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阳国志记载“平恐漕运不给,书白亮宜振旅”便是佐证诸葛亮六出祁山在哪里,诸葛亮六出祁山位于甘肃礼县东、西汉水北侧,六出祁山通常指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出兵北伐曹魏的军事行动,史书记载诸葛亮从祁山出兵伐魏仅有两次,而“六出祁山”的说法出现于小说《三国演义》,实际上,诸葛亮率军出祁山仅两次。
诸葛亮六出祁山位于甘肃礼县东、西汉水北侧,六出祁山通常指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出兵北伐曹魏的军事行动,史书记载诸葛亮从祁山出兵伐魏仅有两次,而“六出祁山”的说法出现于小说《三国演义》。“六出祁山”是诸葛亮晚年西线北伐战略行动的代称,也是人生为理想执着追求奋斗、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毅力与意志的象征。祁山被誉为“九州”之名阻,天下之奇峻,地扼蜀陇咽喉;势控攻守要冲,所以成为三国时魏蜀必争之地
诸葛亮在历史上一共五次北伐,演义里六次北伐。这一系列军事行动被后世归纳总结成了四个字:六出祁山。诸葛亮在五次北伐军事行动里,走了三次陇西大道,走了一次散关故道,最后一次是褒斜道。由此可见,诸葛亮的整个用兵重心,在西不在东。尽管诸葛亮一共只出过两次祁山,但从文化意义上来说,祁山已经成为了诸葛丞相北伐的一个标志、一个品牌,或者说一个与他紧密相连的精神图腾。出祁山就是北伐,北伐就是出祁山,两者密不可分。武侯只有五次大规模北伐,而且只有第三次第四次走的是祁山,其余走的都是斜谷道。出祁山的主要目的应该是进攻陇西地区,继而威胁关中,两次用兵也是效果最好的。究其原因,地理位置是主导因素。绕过祁山北边就是天水郡,占住这里就可以拖住关中的援军,为蚕食陇西争取时间,上邽之战就是一个典型。还有不能忽视的一点就是后勤。祁山道上有西汉水,方便运粮。华阳国志记载“平恐漕运不给,书白亮宜振旅”便是佐证
3、六出祁山是什么意思六出祁山的意思是:三国蜀汉诸葛亮攻魏的战事。六出祁山的拼音是liùchūqíshān,出自《三国演义》:“孔明六出祁山前,愿以只手将天补;何期历数到此终,长星半夜落山坞!”相传在公元228-234年,诸葛亮六次出祁山(今甘肃礼县东)攻击曹魏,第一次因马谡战败而退兵,后五次因供给不继等原因不果,实际上,诸葛亮率军出祁山仅两次。诸葛亮六出祁山的决策是贯彻落实《隆中对》策,北定中原,兴复汉室,以成霸业的正确军事举措和重要战略方针,有其重要战略意义,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发明家。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与东吴联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政策,加强战。