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本地人才引进事业编的基本待遇。从政策来看,以人才引进名义引进的事业编,相对普通事业编有一定的优势,人才引进的事业编组织部门在引进的时候基本上都有优秀的可以调任这个承诺,相对普通事业编调任更加容易,正是冲着这一点,很多高学历人员才愿意干事业编。
1、47岁,镇医院事业编,现人才引进到县二甲医院,去不去?
我的建议是去吧,能往高处走就别停留在原地,毕竟县级二级甲等医院也是县里比较好的医院了,在哪里能学到更多平时在乡镇卫生院学不到的医学知识,接触到更广泛的病例,可以拓宽自己的视野,发展更多的人脉关系!我原来也在区县级人民医院上过班,在放射科上了一年,病人量比三级医院少些,我们放射科一天也就一百多人啊,匆匆忙忙感觉很充实,因为是编外临时工,后来没干了,出来后考取乡镇卫生院编制上班,搞的都是扶贫、公卫等工作,一晃四年过去了,以前县医院学的知识全部还回去了。
2、事业编制在区组织部的人才引进的硕士研究生有前途吗?
今天单位刚来了一个人才引进的事业编,湖北某211大学硕士,期间有几次出国交流,被本地组织部以人才引进方式招录到单位下属事业单位,以财政补贴的方式给予20万人才津贴(包含房补、人才奖励基金、租房补贴等),试用期转正后定管理八级,享受一定的晋升政策倾斜,工作表现出色的,在行政机关有编制出缺的前提下,可以调任机关任职,转为公务员身份,等等。
这是本地人才引进事业编的基本待遇,从政策来看,以人才引进名义引进的事业编,相对普通事业编有一定的优势。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定级优势,普通事业编入职管理岗,基本上都是从管理九级即科员干起,鲜有直接从管理八级(副科)起步的;二是晋升优势。普通事业编晋升基本上都是按现有政策晋升,即副职提拔正职,要求任满副职两年;下一级正职提拔上一级副职,要求在下一级正职任满三年,很难有机会破格的机会,
人才引进的事业编则不同,只要有岗位和工作需要,组织上完全可以增加历练等名义破格提拔,不会有太大争议,现实中这种操作也屡见不鲜;三是调任优势。普通事业编调任行政机关因为是逆向流动,有太多的壁垒,必须满足一定条件比如在单位取得副科,任满两年,45岁以下,或者达到副处以上等等,才能有机会调任,人才引进的事业编组织部门在引进的时候基本上都有优秀的可以调任这个承诺,相对普通事业编调任更加容易,正是冲着这一点,很多高学历人员才愿意干事业编。
3、人才引进描述为,实行聘用制,纳入事业编制管理,是有编制还是没编制?
事业单位人才引进目前有两种类型,不同类型对于编制的使用要求有明显区别,第一种是专项人才引进主要集中在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即全额拨款事业单位。这类单位引进人才,全部由当地组织人事部门统筹,引进人员使用人才专项事业编制,单独成序管理,报名条件原则上要求211以上院校硕士毕业。录用后,当地会按照人才引进政策给予人才专项经费补贴、租房补贴、购房专项补贴等待遇,
试用期转正后,依据学历条件直接定管理八级和七级或者中级以上职称。这类人员录用后基本上都被各单位借调到机关工作,不少表现出色的两三年后调入行政机关任职,置换为公务员,这种人才引进事业编,既有管理岗也有专技岗,无一例外都是实名制编制,“编随事走、人随编走”,使用编制后,意味着绑定了个人身份,虽然按程序也会签定聘用合同,但百分之百属于编制内人员。
第二种是人才引进主要集中在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比如高校、医院等机构,引进的人才主要为技术岗位人员。人才引进后,按惯例也会给予丰厚的人才政策待遇,比如安家费、科研经费、购房补贴、租房补贴等,除此之外,很多单位在招录时还会特别注明“纳入事业编制管理”,而不像其他事业单位招录在编人员那样使用“招录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表述,这是什么意思,两者又有什么区别?这得从单位的性质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