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年安徽蚌埠市明汤和墓出土的1件元青花罐;1978年江苏武进出土的1件元青花大碗;1986年江西上饶市元墓出土的2件元青花玉壶春瓶;1991年江苏淮安成仕六年墓出土的1件元青花盖罐;1991年江苏南京市南郊永乐8年墓出土的1件元青花梅瓶;1996年湖南常德出土的1件元青花狮纽盖三足熏炉和一对元青花莲座双耳瓶;2003年内蒙古集宁路元代窑藏出土的8件元青花,还漏编了一些国宝级的元青花,例如。
1、怎样鉴定元青花釉里红?以及如何分析元青花釉里红的特征?
釉里红是铜红釉在胎上绘画,施透明釉后,在高温下一次烧成的釉下彩。它的工艺流程与青花瓷几乎完全相同,釉下红彩烧成难度大,图案常有晕散。故青花釉里红器物纹饰比较简单,胎骨一般比同期青花粗,前期龙纹白胎为多,元末为白胎,器物见明显旋削痕和接胎痕,釉层透明度高,有玻璃质感,元末見卵白釉,青白釉,红色浅,呈色不稳定,
元代中后相,在青花烧制逐渐成熟的同时,釉里红工艺也有了进步,已能烧出纯正的红色,由于釉里红对烧制温度和窑中气氛要求严格,大多数元代青花釉里红偏黑灰色,红艳者少。这样就限制了青花釉里出的发展,其时装飾手段单一,大多用刻划涂抺的手法,产量也非常稀少,釉里红真正成熟是在明洪武年间,从原料萃取,制作成型,绘画装飾到烧制工艺都有了突破,青花釉里红工艺是由景德镇官窑来完成的。
2、元代大墓真的就一座发现不了吗,如果发现了,会出土元青花吗?
你的问题分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元代大墓真的就一作发现不了吗?是说元代大墓比较稀罕,发现的几率比较低,元代享国时间一共是八九十年,不足百年,在中国历代王朝中时间比较短促,相对而言,发现元代墓葬的几率就比较少。而元代的蒙古族,有属于蒙古族的葬俗,墓葬不留坟莹,不凸出地面,因此后代较难发现,但尽管如此,元代墓还是并不鲜见的,在济南就曾经多次发现元代墓葬,其中有一座(具体可以百度济南元代壁画墓),元代四周壁画墓,砖石砌成,彩绘壁画,穹窿顶的圆形墓,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墓内有一些陶瓷藏品,但是并没有你所说的元青花,济南也是元曲家张养浩等人的家乡,这些人的墓葬早年也曾面世,但是没有元青花出土。元青花是一种非常珍贵的瓷器,世人对它的认知非常晚,是近百年的事情,目前公认元代青花是中国青花发展史上较早出现的。尽管考古发掘证明,宋代也有青花陶瓷器的出土,但是从技法来说并不成熟,
出土于浙江杭州的雷峰塔一带。元青花的出土石破天惊,一出世就体现出极高的艺术造诣,这与元代时期政治相对高压,汉族艺术家逃避参与政治,转而投身书画、陶瓷等艺术创作,使得元代瓷器一开始就在高水平上发展,有莫大的关系。元青花的主要装饰纹样有人物故事,龙凤,鱼藻,花草,以及卷云纹等等,所采用的纹样与器主人身份尊贵情况有关,但所有的元青花都比较的珍贵,在元朝当代就已经炙手可热,
大约十几年前,山东菏泽闹市区一处建筑工地曾经挖出一座元代沉船,其中出土的宋元时期珍贵文物达100多件,其中就有三件珍贵的元青花。一件是元青花龙纹梅瓶,价值极其珍贵,比故宫现存的的元青花梅瓶要完整的多,图案装饰的档次也要高得多,另外还有一件元青花高足碗,一件鱼藻纹的盘子,我曾经有机会上手,留下深刻印象。
元青花采用进口的苏麻沥青釉料,经过绘画技法纯熟的艺术家绘制,熟练窑工烧制而成,在当代已经具有非常珍贵的身份地位和价值。元代灭亡之后,遗世的元青花瓷器被明代王室所珍藏,因此一般的元代墓葬没有机会收藏元青花,也一般不会在该时期的平民或普通阶层墓葬中出现。但是在国内,也有比较有代表性的元青花出土,只是类似情况极少,
3、中国有多少件元青花?
首先“中国有多少件元青花?”从理论上来说这只是一个统计学的问题,但实际上是全世界收藏爱好者最为关心的问题,而且到目前为止还找不到真正的标准答案。现与大家分享本人多年学习、研究元青花的心得和收集到的资料,自上个世纪30年代英国人发现元青花至今不到90年代时间,从被中国人遗忘到被外国人发现,特别是2005年2.3亿元《鬼谷子下山》元青花大罐创下当时中国艺术品在全球最高拍卖价格的纪录后,元青花一直是收藏界关心和热议的话题,马上市场上出现了大量的元青花仿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