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我手头上书籍史料记载,明朝的南京城有多达100多个行业,最发达的是织锦等丝织业,他们大部分就聚集在秦淮河沿岸。明朝南京三山街一代,有一座寺庙叫“承恩寺”,这里附近是商业区,货物云集,游艺杂耍十分热闹,关于明朝人口问题,学术界绝大多数专家赞成何炳棣的观点,即明朝峰值人口估计约为1.5亿。
1、明代的南京城有多繁荣?
小欧说南京,说尽南京事!明朝朱元璋定都南京后,南京不仅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还是一座国际化大都市!据我手头上书籍史料记载,明朝的南京城有多达100多个行业,最发达的是织锦等丝织业,他们大部分就聚集在秦淮河沿岸,当时的这类手工行业分类十分明确,如织缎业又细分细缎和花缎。在中国历史文化博物馆中收藏着一副明代的《南都繁会图》,长达一丈的花卷中,竟然有109种商店招牌,和1000多种形形色色的人物,
比如京式小刀、画脂杭粉、名香宫皂等等一应俱全。商业兴盛足见明代南京的繁荣!那为啥说当时的南京城还是一座国际大都市呢?明朝南京三山街一代,有一座寺庙叫“承恩寺”,这里附近是商业区,货物云集,游艺杂耍十分热闹,在广州生活了17年的意大利人利玛窦于1598年来到南京城,他便是和其他外国人一道选择居住在这里。
2、请问明朝时真的有4亿人吗?
谢邀!明朝应该没有4亿人,但人口突破2亿大关是毫无疑义的,关于明朝人口问题,学术界绝大多数专家赞成何炳棣的观点,即明朝峰值人口估计约为1.5亿。但以葛剑雄、曹树基为代表的少数专家,在此基础上又综合各种因素加以仔细考究,认为何炳棣等或受清朝”人口爆炸“前提影响,仍低估了明朝实际人口,作出了2.05亿人口的估算,
经本人详读各专家的研究史料后,偏向于后者,即明朝峰值人口(以1600年,即万历二十八年为基准)是突破2亿,甚至还要多些!避开线性陷阱,明初人口至少有7300万首先,探讨这个话题,很容易掉落一个陷阱。那就是以线性思维看问题,以现有的人口作为最高峰值,历史上都是线性增长,其实不然,历史发展并不是线性增长,而是一个波动过程。
所以,明朝人口峰值不能受到清朝”人口爆炸“这个前提影响,再去倒推,得出明朝人口要大幅度低于清初人口的结论,若是如此,明朝人口估算定然被有意压减,实际上应该采取科学的研究方式去论证,才能得出接近历史真相的结果。葛剑雄、曹树基通过《明实录》、地方志等大量史料考究认定隐漏户问题,修正了洪武年间的人口基数,从其所著《对明代人口总数的新估计》来看,明初民、军户两项合计为7124万。
此外,明初还有其他不列入民户统计的对象,如僧道户、乐户、匠户、灶户等,但这些户的数量不会很大,所以估计明初的实际人口(不含其疆域之外及疆域之内始终未列入统计的少数民族人口)至少有7300万,年平均增长率5‰,预估峰值人口破2亿有了比较准确的人口基数,才有可能对明代后期即十六世纪末的实际人口总数作出新的估计,首先要确定的是自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至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间人口的增长率。
葛剑雄、曹树基采取了三个考究方法,第一是中国历史上其他阶段比较可靠的长期人口年平均增长率,第二是台湾学者刘翠溶利用族谱对明清时期家族人口的研究成果。第三是明朝人对当时人口现象的大量描述,无不说明当时当地的人口已经大大超过了历史上的最高点,尤其是第三点,不仅是明朝人有很多记录,外国传教士也留下了不少见证。
这类记载不胜枚举,如何炳棣已经在他的书中引述了谢肇俐的《五杂姐》中的说法,我们还可以举出明代著名的人文地理学家王士性在《广志绎》,中的一些记录,如:杭(州)城北湖州市,南浙江骤,咸延裹十里,井屋鳞次,烟火数十万家,非独城中居民也。江、浙、闽三处,人稠地狭,总之不足以当中原之一省,故身不有技则口不糊,足不出外则技不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