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日本存在如此庞大的青少年足球人群,这才推动了成年足球的进步。即便足球人口很多,足球水平也未必会高(看看日本男篮),更别说人口很少了,从新中国建国开始后几十年,直到中国足球市场化,我国青训甚至成年队,都是半军事化管理,比较合理的是建立一个健康的足球体制,首先要有大量孩子有机会、有场地踢球,还要能够以较低的代价得到专业足球教练的指导,大量提高足球人口。
广东的足球以前的青训确实比较失败,现役两家广东中超球队,恒大和富力,恒大前身是广药,广药时期有不少广东籍球员,但成绩一直都是联赛的中下游水平,后来广药出了事被降级,恒大来了后大力引进了当时最火的国脚,然后恒大打出来了,后续,恒大又不断的买人,卖人,买的人基本是非广东籍的北方球员,而卖的基本是广东籍球员,这些球员大多都给了富力。
富力接受了一大波前广药球员,但成绩一直都不稳定,随着当年广药球员的悉数退役,想重新打造南派足球的富力却遇到了瓶颈期,目前球队还徘徊在降级区附近(现在总算是保级成功了),尽管在中超有一半的广东籍球员在富力踢球,但富力成绩确实不行,这也侧面说明广东足球当年的青训是失败的,同样的例子还有广东日之泉,这支是正儿八经的南派足球球队,因为日之泉成立的班底是由89-90年出生的广东青年队球员组成的,以前我经常能在广东台看到关于日之泉的报道,麦超和广东台的记者也一直在说球队很有潜力,但后续这支日之泉最终也是不了了之,因为冲超的失败,加上种种现实的原因吧,日之泉搬走了,去了陕西,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没赶上注册,结果球员们被荒废了)。
总的来说,全中国除了徐根宝,也没几个人能说自家的青训是成功的,每个地方的情况大体还是差不多的,不然中国队也不会越踢越差了,不过徐根宝的青训能取得成功,上港能夺冠,也离不开资本的运作;徐根宝的青训确实出了不少人才,但卖走的也不在少数,因为当年东亚确实是穷,后来为了球员能有好的发展,为了保住徒弟不被挖走,徐根宝也不得不把球队卖给上港,自己去当顾问,上港能夺冠,徐根宝的青训是功不可没,但更重要的是上港资本的介入,才没有让东亚被其他中超球队掏空,
2、卡纳瓦罗不信任,又负于董路的足球小将,广州恒大的青训怎么了?
恒大接手足球后,毁掉广药留下的班底,解聘彭伟国等教练,恒大办足校情愿聘请退休官员也不聘请彭伟国等技术型教练任教,万人足校只是借足球之名的普通民办学校,无论训练设施还是教练队伍都不能支撑万人规模的学生练习足球,世界范围内就没有万人规模的足球学校,在恒大的祸害下,支撑中国足球半壁江山的粤派技术球员彻底退出中超,吴坪枫等粤派球员无球可以踢,幸运的球员委身低级联赛,不幸的球员不到三十岁就退役,国家队少了彭伟国谢育新等类型的技术中场,单靠北方力量型球员支撑的国家队踢不过东南亚。
到目前为止,恒大没有为中国足球培养一名球员,也没有为足球技术的提高做任何贡献,相反,绕过俱乐部恶意挖墙脚盗窃中超资产的做法毁了中国足球的基础,恶意单方面违约恶化职业联赛经营环境,恒大在足球的行为可以概括为:拆了全国人的房,给自己盖一座庙,然后宣布是中国足球的神。恒大的钱没有用在提高足球水平上,而是用来挖墙脚,花大钱祸害其他俱乐部,
3、足球青训“准军事化管理”能成功吗?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有些用处,但意义不大,其实从新中国建国开始后几十年,直到中国足球市场化,我国青训甚至成年队,都是半军事化管理。运动员都是国家或者地方运动员,工作关系都属于省市或者国家,这些运动员平时就是半军事化管理,还是比较严格的。只有放假才能离开宿舍,平时不允许随便上街,随便见客,半封闭式训练,
但是,这种体工队模式的训练,最大问题是训练的球员数量有限。国外诸如我们的邻居日本,为什么足球越来越强,在于有着广大的群众基础,日本注册的青少年足球运动员,10年前数量就高达75万(2011年U12以下的足球人口超过30万,U12—15的注册人数近25万,U15—18的注册人数近17万),最近几年超过10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