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话却最喜欢用“哉”这个词。一是从讲话力度看,上海话硬,苏州话软,其中“家生”是典型的苏州话,这个词本身有赖以生存的武器或者器具以及本领的意思,苏州话,俗称“苏州闲话”,是一种吴语方言,属吴语太湖片苏沪嘉小片,苏州话“软侬细语”,如浅吟低唱,婉转动人。
1、上海话和苏州话有什么区别?互相之间能听懂吗?
本人曾在苏州上大学,后也在上海生活过一段时间,并能够分别用两地方言流畅地和本地人交流,所以我也来谈谈自己的看法。我觉得两者尽管都属于吴语,两地人用各自方言交流也无障碍,且相互都能听得懂,但区别还是很明显的,一是从讲话力度看,上海话硬,苏州话软。上海话“硬锵锵”的,如果声音一高,有点气势逼人,而苏州话“软侬细语”,如浅吟低唱,婉转动人。
二是从讲话所用的语气词看,上海话多喜欢用“啦”““呀””“”等,比如上海人习惯说“来散勿啦?”(可以吗或行不行的意思)或者要赶时间会说“我要快点去格呀”,而苏州话却最喜欢用“哉”这个词。我当年上大学乘公交到人民路一个叫饮马桥的站台,售票员马上喊着,“饮马桥到哉”,至今印象深刻,三是从讲话的音调看,上海话用去声的比较少,而苏州话用去声的较多。
比如“饮马桥到了”这句话,上海话讲“到”这个字用的是拼音声调的上声,而苏州话用的则是去声,四是从讲话的习惯用语看,上海话第一人称是“阿拉”,第二人称是“侬”,第三人称是“伊”。苏州话则分别是偶,倷,哩,还有些日常用语也不一样,这需要你在一定的语境中,在日常交流中慢慢去体会和掌握,五是从讲话的吐字发音看,上海话讲话不太讲究,而苏州话好像是从舌尖上发出来的,从牙缝里挤出来一样。
2、什么话是最正宗的苏州话?
苏州话,俗称“苏州闲话”,是一种吴语方言,属吴语太湖片苏沪嘉小片,长期以来苏州话一直是吴语的代表方言之一,在历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苏州话以软糯著称,素有“吴侬软语”之美称,苏州话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方言之一,保留很多中古汉语要素,其显著特征为完整保留中古汉语的浊音,保留平上去入的平仄音韵,保留尖团音分化,保留较多古汉语用字用语,能够与古代韵书《切韵》、《广韵》等基本匹配。
3、全国方言最复杂的一个省,江苏方言,苏州话最难吗?
谢谢邀请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自然各地方言众多,当时看电视节目了解到有吴方言、湘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粤方言等,方言多的省份应是浙江和福建吧,浙江有部分吴语(跟江苏南部相同)、楚语、越语,福建有客家、闽南语等。江苏的方言从北到南有中原官话、江淮官话、吴语,北部与南部用方言交流会有一定的难度,绝大部分苏北方言跟普通话还是比较接近的。
苏南吴语尤以苏州为代表,特点是“吴侬软语,软糯动听”,当时在苏州旅游时,听当地导游全程讲解,那软软的吴语口音的普通话真是一种听觉上的享受,导游说:宁肯听苏州人吵架,也不听***讲话”,之后反复解释,并没有半点地域歧视的意思。事实也是如此,谁不热爱自己的家乡?谁不喜欢家乡的方言?乡音难改,有的地方的方言都申请申遗了呢,使方言作为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正得到最好的传承!,
4、《水浒传》为什么含有苏州方言?
《水浒传》水浒传之所以了不起,是因为它是四大名著当中唯一一部古白话文著作。古白话文跟如今的白话文不完全不一样,听起来很多词汇,让人觉得很夹生,但是很多情节用苏州方言读起来,那就顺畅多了,盐城、兴化一代的苏北人笑而不语。比如“史进又不肯务农,只要寻人使家生,较量枪棒”(第二回),其中“家生”是典型的苏州话,这个词本身有赖以生存的武器或者器具以及本领的意思。
苏州话说被人打了,就叫“吃家生”;表示吃饭家伙,叫“吃饭家生”,盐城话的在这里面的对应的词叫“家活”,发音“噶胡”。其实这个本身也是吴语的因素,“家生”和“家活”表达的都是“一家靠这个来生存的意思,再比如“又做这等短命促掐的事”(第四十一回),其中“促掐”就是“促狭”的意思,表示气量狭窄、刁钻,但是因为吴方言的发音因素,“掐”其实发“客”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