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铁路,汉川有汉宜高铁汉川站和马上要施工的汉川东站,未来汉川还规划了与武汉连接的市域铁路二条。但汉川工业产值比仙桃约高,位居湖北县市首位,我是湖北宜昌人,祖籍汉川,青年时期在武汉求学四年,很多黄陂人融入其中,因而话中融入黄陂话,被中心城区即黄埔路以上的人称为乡里话。
1、襄阳人为什么说河南话?
提问题的听着,襄阳话是不是河南话先听听看,襄阳绿色叫楼色,河南是吗?襄阳鞋子叫孩子,河南是吗?襄阳上街叫上该,河南是吗?襄阳姑娘叫俩娃儿,河南是吗?襄阳米饭叫干饭,河南是吗?襄阳解放叫改放,河南是吗?这样的很多很多,不一一列举了,你黑襄阳人说明你怕襄阳人,说明襄阳的强大。襄阳话属西南官话卾北片,这是国家定的,
河南好像不是这么定的吧?既然不是何来河南话?还有襄阳满山片野的水稻,河南是吗?有人说襄阳爱吃牛肉面就是北方,那武汉爱吃热干面是哪里?还有人说襄阳还种小麦和河南相近,那湖南大把小麦也和河南相近?襄阳话总体口音有些类似南阳话,方言却一点相似之处都没有,毕竟和南阳是山水相连,口音类似正常的不能在正常了,就如黄梅之九江话,宜昌之四川话,荆州之湖南话,没什么奇怪的,拜托以后黑襄阳换个话题。
2、湖北汉川和仙桃,哪个城市宜居?
一个城市是否宜居,与交通、经济、环境、城建等居多方面有关,汉川和仙桃都是江汉平原城市,二地由汉江隔河而望。二地同音同水同文化同气候,生活习惯也差不多,不同的是汉川是孝感代管,而仙桃是直管市,行政级别高半级。经济,目前仙桃GDP高于汉川,由于仙桃是直管市,银行、石油、通讯等行业GDP和税收本地核算,而汉川这些部门由孝感核算,
除掉这,二地从经济数据上相差不大。二地都是湖北民营经济比较发达地区,都有国家级开发区,但汉川工业产值比仙桃约高,位居湖北县市首位。工业发展汉川占优,城建,仙桃由于是直管市,享受一定汉川不具备的优势政策,加上改革开放初期仙桃抓住发展机遇,走在湖北县市的前列,因此仙桃的城建比汉川好不少。交通,铁路,汉川有汉宜高铁汉川站和马上要施工的汉川东站,未来汉川还规划了与武汉连接的市域铁路二条,
仙桃也有汉宜铁路仙桃站,和汉宜分枝的市域铁路。而未来仙桃市域和地铁几乎无望,从铁路交通上看,汉川优于仙桃。公路,汉川目前过境的高速有三条,(武荆、汉宜、城市圈高速)未来几年还有二条高速公路连接武汉,(武天、都市圈高速)仙桃有汉宜高速、随岳高速和城市圈高速,规划中的武松高速经过仙桃南部。高速汉川占优,汉川开通了连接武汉的二条市域公交,明年可能还会开通一条。
3、武汉人究竟说的是什么话?
作为我在武汉生活了68年的老武汉人,我谈点对武汉话的了解,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前真正的武汉人是汉口为中心。而汉口是指黄埔路到汉正街一带,这一带是解放前武汉的商业文化中心。包括江汉路到汉口长春街的各国租界,武汉的百年民校如市一男中,即今天的二中,市一女中,即今天的市16中。我在1954年起生活在大智门活车站附近的天声街,
先后在一元路小学,市16中,市二中读书。我只知道那时武汉人是以黄埔路以上称为汉人口,黄埔路以下为乡下,因此正宗的汉口话是黄埔路以上的。而黄埔以下因靠近黄陂,很多黄陂人融入其中,因而话中融入黄陂话,被中心城区即黄埔路以上的人称为乡里话。而武昌话又与汉口话不同,我们老武汉人一听就分得出来。而汉阳话因汉阳蔡甸人多,话音带有浓重的菜甸音,
4、如何用一句话证明自己是湖北人?
“尖黄陂,绞孝感,又尖又绞是汉川。”这句话本来说的是斗笠,黄陂人最早做的竹斗笠是平顶的,顶上用一张衬纸遮挡,但是,湖北每年有不短的梅雨季节,那张衬纸很容易被雨淋湿而坏掉,于是,经过后代改良,为了便于雨水下落,把平顶改成了尖顶,并且把衬纸换成竹叶,这样比较耐用,孝感人,他们做斗笠的时候,把斗笠的顶部做成圆形,但是,他们斗笠的边是要绞的,也就是要包边,这样耐用,黄陂斗笠的边是飞边,没有包边的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