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安徽 > 阜阳市 > 正史,正史的详细解释

正史,正史的详细解释

来源:整理 时间:2023-06-04 23:50:57 编辑:好学习 手机版

本文目录一览

1,正史的详细解释

1. 主要指《史记》、《汉书》等以帝王本纪为纲的纪传体史书。清朝乾隆年间诏定二十四史为正史,1921年北洋军阀政府又增《新元史》,合称二十五史。《隋书·经籍志二》:“今依其世代,聚而编之,以备正史。” 清冯桂芬《序》:“史家分纪传、编年二体,而纪传为正史。”胡适《论短篇小说》:“又如《水浒传》所记宋江等三十六人是正史所有的事实。” 2. 有以纪传、编年二体并称正史的。参见《明史·艺文志》。 3. 考订历史。 4.正史通常由下一个朝代修订。

正史的详细解释

2,唐朝至清朝所编的正史著作有哪些

史记 汉书 后汉书 三国志 晋书 宋书 南齐书 梁书 陈书 魏书 北齐书 周书 隋书 南史 北史 旧唐书 新唐书 旧五代史 新五代史 宋史 辽史 金史 元史 明史
新唐书,旧唐书,2104史。
唐宋元明清,每一个朝代都有相应的正史啊
2104史都是正史
旧唐书?新唐书?旧5代史?新5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清史
《旧唐书》(后晋·刘昫等) 《新唐书》(宋·欧阳修、宋祁) 《旧5代史》(宋·薛居正等) 《新5代史》(宋·欧阳修) 《宋史》(元·脱脱等)

唐朝至清朝所编的正史著作有哪些

3,中国的正史 和 野史 最的区别在那里呀

正史:是由国家君王指定的史记官吏记载的。 野史:是由普通平民百姓和地方有名望的人记载流传下来编著的。 各有特点,各有侧重点。如正史一般记载君王的功记,把一些错误和罪行就掩盖。野史因为是流传到现在,各种事的真实性也有所变化。
一个是官方写的,一个是民间写的!
一个是 有国家编写的一个是 个人编写的
正史可以作为历史研究的直接引用文献(证伪则需要严格的举证证明),野史仅供佐证。 简单来说,正史一般是信史,野史通常不是。
一个是皇帝的一个是百姓的
正史是有官方可证 而且是一些有权威的人写的历史 而野史是私人撰写的书 无证可说明

中国的正史 和 野史 最的区别在那里呀

4,正史能代表历史吗

所谓的正史 就是一般意义上的24史是 史记 西汉 司马迁 2 汉书 东汉 班固3 后汉书 南朝 范晔 4 三国志 西晋 陈寿 5 晋书 唐朝 房玄龄等 6 宋书 南朝 梁沈约 7 南齐书 南朝 梁萧子显 8 梁书 唐朝 姚思廉 9 陈书 唐朝 姚思廉 10 魏书 北齐 魏收 11 北齐书 唐朝 李百药 12 周书 唐 令狐德棻等 13 隋书 唐 魏征等 14 南史 唐 李延寿 15 北史 唐 李延寿 16 旧唐书 后晋 刘昫等 17 新唐书 宋朝 欧阳修、宋祁 18 旧五代史 宋 薛居正等 19 新五代史 宋 欧阳修 20 宋史 元朝 脱脱等 21 辽史 元 脱脱等 22 金史 元 脱脱等 23 元史 明朝 宋濂等 24 明史 清朝 张廷玉等 其实看待历史要2面得看,正史也要看民间的也要多借鉴,因为当时的正史一般都是强加了统治者的意志,对统治不利的,或者是有损王室尊严的对王室不光彩的都不会写入历史,谁写上去了要杀头的。。司马迁不是说老实话被阉割了吗?民间的呢,有些就把这些没写入正史的流传了下来,但是难免添油加醋的成分,和添加上神话的色彩。。历史永远难以寻觅其真相的呵呵
不是
历史分为正史和野史通常所说的历史即指正史,有正规文献记录的野史是指民间的,正确性有待考证。

5,正史都有哪些有趣的记载

一、巧解“老头子”纪晓岚才思过人,事练达,但却不修边幅,热天里公时常常衣冠不整。一日,纪晓岚正在军机处里光着膀子公,忽听手下人通报“皇上驾到”。纪晓岚惟恐光着膀子有亵渎万岁之罪,可要穿衣服又来不及了,情急之中,只得钻到桌子底下。乾隆皇帝早将一切看在眼里。他不动声色,故意在椅子上坐了下来。纪晓岚躲在桌子底下,气喘吁吁,大汗淋漓。过了一个时辰,他听不见什么动静了,才壮起胆子问:“老头子走了没有?”乾隆皇帝一听此话,板起面孔厉声问道:“好你个纪晓岚,你不接驾,还叫我老头子,是何用意?”纪晓岚连忙叩头解释:“万寿无疆称为老,顶天立地称为头,至于子嘛,皇上为紫微星,天之子也,这就是老头子的意思。”乾隆皇帝转怒为喜,得意地笑了,赦纪晓岚无罪。二、纪晓岚妙语讨球少年时期,纪晓岚就聪颖过人。一次,他和小伙伴们在街上玩球。恰好府官乘轿经过。一不小心,球被掷进轿内。孩子们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纪晓岚壮起胆子上前讨球。府官戏弄地出了个上联,“童子六七人,惟汝狡。”让纪晓岚对下联。对得出,就还球给他。纪晓岚一寻思,“太守二千担,独公……”“怎么不说完?”府官问。“你要是还我球,就是独公廉,不然就是独公贪。”府官一楞,只得把球还给了纪晓岚。小伙伴们都从心里佩服这个机敏聪慧的孩子。三、个个草包清朝时,大臣和坤贪婪成性。一次他新修了一座竹园,知道纪晓岚墨迹珍贵,便要他题个亭额。纪晓岚略加思索,挥笔在纸上写了“竹苞”两个大字。和坤赶快让工匠刻成匾额,悬挂在亭台上。一天,乾隆皇帝来游园子,见到亭台上“竹苞”的匾额,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和坤在一旁陪着笑,谁料皇帝说道:“好一个纪晓岚。这竹苞二字,拆开来不就是个草包嘛!”

6,什么叫正史我国古代的正史有哪些

正史 以帝王传记为纲领的中国史书。始见于南朝梁阮孝绪 《正史削繁》。《隋书·经籍志》将《史记》、《汉书》等 以帝王传记为纲的纪传体史书列为正史,居史部书之首位。《明史·艺文志》又以纪传、编年二体,并称正史。清乾隆年间的《四库全书》,确定《史记》至《明史》的24部正统的纪传体史书为正史(见二十四史),并确定凡不经皇帝批准的不得列入。1921年,北洋军阀政府又增《新元史》,合称二十五史。 野史 一般认为是指古代私家编撰的史书,与官修的史书不同的另一种史书。古代有“稗官野史”的说法,稗官者,采录民俗民情的小官也。《汉书·艺文志》引如淳所说,“细米为稗,街谈巷说,甚细碎之言也。王者欲知里巷风俗,故立稗官,使称说之”。这种闾巷风情、街谈巷说、遗闻佚事的纪录,也叫“稗史”,如鲁迅所多次称道的《明季稗史》之类。鲁迅所说的“杂记”,大概即“稗史”之类。稗是野生的草,稗史其实就是野史。 所谓“野”,有两层含义:第一,从与在朝人士相对立而言,是在野人士(或士大夫的下层人士)所作,未经官方审定,更不是“钦定”的,甚至为官方所禁,不是藏于庙堂官厅,而是流传于“野”,当然,其中某些书也流传到官厅,在流传中经过官方删改;第二,从雅与俗、文与野相对立而言,是未经人工过分雕饰的,是原始的史料,虽然显得粗鄙,但具有原始性、真实性。
正史是纪传体的史书,主要由纪、传、表、志等构成。其中的“志” 记载各方面的典章制度。如“职官志”记载国家的职官制度;“选举志”记载国家的用人制度;“食货志”记载国家的经济、财政制度等。正史中的“志”创始于《史记》,完善于《汉书》,此后历代的正史在记载典章制度时基本上都仿效了《汉书》的格局。只有《新五代史》采用了“考”这一名称。由于正史中的“志”记载的内容相当广泛,同时又缺少详细的分类,因此要注意利用已经编制的各种索引。如《食货志十五种综合引得》(哈佛燕京学社引得编纂处编,1938年印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重印)、《史记及注释综合引得》(哈佛燕京学社引得编撰处编,1947年印行,上海古籍出版社19??重印)、《后汉书及注释综合引得》(哈佛燕京学社引得编撰处编,1949年印行,上海古籍出版社19??重印)等均可利用。如《 食货志十五种综合引得》,收录《史记》(称“平淮书”)、《汉书》、《晋书》、《魏书》、《隋书》、《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新元史》、《明史》、《清史稿》中“食货志”所涉及的制度、事件、人物、地名、官职等名词,揭示其出处。
正着拉的史叫正史
一句话说不清楚
文章TAG:详细解释正史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