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节穷人节在每年藏历的七月份(公历9月),是少数民族藏族的传统节日,也是继彝族的摸奶节后又一个比较有特色的民族节日。
2011年9月23日,农历8月26日,星期五为2011年穷人节。
开门节开门节在每年傣历的12月15日(公历10月15日)。
开门节与关门节同是少数民族傣族,布朗族,德昂族和部分佤族的传统节日,具有典型的、浓郁的宗教主义色彩。
2011年10月15日,农历9月19日,星期六为2011年开门节。
苗年苗年在每年农历的九、十或十一月的辰(龙)日或卯(兔)日或丑(牛)日,是少数民族苗族的传统节日。
其中尤以素有"苗族文化中心"的贵州省雷山县城苗年最为出名。
2010年11月9日,农历10月4日,星期二为2010年苗年,同时这一天也为13年一度的鼓藏节。
彝族年彝族年在每年公历的11月20日,是少数民族彝族的传统节日,是由彝族太阳历的第一个星回节转化而来的一个重大的民族节日。
2011年11月20日,农历10月25日,星期日起是为期三天的2011年彝族年。
驱鬼节藏族驱鬼节在每年公历的12月29日,是典型的少数民族藏族的传统节日。
驱鬼节这一天会在拉萨的布达拉宫举行盛大的跳神活动,各个寺庙也都会有类似的这种活动,以迎接新一年的到来,驱鬼消灾,保平安。
2010年12月29日,农历11月24日,星期三为2010年藏族驱鬼节。
7. 哪些少数民族有哪些传统节日
1.比如:傣族的泼水节,纳西族的火把节。
2.除了汉族外,我国共有55个少数民族,每个少数民族因为文化,地域,风俗,历史背景等不同,均有属于自己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
3.除了上述两个少数民族的节日外,还有很多特色节日,比如壮族的三月三歌会,陇端节,陀螺节,花朝节,吃立节,蚂拐节。东乡族、回族、塔塔族有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三大宗教节日。布朗族的厚南节。怒族有“吉佳姆”、祭谷神节。
8. 55个少数民族有哪些传统节日
中国一共有55个少数民族,各民族的节日丰富多彩,著名的有:
蒙古族的那达慕、傣族的泼水节、傈僳族的刀杆节、彝族的火把节、白族的三月节、哈尼族的扎勒特、藏族的酥油花灯节、景颇族的脑纵歌、拉祜族的月亮节、苗族的花山节等等。
由于一些少数民族信仰伊斯兰教,所以也会出现相同的重大节日,如:古尔邦节等。
举例:
1、东乡族东乡族和其他信仰宗教的民族一样,每年有三大节日,即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2、侗族侗族传统节日各地日期不一,主要节日有新婚节、架桥节、祭牛节、吃新节、花炮节等。3、白族白族的传统节日很多,已有上千年历史的“三月街”是白族一年一度最盛大的节日,现被定名为“三月街民族节”。它和“火把节”(又称星回节)等民族节日饶有特色。其他主要节庆活动还有大过年、绕三灵、火把节、耍海会、拜日望等。同汉族相同,也过清明、端午、中秋等。4、独龙族唯一的传统节日年节(独龙语:卡雀哇)也是和宗教联系在一起的。过卡雀哇于每年冬腊月的某一天举行,具体时间由各家或家族自己定,节期的长短常常以食物准备的多寡而定,节日期间,人们要举行祭山神仪式,唱歌跳舞。5、俄罗斯族俄罗斯人传统的民族节日主要与宗教信仰有关,每年公历的1月7日俄罗斯族均欢度圣诞节,纪念耶稣降生。
扩展资料:
中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是: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汉族地区有少数民族聚居,少数民族地区有汉族居住。这种分布格局是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间相互交往、流动而形成的。
中国少数民族人口虽少,但分布很广。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少数民族居住,绝大部分县级单位都有两个以上的民族居住。
9. 56个少数民族有哪些传统节日
汉族的春节。最初是属于汉族的节日,后来受汉文化的影响,其他少数民族也开始过春节。再后来,受中华文化的影响,属于汉字文化圈的一些国家和民族也开始过春节。
10. 少数民族有哪些传统节日和活动
1.花脸节花脸节,是云南丘北彝族群众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丘北的彝族群众就把每年农历二月第一个属蛇日或猪日定为“花脸节”起始日。 因远古先民用锅烟把脸部抹黑、驱魔除害而得名。经过发展,“花脸节”已经成为当代彝族青年借抹花脸之机选择意中人的狂欢活动。
2.泼水节泼水节,亦称“浴佛节”,又称“楞贺尚罕”,是傣族、阿昌族、布朗族、佤族、德昂族以及泰语民族和东南亚地区的传统节日,当日,中国西双版纳、泰国、老挝、缅甸、柬埔寨等国,以及海外泰国人聚居地如香港九龙城、台湾新北市中和区等地的人们清早起来便沐浴礼佛,之后便开始连续几日的庆祝活动,期间,大家用纯净的清水相互泼洒,祈求洗去过去一年的不顺。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相当于公历的四月中旬,一般持续3至7天
3.刀杆节(危险动作,请勿模仿)“刀杆节”,是云南边陲轮马山一带傈僳族人民一年一度的传统体育节日。时间是农历二月初八。刀杆节由来于一个传说,纪念明朝时期体察边民疾苦的兵部尚书王骥。每年的这一天,人们都穿上节日的盛装,成群结队地来到“刀杆节”会场,观看“上刀山,下火海”活动 。
4.火把节火把节是彝族、白族、纳西族、基诺族、拉祜族等民族的古老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不同的民族举行火把节的时间也不同,大多是在农历的六月二十四,主要活动有斗牛、斗羊、斗鸡、赛马、摔跤、歌舞表演、选美等。在新时代,火把节被赋予了新的民俗功能,产生了新的形式。
5.三月街三月街亦称“观音市”、“观音街”;“祭观音街”,白族传统盛大节日,也是白族传统的民间物资交流和文娱活动的盛会,流行于云南大理等地。三月街每年农历三月十五至二十一日在大理城西的点苍山脚下举行。最初它带有宗教活动色彩,后来逐渐变为一个盛大的物资交流会。明清时期,四川、西藏、江南各省都有商人到此贸易。它不仅是个交换场所,还是表演各种舞蹈和赛马、竞技的园地。
6.扎勒特哈尼族传统盛大节日。“扎勒特“是哈尼语音译,又称“大年“。时值农历十月,故又称“译腊和实”,即十月年。在农历十月第一个属龙日举行,至属猴日结束,历时5天。哈尼族信奉原始宗教,扎勒特节主要是祭献天神和祖先。夏历十月第一个属龙日开始过年,历时五、六天至半月不等。节日期间杀猪宰羊,舂粑粑,蒸黄糯米饭祭祀天地和祖宗,并宴请邻近村寨、民族的宾客。
7.酥油花灯节藏历正月十五是传昭大法会的最后一天,这天,藏民族居住的地方多会摆出用五彩酥油雕塑成的花鸟鱼虫和人物形象,欢庆酥油花灯节。西藏各地的僧俗民众以及民间艺术师们用本地盛产的酥油和藏式颜料,制作出精致的酥油花,许多酥油花还以多个画幅构成连环故事,讲述藏民族的古老传说。
8.目瑙纵歌节目瑙纵歌是德宏景颇族的传统节日,意思是“大伙跳舞”。一般在农历正月十五日举行,节期四至五天。跳目瑙纵歌要在宽大的广场或草坪上举行。
9.花山节花山节,也称“踩花山”、“跳花”等,是苗族的传统节日。流行于川南南部和中西部云南东南部。各地节期不一,通常在农历五月端午节前后举行。节日期间,苗族人民盛装汇集到传统的跳场坪,青年男女跳场中央的花杆跳舞,男青年还进行爬杆、赛马、射箭、唱歌、跳舞、选美等比赛。人数多时达十几万人。
10.那达慕 “那达慕”是蒙古语,亦称“那雅尔”,“那达慕”是蒙语的译音,意为“娱乐、游戏”,以表示丰收的喜悦之情。“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在蒙古族人民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那达慕”大会上有惊险刺激的赛马、摔跤,令人赞赏的射箭,有争强斗胜的棋艺,有引人入胜的歌舞。赛马也是大会上重要的活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