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又以三国故地闻名,在以前,宜昌叫夷陵,后改为宜昌。历史滚滚向前,到春秋时期,宜昌属楚国,同时开始建城邑,“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宜昌古称夷陵,距今已2000多年历史,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改彝陵州为宜昌府,“宜昌”一名使用至今。
1、湖北宜昌为什么叫宜昌?历史上如何得名的?
湖北宜昌为什么叫宜昌?历史上如何得名的?“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宜昌古称夷陵,距今已2000多年历史。据载,楚倾襄王“二十一年(前278年),秦将白起遂拔我郢,烧先王墓夷陵,”夷陵之名始于此。索隐解释说:“夷陵,陵名,后为县,属南郡,”“峡州夷陵县是也。在荆州西,”夷陵是战国时代的楚邑,故有“全楚西塞第一关”之称。
关于夷陵名字的由来,“夷陵城西北十五里有夷山,即西陵山而得名,”另有旧志说:“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因山川形势而得名。据记载:夏、商、周三代,夷陵为古荆州地,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改夷陵置巫县,“汉承秦制”,西汉时夷陵属荆州南郡,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改夷陵为临江郡。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又改临江郡为郡,领宜都(今宜昌)、秭归、枝江、夷道(今宜都)等四县,
三国时,吴皇武元年(公元222年),改夷陵为西陵郡,也称宜都郡。晋太康年间(公元280-289年),改置为夷陵县,南北朝时,宋、齐皆称宜都郡、领夷陵、宜都、很出(今长阳)、宜昌四县。梁名,西魏改名拓州,后周改为陕州,领夷陵、宜都、长阳、远安四县,到了隋代,改陕州为夷陵郡,仍领原四县。唐代初期仍为夷陵郡,到唐乾元二年(公元761年)复将夷陵郡改为陕州,亦仍原四县,
五代时,始属前蜀,后属南平国,复更名为陕州。宋朝初年仍为陕州,到元丰年间(公元1078-1085年)改陕为峡,故名峡州,仍辖领原四县,置峡州路,明初始改名峡州府,领夷陵、秭归、巴东、宜都、长阳、远安六县,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改为夷陵州,仅领宜都、长阳、远安三县。清初仍为夷陵州,清顺治五年(公元1648年),因其忌讳“夷”字,故将夷陵的“夷”字改为“彝”,
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改彝陵州为宜昌府,“宜昌”一名使用至今。一九四九年六月十一日,中共宜昌市委、市政府在当阳芦家湾正式成立,一九四九年七月十六日,宜昌城解放,市委、市政府从当阳迁驻宜昌城。现全市人口4百余万,民族31个,行政区划为5区、3市、5县,即西陵区、伍家岗区、点军区、猇亭区、夷陵区、宜都市、枝江市、当阳市、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远安县、兴山县、秭归县,
2、宜昌的历史文化名人有哪些?杨守敬是谁?
崇敬军人,宣传将军,今天介绍几位1988年以后授衔的宜昌籍解放军高级将领,他们是:△刘小午,湖北省宜昌市人,陆军中将军衔。研究生学历,双硕士学位,1960年1月生,1976年12月入伍,历任陆军第41集团军参谋长、41集团军军长、第42集团军军长、广州军区参谋长、南部战区陆军司令员、西部战区副司令员。
2016年7月晋升陆军中将军衔,△岳世鑫,湖北宜昌人,解放军中将军衔。1952年生,历任广西军区政委、陆军第42集团军政委、解放军驻香港部队政委、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副政委,2013年8月晋升为中将。退役后,任第十三届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委员,△何为荣,湖北宜昌人,空军中将军衔。1949年10月出生,历任军济南军区副司令员兼军区空军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参谋长、空军副司令员,
3、宜昌古称夷陵,夷陵因何得名?后来改为宜昌,又有何意?
宜昌,是湖北地级市。有“三峡门户”“川鄂咽喉”之称,宜昌历史悠久,是楚文化和巴文化地望之地,楚文化是指春秋时期南方楚国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其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巴文化是指古代西南和中南地区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宜昌又以三国故地闻名,在以前,宜昌叫夷陵,后改为宜昌,那宜昌古称夷陵,夷陵因何得名?后来改为宜昌,又有何意?“夷陵”得名是因:“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