的误解而烦恼。书中的白云让我懂得了,我们不仅要乐于助人,更要有一颗宽容的心,不要因为别人的误解和闲言碎语而不去关心别人。 《精灵鸭》这本书充满情趣,温馨感人,更让我再一次懂得了爱的真谛:世界充满了爱,会变得更加绚丽美好。精灵鸭让世界更没好。

6,重庆一瞥朱自清的读后感300字

重庆的大,我这两年才知道。从前只知重庆是一个岛,而岛似乎总大不到哪儿去的。两年前听得一个朋友谈起,才知道不然。他一向也没有把重庆放在心上。但抗战前二年走进夔门一看,重庆简直跟上海差不多;那时他确实吃了一惊。我去年七月到重庆时,这一惊倒是幸而免了。却是,住了一礼拜,跑的地方不算少,并且带了地图在手里,而离开的时候,重庆在我心上还是一座丈八金身,摸不着头脑。重庆到底好大,我现在还是说不出。   从前许多人,连一些四川人在内,都说重庆热闹,俗气,我一向信为定论。然而不尽然。热闹,不错,这两年更其是的;俗气,可并不然。我在南岸一座山头上住了几天。朋友家有一个小廊子,和重庆市面对面儿。清早江上雾蒙蒙的,雾中隐约着重庆市的影子。重庆市南北够狭的,东西却够长的,展开来像一幅扇面上淡墨轻描的山水画。雾渐渐消了,轮廓渐渐显了,扇上面着了颜色,但也只淡淡儿的,而且阴天晴天差不了多少似的。一般所说的俗陋的洋房,隔了一衣带水却出落得这般素雅,谁知道!再说在市内,傍晚的时候我跟朋友在枣子岚垭,观音岩一带散步,电灯亮了,上上下下,一片一片的是星的海,光是海。一盏灯一个眼睛,传递着密语,像旁边没有一个人。没有人,还哪儿来的俗气?   从昆明来,一路上想,重庆经过那么多回轰炸,景象该很惨罢。报上虽不说起,可是想得到的。可是,想不到的!我坐轿子,坐洋车,坐公共汽车,看了不少的街,炸痕是有的,瓦砾场是有的,可是,我不得不吃惊了,整个的重庆市还是堂皇伟丽的!街上还是川流不息的车子和步行人,挤着挨着,一个垂头丧气的也没有。有一早上坐在黄家垭口那家宽敞的豆乳店里,街上开过几辆炮车。店里的人都起身看,沿街也聚着不少的人。这些人的眼里都充满了安慰和希望。只要有安慰和希望,怎么轰炸重庆市的景象也不会惨的。我恍然大悟了。——只看去年秋天那回大轰炸以后,曾几何时,我们的陪都不是又建设起来了吗!
同问。。。

7,白鹤梁的沉浮读后感

白鹤梁的沉浮讲的是为了完整地保护国家级文物——涪陵白鹤梁题刻,以葛修润为代表的科技工作者们经过反复研究论证、反复试验,在否定了一个又一个保护方案的情况下,最终设计出了理想的方法。展现出我国科技工作者极其强烈的责任感,和他们为保护文物付出的巨大心血。潮涨潮落,朝朝暮暮。冬季露面、汛期隐藏的“国宝”白鹤梁,在三峡工程正式蓄水发电后,将永远淹没在水下30米深处。站在重庆市涪陵区城北的十里长堤上,望着波涛滚滚的江面,白鹤梁,就将永远沉没在靠近大堤的江水中,这是三峡库区唯一一个水下原址保护的文物。  白鹤梁是位于重庆市涪陵区城北长江江心西侧的一段天然石梁,长1600米、宽15米左右,以15度斜角倾向江心北岸。从唐朝以来,沿岸群众在这里记录汛期水位,文人墨客在这里吟诗刻赋,留下了大量的水文题刻,保存了长江72个年份的枯水水文资料,具有较高的文学、艺术和水文价值,被誉为“世界上最早的古代水文站”、“世界水文史上的奇迹”。我曾经在这里看到,自西向东伸展的石梁上,题刻分东西两段,它们依形就势,体量各异,大者两米见方,小者长宽不足盈尺。据介绍,专家在这里发现了165段题刻,汇集了唐朝以后1200年间300多名书法家的书法精品,颜、柳、苏、黄、赵体皆有,篆、隶、楷、行、草书悉备,是名副其实的“水下碑林”。科技工作者们保护了白鹤梁,更保护了这里的环境。古往今来,地球妈妈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无数代子孙。原来的她被小辈们装饰得楚楚动人。可是,现在人类为了自身的利益,将她折磨得天昏地暗。人类只有一个地球;而地球正面临着严峻的环境危机。“救救地球”已成为世界各国人民最强烈的呼声。 我为周围环境的恶化而感到心痛,我想:作为未来接班人的青少年,如果不了解环境问题的严重性,无视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不去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我们的生命将毁在自己的手中,老天将对我们作出严厉的惩罚。为此我下定决心要从我做起爱护环境,保护我们这个赖以生存的家园,做一个保护环境的卫士。
潮涨潮落,朝朝暮暮。冬季露面、汛期隐藏的“国宝”白鹤梁,在三峡工程正式蓄水发电后,将永远淹没在水下30米深处。记者最近采访时了解到,沉没的白鹤梁并不影响游客参观,它将被请入特制的“水下宫殿”,人们可以随时通过水下通道,在涛涛江水之下尽情端详它的“芳容”。站在重庆市涪陵区城北的十里长堤上,望着波涛滚滚的江面,涪陵区博物馆馆长黄德建非常激动。他与之打了半辈子交道的白鹤梁,就将永远沉没在靠近大堤的江水中,这是三峡库区唯一一个水下原址保护的文物。白鹤梁是位于重庆市涪陵区城北长江江心西侧的一段天然石梁,长1600米、宽15米左右,以15度斜角倾向江心北岸。从唐朝以来,沿岸群众在这里记录汛期水位,文人墨客在这里吟诗刻赋,留下了大量的水文题刻,保存了长江72个年份的枯水水文资料,具有较高的文学、艺术和水文价值,被誉为“世界上最早的古代水文站”、“世界水文史上的奇迹”。今年枯水时节,记者曾经在这里看到,自西向东伸展的石梁上,题刻分东西两段,它们依形就势,体量各异,大者两米见方,小者长宽不足盈尺。据介绍,专家在这里发现了165段题刻,汇集了唐朝以后1200年间300多名书法家的书法精品,颜、柳、苏、黄、赵体皆有,篆、隶、楷、行、草书悉备,是名副其实的“水下碑林”。黄德建告诉记者,三峡成库后,白鹤梁将永远淹没水下。从1993年起国家开始组织数十位院士、专家来到这里,为保护白鹤梁出谋划策。“水下保护方案来之不易。”谈起这项保护工程,重庆市峡江文物保护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陈祖林感慨万千。据他介绍,仅拿到桌面上经过专家论证的保护方案就有四种:天津大学1994年提出的“水下博物馆”方案;长江水利委员会1998年提出的水下淹没、陆上复制方案;国务院三建委黄真理博士提出的岸边复制方案;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葛修润教授2000年提出的“无压容器”方案。据介绍,目前前三种方案都被否定,国家文物局认可的第四种方案,是在白鹤梁上修建一座巨大的钢筋混泥土容器,再将清水注入容器,使容器内外压力平衡。同时从岸边修建两条带参观窗的水下通道,绕题刻一周,不仅方便游客参观,还可以充分发挥题刻的学术研究价值,把题刻的保护、研究与旅游有机结合起来。白鹤梁题刻本体保护工程在今年汛期前已经竣工,水下交通廊道和循环系统等7个专题研究项目的中间成果已于今年8月通过专家评审,其余4个专题研究也将在9月完成。他说,保护工程今年年底就开始实施,2005年全部完工,2006年开始试运行。
文章TAG:重庆市中国文学读后感重庆重庆市中国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