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年~1956年8年间,漳河有6年都发生了大规模的水灾,最严重的一次受灾农田面积达1000万亩,受灾人口达1000万人。52年,山东省将吴桥、南皮、盐山、东光等六个县划入河北省境内,作为交换,河北省的武城、夏津等五个县被划入山东,另外,当时河北与河南之间也进行了换地。
1、河北省有多少个市?河北省哪个市地区经济最发达?
实话实说,河北没有较发达的城市,就连唐山这个GDP最高、人均经济数据也最高的城市,在省内都被保定这个二线城市压在三线。从经济规模来说,唐山已经跻身全国30强,石家庄距离30强也仅仅一步之遥,但是GDP总量上去了还不能算经济强,要总量和人均双高才叫强。而唐山距离人均GDP十万还有一些差距,而石家庄虽然综合实力强于唐山,但是人均经济相差太远,目前只有59909元,略高于全国平均值的59660元,
这个经济实力显然也算不上是强市。至于省内其他城市,不论规模还是人均,再或者综合实力,也就没有其他算得上强了,保定虽然划为二线,但主要也是老底子以及远景规划,但人均经济数据远低于全国平均值。至于青岛和苏州这样的城市,河北还真没有,这是因为基础和定位问题,青岛是一座移民城市,从清末到民末,当了几十年的直辖市,后来又是副省级计划单列市,最早一批沿海开放城市,早期定位就高。
而且计划单列市本来就是着重发展经济,有钱了自然整体实力差不了,苏州更不用说了,自古富庶之地,富了上千年,而且是地级市当中定位最高的几座城市之一,地处长三角核心区,紧邻上海和太湖,世界十大内河港口之一,想不发达都难。但河北就不同了,京津都成了直辖市,河北虽说沿海,但是大部分海岸线因为黄河出海口冲击带原因导致既不能大范围开发海滨旅游,水深原因也不能像山东浙江那样到处搞港口,所以说是沿海省份,其实对海洋的资源利用是东部沿海省份当中最小的,
2、沧州在河北省是怎样一种存在?
沧州,在河北的存在,可不可以用三句话耒概括:一,改革开放四十年,进步很大的城市。主要标志,一是,GDP,由改革开放前的全省后几名,进入了全省第三名,二是,城市综合实力,由原来的五线城市,发展成为三线城市。三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由原来(大约)在地级市中的第120名左右,发展到现在的全国城市第60一80名左右,
二,欲强未强,将富未富的城市。城市人均GDP,在全省大约在中等稍微偏上,人均收入仍在全省偏下的地位,三,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城市。一是,宗津冀协同发展,沧州对北京疏解首都功能,吸引京津投资潜力巨大,二是,黄骅港,做为雄安新区,及河北西部,中南部及西部一些省份的出海口,经济发展潜力巨大。三是,发展核电,发展海水淡化,发展临海,临港产业,发展与化工,汽車,医药,生化,交通,等高新技术产业,基础雄厚,潜力巨大,
3、1952年河南省北部地区的3个县为何被划分给了河北省?
有很多人或许会认为划分可能与曾被废除的平原省有关,但关于此次行政区划调整的真正原因,我从几篇省志和地方志中得到了一些不一样的答案。个人认为与原平原省可能无关,解放战争时期,虽然战争形势愈来愈利好我方,但是国内的政治形势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虽然解放区越来越多,但是行政组织机构建设并没有及时跟上进度,所以中央对地方的实际掌控力还是比较薄弱,
另一方面,国内仍有不少反动残余势力,所以为了更大力度的打击敌人,国家决定对一些解放区进行行政区划调整。1949年8月1日,华北人民政府响应中央政府号召在豫北、鲁西南、冀南交界地区成立平原省,虽然新成立的平原省下辖豫北的一些县市,但其中并不包括临漳县、涉县和武安县,1952年平原省被中央取消建制,原先那些“被挖来”凑数的辖区又回归了。
从平原省的成立到被撤销,全程都没有河南北三县的身影,所以很显然1952年河南省北三县划给河北与平原省没有关系,那它到底与什么有关呢?其实是与一条河有关,那就是漳河。漳河发源自山西长治,流经豫北与冀南,最终与在河北邯郸与卫河合流,进入海河,战国时期,西门豹治邺说得就是治理漳河,由于漳河流域上游地势非常陡峭,所以水流落差巨大,加上其下游又经常下泄不畅,导致漳河历史上曾数次改道,水灾频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