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古人也在关注考察过黄河之水究竟变黄在什么地方,千百年来,做为黄河上游的青海,甘肃,宁夏回族自治区,流行着一句关于黄河水清浊之分的谚语。在黄河青海甘肃段,比较著名重要的注入黄河的支流有湟水,大通河,洮河等,黄河又是一条闻名世界的富含泥沙的河流,对于黄河水泥沙含量之高,历史上居住黄可岸边的人们喜欢用一句名言来形容。
1、民国时期黄河从哪里入海?有过几次改道?
我是历史星河君,我来回答黄河是中华文明的母亲河,哺育了亿万华夏儿女,是中华文明的摇篮。可是,就是这样一条伟大的母亲河,竟然是一条“害河”,由于气候变化以及人类对自然的破坏,致使黄河尤其是下游逐渐泥沙淤积抬高河床。古代治河水平低,黄河中下游经常泛滥成灾,频繁改道,给沿岸居民造成巨大人员、经济损失。据史料记载,黄河中下仅大规模改道就有26次之多,决口更是达到1600余次,
所以,说黄河是一条“害河”,也不为过。那么,黄河最近一次改道是在1938年,国军为了阻止日军西侵郑州,由蒋介石命令军队,把郑州花园口黄河段挖开,人为制造成洪水,以阻隔日军,黄河再次改道向南,夺淮河入海。决口的黄河水奔流不息的向着南面流去,这便是历史臭名昭著的“黃泛区”。至此黄河再度经淮河入海,也彻底的把淮河制造成了一条废河(大型船只再也无法在淮河航运,
其影响一直到今天。如今的淮河流域就是一块经济塌陷区)一直到1947年,堵上花园口后,黄河才回归北道,自山东垦利县入海,这是黄河目前最后一次变道,新中国成了后,党和人民政府高度重视黄河的治理。1952年10月,毛主席第一次离京外出巡视,首先就是视察黄河,并做了很多重要指示;1964年,70多岁高龄的毛主席还一再提出要徒步策马,去黄河上游实地考察,
2、河南河北中的“河”是指哪条河?是漳河还是黄河?
回问答:华夏自古以来有个约定俗成的规定,河单指黄河,江单指长江,其他则为水,如洹水、漳水、淇水等等。西汉司马迁写的《史记》最具代表性,可以翻一下,黄河从现在河南省浚县过大伾山向东北、正北分为几条,内黄为黄泽,其中主河道东汉时称白沟,经安阳老城东向北流经临漳、邯郸、邢台之后天津入海。现在安阳北还有村子叫枯河的,汤阴还有地名叫西河的,可以佐证历史,
3、黄河是从哪段流域开始变黄的?
黄河是中国的第二条大河,在北方大地上蜿蜒流淌,雄浑壮阔。然而黄河又是一条闻名世界的富含泥沙的河流,对于黄河水泥沙含量之高,历史上居住黄可岸边的人们喜欢用一句名言来形容:“斗水升沙”,意指取十碗黄河浑浊水,澄清后就可取得满满一碗泥沙,这样的泥沙与河水比例,以经足够骇人听闻了。黄河全程流域依地形,段落,生态,植被,岩土,气候,水系等分布情况,黄河水的水质其实是大相径庭的,
世人都知道黄河裏挟泥沙,浑浊泛黄为特色,所以历史上这条大河才一直被人们称作黄河。黄河发源于青海省喀拉巴颜山北麓,从黄河源头到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这一段河道,得益于地势平坦,植被良好,降水稀少稳定,支流岔水注入较少,人烟稀少,生态环境保护较好等综合因素影响等,黄河水在源头附近的段落区域,水质是清澈干净的,
即便夏秋季偶而下一阵暴雨,黄河水短时间内微黄,但也会很快自行调节恢复清澈透明度。黄河水经青海流向比邻的青甘川交界处,也就是人们俗说的天下黄河九曲十八弯,黄河水在这块青藏高原土地上徘徊绕了几个圈,并没有继续在甘肃境内流淌,反而是又转身折头流回青海省境内,严格的讲,黄河从发源地到上游水质清澈见底这一自然现象,确确实实维持到了青海贵德地区。
在黄河青海贵德段,黄河中流淌的河水依旧基本保持着青碧颜色,这和黄河中下游通常见的深褐黄色浑浊水体,明显截然不同,其实古代的古人也在关注考察过黄河之水究竟变黄在什么地方,千百年来,做为黄河上游的青海,甘肃,宁夏回族自治区,流行着一句关于黄河水清浊之分的谚语:“天下黄河贵德清”!由此可见,黄河水清浊之分界,经过现代人实地沿河科学踏勘,再加上古人长期观察总结,黄河水究竟从哪一段流域开始变黄变浑浊的,大致上就有依据事实而定的结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