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中原经济区的人都说河南话,这话不准确。说客家话的人主要分布在中国南方和新马泰等国的华人社区,二是中原经济区有的就不说河南话,如果你依旧说南方的客家人才是河南人,我不会反驳什么,那么,麻烦你把你口中的客家人与现在的河南人做一个基因比对,看看到底有多大差别。
1、都说客家人来自中原,为何现在中原地区没多少人说客家话了?
客家人是父系中原、母系山畲。但他们很忌讳别人说破这一点,就编造出都是源于河洛、都是祖籍固始、都是名门之后的故事,并且用建祠堂修族谱等形式刻意加以强化,如果谁不信,可以去查查客家人的族谱传说,基本错不了!其实,这几个“都是”暴露出不可能是真实的,那么庞大的客家人族群怎么可能来源那么狭小呢?话说回来,混血汉人没什么丢人的,所有汉人都是这种情况,根本没有纯种汉人!。
2、客家人是北方迁移的,但北方人不说客家话而南下的说吗,为什么?
去年,河南省史学界10位教授级学者一致反对罗香林“客家人是中原衣冠南渡的后裔”学术观点,原因之一是“中原地区从古到今沒有客家方言”。那么,客家方言是怎么形成的呢?1996年,笔者创作和拍摄15集电视片《中国客家人》时,对全国5个省区58个县区客家人集聚地进行了采访调查,大量的史料传说,地方志都表明:客家人是南宋灭亡时,大批宋人逃亡闽赣粤交界山区,与畲瑶土著人融合而成。
另据民国史学家吕思勉,王国维《中国民族史》研究,畲族瑶族苗族三族同源,都源于西汉初年的湘西武陵蛮,武陵蛮又是什么人呢?据考古学家柴煥波《武陵山区古代文化概论》考证,武陵蛮其实是躲避秦乱的楚国人后裔。因山区人滿为患,盗抢成风,被西汉初年长沙国王吳芮征伐疏散,后來演变成苗瑶畲三个民族,但有共同的信仰,祟拜盘瓠为祖先。
3、客家话与中原话有许多相似的发音,中原移民客家的人有这感觉吗?
客家话和中原话是截然不同的两个区域特色的语种,没有任何渊源,中原话~是古官话的一个分支,以洛阳调为正音,所以河南话就是典型的中原话。使用中原话的人是以河南、陕西关中、山东南部为中心,复及到黄淮平原和关中平原地区,在北宋时期中原话就基本定型了,客家话~是台湾的官方语言之一,也是目前苏里南共和国的法定语言之一。
客家话还曾经是太平天国的“国语”,主要包括梅州话、惠州话、龙岗话、惠阳话、河源话、赣南话、汀州话,它是以梅州话为代表,而影响力最大的是惠阳话。所以说客家话的人主要分布在中国南方和新马泰等国的华人社区,客家话在南宋时期初步定型。客家话和中原话定型都在宋代,一个是北宋,一个是南宋,在不同的活动区域形成自己特性的语系,根本就不存在中原移民客家的说法。
4、哪些省份和地区的方言类似河南话?全国大概多少人说河南话?
此题目,在我回答地缘文化与豫剧或河南方言时,已多有涉猎,这里再补说一下,首先说,河南方言,应指以开封和郑州一带的方言(这两地也有细微区别)。而豫南之信阳南部一带方言,为豫卾交叉之方言,有湖北方言味,焦作与济源话,带有山西方言味,洛阳老城区个别字的吐音,有的也难以听懂,如:馍、坡、湾、玩,发音不是常读音。
这些虽然也算是河南方言,但不能代表正宗河南方言,我在表达上述观点时,一些网友表示反对,称许昌、周口、商丘、洛阳、南阳方言才能代表。但我仍坚持“只有开封、郑州方言才可代表“的观点,理由是:一是开封是古代多个朝代的都市,在1954年以前还是河南省会。可以说,长时间是河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最有代表性,
而郑州现在是全方位的中心,离开封又很近,现在正在实行郑(州)汴(开封)一体化。二是豫剧强调用河南方言来唱,而豫剧的最早发源地是在开封,因而,开封话,在豫剧里被视为正宗、规范,其次说哪些地方说河南方言,应当说,除晋东南4地市外的中原文化圈的范围内,皆说河南方言。其包括:冀南之邯郸、邢台,鲁西(南)之菏泽、聊城(以及济宁之部分县、市),皖北亳州、宿州、淮北等4地市,苏北的徐州等3地市,鄂西北的襄樊、老河口、十堰等县、市,其方言虽与开封话有细小差别,但总体上属于中原官话的河南方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