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河南作为省名是在元朝开始出现陕西最早指“陕原”,也指河南陕县以西的广大地区。河南做为地名出现是在唐朝,唐朝设立河南郡,后来改为都畿道河南府,我从没有听说过河南和陕西互怼的事,河南人对陕西人永远都是充满着满满的感激之情,西安道北居住的人的老家基本都是河南的,或许大家都看过电影“一九四二”,那部电影写的都是上世纪四十年代河南灾民逃荒到陕西的事,当时的河南人有句话是“宁往西走一千,也不往东挪一砖”,旧社会的八百里秦川无灾无难,日本鬼子的铁蹄尚未踏到陕西,那是以前令人向往的幸福之地,是陕州父老乡亲接纳了我们河南难民,渭南,西安,宝鸡,铜川等地都有我们当年流落当地的难民,我们河南人对陕西人有着亲人般的感情,那会和敬爱的陕西人互怼,我们没有那么没有良心,我们河南人可以和任何地方的人互怼,永远不会说陕西半句不字,河南陕西永远都是一家人。
1、古代的中原到底是指陕西还是河南?
古代中原跟陕西有毛关系,中原分狭义和广义,狭义上指河南,广义上指山西南部、河北南部、山东西部、河南大部,这是中原的组合,《史记周本纪》成王在丰,使召公复营洛邑,如武王之意。周公复卜申视,卒营筑,居九鼎焉,曰:“此天下之中,四方入贡道里均。”作召诰、洛诰,这是司马迁记载的,难道司马迁会记载错误?最早的《尚书》中也有。
天下九州,豫州再九州之中,又称之为中州和中土,一个偏西的雍州是怎么好意思说自己是中原?《史记封禅书》记载,“昔三代之皆在河洛之间,故嵩高为中岳,而四岳各如其方,”另外,汉武帝元鼎四年,以周王室后裔卫国卫元君之后封为周子南君,天子遂至荥阳而还。过雒阳,下诏曰:“三代邈绝,远矣难存,其以三十里地封周後为周子南君,以奉其先祀焉。
”周子南国一直持续到了西晋永嘉之乱才灭亡,兴盛了四百多年,中原一词早在二十四史之一的《晋书》中就有记载,提到的中原可不止一次,《水经注》中也有记载,宋朝《宋史•地理志》中也记载了中原板荡,宋高宗驻避吴会,中原、陕右尽入于金,明朝地理志《广志绎》也记载了中原指河南,中州也是指河南,中土也是指河南,感兴趣的可以去读一读《晋书》和《宋史》《水经注》。
2、为何陕西的简称是河南的“陕”,为何不用“秦”?
陕西指的是过去的陕州以西,过去的陕州辖陕县,卢氏,灵宝,渑池,平陆,芮城,宜阳,洛宁,新安等地,基本包括豫西地区,绝对不是现在的陕县,过去的陕州城位于黄河边,建设三门峡大坝时给水淹了,我从没有听说过河南和陕西互怼的事,河南人对陕西人永远都是充满着满满的感激之情,西安道北居住的人的老家基本都是河南的,或许大家都看过电影“一九四二”,那部电影写的都是上世纪四十年代河南灾民逃荒到陕西的事,当时的河南人有句话是“宁往西走一千,也不往东挪一砖”,旧社会的八百里秦川无灾无难,日本鬼子的铁蹄尚未踏到陕西,那是以前令人向往的幸福之地,是陕州父老乡亲接纳了我们河南难民,渭南,西安,宝鸡,铜川等地都有我们当年流落当地的难民,我们河南人对陕西人有着亲人般的感情,那会和敬爱的陕西人互怼,我们没有那么没有良心,我们河南人可以和任何地方的人互怼,永远不会说陕西半句不字,河南陕西永远都是一家人!我是洛阳人,说句实在话,洛阳的城市规模和西安没有可比性,都不在一个级别上,西安是西北的经济文化中心,光大学都六十多所,科研院所更是多的很。
3、中原本来是陕西关中平原的简称,为什么现在中原变成了河南?
首先这个命题本来就是个伪命题,是偷梁换柱的概念,中原这个概念在古时候并不是一个固定的区域概念,没有具体的范围与界限,它即不是专指河南,也不是专指关中,它是一个笼统的地域、文化概念,大致范围就是指黄河中下游地区,是指黄河文明圈,即商朝周朝文化区域范围内。首先“中原”刚开始不是一个具体的地理概念“中原”一词刚开始它不是指具体的某个地方,而是指原野的中间,“中原逐鹿”这个成浯也是指追逐原野上的鹿,
商朝时期为区分自己与周边民族,把四周称为东夷、北狄、西戎、南蛮。后来周朝继承了这一理念,并通过礼法对这一理念进一步强化,认为周朝统治区域内(含各诸侯国)是天下之中,四周则是蛮夷,后来“中原”概念又拓展到文化领域,认为周文明发达,周人举姿有礼,作事有规矩,住的是城池,而且有文字,懂得耻辱,而周以外的四周部落则是未开化的野人,没有文字,茹毛饮血,不知羞耻,住的是帐篷,父母子女不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