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个月卖菜钱没你们工资高,但我一个月卖菜攒下来的钱就比你们多。在青黄不接的季节,红椒会很受欢迎,公婆每年这个时候卖菜重点保护的蔬菜就是红椒,如果生意好,又比较吃苦,还是比在外面打工强,多岁,卷着裤脚,一对胶凉鞋,一辆破自行车,上面绑个卖菜的泡沫箱。
大叔我是广州人,做服装生意,我发现广州遍地是黄金,如果没有读多少书,就去当售货员,有提成那种,千万不要当服务员,假如你去当餐厅服务员,很难体现你的服务水平,营业额你一个小服务员也很难知道!如果形象口才好气质佳,可以去卖房子汽车,当然这些要专业知识,也可以卖服装,我的老本行,只要下功夫,努力学习,正常的上班时间一天挣三到五百元应该没有问题!然后立马去摆摊,货源的问题如果人品好,就和老板说拿点货去别的地方摆摊,每天工作大概15个小时,一天挣1000元,真的问题不大。
2、为什么有人说广州本地的老太太这么有钱,还去摆摊卖菜?你怎么看?
年轻人不知生活艰难啊!而老人们呢,他们都是生活的过来人,知道生活中的艰难,也懂得积少成多的道理,虽然,他们都十分富有,不愁吃穿娱乐那些花费,但是有句话叫做坐吃山空,(意思即是,哪怕你家钱财如山一样高,又如何,总不够你每天不停的吃喝玩乐,这样那样的挥霍,)由于老年人的传统思想习俗在,习惯了工作劳动,又经历过了艰苦人生风尘,自然懂得省吃俭用是长计,同时又怕在家闲闷无聊,自己不找点事情做做,活动一下筋骨,对身体健康也利,所以不如选择一些小买小卖的来话动活动,既能丰富生活,又能活动筋络,有益身心,总比烦闷在家打发无聊的时间好啊!。
3、现在做蔬菜生意怎么样?
这个问题我比较了解,我公公婆婆他们就是卖菜的。我和我老公从结婚以前到现在,他们都是一直在做蔬菜生意,这一行不能说不赚钱,也不能说很赚钱。看你舍不舍得吃苦,公婆清晨五点到六点早就已经到了毛家桥菜市场或者是马王堆蔬菜批发市场,到了那里停下车才开始吃从家里带来的、热气腾腾的米线。你可以脑补一下出门八公里,自己带饭出来,他们是几点起床的?辛不辛苦?菜市场的莲藕、土豆公婆他们从来都是30公斤左右按袋来批发的,
卖出去价钱一般对半开。一个摊位费按月收费六百,如果生意好,又比较吃苦,还是比在外面打工强。当然,看打什么工,另当别论,红椒一般分为几种。在青黄不接的季节,红椒会很受欢迎,公婆每年这个时候卖菜重点保护的蔬菜就是红椒。每次都是隔三差五拿个200斤,虽然收益不是很好,但是销量高,加上进的都是上等的品种和质量,几乎每一斤都有个三元左右的利润。
4、在广东东莞工作十年发现一些本地人住豪宅,家产上千万,为什么一些老人还卖早餐、卖菜?
我们村是东莞比较穷的村,资产过千万真没有,大几百万的价值倒是有,我父母就是你说的形象:60多岁,卷着裤脚,一对胶凉鞋,一辆破自行车,上面绑个卖菜的泡沫箱。特别老爸更不收边福,几年前还在开么托车送煤气,不分时点,随叫随到,试过累了就坐马路边小睡,所以我和妹妹老是被亲戚和熟人说:咋不说说你爸?几十岁还那么拼干嘛?家里又缺哪点钱,又危险!其实老人家是不想闲下来,习惯了,心理学上叫“要找自我心理安慰”的一种吧,要体现他们自己价值,不想变成“老了不中用”;另一点就是节省习惯了,花钱的玩儿又不舍得,年轻时拼命干活又没学到什么爱好。
我和妹妹都成家了,都在镇区买了房,他们就不想搬出和我们住,小孩也是我们自己带,所以他们就去卖卖菜,几个老人坐一起卖,也能聊聊天,打发时间,当补贴一点家用,有点成就感吧。以前老妈常常会带着自豪的语气说:我一个月卖菜钱没你们工资高,但我一个月卖菜攒下来的钱就比你们多,主要是说我们年轻人:赚的不多,花钱还大手大脚,理直气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