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河南十文铜元,有光绪元宝和大清铜币两种。中国铜元上使用太极图案,并非仅见于河南铜元,在模仿他省铜元样式铸造河南铜元时,为突出河南铜元的地方特色,设计者使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的太极图,一河南铜元“光绪元宝”的太极图案河南“光绪元宝”铜元铸于光绪三十年至宣统元年(1904~1909)。
1、河南造二百文铜元价值多少?
河南省机制铜元河南省铜元造于清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至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结束。清朝末年,河南省铜元局在开封南关设厂铸造铜元,初铸时规模不大,民国以后,河南省造币厂掌握在军阀手中,为了支付军费开支,开始大量铸造铜元。河南省铜元共分为三大类,并有多种版式版别,我只介绍其中的第三类:第三类河南省造民国双旗铜币(1)中双旗嘉禾十文(2)中双旗嘉禾中圈菊花当十铜元(3)中双旗嘉禾中圈菊花当二十文(4)中双旗嘉禾中圈菊花当二十铜元(5)中双旗嘉禾中圈菊花当五十铜元(6)中双旗嘉禾中圈菊花当百文铜元(7)中双旗嘉禾中圈菊花当二百文铜元(8)民国二十年嘉禾五十文(9)民国二十年嘉禾百文(10)中双旗嘉禾伍百文(试样)最后说一下你的问题,“河南造二百文铜元价值多少”?你所说的这种“二百文铜元”,共有三种不同版别,价值也是各不相同,
2、有老师熟悉铜元版别术语的吗?比如河南铜元里的太极图案横阴、直阴、斜阴太极怎样区分?
河南铜元始铸于光绪三十年。是年,河南巡抚陈夔龙奏准在开封设铜元局,光绪三十二年,开封铜元局改名为度支部造币汴厂,至光绪三十三年,月造额达48万枚。后清政府限制铸额,规定河南月造铜元30万枚,至光绪三十四年二月,河南造币厂共造十文铜元2.3亿枚。民国初年,控制河南的军阀督抚为支付巨额的军政开支,铜元铸造数额骤增,
民国二十年(1931),河南铜元局改名机器制造局,至民国二十二年秋,因铜源断绝,造币机构被撤销。清朝末年,河南主要铸造面值十文的铜元,光绪三十四年,造有一文小面额铜币,但数额很小。清末河南十文铜元,有光绪元宝和大清铜币两种,光绪元宝铜元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币面中央采用太极图,太极图有阳刻、阴刻、直刻、横刻等多种;背面分别为水龙和云龙两种龙纹图案。
大清铜币按部颁模式铸造,面中心有一“汴”字,有“丙午”、“丁未”、“戊申”十文,“己酉”二十文、十文、五文和二文,“辛亥”十文等,另有一种宣统年间的“己酉”“汴”字一文币,但仅为样币。河南“己酉”大清铜币是清代地方所铸同一纪年的铜元中面额最多的一种,“辛亥”十文“大清铜币”则为河南所独有,民国时期河南所造铜元主要是中华民国双旗铜币,基本图案是:正面分别为嘉禾图案和“中华民国”以及纪值文字,背面为交叉双旗图案,面值有十文、二十文、五十文、一百文、二百文等。
民国二十年,河南曾造五十文和百文两种面值的党徽铜币,但铸造量较少,存世不多,此外,民国时期,河南还造过面值五百文的镀锡样币。民国时期河南铸造的铜元,在中国铜元中具有显著的特色,其面额种类之多,花纹图案之繁,反映了当时河南执政者的更迭和政局的动荡,河南铜元图案设计,具有浓厚的传统文化意义与突出的政治色彩。
本文主要通过对河南铜元关于太极图、菊花图的设计来对河南铜元图案设计所表述的这些意义略作探讨,一河南铜元“光绪元宝”的太极图案河南“光绪元宝”铜元铸于光绪三十年至宣统元年(1904~1909)。正面有“河南省造”、“光绪元宝”、“当制钱十文”等铭文,中有太极图,背有“H0-NAN”(河南)、“TENCASH”(十文)等文,中有龙图。
龙图分水龙、旱龙、八星水龙、大清龙等,清代,以龙图为铜元的主要图案的情形十分普遍,但以太极图为铜元的图案,则显得少见而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清代,自广州仿香港“香港一仙”铜币铸造铜元后,各省相继纷纷效仿,河南是铸造铜元较晚的省份之一,在模仿他省铜元样式铸造河南铜元时,为突出河南铜元的地方特色,设计者使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的太极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